“唐都将是如此通透之人,那就再好说话不过了,但我们也非要唐都将去杀人放火,”徐武江说道,“董郎君招抚贼匪克日能成,十八里坞即将回归唐氏族人手中,但唐文仲死后,唐氏一族七零八落,人才凋弊,我们便在想,兴许除唐都将奋身而起外,已无他人能重振唐氏。”
    唐天德惊疑的在唐盘脸上打量片晌,说道:“唐盘年少有为,战功卓著,他定能重振唐氏,无人敢不服他。”
    “唐都将,我们又不是故意说反话吓你,你慌什么?唐盘是有为,战功也卓著,但他毕竟年轻,还要跟王禀相公学兵事战法,多磨砺武技,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徐武江嗔怪说道,“而即便我们现在将他强推上去,待靖平匪患,乡兵解甲归田,到时候这天下还是有森严王法的,怕就怕有人拿这事说道,少不得还要推名高望重的唐都将你出来主持唐氏大局,那不是多出一桩麻烦吗?”
    不是说反话更吓人好不好?
    唐天德心里惶然,虽说很多事情他都不是特别清楚,但郑恢是董成董知州的幕宾不会假,诸寨匪军即将为董成招安不会假——他此时去做唐氏家主,这些人还不得认定他与徐武江他们串谋、诱杀郑恢等人?
    “你们看老唐大腿抖得跟筛子似的,怕不会以为我们想借别人的刀杀他吧——我说老唐啊,你他娘也真是够蠢的,真觉得自己脸大,我们费这般功夫折腾你啊?”徐怀将尺许长的囊刀在掌心里玩出花来,身子倾向前,盯住唐天德满是惊恐的眼睛,说道,“现在兵荒马乱的,我们真要杀你一家,随便栽赃哪家山寨头上,谁能查得出来?”
    唐天德凛然坐直腰脊,正色跟徐武江说道:“徐都将教训甚是,天德即便能重振唐氏,也是徐都将恩造之功,但有差遣无有不从。”
    “唐都将能想明白这点就好,当然也谈不上差遣。唐氏族兵死于匪事宗族也应当优恤,这不需要我们差遣,想必唐都将也一定会想去做的,”徐武江说道,“我们过来主要是想,唐文仲与我徐族家主徐武富都死于匪乱,生前又是知交好友,他们都应当厚莽于狮驼岭,这事还要请唐都将玉成此事……”
    唐天德很是不解的看向徐武江,为什么一定要将唐文仲的墓造到狮驼岭去?
    匪乱靖平在际,乡营也随之将解甲归田,桐柏山到底还是大越之桐柏山,哪怕下一步淮源成功置县,大越王法该显也还是会显。
    如何在大越规制之下,将徐武富、唐文仲户绝所遗田宅拿出来做些正事,还不被董成等人日后抓住把柄,苏老常提的建议,就是将这两人的墓室建到狮驼岭,还要大兴土木的建。
    为此修通一条能从外界大规模运送砖木等材料的车马道,同时也在附近开僻两座采石场,开采石料以供建墓所需,在墓室周边大规模平整土地,让风水看上去好看些,都是合情合理的开支。
    而因此产生的丧葬费用,在分配继承之前从徐武富、唐文仲两家遗产里进行扣除,也是王法昭昭,光明正大。
    因为要筹集建造墓穴的经费,需要将徐、唐两家的田宅廉价出售给族人,以便能尽快回笼现钱,也是合情合理之事。
    “厚葬狮驼岭,却不知道怎么一个厚葬法?”唐天德疑惑问道。
    “徐、唐两族家主都为靖匪事亡,即便其户已绝,我们也应该为其风光大葬,唐都将你与我三叔一起主持将他们葬于狮驼岭,为此花费三五万贯乃至十万八万贯钱,相信也不会有人站出来胡乱置喙!”徐武江进一步挑明的说道。
    “……”唐天德叫徐武江报出来的数字吓一跳,暗感当世治墓花费三五千贯钱就已经是奢阔之极了,这是要在狮驼岭深处造两座墓庙吗?当即应允道,“但叫徐都将放心,天德一定会促成这事。”
    “我是信唐都将的,但也有人说凡事都要先做小人,为防止唐都将有朝一日找到新的靠山后对我们不屑一顾,我们还特意准备了一份契书,要请唐都将签字画押。”徐武江从怀里取出一叠纸递给唐天德看。
    唐天德打开却是一份借契,上书他唐天德某年某月某日向铸锋堂借八万五千六百四十一贯钱用于某事,以唐盘、唐青等人作保,约定月息一分,父债子续,便是子女为奴,也永不断续。
    “这……”唐天德心说伪造一份契书约束他,也没有必要搞得有零有整吧?
    “唐都将,你也不要担心我们会拿这契书讹你,你每年送三五千贯钱抵充利息,我们还能把你讹死啊?”徐武江笑着催促他赶紧签字画押,“再说,你即将成为一族之主,手里不知道会占得多少田宅,还差我们这三瓜两枣啊?”
    “是是,徐都将所言甚是,我不应该多虑。”唐天德说道。
    “对了,要是董郎君误会从头到尾都是你跟我们勾结,你怕不怕?”徐武江又问道。
    “强龙不压地头蛇,徐都将不怕,天德便不怕。”唐天德心说他哪里不怕,但他现在更怕死啊……
    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
    “子晖先生确是身中乱箭而死?”
    陈子箫长吸一口气,深邃的眸子像鹰隼一般盯住亲自潜入黄桥寨附近斥候敌情的郭君判。
    他到现在都还难以置信,郑恢、董其锋等人密谋伏杀莽虎徐怀,却落得一个全军覆灭的惨烈下场?
    这叫他心底也透出丝丝凉意,小小桐柏山竟然藏龙卧虎到这地步?
    “郑子晖的尸身没能见着,但董爷等人的头颅都悬挂在寨门楼子外——这些狗贼生怕我们认不清楚似的,将他们的脸面都细细拿湿布擦拭掉血迹!”郭君判又恨又恼的说道,“郑子晖他们这是何苦来哉,这不是白白去送死!幸亏我们这次没有听他忽悠。”
    “怎么就全军覆灭了?”潘成虎震惊问道。
    “这谁能知道细情?多半是他们行事不密,被对方提前发现蛛丝马迹,反过来被对方伏杀了呗!”郭君判说道。
    郑恢最初想从这里多拉些好手一起行动,但陈子箫、仲长卿认为没有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便没有同意——郑恢最后将董其锋等人拉走,却也没有将具体的伏杀计划说给他们知道。
    现在的情况,他们只能大致猜测郑恢他们行事不密,在某个环节上走漏了风声,怎么可能想到郑恢、董其锋从头到尾都踩进死亡陷阱里而不自知?
    “这事已无法更改,多想无益,说来说去也是郑子晖他们终日射雁终为雁啄眼罢了。却是我们往后要怎么走,似还要认真思量一番?”仲长卿皱着眉头,迟疑说道。
    “有什么好思量的,没有这郑子晖,太阳明日还不从东边升上来了?”高祥忠说道。
    董成正式将以侍制身份出知唐州,以主持招安之事后,郑恢就向高祥忠、仲长卿等联军的主要头目也表明身份。
    郭君判、潘成虎也好,高祥忠、仲长卿也好,不管他们早年落草为寇各有什么事由,到这时候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将桐柏山都快搅得天翻地覆了,他们接下来要怎么走,以及最终目标到底是要干什么,却没有一人内心有明晰的答案。
    淮源乡营太硬了,淮源城也正式建成,坚固异常,包括陈子箫在内,都没有夺回黄桥寨往东打的意愿——就算拼命打下黄桥寨,也不大可能会夺淮源城,往东打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往西杀出桐柏山,目前也不大现实了。
    除了董成在泌阳城整饬兵马准备随时反扑进山外,京西南路经略安抚司也将上万禁军部署到泌阳以南、以西一线。
    在进退两难之际,郑恢消失几天跑回来跟大家说,他与董其锋等人其实是枢密使蔡铤派来的密使,大家只要安心接受招安,从此之后便能当朝廷的将军、吃朝廷的俸禄,他们发神经病才会拒绝。
    仲长卿以前并不想探挖郑恢、董其锋等早早潜入桐柏山、掀风搅浪搞出这一切的真正用心,但他有一点是能肯定的,他们与郑恢、董其锋相处甚久,郑恢、董其锋了解他们的底细,彼此之间有着基本的信任。
    他们接受招安,在郑恢、董其锋等人穿针引线下,直接投靠蔡铤门下,受猜忌及排斥的程度就低;退一万步说,哪怕是他们从此以后唯郑恢、董其锋两人马首是瞻,日子都不会太差。
    现在可好,郑恢、董其锋等人一个不剩的被淮源乡营伏杀一个干净,没有他们穿针引线,他们也可以继续接受招安,但问题是,没有郑恢、董其锋等人的穿针引线,董成值得他们信任吗?
    又或者说,没有郑恢、董其锋等人的担保,董成会放心接纳他们这些“穷凶极恶”的贼寇吗?
    仲长卿心里对此是深表怀疑的。
    高祥忠却觉得仲长卿这种担忧是杞人忧天。
    再说了,不接受招安,他们能上天去?
    他们杀人,他们放火,他们奸淫掳掠,不就是等着有朝一日接受招安变成好男孩子吗?
    陈子箫虽然清楚郑恢、董其锋的死,应该更有更深的秘密可以挖掘,但大多数头目还是渴望接受招安,他也只能从善如流,沉默了片晌,说道:
    “我会安排再去泌阳城见董成谈招抚事,但董成对我们并不熟悉,我们也不了解董成这个人,之前子晖先生所承诺的招抚条件可能会有较大反复,诸位还是要有一个准备……”
    ……
    ……
    虽说招抚之策最终还是要朝堂诸公定度,但朝堂诸公不会亲自跑过来谈招抚事,即便各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者说争执,也只能围绕知州董成及通判顾志荟以及泌阳知县程伦英等官员的奏折展开。
    招抚事实际上就有相当的决策权,落在董成、顾志荟及程伦英、朱通等地方官员手里,关键就是看他们的奏折怎么写。
    这么一来,淮源这边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力。
    总之淮源地方豪绅以及乡营主要将吏,态度已较为一致,就是朝廷招抚贼军可以,小小淮源干涉不了朝堂大政,但所有贼军必须都迁出桐柏山安置。
    要不然的话,淮源乡营宁可咬牙接着打下去,也不会在身边留这么大的隐患。
    更何况跳虎滩、黄桥寨诸战,双方伤亡都惨重,结仇也就深。
    真要在招安后,将投降的贼兵安置到州厢军甚至直接安置为巡检司武卒,谁他妈夜里能睡得安稳?
    不管董成如何坚持,通判顾志荟、泌阳知县程伦英则是咬定说贼众过去一年在桐柏山杀戮极重,民众甚惧,不分而置之,恐民怨渐重,另生变故。
    他们也不需要说服董成,都有权力直接上奏折言招抚事。
    而在朝堂之上,除了枢密使蔡铤外,左右相及诸参政大臣,都有资格参议招抚事,很快分而置之的声音占据绝对主流。
    这也跟大越以文制武的传统直接相关。
    士臣群体百余年来对武将都充满着警惕,想要他们对招抚过来的贼军放心,说什么笑话呢?
    诸寨联军的意见这时候反而最不重要,不愿接受分而置之的招抚条件,也得有不接受的资格与实力才行。
    董成再蠢也不会重蹈前任陈实的覆辙。
    他从淮源回到泌阳城,一边遣人前往淮渎旧寨找陈子箫、高祥忠、仲长卿等贼首谈招抚事,一边在徐武碛的协助下,从诸县招揽更多的精兵强将、对现有的禁厢军也严加整饬、操训,从底层将卒选拔能战、敢战之将卒,担任节级、都将等中底层武官,同时在桐柏山西口不断的修造坚固营垒。
    为与徐氏族人恩断情绝,徐武碛放弃名字里的“徐”姓,也放弃“武”字辈的身份,从此更名陈碛追随、效命于董成身侧。
    诸寨联军也不愿接受分拆安置的招安条件,天宣六年元月,两次试图进攻州兵在桐柏山西口修造的营垒,试图为谈判争取更多的筹码。
    诸寨联军两次进攻损兵折将三四百人,却连一座营垒都没能夺下来,不得不承认京西南路承平已久,虽说初时兵戈失利,但只要底子不被打垮掉,朝廷体制还在,重新组织兵马进行反攻的实力要比陈子箫、仲长卿等人所想象的更强。
    拖到天宣六年元月底,除了州兵重新在桐柏山口聚集三千兵马,有意往纵深延伸外,董成同时下令淮源乡营进行大规模的集结,计划发动大规模的春季攻势,陈子箫、高祥忠、仲长卿等贼酋最终走出淮渎旧寨,向董成投降。
    陈子箫、高祥忠、仲长卿、郭君判、潘成虎等贼酋皆遣往晋州等地任巡检使、指挥、军将等中低级武职,使之能为朝廷效命,以示对投附贼众的优抚。五千贼众也毫不例外打散补入晋州等地禁厢军,以补充大越北面针对契丹人防御力量的不足。
    一度惊动朝野的桐柏山匪乱,前后历经八月,在这时最终降下帷幕。
    第一百四十五章 将行
    “朝廷还是执意要联兵伐燕啊!”
    天宣六年二月初,天地犹寒,王禀穿着深色寒衣,站在积有残雪的淮水之畔,望着暗沉的群山,感慨说道。
    徐怀坐在一旁的山石上,看着天真烂漫的王萱,小心翼翼的跑到水边,饶有兴致的看着几尾银鱼在浅水里游动;柳琼儿从路旁摘了几枝野梅,高兴的走回来……
    诸寨联军接受招抚之后,在以侍制出知唐州的董成主持下,安置之事迅速有条不紊的展开,一队队人马已陆续踏上前往忻州、代州的路途。
    王禀被贬泌阳也满一年了,也不知道朝堂之上这一年以来的具体动向,但从朝廷最终于诸寨联军分拆安置的安排还是能窥见一二。
    大越立朝以来,改河东道为河东路,其地东际常山、西逾黄河、南距砥柱山、北塞雁门。
    常山即北岳恒山。
    大越立朝之初,锐意收复燕云故土,与当时已以“燕”国号立朝的契丹人在黄河以北、太行山脉两翼血战二十余年,双方死伤无数。
    早年越燕战事,越朝败多胜少,然而契丹人也无力南侵吞并中原,双方最终以常山以东的白沟河、以及常山以西的雁门、宁武、草城川等地的绵延山岭为界,达成和议。
    大越对契丹人的边境防御也就主要以常山为界,分为东西两路。
    北军西路主要以河东路治太原府以及晋州(临汾)等腹地大城为支撑,与北面的忻州、岚州、代州以及所属的雁门、宁武、岚谷等诸多军寨构筑边境防线。
    大越立朝最初三十年与契丹人战事激烈,但在达成和议之后,相比较西边与党项人的战事,矛盾就要和缓得多。
    近几十年越燕边境战事,以契丹骑兵出云中侵代州、忻州、岚州,之后王孝成率靖胜军沿汾水北进增援河东路,收复宁武、草城川等地,反攻夺取契丹人之前所控制的朔州、云中等地这一系列战事,最为激烈。
    最终双方还是很快就达成和议,恢复双方在代州、忻州北部的边境线。
    这种种现实因素,使得大越在河东、河北两路抵御契丹人的边境线上,驻兵要远远低于与党项人对峙的河西诸路边地;同时北军的精锐程度,历来也被认为要低于西军一大截的。
    朝中倘若要执意联兵伐燕,并非说官家(皇上)今日拍板,明天就能集结十数万马步兵似滚滚洪潮般杀入燕国境内的。
    大越立朝之初二十余年,数十万兵马数度北伐以及契丹人大股骑兵数度南侵,双方在边境线南北不知道打了多少恶仗,不知道死伤多少万将卒,朝堂诸公今日对联兵伐燕抱有再乐观的期待,前期的军政部署也绝对不敢省的。
    从桐柏山招抚五六千贼兵,看上去不多,但在大越在河东路太原府、岚州、代州、忻州为核心,外加边地诸多军寨,总计驻屯禁军也就三万余人。
    大越现在将从桐柏山招抚的近六千贼兵,都填到代忻等地的禁军之中,相当于将河东路北面的驻军规模直接提高两成。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章节目录

将军好凶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更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更俗并收藏将军好凶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