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人,这些可还满意?”萧成渝问道。
张甫之头也不回道:“满意满意!”
周若彤与萧成渝相视而笑。刚刚这老头子还满脸正色的说谁送礼也不要,现在看到三箱子书就食言了,真是,送礼也该投其所好。
皇后和李贤妃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他们都想拉拢张甫之,没曾想却被周若彤抢了个先。张甫之一向清高,萧成渝也是高傲,能想出送书这个歪点子的,恐怕也只有晋王妃周若彤了。
其实,这倒是他们错怪周若彤了。送礼的想法是周若彤提的,可是送什么却让他为难,以张甫之的性格,金银珠宝,名贵字画,人家不屑;文人字画之类,张甫之本就是当世大家,人家也不屑。最后还是萧成渝说送书。
萧成渝幼时在宫中时,曾听闻父皇说过,张甫之这厮,迟早有一天得被家里的书砸死。说的本是戏言,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萧成渝就记下了张甫之嗜书如命这个爱好。果不其然,今日一试,果然灵验。
众人都是明争暗斗,这场宴席也是索然无味。宴席未散,皇后和李贤妃就匆匆离去了。当朝娘娘,出宫给大臣乔迁贺喜,本就违背礼制。现在皇帝重症在床,不想给人说闲话,自然也不敢久留。
众人散尽后,周若彤却拉着张甫之道:“张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张甫之有些狐疑的说道:“来我书房吧。”
张甫之的书房,就是一般文人书房。摆设极为简单,文房四宝,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全是书。满满当当的书,无数的书,可能这是张甫之家里最值钱的地方了。
“都说左相学问渊博,腹中藏有乾坤,今日一窥,果然名不虚传。”周若彤由衷的赞叹道。
张甫之直接问道:“王妃有何事想商。”
张甫之有些着急的直接点明心意,周若彤知道张甫之不是嫌她,而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张甫之有些受不了。
“不瞒大人说,本王妃今日前来,乃是为那蛮国太子前来。”
“蛮国太子?”张甫之皱起了眉,晋王妃怎么又对蛮国太子感兴趣起来。
“以左相心意,当如何处置这蛮国太子?”
现在国难刚过,百废待兴,老皇帝又突然病倒,满朝文武,站队的站队,结党的结党,趁着皇帝不理朝政,把国事搞得一团糟,还真没人想起天牢里还押着一个他国太子这一茬来。现在晋王妃猛地提起此人,想来自有深意,张甫之也必当好好揣摩。
他想了一会,说道:“此事若是公议,主杀派必定居多。”
周若彤摇了摇头,说道:“不能杀。”
张甫之明知故问道:“为何?”
“杀了就得打仗。”周若彤说。
“王妃言重了。现在蛮国还打得起来吗?”
“但迟早得打。”周若彤这回说的坚定。
张甫之不说话了,王妃究竟是什么意思,刚刚他并没有试探出来,他说道:“老臣敢问王妃有何看法?”
“本王妃询问左相大人如何处置。”
周若彤有些咄咄逼人的态度让张甫之有些不悦,他说道:“以老夫所见,当换。”
“如何换法?”
“割地求和,俯首称臣,岁岁进贡。”张甫之冷冷的说。周若彤笑了,“如此苛刻的条件,蛮国能答应?”
“杀我百姓,夺我土地,此事不能善了,他们没有资格谈条件。”张甫之罕见的露出了怒色。
周若彤摇了摇头,说道:“冤冤相报何时了。”
张甫之乐了,“王妃何时侍奉佛事来了?”
“本王妃并不信佛,而是经此一战,深感战争的可怕。劳民伤财,生灵涂炭,国家动荡,经此之后,才能感到国泰民安的重要。”
“削他国血肉长我国实力,此消彼长,正是永绝后患的手段。”
“左相此言差矣。”周若彤摇头否决,“这只会增加仇恨。”
张甫之显得有些不以为然,周若彤反问,“敢问张大人,我大梁立国之初,是如何的情况?”
张甫之说:“前朝暴君不合民心,大梁太祖揭竿而起,推翻昏君,但那时百废待兴,蛮国趁机攻打我国,掠我山河,杀我百姓。太祖无奈,只得忍让,割地求和,岁岁进贡。之后经历三朝,我大梁恢复元气,一举大败敌军。”
周若彤反问道:“如是,大人还不明白吗?昔日我大梁割地赔款,岁岁纳贡,最后还不是来了个风水轮流转,安保敌国不会如此?”
张甫之不说话了,他虽然刚直,但不是傻子,她知道,周若彤今日前来,不是问他答案的,而是来告诉他答案的。
“以晋王妃所言,有何打算?”
周若彤正视着张甫之说道:“放了。”
张甫之问:“如何放?”
“免去我大梁商人终身之税款。”周若彤淡淡的说道。
张甫之的胸口微微的涨起,周若彤知道老头子在克制自己的怒火,他略带颤抖的说道:“不要割地?”
“不要!”
“不要赔款?”
“不要。”
“不要岁岁进贡?”
“不要。”
砰的一声,老头子一拳砸在桌面上。
“这简直是胡闹。”
周若彤待他气消之后,扶着桌案坐下,然后平静的说:“左相可有雅量听本王妃细细道来。”
张甫之袖子一甩,没好气道:“老夫倒想听听王妃有何高见。”
周若彤莞尔一笑,说道:“放此人归去,有三大好处。”
张甫之一声冷哼,表示不屑。周若彤并不介意,伸出一根手指道:“这其一,乃是可以免战。若是按照左相的意思,割地赔款求和,的确不失为良策,可如此行事,相当于旧怨加新愁。一旦展开战争,非十年不能恢复元气,此中厉害,张大人比本王妃看的清楚。那赔款的款项,够不够我大梁的一次战争开销。相信总领朝事的左相也比我明白。”
张甫之不说话了,虽然不愿意,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周若彤说的对。
周若彤伸出了两根手指道:“这其二,乃是我国可借此打通自蛮国到西域众国的通道。仅蛮国,上好的战马,无数的矿藏都是我大梁急需之物。至于西域之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他们有的,我们没有,我们有的,他们没有。若是蛮国对我方免税,势必要在西域诸国身上找回来,到时候此消彼长,无数的金银将通过此路源源不断的进入大梁。此乃福泽子孙万代的大计啊。”
周若彤的话,让张甫之微微的颤抖起来。西域的香料,珍珠,宝石,在大梁可是贵比黄金。若是能够打通此条商路,大梁的商户免去赋税,那么大梁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将会在西域诸国中获得极大的市场,到时候银子源源不断的滚入大梁国库,的确是了不得的丰功伟绩。
周若彤知道老头子心动了,伸出三根手指道:“其三,乃是永绝后患。蛮国与大梁的矛盾,乃是自生活习俗乃至神明祭拜的方方面面的不同所致。我大梁高明于此等蛮子,若是我大梁商人携带我大梁典籍,传以诗书,教以农耕,那么这个马风民族将不攻自破。”
张甫之猛地站了起来,来回的踱着步,他不停的抚摸着长须,口里念念有词,也不知在念道些什么。终于,他抬头望向周若彤,沉重的说道:“如此一来,大梁势必商风大起,士农工商的根本将被打破,老夫问你,若是农人皆为利益而去行商,大梁的粮库从哪屯粮?”
周若彤知道,张甫之最大的顾虑正是如此。耕读传家,乃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周若彤此举,乃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士族的统治地位,凡是有高远眼光的士族皆会反对。但张甫之不一样,他清高,哪怕他是士族阶级的,凡事也要以民为本。
周若彤也站了起来,正视张甫之道:“敢问大人,当下我国最缺的是什么?”
“钱。”
“谁最有钱?”
“商人。”
“先前陛下为救国难,承诺免去商人两年赋税,若是此事行的通,将原本的税赋翻两倍让商人缴纳,大梁的国库将会瞬间丰盈,而且自此以后国库只会越来越大。”
“如何能叫朝廷失信于人?”
“拿蛮国的终身免税来换。”周若彤自信的说道,“在商言商,这些人,分的轻轻重。”
张甫之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只能解燃眉之急。”
周若彤笑了,说道:“大梁国库充盈后,虽然不许粮食在民间私自买卖,但不表示不可以卖给国家。只要国家有了银子,抬高粮食价格,自然有的是人种地收粮。”
张甫之心里一惊,周若彤竟想的如此长远。此事至少要新皇即位五年到十年才可颁布的新政,虽说是新政,但的确是利国利民。
张甫之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他知道,此举,士农工商的阶级传统将被打破,耕读传家的社会风尚将会易俗,是对整个大梁从根本上粉碎然后重铸,是涉及宗庙的大事。任何人都没有这样大的手笔,除非那个人是皇帝。
周若彤的想法,萧成渝自然会支持,若是要推行这个新政,萧成渝必须成为这个皇帝,而这个皇帝将会得罪整个文官集团,晋王妃好大的胆量。
但是,此举虽然对士大夫阶级颇为不利,张甫之若是支持,就是背叛。可是,若是不支持,他良心上又过意不去,此举,以他的眼光来看,乃是福泽万代的好事,创举。
究竟是背叛哪一方,张甫之陷入了泥潭。最终,他再次重重的敲向桌子,随着砰的一声爆响,张甫之有了决定。
“王妃早有决定,为何还来问老夫?”
“不是问,是说服。”
“王妃就这么有自信?”
“必须有。”
张甫之抬头,竟然流了泪,王妃的答案他有了,皇帝的答案,他可能也有了。望着流泪的张甫之,周若彤的心猛地加速的跳了起来,她不明白,这种恐惧感究竟自何而来。
“老夫支持王妃!”
张甫之头也不回道:“满意满意!”
周若彤与萧成渝相视而笑。刚刚这老头子还满脸正色的说谁送礼也不要,现在看到三箱子书就食言了,真是,送礼也该投其所好。
皇后和李贤妃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他们都想拉拢张甫之,没曾想却被周若彤抢了个先。张甫之一向清高,萧成渝也是高傲,能想出送书这个歪点子的,恐怕也只有晋王妃周若彤了。
其实,这倒是他们错怪周若彤了。送礼的想法是周若彤提的,可是送什么却让他为难,以张甫之的性格,金银珠宝,名贵字画,人家不屑;文人字画之类,张甫之本就是当世大家,人家也不屑。最后还是萧成渝说送书。
萧成渝幼时在宫中时,曾听闻父皇说过,张甫之这厮,迟早有一天得被家里的书砸死。说的本是戏言,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萧成渝就记下了张甫之嗜书如命这个爱好。果不其然,今日一试,果然灵验。
众人都是明争暗斗,这场宴席也是索然无味。宴席未散,皇后和李贤妃就匆匆离去了。当朝娘娘,出宫给大臣乔迁贺喜,本就违背礼制。现在皇帝重症在床,不想给人说闲话,自然也不敢久留。
众人散尽后,周若彤却拉着张甫之道:“张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张甫之有些狐疑的说道:“来我书房吧。”
张甫之的书房,就是一般文人书房。摆设极为简单,文房四宝,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全是书。满满当当的书,无数的书,可能这是张甫之家里最值钱的地方了。
“都说左相学问渊博,腹中藏有乾坤,今日一窥,果然名不虚传。”周若彤由衷的赞叹道。
张甫之直接问道:“王妃有何事想商。”
张甫之有些着急的直接点明心意,周若彤知道张甫之不是嫌她,而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张甫之有些受不了。
“不瞒大人说,本王妃今日前来,乃是为那蛮国太子前来。”
“蛮国太子?”张甫之皱起了眉,晋王妃怎么又对蛮国太子感兴趣起来。
“以左相心意,当如何处置这蛮国太子?”
现在国难刚过,百废待兴,老皇帝又突然病倒,满朝文武,站队的站队,结党的结党,趁着皇帝不理朝政,把国事搞得一团糟,还真没人想起天牢里还押着一个他国太子这一茬来。现在晋王妃猛地提起此人,想来自有深意,张甫之也必当好好揣摩。
他想了一会,说道:“此事若是公议,主杀派必定居多。”
周若彤摇了摇头,说道:“不能杀。”
张甫之明知故问道:“为何?”
“杀了就得打仗。”周若彤说。
“王妃言重了。现在蛮国还打得起来吗?”
“但迟早得打。”周若彤这回说的坚定。
张甫之不说话了,王妃究竟是什么意思,刚刚他并没有试探出来,他说道:“老臣敢问王妃有何看法?”
“本王妃询问左相大人如何处置。”
周若彤有些咄咄逼人的态度让张甫之有些不悦,他说道:“以老夫所见,当换。”
“如何换法?”
“割地求和,俯首称臣,岁岁进贡。”张甫之冷冷的说。周若彤笑了,“如此苛刻的条件,蛮国能答应?”
“杀我百姓,夺我土地,此事不能善了,他们没有资格谈条件。”张甫之罕见的露出了怒色。
周若彤摇了摇头,说道:“冤冤相报何时了。”
张甫之乐了,“王妃何时侍奉佛事来了?”
“本王妃并不信佛,而是经此一战,深感战争的可怕。劳民伤财,生灵涂炭,国家动荡,经此之后,才能感到国泰民安的重要。”
“削他国血肉长我国实力,此消彼长,正是永绝后患的手段。”
“左相此言差矣。”周若彤摇头否决,“这只会增加仇恨。”
张甫之显得有些不以为然,周若彤反问,“敢问张大人,我大梁立国之初,是如何的情况?”
张甫之说:“前朝暴君不合民心,大梁太祖揭竿而起,推翻昏君,但那时百废待兴,蛮国趁机攻打我国,掠我山河,杀我百姓。太祖无奈,只得忍让,割地求和,岁岁进贡。之后经历三朝,我大梁恢复元气,一举大败敌军。”
周若彤反问道:“如是,大人还不明白吗?昔日我大梁割地赔款,岁岁纳贡,最后还不是来了个风水轮流转,安保敌国不会如此?”
张甫之不说话了,他虽然刚直,但不是傻子,她知道,周若彤今日前来,不是问他答案的,而是来告诉他答案的。
“以晋王妃所言,有何打算?”
周若彤正视着张甫之说道:“放了。”
张甫之问:“如何放?”
“免去我大梁商人终身之税款。”周若彤淡淡的说道。
张甫之的胸口微微的涨起,周若彤知道老头子在克制自己的怒火,他略带颤抖的说道:“不要割地?”
“不要!”
“不要赔款?”
“不要。”
“不要岁岁进贡?”
“不要。”
砰的一声,老头子一拳砸在桌面上。
“这简直是胡闹。”
周若彤待他气消之后,扶着桌案坐下,然后平静的说:“左相可有雅量听本王妃细细道来。”
张甫之袖子一甩,没好气道:“老夫倒想听听王妃有何高见。”
周若彤莞尔一笑,说道:“放此人归去,有三大好处。”
张甫之一声冷哼,表示不屑。周若彤并不介意,伸出一根手指道:“这其一,乃是可以免战。若是按照左相的意思,割地赔款求和,的确不失为良策,可如此行事,相当于旧怨加新愁。一旦展开战争,非十年不能恢复元气,此中厉害,张大人比本王妃看的清楚。那赔款的款项,够不够我大梁的一次战争开销。相信总领朝事的左相也比我明白。”
张甫之不说话了,虽然不愿意,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周若彤说的对。
周若彤伸出了两根手指道:“这其二,乃是我国可借此打通自蛮国到西域众国的通道。仅蛮国,上好的战马,无数的矿藏都是我大梁急需之物。至于西域之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他们有的,我们没有,我们有的,他们没有。若是蛮国对我方免税,势必要在西域诸国身上找回来,到时候此消彼长,无数的金银将通过此路源源不断的进入大梁。此乃福泽子孙万代的大计啊。”
周若彤的话,让张甫之微微的颤抖起来。西域的香料,珍珠,宝石,在大梁可是贵比黄金。若是能够打通此条商路,大梁的商户免去赋税,那么大梁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将会在西域诸国中获得极大的市场,到时候银子源源不断的滚入大梁国库,的确是了不得的丰功伟绩。
周若彤知道老头子心动了,伸出三根手指道:“其三,乃是永绝后患。蛮国与大梁的矛盾,乃是自生活习俗乃至神明祭拜的方方面面的不同所致。我大梁高明于此等蛮子,若是我大梁商人携带我大梁典籍,传以诗书,教以农耕,那么这个马风民族将不攻自破。”
张甫之猛地站了起来,来回的踱着步,他不停的抚摸着长须,口里念念有词,也不知在念道些什么。终于,他抬头望向周若彤,沉重的说道:“如此一来,大梁势必商风大起,士农工商的根本将被打破,老夫问你,若是农人皆为利益而去行商,大梁的粮库从哪屯粮?”
周若彤知道,张甫之最大的顾虑正是如此。耕读传家,乃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周若彤此举,乃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士族的统治地位,凡是有高远眼光的士族皆会反对。但张甫之不一样,他清高,哪怕他是士族阶级的,凡事也要以民为本。
周若彤也站了起来,正视张甫之道:“敢问大人,当下我国最缺的是什么?”
“钱。”
“谁最有钱?”
“商人。”
“先前陛下为救国难,承诺免去商人两年赋税,若是此事行的通,将原本的税赋翻两倍让商人缴纳,大梁的国库将会瞬间丰盈,而且自此以后国库只会越来越大。”
“如何能叫朝廷失信于人?”
“拿蛮国的终身免税来换。”周若彤自信的说道,“在商言商,这些人,分的轻轻重。”
张甫之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只能解燃眉之急。”
周若彤笑了,说道:“大梁国库充盈后,虽然不许粮食在民间私自买卖,但不表示不可以卖给国家。只要国家有了银子,抬高粮食价格,自然有的是人种地收粮。”
张甫之心里一惊,周若彤竟想的如此长远。此事至少要新皇即位五年到十年才可颁布的新政,虽说是新政,但的确是利国利民。
张甫之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他知道,此举,士农工商的阶级传统将被打破,耕读传家的社会风尚将会易俗,是对整个大梁从根本上粉碎然后重铸,是涉及宗庙的大事。任何人都没有这样大的手笔,除非那个人是皇帝。
周若彤的想法,萧成渝自然会支持,若是要推行这个新政,萧成渝必须成为这个皇帝,而这个皇帝将会得罪整个文官集团,晋王妃好大的胆量。
但是,此举虽然对士大夫阶级颇为不利,张甫之若是支持,就是背叛。可是,若是不支持,他良心上又过意不去,此举,以他的眼光来看,乃是福泽万代的好事,创举。
究竟是背叛哪一方,张甫之陷入了泥潭。最终,他再次重重的敲向桌子,随着砰的一声爆响,张甫之有了决定。
“王妃早有决定,为何还来问老夫?”
“不是问,是说服。”
“王妃就这么有自信?”
“必须有。”
张甫之抬头,竟然流了泪,王妃的答案他有了,皇帝的答案,他可能也有了。望着流泪的张甫之,周若彤的心猛地加速的跳了起来,她不明白,这种恐惧感究竟自何而来。
“老夫支持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