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用了膳,小二来收拾碗筷时,还在房中检查了窗户、门闩,走之前,特地指了那宽如扁担的木闩是专门用来抵挡大风天的,睡前一定要记得别好。
张家父子当然答允。
房间昏暗,两人又点起了灯,翻看起房中放着的小报,几乎同时皱起眉头,张伯奋到底年轻,不由得咦了一声:“这小报,怎么没上朝廷的消息?”
张叔夜也不懂,但他按捺住性子,淡定地看下去。
小报用的是很普通竹麻纸,纸上的印记有一点模糊,一看就是用如今盛行的“油印”制成,其上的笔迹倒是铁画银勾,颇有风骨,只是写的内容,有点太不含蓄,没有用上之乎者也,而是用一些符号断句,让两人都有些不习惯。
《山水商行宣布新增一座碱坊后,碱票上涨的超过七个百分点,疑有奸商炒作!》
《风季来临,南方船行价格上涨,北方船行价格未有明显波动。》
《王里正宣布新区正式落成,七位区代表上台发表感言。》
《南区房价翻倍,新镇楼价为何让普通人如此高不可攀,附七大区房屋价格一览表》
《轴承坊仓库盗窃案依然未被破获,王里正表示将严打不法商贩用轴承滚柱代替钱币交易!》 ……
张叔夜一开始还满头问号,但看了一会内容后,神情渐渐凝重起来。
这么一张《新镇早报》,内容却十分详尽,把镇子的各种建设问题、修筑进展,一一列出——这种事情,简直前所未有,什么时候,衙门如今执政,需要向庶民交代了?
可是这报纸上,又明明白白地写着遇到的问题,被如何解决,比如其中关于粮食运送的问题,就是向诸大船行“招标”,他们还会每四个月举行一场交易大会,互通有无。
每个区的发展情况,都有记录,还会刊载好人好事,写上对方的名字,得到的表彰……
张叔夜眉头紧皱,作为一名能吏,他感觉自己从这些字里行间找到一些执政的理法,有什么让他恐惧的东西潜藏其中,但让他说,却是说不出来。
他把这些文章一字一句地读完,心中的谜团越发巨大,几乎就想立刻出去,见见那位在报上屡次出现的“王里正”。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窗外已经响起了呜呜风声,绵长又阴冷,仿佛鬼魂的哭嚎,雨点的啪嗒声,也降落在屋檐之上。
大风到了。
他只能低下头,继续翻看小报上的消息,翻到后边,他总算看到了一些朝廷的消息,比如彗星降临,比如西夏向辽国朝供,比如,当十钱废除,朝廷回收当十钱,每收十贯当十钱便给钱主价值四贯的金银物帛……
下边还有点评,说的是钱在新镇就可以兑换,已经专门开了铺子收当十钱,并且再次强调轴承钢和滚柱钢不许拿来当钱用,一但发现不但没收,还会罚款!
张叔夜倒是知道轴承,如今高门大户的马车,基本都换上密州的轴承,里边滚柱个个均匀且不重,还是上好的精钢,用来当钱……他思考了一下,换成自己的话,是肯定会收的。
张伯奋的观注点则和父亲不同,他看到的是一个商户靠着收购倒卖碱票暴富的故事,对方几乎没有花什么人力物力,就一下子成了拥有数千贯财富的豪商——要知道,自从父亲被贬后,他就没有收入了,花的都是老本,还要抚养孩子妻子,真是一文钱分成两半都不够,这里居然那么有钱么?
他包里还有十几贯钱引,是他们此行的盘缠,若是去那交易行里走一圈,或许,能赚上钱?咦,这里还有地址?
……
狂风骤雨,下了整整一夜,但这大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到次日天明时,雨势便小了,而到次日午时,风停雨歇。
张叔夜父子也吃到了店家的上品伙食,这里多是新鲜海货,蒜蓉的贝类、油煎的黄鱼、油炸的海蟹,味道都十分地鲜美,价格也很实惠。
吃完之后,两人一起出门,准备找一个便宜一点的客栈,上房好是好,但一天九百文的价格,实在有些贵了。
雨后的街道有许多积水,穿着草鞋的住户们正清理着淤泥,打扫着门前污秽,旁边有人以大车将淤泥和树叶拉走,临街的店铺都重新搭起摊子,各种吆喝声也在街道人群中响起。
父子俩觉得皂靴出门不便,便在一处草编摊子上,买两双木屐换上。
路过一处拐角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红色袖标的老妇人正在拿着一张单子写写画画,一名牵着驴的壮年男人却在她面前瑟瑟发抖,一脸苦像。
“说过多少次了,靠右靠右,不许逆行!”那老妇人怒道,“自己回头去把钱交了,长个记性。”
“不是,许婶子,我没有撞到谁啊,您就当没看到成么?”那壮年男人哀求道,“罚钱是小,要是被选成了典型,我这脸往哪里搁啊!”
“单子都我撕了,对不上账,我怎么交代,再说了,都第二次了,该让人长个记心!”那老妇人冷漠道,“王里正说要给几个区修沼池,哪个区钱先到位就先修哪个区的,咱们这边可不能落后,要是有了沼池,煮饭烧水都能容易许多,就差你这点钱呢!”
男人拿着纸,苦着脸走了。
老妇人则将纸板夹在腋下,继续睁着犀利的眼睛,巡视着街道。
张叔夜沉默许久,再看着街道,终于知道为什么走了这么久,街道上秩序井然,一直没见过哪家下人打着手势,让对面的车马避让了。
继续向前走,看到的是一个铺子样的院子,许多的妇人牵着两三个幼童走进去,还有许多妇人空着手走出来,而那院中,则是传来阵阵嚎哭之声。
还有人在门口对着院子用力挥手,大喊道:“不哭啊,娘亲晚上便来接你。”
然后便走了,那离开的妇人一点没有担心的样子,反而和旁边的女子说说笑笑,走得还很快。
张叔夜眉头紧皱,觉得这样不好,女子怎能将儿子托付于人,自己逍遥呢,女德何在?
再走了一条街,便看到一片巨大的建筑。
真的十分巨大,足有三丈高的大炉子生着浓烟,飘向天空,叮当锤打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人喊着号子,还有一条铁轨,延伸到那巨大的院落中。
张伯奋看了一会,主动拉住一个路人,问道:“为何将铁路修到这里,这是镇上的衙门么?”
“呸,什么衙门,这是铁坊!”那路人穿着胸口有蓝色花标的麻衣,不屑道,“铁坊真是脸都不要了,居然把铁路修到他们场里,还说什么运煤方便,我们焦坊运的煤不比他们少吧?明明就是、是监什么盗来着!”
“监守自盗!”张伯奋接道。
“对,监守自盗!”那路人打量了他一眼,对他的高大的体格表示了满意,“看你这么大块,肯定能做事,我们焦坊最近招人,你愿意的话,可以来找我,包吃住!”
张伯奋笑了笑,问道:“焦坊远吗?大吗?”
“再走一刻就到了,当然大,我们焦坊可以和药坊、脂坊、碱修筑在一起的,没有咱们焦坊,这些个大坊再风光,那都得趴窝!咱们坊修得最早,有三百多人呢,这铁坊就是没良心,只想着自己!”那路人哼了一声,“行了,我先走了,要迟到了。”
张伯奋和他道别。
张叔夜则惊讶道:“只是一个焦坊,便有三百余人,那这些坊加起来,岂不是有数千人?”
张伯奋疑惑道:“数千人,有什么不对么?”
张叔夜言语之中不自主地露出一丝钦佩:“你不懂,便是军伍之中,一只千人队要指使起来,都是各种麻烦,而你看这坊中之人,却是如此维护自家,且不需人训斥,便能自主按时点卯,这简直是令行禁止……”
他想到如今的禁军,都已经到了不给赏钱,便不愿出战的境地,叹息道:“其实那军中,也是能吃饱的地方啊。”
张伯奋搭不上这话,便沉默以对。
好在老父亲并没有和儿子讨论国家大事的意思,他沉吟了数息,毅然转身:“先不去找客栈了,你去打听一下,那‘王里正’住在哪里,我们前去拜访。”
张伯奋本想说找了客栈再去不迟,但看老爹那坚定的像石头一样的眼神,悄悄翻了个白眼,去找路人问了地址。
路人很热心地告诉了他,并且给他指了路口的路牌。
张伯奋道了谢,带着老爹而后走去,他问了路才知道,这一片都是工坊区,市政是另外的街区,他们走反了,这里边一圈都没有客栈。
两人于是原路返回,还看到有几个戴袖标的汉子正在努力把倒塌的树扶正,还有人骂骂咧咧,说东区不要脸,居然早早把树给钉上了。
及至市政区,他们看到一处刷了白灰的建筑,进去之后,有一处很大厅堂,靠窗的位置有几张桌椅,坐着一大一小两父子,似乎在等人。
张叔夜上前道:“西北张叔夜,求见王里正,不知可否通报?”
而这时,旁边那个小孩,疑惑地抬起了头,看向这父子俩。
第107章 三观俱裂
坐堂的是一位年轻人, 正埋头打着算盘,听到张叔夜的话,抬头道:“王里正一大早就去视察街区了, 要等会才回来,你如果有急事, 可以那边坐着等,没什么大事的话, 也可以找我。”
张叔夜疑惑道:“你是……”
“我姓宋,叫宋澜, 是王里正的学生。”那年轻人说完便又低下头, 埋头打着算盘,他的手指修长,打起算盘来有如行云流水,写字的笔却是竹笔而非小楷, 不过那字, 着实潦草,根本看不出写得什么。
张叔夜还想再问,便见旁边的小孩已经伸长了脖子,奶声奶气地问道:“你找王里正什么事啊,也可以找我哦。”
那小孩子长得漂亮可爱,但张叔夜却没有兴趣招呼小孩,随意笑了笑, 便坐到了一边, 看向窗外, 回想着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思考着其中用意, 眉头便锁得越发深了。
倒是赵仲湜皱起了眉头, 那张家父子打量了一番,又把狐疑的眼光落在了儿子身上。
赵士程回头看着他,一脸无辜。
赵仲湜摸着胡须,怀疑道:“这两人,看着不像大户,你怎么就看上了?”
赵士程捧茶的手一停,小小地抱怨道:“爹爹你这说的什么话,我什么时候杀大户了?我帮过的人,哪个不是对我感天动地,想赶都赶不走,亏我还那么照顾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赵仲湜看儿子的目光就带着一点嫌弃:“这时候又嫌弃我这老头碍事了不是?信不信我这就回密州,下次不带你出来。”
赵士程被威胁到了,于是软声道:“爹爹你懂得幽默,不要这么开不起玩笑嘛,那两个人……”
他抬着下巴示意了一下,压低了一点声音:“如果我没听错的话,应该就是种家舅舅,拍来代替宗知州的。”
赵仲湜这才正了色,也低声道:“这人看着就很拗,坐在那就是一副钢正不阿的模样,你舅舅真是,也不找个省油的灯。”
赵士程认真道:“混吃等死的省油灯多了去了,但大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有责任心的不好找,舅舅这是负责!”
赵仲湜却是没什么兴趣,他觉得撇了一眼儿子,看他那明亮的大眼睛闪闪发光,不由叹息:“算了,随你去吧,别骗到我头上就行了。”
赵士程不悦道:“你怎么能这么想你的亲生儿子,我生气了。”
说完,就跳下椅子,哒哒地跑到了那张伯奋面前,软声道:“大哥哥,你也是来找王里正的么?我也认识他哦。”
张伯奋看着这小孩儿,也想起了自己远在京城的儿子,不由得笑了起来,左右无事,便逗弄道:“我们是来的找他的,你呢?”
赵士程说:“我也是啊,王里正是山水的好朋友,也是我好朋友。”
张伯奋听到关键词,不由问道:“山水?是山水商行的那位行主么?”
“对啊,”小孩轻轻点头,“就是山水,这里的铁坊、碱坊,都是山水的开设的呢。”
张伯奋便打听起来:“这山水行主倒是一位奇人,我听说他在卖碱票……”
张叔夜骤然回头,重咳了一声,犀利的目光落在儿子身上。
张伯奋便自然地转移了话题:“那小公子,你知道这位王里正是哪里人、师从何人么?”
赵士程眼珠一转,伸手一指:“当然知道,不过我爹爹知道的更清楚。”
张叔夜早就看到赵仲湜——他曾经是开封府尹,做为天子脚下之人,他见多了这些宗室勋贵们仗势欺人的模样,三年开封尹,极大的磨练了他的脾气,增长了见识,但看到赵仲湜一身尊贵闲人的气质,就知道这是宗室,于是继续看向窗外,不想认识。
他不动,张伯奋自然也只是笑笑,不接话了。
看到两人并不上套,赵士程不由得皱了眉头,知道自己的份量完全不够,回头看了爹爹一眼,老赵悠然品茶,并没有结交他人的意思。
算了,这父子毕竟还没有上船,自己直接出马招揽有些不安全,还是让王洋来帮忙吧,张叔夜毕竟还是差了宗泽一截,没那么高的敏感性。
想到这,他又哒哒地跑了回去:“爹爹,走了!”
赵仲湜轻哼一声:“不行,还没见到王洋呢,我就看他怎么躲我。”
赵士程认真道:“我带你找他,保证他不敢再躲着你。”
赵仲湜眼睛一亮,伸手抱起了儿子就出门:“你这小没良心,就白白让你老爹等了一天,是不是想挨揍了?”
-
张家父子当然答允。
房间昏暗,两人又点起了灯,翻看起房中放着的小报,几乎同时皱起眉头,张伯奋到底年轻,不由得咦了一声:“这小报,怎么没上朝廷的消息?”
张叔夜也不懂,但他按捺住性子,淡定地看下去。
小报用的是很普通竹麻纸,纸上的印记有一点模糊,一看就是用如今盛行的“油印”制成,其上的笔迹倒是铁画银勾,颇有风骨,只是写的内容,有点太不含蓄,没有用上之乎者也,而是用一些符号断句,让两人都有些不习惯。
《山水商行宣布新增一座碱坊后,碱票上涨的超过七个百分点,疑有奸商炒作!》
《风季来临,南方船行价格上涨,北方船行价格未有明显波动。》
《王里正宣布新区正式落成,七位区代表上台发表感言。》
《南区房价翻倍,新镇楼价为何让普通人如此高不可攀,附七大区房屋价格一览表》
《轴承坊仓库盗窃案依然未被破获,王里正表示将严打不法商贩用轴承滚柱代替钱币交易!》 ……
张叔夜一开始还满头问号,但看了一会内容后,神情渐渐凝重起来。
这么一张《新镇早报》,内容却十分详尽,把镇子的各种建设问题、修筑进展,一一列出——这种事情,简直前所未有,什么时候,衙门如今执政,需要向庶民交代了?
可是这报纸上,又明明白白地写着遇到的问题,被如何解决,比如其中关于粮食运送的问题,就是向诸大船行“招标”,他们还会每四个月举行一场交易大会,互通有无。
每个区的发展情况,都有记录,还会刊载好人好事,写上对方的名字,得到的表彰……
张叔夜眉头紧皱,作为一名能吏,他感觉自己从这些字里行间找到一些执政的理法,有什么让他恐惧的东西潜藏其中,但让他说,却是说不出来。
他把这些文章一字一句地读完,心中的谜团越发巨大,几乎就想立刻出去,见见那位在报上屡次出现的“王里正”。
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窗外已经响起了呜呜风声,绵长又阴冷,仿佛鬼魂的哭嚎,雨点的啪嗒声,也降落在屋檐之上。
大风到了。
他只能低下头,继续翻看小报上的消息,翻到后边,他总算看到了一些朝廷的消息,比如彗星降临,比如西夏向辽国朝供,比如,当十钱废除,朝廷回收当十钱,每收十贯当十钱便给钱主价值四贯的金银物帛……
下边还有点评,说的是钱在新镇就可以兑换,已经专门开了铺子收当十钱,并且再次强调轴承钢和滚柱钢不许拿来当钱用,一但发现不但没收,还会罚款!
张叔夜倒是知道轴承,如今高门大户的马车,基本都换上密州的轴承,里边滚柱个个均匀且不重,还是上好的精钢,用来当钱……他思考了一下,换成自己的话,是肯定会收的。
张伯奋的观注点则和父亲不同,他看到的是一个商户靠着收购倒卖碱票暴富的故事,对方几乎没有花什么人力物力,就一下子成了拥有数千贯财富的豪商——要知道,自从父亲被贬后,他就没有收入了,花的都是老本,还要抚养孩子妻子,真是一文钱分成两半都不够,这里居然那么有钱么?
他包里还有十几贯钱引,是他们此行的盘缠,若是去那交易行里走一圈,或许,能赚上钱?咦,这里还有地址?
……
狂风骤雨,下了整整一夜,但这大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到次日天明时,雨势便小了,而到次日午时,风停雨歇。
张叔夜父子也吃到了店家的上品伙食,这里多是新鲜海货,蒜蓉的贝类、油煎的黄鱼、油炸的海蟹,味道都十分地鲜美,价格也很实惠。
吃完之后,两人一起出门,准备找一个便宜一点的客栈,上房好是好,但一天九百文的价格,实在有些贵了。
雨后的街道有许多积水,穿着草鞋的住户们正清理着淤泥,打扫着门前污秽,旁边有人以大车将淤泥和树叶拉走,临街的店铺都重新搭起摊子,各种吆喝声也在街道人群中响起。
父子俩觉得皂靴出门不便,便在一处草编摊子上,买两双木屐换上。
路过一处拐角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戴着红色袖标的老妇人正在拿着一张单子写写画画,一名牵着驴的壮年男人却在她面前瑟瑟发抖,一脸苦像。
“说过多少次了,靠右靠右,不许逆行!”那老妇人怒道,“自己回头去把钱交了,长个记性。”
“不是,许婶子,我没有撞到谁啊,您就当没看到成么?”那壮年男人哀求道,“罚钱是小,要是被选成了典型,我这脸往哪里搁啊!”
“单子都我撕了,对不上账,我怎么交代,再说了,都第二次了,该让人长个记心!”那老妇人冷漠道,“王里正说要给几个区修沼池,哪个区钱先到位就先修哪个区的,咱们这边可不能落后,要是有了沼池,煮饭烧水都能容易许多,就差你这点钱呢!”
男人拿着纸,苦着脸走了。
老妇人则将纸板夹在腋下,继续睁着犀利的眼睛,巡视着街道。
张叔夜沉默许久,再看着街道,终于知道为什么走了这么久,街道上秩序井然,一直没见过哪家下人打着手势,让对面的车马避让了。
继续向前走,看到的是一个铺子样的院子,许多的妇人牵着两三个幼童走进去,还有许多妇人空着手走出来,而那院中,则是传来阵阵嚎哭之声。
还有人在门口对着院子用力挥手,大喊道:“不哭啊,娘亲晚上便来接你。”
然后便走了,那离开的妇人一点没有担心的样子,反而和旁边的女子说说笑笑,走得还很快。
张叔夜眉头紧皱,觉得这样不好,女子怎能将儿子托付于人,自己逍遥呢,女德何在?
再走了一条街,便看到一片巨大的建筑。
真的十分巨大,足有三丈高的大炉子生着浓烟,飘向天空,叮当锤打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人喊着号子,还有一条铁轨,延伸到那巨大的院落中。
张伯奋看了一会,主动拉住一个路人,问道:“为何将铁路修到这里,这是镇上的衙门么?”
“呸,什么衙门,这是铁坊!”那路人穿着胸口有蓝色花标的麻衣,不屑道,“铁坊真是脸都不要了,居然把铁路修到他们场里,还说什么运煤方便,我们焦坊运的煤不比他们少吧?明明就是、是监什么盗来着!”
“监守自盗!”张伯奋接道。
“对,监守自盗!”那路人打量了他一眼,对他的高大的体格表示了满意,“看你这么大块,肯定能做事,我们焦坊最近招人,你愿意的话,可以来找我,包吃住!”
张伯奋笑了笑,问道:“焦坊远吗?大吗?”
“再走一刻就到了,当然大,我们焦坊可以和药坊、脂坊、碱修筑在一起的,没有咱们焦坊,这些个大坊再风光,那都得趴窝!咱们坊修得最早,有三百多人呢,这铁坊就是没良心,只想着自己!”那路人哼了一声,“行了,我先走了,要迟到了。”
张伯奋和他道别。
张叔夜则惊讶道:“只是一个焦坊,便有三百余人,那这些坊加起来,岂不是有数千人?”
张伯奋疑惑道:“数千人,有什么不对么?”
张叔夜言语之中不自主地露出一丝钦佩:“你不懂,便是军伍之中,一只千人队要指使起来,都是各种麻烦,而你看这坊中之人,却是如此维护自家,且不需人训斥,便能自主按时点卯,这简直是令行禁止……”
他想到如今的禁军,都已经到了不给赏钱,便不愿出战的境地,叹息道:“其实那军中,也是能吃饱的地方啊。”
张伯奋搭不上这话,便沉默以对。
好在老父亲并没有和儿子讨论国家大事的意思,他沉吟了数息,毅然转身:“先不去找客栈了,你去打听一下,那‘王里正’住在哪里,我们前去拜访。”
张伯奋本想说找了客栈再去不迟,但看老爹那坚定的像石头一样的眼神,悄悄翻了个白眼,去找路人问了地址。
路人很热心地告诉了他,并且给他指了路口的路牌。
张伯奋道了谢,带着老爹而后走去,他问了路才知道,这一片都是工坊区,市政是另外的街区,他们走反了,这里边一圈都没有客栈。
两人于是原路返回,还看到有几个戴袖标的汉子正在努力把倒塌的树扶正,还有人骂骂咧咧,说东区不要脸,居然早早把树给钉上了。
及至市政区,他们看到一处刷了白灰的建筑,进去之后,有一处很大厅堂,靠窗的位置有几张桌椅,坐着一大一小两父子,似乎在等人。
张叔夜上前道:“西北张叔夜,求见王里正,不知可否通报?”
而这时,旁边那个小孩,疑惑地抬起了头,看向这父子俩。
第107章 三观俱裂
坐堂的是一位年轻人, 正埋头打着算盘,听到张叔夜的话,抬头道:“王里正一大早就去视察街区了, 要等会才回来,你如果有急事, 可以那边坐着等,没什么大事的话, 也可以找我。”
张叔夜疑惑道:“你是……”
“我姓宋,叫宋澜, 是王里正的学生。”那年轻人说完便又低下头, 埋头打着算盘,他的手指修长,打起算盘来有如行云流水,写字的笔却是竹笔而非小楷, 不过那字, 着实潦草,根本看不出写得什么。
张叔夜还想再问,便见旁边的小孩已经伸长了脖子,奶声奶气地问道:“你找王里正什么事啊,也可以找我哦。”
那小孩子长得漂亮可爱,但张叔夜却没有兴趣招呼小孩,随意笑了笑, 便坐到了一边, 看向窗外, 回想着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思考着其中用意, 眉头便锁得越发深了。
倒是赵仲湜皱起了眉头, 那张家父子打量了一番,又把狐疑的眼光落在了儿子身上。
赵士程回头看着他,一脸无辜。
赵仲湜摸着胡须,怀疑道:“这两人,看着不像大户,你怎么就看上了?”
赵士程捧茶的手一停,小小地抱怨道:“爹爹你这说的什么话,我什么时候杀大户了?我帮过的人,哪个不是对我感天动地,想赶都赶不走,亏我还那么照顾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赵仲湜看儿子的目光就带着一点嫌弃:“这时候又嫌弃我这老头碍事了不是?信不信我这就回密州,下次不带你出来。”
赵士程被威胁到了,于是软声道:“爹爹你懂得幽默,不要这么开不起玩笑嘛,那两个人……”
他抬着下巴示意了一下,压低了一点声音:“如果我没听错的话,应该就是种家舅舅,拍来代替宗知州的。”
赵仲湜这才正了色,也低声道:“这人看着就很拗,坐在那就是一副钢正不阿的模样,你舅舅真是,也不找个省油的灯。”
赵士程认真道:“混吃等死的省油灯多了去了,但大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有责任心的不好找,舅舅这是负责!”
赵仲湜却是没什么兴趣,他觉得撇了一眼儿子,看他那明亮的大眼睛闪闪发光,不由叹息:“算了,随你去吧,别骗到我头上就行了。”
赵士程不悦道:“你怎么能这么想你的亲生儿子,我生气了。”
说完,就跳下椅子,哒哒地跑到了那张伯奋面前,软声道:“大哥哥,你也是来找王里正的么?我也认识他哦。”
张伯奋看着这小孩儿,也想起了自己远在京城的儿子,不由得笑了起来,左右无事,便逗弄道:“我们是来的找他的,你呢?”
赵士程说:“我也是啊,王里正是山水的好朋友,也是我好朋友。”
张伯奋听到关键词,不由问道:“山水?是山水商行的那位行主么?”
“对啊,”小孩轻轻点头,“就是山水,这里的铁坊、碱坊,都是山水的开设的呢。”
张伯奋便打听起来:“这山水行主倒是一位奇人,我听说他在卖碱票……”
张叔夜骤然回头,重咳了一声,犀利的目光落在儿子身上。
张伯奋便自然地转移了话题:“那小公子,你知道这位王里正是哪里人、师从何人么?”
赵士程眼珠一转,伸手一指:“当然知道,不过我爹爹知道的更清楚。”
张叔夜早就看到赵仲湜——他曾经是开封府尹,做为天子脚下之人,他见多了这些宗室勋贵们仗势欺人的模样,三年开封尹,极大的磨练了他的脾气,增长了见识,但看到赵仲湜一身尊贵闲人的气质,就知道这是宗室,于是继续看向窗外,不想认识。
他不动,张伯奋自然也只是笑笑,不接话了。
看到两人并不上套,赵士程不由得皱了眉头,知道自己的份量完全不够,回头看了爹爹一眼,老赵悠然品茶,并没有结交他人的意思。
算了,这父子毕竟还没有上船,自己直接出马招揽有些不安全,还是让王洋来帮忙吧,张叔夜毕竟还是差了宗泽一截,没那么高的敏感性。
想到这,他又哒哒地跑了回去:“爹爹,走了!”
赵仲湜轻哼一声:“不行,还没见到王洋呢,我就看他怎么躲我。”
赵士程认真道:“我带你找他,保证他不敢再躲着你。”
赵仲湜眼睛一亮,伸手抱起了儿子就出门:“你这小没良心,就白白让你老爹等了一天,是不是想挨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