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顺着流水直逼商州城。
进得商州城,只见大街之上也满是积水,家家户户的店铺都关着,水漫过门拦,随时都有可能流到屋里去。
街上空荡荡的,并不见几个人影,只偶尔有几人同样撑着竹筏在积水中游荡,几个不知忧愁的孩童在抓水里的鱼。
举目望去,可见远处的屋顶有黑点,走的近了才知是一些爬到屋顶避难的百姓。
竹筏就这样慢慢的走着,最终来到了商州府衙。
府衙门前聚集了不少百姓,这些百姓有站在竹筏上的,有站在水中的,更有一些人将家里的浴桶拿来当船使。
这些人站在府衙门前不停的嚷嚷,要求府衙官员有所作为。
柳味等人的到来令这些百姓很吃惊,柳味看了他们一眼,他很清楚,如果这时他表明身份,肯定会被这些百姓给围起来的,但他又不能不表明身份,他需要给这些百姓以信心,让他们明白艰难的日子终会过去。
“诸位,我乃朝廷派来的钦差柳味,商州的事情,本官自当尽力。”
柳味说完,本以为这些百姓会围上来为难一番,而他则需要再做一些承诺,这些百姓才会罢休,可事情却并非如此,当柳味说完那句话后,这些百姓相互张望,并且议论纷纷,等他们议论后,站在竹筏上的人突然就给柳味跪了下来。
“柳大人之名我们这些百姓都听说过,今天柳大人能来,我们很高兴,我们有希望了,我们信得过柳大人。”
“没错,柳大人但有什么吩咐,我等在所不辞。”
名声在外,柳味突然想到了名声在外这个词,原来他柳味早已经名声在外,而且只他一个人的名字,就足以顶过千言万语。
见到这些百姓如此信任自己,柳味顿时觉得压力很大,如果他做的不好,岂不是辜负了这些百姓的信任?
而此时的潘惟吉则在心头暗恨,他没有想到柳味竟然这么深得民心,似乎他在民间已经成为了神话般的人物,这让他嫉妒,嫉妒的想要发狂。
“既然大家信任本官,本官必定竭尽全力办成此事,若商州事不解决,本官誓不回京城。”
柳味这样说完,府门前的百姓又是纷纷高呼,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百姓在高呼的时候突然昏厥了过去,柳味见此,连忙命赵灵儿前去查看,赵灵儿给那人检查一番后,道:“大人,此人可能是饿的昏厥了过去。”
柳味颔首,他来自后世,自然明白人在饿的厉害的情况下大脑的葡萄糖会供应不上进而出现头晕、昏厥的现象。
“把我们带的食物先给他吃。”
这样说完,旁边百姓顿时就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大人,我们的家都被水淹了,我们的粮食也没有了,我们一天没怎么吃饭了……”
“是啊,我今天才只喝了一口水吃了半个窝窝团……”
百姓哀怨,而哀怨的百姓只有将希望寄托在官员圣上,自古以来,官员当为民做主,这也是百姓为何会在危难的时候把希望寄托在官员身是的原因。
但实际情况呢,官员也是人,他们往往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他们也自私,古往今来,真正一心扑到百姓的事业当中的有几个?
就柳味所知,还真没几个,就算历史那些有名的忠臣,也不一定真的做到了这点。
看着这些百姓饥饿的样子,柳味很心痛,他自认也做不到把一切都奉献给百姓,但他有恻隐之心,他懂的何为大义。
所以这个时候,他命人去敲商州府衙的大门。
门开了,已经得知钦差到来的衙役连忙将柳味他们给请了进去,而后连忙又把门给关上了。
府衙的地势还是很高的,积水虽有,但并没有达到需要竹筏才能行走的地步,众人移步客厅的时候,商州知府王凝已经在等着了。
王凝四十来岁,身材偏瘦,此时有些紧张,看到柳味后立马就行礼,柳味却并未多言,很是直接的问道:“王大人,城中百姓有许多已经久不进食,你可知道?”
王凝战战兢兢,道:“知……知道。”
“既然知道,为何不想办法给他们筹集粮食,难不成你想看着他们饿死不成,你这知府大人是怎么当的?”
王凝额头直冒冷汗,道:“大……大人,下官这府衙有一些存粮,只是没有朝廷命令,下官这不敢赈灾啊。”
只与王凝说了几句话,柳味就知道这个王凝是个没主见没魄力的人,朝廷命令的确重要,可百姓就不重要,他若真的开仓放粮,就算皇上知道了也怪罪不了他。
冷哼一声后,柳味随即问道:“粮仓有粮食多少,全部发放给百姓。”
“回……回柳大人,有五百石。”
听到这个数,柳味眉头顿时就凝了起来:“怎么只这么点?”
“大人,这不还没到丰收的时候吗?我们大宋的规矩您应该清楚,每次收完税粮后,都是要上缴朝廷的,府衙不准多留备用。”
听到王凝这话,柳味才突然反应过来,大宋朝廷的规矩的确是这样的,而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避免地方官员通过粮食来收买军心,所以大宋的税收都是直接交给朝廷的。
这的确能够避免地方官员壮大势力,但也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某个地方真的遇到了像现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府衙一时之间是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自救的。
柳味在来的时候朝廷已经下令准备粮食了,只不过粮食不能冒雨运,而且沿途多泥泞,等朝廷的粮食来至少也得七八天的时间,而他柳味所需要做的是在这七八天时间内,尽量不让商州的百姓挨饿,甚至不能让商州的百姓饿死一个人。
饿死了一个人,就是他柳味的责任。
但商州城的难民何其多,五百石粮食是不少,可分下来也就只够整个商州百姓吃上一天的。
微微凝眉之后,柳味望着王凝问道:“在这商州,除了府衙有存粮外,还有什么地方有存粮,而且特别多的?”
“有,当然有,商州大户家里都有粮仓,而很多商人还有粮铺呢。”
进得商州城,只见大街之上也满是积水,家家户户的店铺都关着,水漫过门拦,随时都有可能流到屋里去。
街上空荡荡的,并不见几个人影,只偶尔有几人同样撑着竹筏在积水中游荡,几个不知忧愁的孩童在抓水里的鱼。
举目望去,可见远处的屋顶有黑点,走的近了才知是一些爬到屋顶避难的百姓。
竹筏就这样慢慢的走着,最终来到了商州府衙。
府衙门前聚集了不少百姓,这些百姓有站在竹筏上的,有站在水中的,更有一些人将家里的浴桶拿来当船使。
这些人站在府衙门前不停的嚷嚷,要求府衙官员有所作为。
柳味等人的到来令这些百姓很吃惊,柳味看了他们一眼,他很清楚,如果这时他表明身份,肯定会被这些百姓给围起来的,但他又不能不表明身份,他需要给这些百姓以信心,让他们明白艰难的日子终会过去。
“诸位,我乃朝廷派来的钦差柳味,商州的事情,本官自当尽力。”
柳味说完,本以为这些百姓会围上来为难一番,而他则需要再做一些承诺,这些百姓才会罢休,可事情却并非如此,当柳味说完那句话后,这些百姓相互张望,并且议论纷纷,等他们议论后,站在竹筏上的人突然就给柳味跪了下来。
“柳大人之名我们这些百姓都听说过,今天柳大人能来,我们很高兴,我们有希望了,我们信得过柳大人。”
“没错,柳大人但有什么吩咐,我等在所不辞。”
名声在外,柳味突然想到了名声在外这个词,原来他柳味早已经名声在外,而且只他一个人的名字,就足以顶过千言万语。
见到这些百姓如此信任自己,柳味顿时觉得压力很大,如果他做的不好,岂不是辜负了这些百姓的信任?
而此时的潘惟吉则在心头暗恨,他没有想到柳味竟然这么深得民心,似乎他在民间已经成为了神话般的人物,这让他嫉妒,嫉妒的想要发狂。
“既然大家信任本官,本官必定竭尽全力办成此事,若商州事不解决,本官誓不回京城。”
柳味这样说完,府门前的百姓又是纷纷高呼,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百姓在高呼的时候突然昏厥了过去,柳味见此,连忙命赵灵儿前去查看,赵灵儿给那人检查一番后,道:“大人,此人可能是饿的昏厥了过去。”
柳味颔首,他来自后世,自然明白人在饿的厉害的情况下大脑的葡萄糖会供应不上进而出现头晕、昏厥的现象。
“把我们带的食物先给他吃。”
这样说完,旁边百姓顿时就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大人,我们的家都被水淹了,我们的粮食也没有了,我们一天没怎么吃饭了……”
“是啊,我今天才只喝了一口水吃了半个窝窝团……”
百姓哀怨,而哀怨的百姓只有将希望寄托在官员圣上,自古以来,官员当为民做主,这也是百姓为何会在危难的时候把希望寄托在官员身是的原因。
但实际情况呢,官员也是人,他们往往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他们也自私,古往今来,真正一心扑到百姓的事业当中的有几个?
就柳味所知,还真没几个,就算历史那些有名的忠臣,也不一定真的做到了这点。
看着这些百姓饥饿的样子,柳味很心痛,他自认也做不到把一切都奉献给百姓,但他有恻隐之心,他懂的何为大义。
所以这个时候,他命人去敲商州府衙的大门。
门开了,已经得知钦差到来的衙役连忙将柳味他们给请了进去,而后连忙又把门给关上了。
府衙的地势还是很高的,积水虽有,但并没有达到需要竹筏才能行走的地步,众人移步客厅的时候,商州知府王凝已经在等着了。
王凝四十来岁,身材偏瘦,此时有些紧张,看到柳味后立马就行礼,柳味却并未多言,很是直接的问道:“王大人,城中百姓有许多已经久不进食,你可知道?”
王凝战战兢兢,道:“知……知道。”
“既然知道,为何不想办法给他们筹集粮食,难不成你想看着他们饿死不成,你这知府大人是怎么当的?”
王凝额头直冒冷汗,道:“大……大人,下官这府衙有一些存粮,只是没有朝廷命令,下官这不敢赈灾啊。”
只与王凝说了几句话,柳味就知道这个王凝是个没主见没魄力的人,朝廷命令的确重要,可百姓就不重要,他若真的开仓放粮,就算皇上知道了也怪罪不了他。
冷哼一声后,柳味随即问道:“粮仓有粮食多少,全部发放给百姓。”
“回……回柳大人,有五百石。”
听到这个数,柳味眉头顿时就凝了起来:“怎么只这么点?”
“大人,这不还没到丰收的时候吗?我们大宋的规矩您应该清楚,每次收完税粮后,都是要上缴朝廷的,府衙不准多留备用。”
听到王凝这话,柳味才突然反应过来,大宋朝廷的规矩的确是这样的,而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避免地方官员通过粮食来收买军心,所以大宋的税收都是直接交给朝廷的。
这的确能够避免地方官员壮大势力,但也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某个地方真的遇到了像现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府衙一时之间是根本没有能力进行自救的。
柳味在来的时候朝廷已经下令准备粮食了,只不过粮食不能冒雨运,而且沿途多泥泞,等朝廷的粮食来至少也得七八天的时间,而他柳味所需要做的是在这七八天时间内,尽量不让商州的百姓挨饿,甚至不能让商州的百姓饿死一个人。
饿死了一个人,就是他柳味的责任。
但商州城的难民何其多,五百石粮食是不少,可分下来也就只够整个商州百姓吃上一天的。
微微凝眉之后,柳味望着王凝问道:“在这商州,除了府衙有存粮外,还有什么地方有存粮,而且特别多的?”
“有,当然有,商州大户家里都有粮仓,而很多商人还有粮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