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是当朝宰相,更是当今圣上的智囊、好友,晋王很清楚,如果他们真的要争的话,赵普举荐的人会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而且根据晋王所知,在举荐人方面,赵普有着让人难以明白的执拗。
晋王记得有一次赵普要举荐一人做官,连续上奏两天,皇上都没有同意,第三天的时候他又上奏章,坚持要给那人官做,圣上偏偏对那人不喜欢,一怒之下就撕了赵普的奏章并且扔在地上,本以为那赵普会害怕,可不料他竟然将奏章拾起来回家粘好,次日又再次上奏。
这等执拗,连晋王看了都觉得不能理解。
如果赵普这才要举荐人,怕是多半会被圣上同意的。
晋王问出那句话后,便望向苏另看,苏另看沉默许久后,才终于悠悠开口:“赵普很得圣宠,他与圣上的关系比王爷跟圣上的还要好,而且赵普在朝中的势力也很强大,属下经过一番思虑后,觉得赵普若真要举荐,怕是会举荐大学士沈义伦,沈义伦是圣上当年霸府幕僚之一,与赵普有多年情义,而沈义伦少习《三礼》,未入朝时以讲学授徒为生,其学识在朝堂中也是数得着的,且此人品性不错,也无恶迹,当真是王爷的一大竞争者。”
听完苏另看的话后,晋王微微颔首,他对那沈义伦也是了解的,甚至想过收拢他到自己麾下,只是沈义伦平日里很少参与党派之争,晋王多次暗示,他也视若未见,不过他与赵普关系很好,却是人所共知的。
“那卢多逊与慕容博关系匪浅,他当主考官便可多多提拔学府书院的考生进而壮大自己的势力,那卢多逊虽未依附那个王爷,可他在朝中却有不少学府书院的同僚,若是竞争起来,实力也不容小觑。”晋王自己先分析了一下卢多逊,然后才望向苏另看道:“朝中能与本王相争的也就这些人了,只不过主考官这个位置,本王不可能亲自去坐,在我们的势力之中,先生觉得何人有这个资历和声望能够胜任?”
苏另看在决定争主考官这个位置的时候便已想好,如今见晋王问,连忙浅笑道:“在朝堂之上,王爷的势力也不算小了,不过若论资历和声望,最适合当主考官的人只有宋琪一人。”
“宋琪?”当晋王听到苏另看推荐宋琪的时候,不由得一愣,因为在晋王看来,那宋琪并不怎么合适。
可苏另看却点了点头:“正是宋琪,那宋琪三十年前已在纷乱时期考中进士,如今在朝中虽然地位不显,可其学识却是少有人能及的,且此人有大气节,若是加以重用,必能对王爷有不少帮助。”
晋王深锁愁眉,道:“这宋琪今年有五十多岁了吧?”
“五十有三。”
“五十三岁才是个枢密直学士,连翰林都没入,他去当主考官,怕是不妥吧?”
晋王对朝中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而且他也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枢密直学士虽是学士,可地位是低于翰林学士的,在朝堂中,不是翰林学士就想去当主考官,根本就没戏。
晋王说完,苏另看浅笑道:“王爷误会了,那宋琪不是去当主考官的,而是当副主考官。”
晋王微微一愣,苏另看则又笑着解释:“如今朝堂之上,为争这个主考官的人必定大有人在,王爷平日里又十分高调以至于引起了圣上忌惮,这主考官的位置皇上绝对不可能给我们的人,既然明知不可能拥有,又何须拼命去抢?其实副主考官的位置,还是不错的,而且有两个,皇上就算对王爷再心生忌惮,可面子还是要给的。”
苏另看这样说完,晋王已是明白,而明白后则露出一丝浅笑:“还是先生看的透彻,副主考官也行,至少比没有强。”
苏另看笑了笑:“如果运用得当,兴许比主考官发挥的作用还要大呢!”
----------------------------------------------------------------------
新年热闹的气氛还在持续着,可赵普最近却忙的焦头烂额。
他是宰相,朝廷的很多事情并不会因为过年而停止运转,他觉得自己比平日还要忙碌。
而在这些忙碌中,最让他觉得头疼的是再过一段时间的春试。
科举关乎朝廷的未来,他这个宰相不能不谨慎,而在谨慎的时候,他又在想,自己要不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势力;这么多年来,赵普一直都是赵匡胤的智囊,其身份地位在朝堂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而且他也有不少同僚支持,只是很多时候,他却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很多事情,虽然最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办,可其间却多波折,这让他很不喜欢,他已经是大宋宰相了,应该说一句话立马被人去执行的,可他并没有感觉到这种快感。
寒风透过纱窗吹进了书房,赵普双眉微微一凝,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这种快感,是因为朝堂中其他各派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势力的强大,才造成他这个宰相说话越来越缺少威严。
“一定要掌握更多实权才行。”
当赵普生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不自觉的心头一震,仿佛在他的心底是想抵抗的,可那也只是一震而已,因为很快他又被权力的欲望给诱惑了。
权力,男人生在世间,当有大志,当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可要做这些事情,必须有权,没有权,就算你想给百姓谋福祉也是不行。
赵普这样安慰自己,而后嘴角露出了一丝浅笑。
而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沈义伦,当赵普还是赵匡胤幕僚的时候,他就认识了沈义伦,那沈义伦的学识他是清楚的,最重要的是,沈义伦跟自己最为要好,虽然他平日里不参与党争,可这个忙只要他赵普开口,沈义伦一定会帮。
最重要的是,朝堂之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那沈义伦又何尝不想有所依靠呢,以便在他遇难的时候能有人站出来拉他一把?
赵普将书房桌子上的一些账簿合了起来,对门外书童吩咐道:“你去给沈义伦沈大人送封信,就说今晚酉时老地方见。”
书童应了一下,正要去办,这个时候赵普又道:“通知二公子,让他来书房见我。”
“是!”
书童离开后没多久,赵承煦便进了赵普书房,因为赵普是宰相的关系,赵承煦的家教还是很严的,进得书房,赵承煦道:“父亲大人叫孩儿来所为何事?”
赵普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他长的很英俊,比他的几个儿子都要帅很多,因此他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这个儿子跟秦康惠王赵德芳和柳味关系很好,赵德芳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儿子,如果圣上不想履行金匮之盟,他要选太子的话,赵德芳当选太子的几率很大,自己的儿子跟赵德芳关系要好,无疑等于保住了一棵大树,就像自己当年保住了赵匡胤这棵大树一样。
“最近几天可有读书?”
赵承煦见自己的父亲只是要问自己的功课,心中顿时放松,回答也略随便了些:“回父亲大人,天天都有读的。”
“都读些什么?”
“《论语》”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称,他的儿子自然知晓,因此《论语》是他是读的最多的,就怕那天自己的父亲考他有关《论语》的知识。
听到自己儿子这样说,赵普微微颔首,而后又道:“《论语》是不错的,要多读,也要常思才行,不过二月你就要参加科举,其他像诗、赋、论、策五道、《春秋》《礼记》的也要多看看。”
宋朝的科举要考很多项,其中诗、赋、论、策五道是最为重要的,再有就是默写《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对《春秋》亦或者《礼记》笔答其中句子的经义。
这些考试项目中,诗、赋、论都是好办的,唯有策五道、《春秋》、《礼记》的墨义最难,赵承煦平日里也最不喜欢看这些理解这些,如今听自己父亲要自己多看《春秋》《礼记》,不由得头大,但他此时胆子还是有的,于是便浅笑道:“父亲大人,这些儿子都有看,不过以您的身份,要儿子中进士应该不难吧?”
赵普微一凝眉:“你是我赵普的儿子,圣上看在我的面子上,点你个进士自然不难,不过你早晚是要进入朝堂的,腹内没有那么多墨水怎么能行?是不是为父说的这些你没怎么看?”
赵承煦有些紧张的低下了头,赵普见此,神色稍松,道:“为父没有为难你的意思,你的诗、赋还是不错的,以后多看些策论便是,有了学识,为父也好在朝中为你打点。”
听得自己父亲这话,赵承煦心中顿喜:“孩儿明白,孩儿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赵普点点头,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
“去吧,告诉你姨娘,就说为父今晚不在家吃饭。”
晋王记得有一次赵普要举荐一人做官,连续上奏两天,皇上都没有同意,第三天的时候他又上奏章,坚持要给那人官做,圣上偏偏对那人不喜欢,一怒之下就撕了赵普的奏章并且扔在地上,本以为那赵普会害怕,可不料他竟然将奏章拾起来回家粘好,次日又再次上奏。
这等执拗,连晋王看了都觉得不能理解。
如果赵普这才要举荐人,怕是多半会被圣上同意的。
晋王问出那句话后,便望向苏另看,苏另看沉默许久后,才终于悠悠开口:“赵普很得圣宠,他与圣上的关系比王爷跟圣上的还要好,而且赵普在朝中的势力也很强大,属下经过一番思虑后,觉得赵普若真要举荐,怕是会举荐大学士沈义伦,沈义伦是圣上当年霸府幕僚之一,与赵普有多年情义,而沈义伦少习《三礼》,未入朝时以讲学授徒为生,其学识在朝堂中也是数得着的,且此人品性不错,也无恶迹,当真是王爷的一大竞争者。”
听完苏另看的话后,晋王微微颔首,他对那沈义伦也是了解的,甚至想过收拢他到自己麾下,只是沈义伦平日里很少参与党派之争,晋王多次暗示,他也视若未见,不过他与赵普关系很好,却是人所共知的。
“那卢多逊与慕容博关系匪浅,他当主考官便可多多提拔学府书院的考生进而壮大自己的势力,那卢多逊虽未依附那个王爷,可他在朝中却有不少学府书院的同僚,若是竞争起来,实力也不容小觑。”晋王自己先分析了一下卢多逊,然后才望向苏另看道:“朝中能与本王相争的也就这些人了,只不过主考官这个位置,本王不可能亲自去坐,在我们的势力之中,先生觉得何人有这个资历和声望能够胜任?”
苏另看在决定争主考官这个位置的时候便已想好,如今见晋王问,连忙浅笑道:“在朝堂之上,王爷的势力也不算小了,不过若论资历和声望,最适合当主考官的人只有宋琪一人。”
“宋琪?”当晋王听到苏另看推荐宋琪的时候,不由得一愣,因为在晋王看来,那宋琪并不怎么合适。
可苏另看却点了点头:“正是宋琪,那宋琪三十年前已在纷乱时期考中进士,如今在朝中虽然地位不显,可其学识却是少有人能及的,且此人有大气节,若是加以重用,必能对王爷有不少帮助。”
晋王深锁愁眉,道:“这宋琪今年有五十多岁了吧?”
“五十有三。”
“五十三岁才是个枢密直学士,连翰林都没入,他去当主考官,怕是不妥吧?”
晋王对朝中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而且他也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枢密直学士虽是学士,可地位是低于翰林学士的,在朝堂中,不是翰林学士就想去当主考官,根本就没戏。
晋王说完,苏另看浅笑道:“王爷误会了,那宋琪不是去当主考官的,而是当副主考官。”
晋王微微一愣,苏另看则又笑着解释:“如今朝堂之上,为争这个主考官的人必定大有人在,王爷平日里又十分高调以至于引起了圣上忌惮,这主考官的位置皇上绝对不可能给我们的人,既然明知不可能拥有,又何须拼命去抢?其实副主考官的位置,还是不错的,而且有两个,皇上就算对王爷再心生忌惮,可面子还是要给的。”
苏另看这样说完,晋王已是明白,而明白后则露出一丝浅笑:“还是先生看的透彻,副主考官也行,至少比没有强。”
苏另看笑了笑:“如果运用得当,兴许比主考官发挥的作用还要大呢!”
----------------------------------------------------------------------
新年热闹的气氛还在持续着,可赵普最近却忙的焦头烂额。
他是宰相,朝廷的很多事情并不会因为过年而停止运转,他觉得自己比平日还要忙碌。
而在这些忙碌中,最让他觉得头疼的是再过一段时间的春试。
科举关乎朝廷的未来,他这个宰相不能不谨慎,而在谨慎的时候,他又在想,自己要不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势力;这么多年来,赵普一直都是赵匡胤的智囊,其身份地位在朝堂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而且他也有不少同僚支持,只是很多时候,他却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很多事情,虽然最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办,可其间却多波折,这让他很不喜欢,他已经是大宋宰相了,应该说一句话立马被人去执行的,可他并没有感觉到这种快感。
寒风透过纱窗吹进了书房,赵普双眉微微一凝,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这种快感,是因为朝堂中其他各派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势力的强大,才造成他这个宰相说话越来越缺少威严。
“一定要掌握更多实权才行。”
当赵普生出这个念头的时候,不自觉的心头一震,仿佛在他的心底是想抵抗的,可那也只是一震而已,因为很快他又被权力的欲望给诱惑了。
权力,男人生在世间,当有大志,当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可要做这些事情,必须有权,没有权,就算你想给百姓谋福祉也是不行。
赵普这样安慰自己,而后嘴角露出了一丝浅笑。
而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沈义伦,当赵普还是赵匡胤幕僚的时候,他就认识了沈义伦,那沈义伦的学识他是清楚的,最重要的是,沈义伦跟自己最为要好,虽然他平日里不参与党争,可这个忙只要他赵普开口,沈义伦一定会帮。
最重要的是,朝堂之上的情况瞬息万变,那沈义伦又何尝不想有所依靠呢,以便在他遇难的时候能有人站出来拉他一把?
赵普将书房桌子上的一些账簿合了起来,对门外书童吩咐道:“你去给沈义伦沈大人送封信,就说今晚酉时老地方见。”
书童应了一下,正要去办,这个时候赵普又道:“通知二公子,让他来书房见我。”
“是!”
书童离开后没多久,赵承煦便进了赵普书房,因为赵普是宰相的关系,赵承煦的家教还是很严的,进得书房,赵承煦道:“父亲大人叫孩儿来所为何事?”
赵普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儿子,他长的很英俊,比他的几个儿子都要帅很多,因此他对这个儿子也是寄予了厚望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这个儿子跟秦康惠王赵德芳和柳味关系很好,赵德芳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儿子,如果圣上不想履行金匮之盟,他要选太子的话,赵德芳当选太子的几率很大,自己的儿子跟赵德芳关系要好,无疑等于保住了一棵大树,就像自己当年保住了赵匡胤这棵大树一样。
“最近几天可有读书?”
赵承煦见自己的父亲只是要问自己的功课,心中顿时放松,回答也略随便了些:“回父亲大人,天天都有读的。”
“都读些什么?”
“《论语》”
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称,他的儿子自然知晓,因此《论语》是他是读的最多的,就怕那天自己的父亲考他有关《论语》的知识。
听到自己儿子这样说,赵普微微颔首,而后又道:“《论语》是不错的,要多读,也要常思才行,不过二月你就要参加科举,其他像诗、赋、论、策五道、《春秋》《礼记》的也要多看看。”
宋朝的科举要考很多项,其中诗、赋、论、策五道是最为重要的,再有就是默写《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对《春秋》亦或者《礼记》笔答其中句子的经义。
这些考试项目中,诗、赋、论都是好办的,唯有策五道、《春秋》、《礼记》的墨义最难,赵承煦平日里也最不喜欢看这些理解这些,如今听自己父亲要自己多看《春秋》《礼记》,不由得头大,但他此时胆子还是有的,于是便浅笑道:“父亲大人,这些儿子都有看,不过以您的身份,要儿子中进士应该不难吧?”
赵普微一凝眉:“你是我赵普的儿子,圣上看在我的面子上,点你个进士自然不难,不过你早晚是要进入朝堂的,腹内没有那么多墨水怎么能行?是不是为父说的这些你没怎么看?”
赵承煦有些紧张的低下了头,赵普见此,神色稍松,道:“为父没有为难你的意思,你的诗、赋还是不错的,以后多看些策论便是,有了学识,为父也好在朝中为你打点。”
听得自己父亲这话,赵承煦心中顿喜:“孩儿明白,孩儿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赵普点点头,他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是很满意的。
“去吧,告诉你姨娘,就说为父今晚不在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