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安安静静地坐着,也不言语,身姿端正,脊背挺直,然而,面上的神情却是掩饰不住地哀痛。毕竟,她与嬷嬷情分不同。
老李并没有在屋内待太长时间,赵嬷嬷的精神也不大好,主仆两个就叙了几句旧,老李便出来了,面上神色有些怔忪,若有所思。也不知是否因为赵嬷嬷的事儿而有些触动……毕竟,老李年纪也不小了!
老李出来后,道:“二郎也去看看阿赵吧,看完了我们便回宫吧。”
神情、语气皆有些寥落。李二点点头,转身在薛朗的引领下,进屋去看赵嬷嬷。赵嬷嬷精神不济,这会儿已陷入昏睡中。李二也不欲打扰她,只这么在床边看了一会儿,叫了御医来,询问详细的病情,以表关心和重视。
屋外,老李关切的看着哀痛的闺女,叹了口气:“建瓴。”
平阳公主略平静一下情绪,应道:“女儿在,阿耶有何吩咐?”
老李长叹一声道:“为父知你与阿赵情份不同,阿赵的事……她已表明出委托之意,一切便交由你了!”
平阳公主道:“赵嬷嬷乃是女儿的贴身嬷嬷,她终身不曾婚配,老了的身后事自当女儿办理。”
老李颔首,感叹道:“你阿娘身旁之人,如今也只剩下她了,看见她我便想起你们阿娘,心痛难安,阿赵便交由你罢。”
“喏。”
父女俩儿说了两句,李二也从里间出来,面上也如他爹一般俱是感慨之色——
他还记得幼时赵嬷嬷跟在母亲身边时的样子,如今见之,已是一幅老朽憔悴之色,恍然间才察觉,原来阿娘已去了那么多年!而阿娘的孩子,却只剩下他与阿姐了!
李二的心情,复杂难明。
父子两个都没有久待的心思,父子俩儿都有些触景伤情。平阳公主与薛朗一起去送他们,上车辇前,长孙皇后停住脚步:“阿姐,来日方长,尚请节哀!”
说着,若有所指的瞥了一眼薛朗。长孙皇后本就是七窍玲珑心的女子,自然能看出薛朗那克制不住的不时抛过来的关切目光。
平阳公主知晓长孙皇后的安慰之意,悄悄看薛朗一眼,恰逢他也关切的望过来,心中不禁一暖,颔首:“多谢皇后宽慰,我晓得的。”
长孙皇后拍拍她的手,这才上了车辇。薛朗倒是没多想,看老圣人要上车,还很自觉地过去,搀扶他上车,看着他的近侍服侍着他坐好,方才退出来。
老李看他的眼神倒是十分暖和,低声道:“幼阳,多多宽慰建瓴,莫让她太过伤怀。”
薛朗答应着:“大人放心,小婿省得,我怎么舍得她太过伤怀呢!”
这耿直诚实的回答,取悦了老李,老李欣慰的点点头,朝他摆摆手,吩咐一声,车辇动起来,载着老李回宫去。
“幼阳!”
薛朗正弯腰行礼恭送老丈人,李二的车辇在他身前停了下来,掀开马车的布帘,露出李二的帅哥脸:“阿姐……便拜托你了!”
薛朗微微一怔,旋即道:“我与公主本是夫妻,自当照看好她,陛下放心。”
送走李家父子,薛朗直起身子,回头望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回他一个淡淡地笑容,朝他伸出手。薛朗伸手拉住她的小手——
方才拉住,便感觉平阳公主的身子朝他靠了靠,低低地、叹息似的道:“幼阳!”
“我在。”
薛朗应了一声,嘴拙不知该说什么,只是略弯了弯腰,不顾平阳公主的惊讶,直接把人抱了起来,大步回府去。他的决心与意志从未改变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一直陪在平阳公主身边!
即便有御医精心照料,嬷嬷终究没撑过去,于睡梦中溘然长逝,侍女每隔半个时辰去看她一次,发现嬷嬷去世时,天刚刚亮,侍女也不敢耽搁,立即便报了上来。
彼时,平阳公主与薛朗尚未起身,长发披散的坐在床上,也没心思起床梳妆打扮,薛朗心里叹了口气,伸手把人揽入怀中,道:“你好好休息,嬷嬷的后事交由我料理如何?”
平阳公主靠在薛朗肩上,叹道:“嬷嬷是我阿娘跟前最得力之人,为人精明强干,最是靠得住,我与柴氏反目时,阿娘不放心我,把她拨到我身边,这么多年得她照看,如今她去了,为她送行乃是我当为之事。”
说着,起身梳妆。没上妆,只是简单地梳了发髻,穿了身素色的衣服,闭门谢客。薛朗不放心她,也跟着请假,好在,赈灾的事情,大多已经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便行。房玄龄等人皆是朝中重臣,人中龙凤,这等简单的事务,自然手到擒来。
薛朗便在家里,陪陪老婆孩子,逗着两个孩子多在平阳公主面前玩耍,孩子们的童声稚语是世间最能振奋人的东西,在丈夫与儿女的陪伴下,平阳公主心头的哀痛终于消散了许多。
薛朗是经历过大悲大痛的人,有经验自然知道怎么处理会让人好过些,除了让孩子们多多陪伴母亲,等嬷嬷出了头七,便拉着平阳公主为报纸的事情忙碌起来——
一者,报纸的事情已经不能耽搁,提前准备好,早日做出来,日后的作用越大;二者,有事情忙碌,少了沉浸在哀痛中的时间,日子会好过些。报纸不可能一发行便畅销无比,权威与影响只能日积月累,能早发行一期也是极好的。排版什么的都好弄,有后世的报纸做参考,就是内容的写作方式,有些异议。
这时候的大唐公文,虽说都是文言文,但文士间最流行的还是四六骈文,这会儿,韩愈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也没人推行什么古文运动,散文体并不流行,骈文体才是王道。排版可以按照民国时候的方式来,写作体却不成。
薛朗看着平阳公主拿来给他看的稿件,满头黑线:“我们办报纸,力求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骈文体不行,文化水平不够高的读不通啊,换一种!”
平阳公主一听便懂了薛朗的意思,问道:“换成何种?莫不是说你所写一般的白话文?”
薛朗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诚实的道:“不用学我,我那是不通文言文,我看朝廷的诏令和史书的写法就挺好的,按照那种方式写就行,如果能把标点符号也加上,用来断句更好。”
平阳公主恍然,懂了薛朗的意思,转头就跟手下的副主编沟通去了。这个薛朗不擅长,便不插手,他就负责指导,具体实行还是要平阳公主来。
老李并没有在屋内待太长时间,赵嬷嬷的精神也不大好,主仆两个就叙了几句旧,老李便出来了,面上神色有些怔忪,若有所思。也不知是否因为赵嬷嬷的事儿而有些触动……毕竟,老李年纪也不小了!
老李出来后,道:“二郎也去看看阿赵吧,看完了我们便回宫吧。”
神情、语气皆有些寥落。李二点点头,转身在薛朗的引领下,进屋去看赵嬷嬷。赵嬷嬷精神不济,这会儿已陷入昏睡中。李二也不欲打扰她,只这么在床边看了一会儿,叫了御医来,询问详细的病情,以表关心和重视。
屋外,老李关切的看着哀痛的闺女,叹了口气:“建瓴。”
平阳公主略平静一下情绪,应道:“女儿在,阿耶有何吩咐?”
老李长叹一声道:“为父知你与阿赵情份不同,阿赵的事……她已表明出委托之意,一切便交由你了!”
平阳公主道:“赵嬷嬷乃是女儿的贴身嬷嬷,她终身不曾婚配,老了的身后事自当女儿办理。”
老李颔首,感叹道:“你阿娘身旁之人,如今也只剩下她了,看见她我便想起你们阿娘,心痛难安,阿赵便交由你罢。”
“喏。”
父女俩儿说了两句,李二也从里间出来,面上也如他爹一般俱是感慨之色——
他还记得幼时赵嬷嬷跟在母亲身边时的样子,如今见之,已是一幅老朽憔悴之色,恍然间才察觉,原来阿娘已去了那么多年!而阿娘的孩子,却只剩下他与阿姐了!
李二的心情,复杂难明。
父子两个都没有久待的心思,父子俩儿都有些触景伤情。平阳公主与薛朗一起去送他们,上车辇前,长孙皇后停住脚步:“阿姐,来日方长,尚请节哀!”
说着,若有所指的瞥了一眼薛朗。长孙皇后本就是七窍玲珑心的女子,自然能看出薛朗那克制不住的不时抛过来的关切目光。
平阳公主知晓长孙皇后的安慰之意,悄悄看薛朗一眼,恰逢他也关切的望过来,心中不禁一暖,颔首:“多谢皇后宽慰,我晓得的。”
长孙皇后拍拍她的手,这才上了车辇。薛朗倒是没多想,看老圣人要上车,还很自觉地过去,搀扶他上车,看着他的近侍服侍着他坐好,方才退出来。
老李看他的眼神倒是十分暖和,低声道:“幼阳,多多宽慰建瓴,莫让她太过伤怀。”
薛朗答应着:“大人放心,小婿省得,我怎么舍得她太过伤怀呢!”
这耿直诚实的回答,取悦了老李,老李欣慰的点点头,朝他摆摆手,吩咐一声,车辇动起来,载着老李回宫去。
“幼阳!”
薛朗正弯腰行礼恭送老丈人,李二的车辇在他身前停了下来,掀开马车的布帘,露出李二的帅哥脸:“阿姐……便拜托你了!”
薛朗微微一怔,旋即道:“我与公主本是夫妻,自当照看好她,陛下放心。”
送走李家父子,薛朗直起身子,回头望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回他一个淡淡地笑容,朝他伸出手。薛朗伸手拉住她的小手——
方才拉住,便感觉平阳公主的身子朝他靠了靠,低低地、叹息似的道:“幼阳!”
“我在。”
薛朗应了一声,嘴拙不知该说什么,只是略弯了弯腰,不顾平阳公主的惊讶,直接把人抱了起来,大步回府去。他的决心与意志从未改变过,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一直陪在平阳公主身边!
即便有御医精心照料,嬷嬷终究没撑过去,于睡梦中溘然长逝,侍女每隔半个时辰去看她一次,发现嬷嬷去世时,天刚刚亮,侍女也不敢耽搁,立即便报了上来。
彼时,平阳公主与薛朗尚未起身,长发披散的坐在床上,也没心思起床梳妆打扮,薛朗心里叹了口气,伸手把人揽入怀中,道:“你好好休息,嬷嬷的后事交由我料理如何?”
平阳公主靠在薛朗肩上,叹道:“嬷嬷是我阿娘跟前最得力之人,为人精明强干,最是靠得住,我与柴氏反目时,阿娘不放心我,把她拨到我身边,这么多年得她照看,如今她去了,为她送行乃是我当为之事。”
说着,起身梳妆。没上妆,只是简单地梳了发髻,穿了身素色的衣服,闭门谢客。薛朗不放心她,也跟着请假,好在,赈灾的事情,大多已经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便行。房玄龄等人皆是朝中重臣,人中龙凤,这等简单的事务,自然手到擒来。
薛朗便在家里,陪陪老婆孩子,逗着两个孩子多在平阳公主面前玩耍,孩子们的童声稚语是世间最能振奋人的东西,在丈夫与儿女的陪伴下,平阳公主心头的哀痛终于消散了许多。
薛朗是经历过大悲大痛的人,有经验自然知道怎么处理会让人好过些,除了让孩子们多多陪伴母亲,等嬷嬷出了头七,便拉着平阳公主为报纸的事情忙碌起来——
一者,报纸的事情已经不能耽搁,提前准备好,早日做出来,日后的作用越大;二者,有事情忙碌,少了沉浸在哀痛中的时间,日子会好过些。报纸不可能一发行便畅销无比,权威与影响只能日积月累,能早发行一期也是极好的。排版什么的都好弄,有后世的报纸做参考,就是内容的写作方式,有些异议。
这时候的大唐公文,虽说都是文言文,但文士间最流行的还是四六骈文,这会儿,韩愈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也没人推行什么古文运动,散文体并不流行,骈文体才是王道。排版可以按照民国时候的方式来,写作体却不成。
薛朗看着平阳公主拿来给他看的稿件,满头黑线:“我们办报纸,力求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骈文体不行,文化水平不够高的读不通啊,换一种!”
平阳公主一听便懂了薛朗的意思,问道:“换成何种?莫不是说你所写一般的白话文?”
薛朗老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诚实的道:“不用学我,我那是不通文言文,我看朝廷的诏令和史书的写法就挺好的,按照那种方式写就行,如果能把标点符号也加上,用来断句更好。”
平阳公主恍然,懂了薛朗的意思,转头就跟手下的副主编沟通去了。这个薛朗不擅长,便不插手,他就负责指导,具体实行还是要平阳公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