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油条和豆浆隔开,把包子、馒头放一块儿,薛朗就回去休息了,睡着前还畅想了一下,不知道这一胎包子能生几只;包子这是第一次做母亲,也不知道它能不能带好它的孩子们!那么活泼的包子,感觉难以想象。
胡思乱想中睡去,早晨起来去种植园查看一圈后,又去工坊转了一圈,实务帮不上忙,督造还是能干的。
在工坊视察了一下,看万思明做的不错,鼓励了他几句,薛朗回家用早饭,刚进家门,热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万福递上一张拜帖:“禀郎君,井州长史、汾阴薛智来访,因郎君不在家,留下拜帖,说于午时再来拜访。”
井州长史——
柳女官给他科普过,苇泽关地属苇泽县,隶属于井州。苇泽关的治所本是在苇泽县,不过,公主殿下嫌远,她品级太高,便把治所从苇泽县搬了出来。
井州的长史……这是地方官员吧?记得柳女官说过是从五品的官阶,没韩长史的官阶高,可人家是地方官员,刺史空缺的时候是可以佐领州牧的。
不过,就是是从五品也比薛朗级别高。但是,并州长史是地方官员,薛朗这个主薄是公主府的属官,这个要怎么论?
另外,这位井州长史还把籍贯都报了!跟薛朗一样姓薛,汾阴……不就是河东薛氏的地盘?
薛朗也姓薛,也曾关注薛姓的资料。河东薛氏乃是关西六大姓之一,有名的望族。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姓薛的名人,都出自河东薛氏。比如给了李世民一个大跟头栽的薛举,以及以后的历史名将薛仁贵,都是出自河东薛氏。
河东薛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国蜀汉时期,蜀汉灭亡后,才从蜀中迁到河东,累代仕宦,真正的名门望族。
薛朗的薛是不是出自河东薛氏,薛朗是不知道的,祖籍建康也是听老爸说的。只是薛朗考据姓氏的时候发现,永嘉之乱的时候,薛姓四散。
薛氏大支聚汾阴自保,于是,薛姓最大的一支就成了河东薛氏。天下姓薛的并不止是河东薛氏,还有其他零散的薛姓族人。
薛朗谋的就是零散里的,就算是通信发达的现代,都不一定能把所有族人记载清楚,更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古代。
说起来,河东薛氏是非常有自己特色的望族。汾阴薛氏的成员大多是武将,薛氏的门风武勇粗豪,崇尚武功。就算偶尔出几个文官,作风也是简单直接,完全没有文人该有的柔和。
举个例子,同样是去做刺史,如果治下出了盗匪,如果是同为关西六大姓的裴氏,裴氏的官员会选择用感化、宽恕的做法招安盗匪;另一大姓柳氏呢,则会明辨罪行,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判的判。
但如果是薛氏的刺史,那就只有一个做法——全部杀了!谁还管你是为什么做的盗匪,谁让你要在我的治下做盗匪,该杀!作风简单粗暴,强势直接。
以薛氏的繁盛,还不至于为了薛朗一个小小的公主府主簿巴巴的上门。这个薛智是来干嘛的?总不能是来认亲吧?
左右没什么急事,薛朗干脆不出去了,吩咐荷香煮好茶,就留在家里等着这位河东薛氏的薛智上门。
到了午时,薛智乘坐马车,准时登门。
接到通报后,薛朗就站在门边迎客——
本来在侧门迎客是非常不礼貌的,不过,薛朗在公主府里任职,总不能从公主府的正门进,薛智就算是做到刺史,也不到公主府正门进的资格。不过,看薛智的意思,这只是私下的拜访,也不想惊动公主府。
薛智留着一把美髯,年约三旬左右,比薛朗年长。这个年纪做到长史,发展也算顺利,不是庸才,也不是天才。
“薛长史光临,有失远迎,今日是薛朗失礼,请进。”
薛智笑道:“薛主薄客气。智不请自来,冒昧拜访,是智失礼才是。”
互相客气两句,把人迎进去,在客厅分主宾坐下。薛朗不知薛智为什么上门,也不急,让长俭上茶,随便的扯闲话:“薛长史请吃茶,我这侍女是公主殿下赐下,有一手煮茶的功夫,请薛长史品鉴。”
薛智道:“且慢吃茶!”
薛朗疑惑的看着薛智。
薛智道:“某在井州听闻有一薛姓异人从异国归来,心中暗思莫不是我薛姓族人归来乎!在吃茶之前,先论家谱,序齿之后,才方便交往叙话。智表字显慧,不知你之表字为何?”
薛朗道:“我之表字为幼阳。”
“好!你我且先以表字称之。幼阳,你我二人同姓薛,先论家谱,方便序齿。”
薛智兴致勃勃。薛朗摸摸蛋疼——
薛朗家只是普通老百姓家庭,他爷爷小时候都没正式的大名,还是参加革命工作后自己取的。爷爷都没名字,爷爷以前祖宗的名字,以他爷爷大字不识一个的学问,更是问都不用问。
听到要论家谱,薛朗有点心虚,除了祖籍是真的,其他都是编的!偏偏古人又对家谱认真,这个要怎么办?
谎话说多了,圆谎就要付出百倍的精力。薛朗认命了,做出悲愤状,道:“我这一支,颠沛流离,几经迁徙,祖上一度性命不保,族谱早已在颠沛流离中丢失。只是口耳相传,祖上于永嘉之乱时迁居,迁居前住在建康。不知河东薛氏的族谱上可以记载?”
薛朗做谦虚求教状。
薛智听到族谱丢失,嘴角克制不住的抽了一下,但又不好指责薛朗,只能平心静气后,道:“族谱上有无记载,需回去祖宅翻阅永嘉年间的记录。不过,薛氏乃是大姓,魏晋以前,薛氏并不聚居河东,而是散居各地。我河东薛氏来自于东海相衍公,衍公生子永公,永公随前蜀主入蜀。蜀汉亡国后,齐公降魏,才从蜀地迁入河东。”
这是给薛朗讲上家族史了?!不过,这跟薛朗有什么关系?!
薛朗不明,安静的听薛智讲古。
薛智道:“迁入河东后,世人谓之曰蜀薛,被其他名门望族视为异类,多有看不起。可我薛氏并不气馁,经过历代祖先努力,历经十六国、南北朝、前隋直至如今的唐,我河东薛氏已是关西六大姓之一,经久不衰!”
“先祖之功,薛朗身为后辈,钦佩不已。”
薛朗是真的佩服那些先人。能在古代这样重视门第的环境中,奋斗成一个与高门并列的望族,付出的努力是值得所有后人敬仰和钦佩的。
胡思乱想中睡去,早晨起来去种植园查看一圈后,又去工坊转了一圈,实务帮不上忙,督造还是能干的。
在工坊视察了一下,看万思明做的不错,鼓励了他几句,薛朗回家用早饭,刚进家门,热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万福递上一张拜帖:“禀郎君,井州长史、汾阴薛智来访,因郎君不在家,留下拜帖,说于午时再来拜访。”
井州长史——
柳女官给他科普过,苇泽关地属苇泽县,隶属于井州。苇泽关的治所本是在苇泽县,不过,公主殿下嫌远,她品级太高,便把治所从苇泽县搬了出来。
井州的长史……这是地方官员吧?记得柳女官说过是从五品的官阶,没韩长史的官阶高,可人家是地方官员,刺史空缺的时候是可以佐领州牧的。
不过,就是是从五品也比薛朗级别高。但是,并州长史是地方官员,薛朗这个主薄是公主府的属官,这个要怎么论?
另外,这位井州长史还把籍贯都报了!跟薛朗一样姓薛,汾阴……不就是河东薛氏的地盘?
薛朗也姓薛,也曾关注薛姓的资料。河东薛氏乃是关西六大姓之一,有名的望族。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姓薛的名人,都出自河东薛氏。比如给了李世民一个大跟头栽的薛举,以及以后的历史名将薛仁贵,都是出自河东薛氏。
河东薛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国蜀汉时期,蜀汉灭亡后,才从蜀中迁到河东,累代仕宦,真正的名门望族。
薛朗的薛是不是出自河东薛氏,薛朗是不知道的,祖籍建康也是听老爸说的。只是薛朗考据姓氏的时候发现,永嘉之乱的时候,薛姓四散。
薛氏大支聚汾阴自保,于是,薛姓最大的一支就成了河东薛氏。天下姓薛的并不止是河东薛氏,还有其他零散的薛姓族人。
薛朗谋的就是零散里的,就算是通信发达的现代,都不一定能把所有族人记载清楚,更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古代。
说起来,河东薛氏是非常有自己特色的望族。汾阴薛氏的成员大多是武将,薛氏的门风武勇粗豪,崇尚武功。就算偶尔出几个文官,作风也是简单直接,完全没有文人该有的柔和。
举个例子,同样是去做刺史,如果治下出了盗匪,如果是同为关西六大姓的裴氏,裴氏的官员会选择用感化、宽恕的做法招安盗匪;另一大姓柳氏呢,则会明辨罪行,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判的判。
但如果是薛氏的刺史,那就只有一个做法——全部杀了!谁还管你是为什么做的盗匪,谁让你要在我的治下做盗匪,该杀!作风简单粗暴,强势直接。
以薛氏的繁盛,还不至于为了薛朗一个小小的公主府主簿巴巴的上门。这个薛智是来干嘛的?总不能是来认亲吧?
左右没什么急事,薛朗干脆不出去了,吩咐荷香煮好茶,就留在家里等着这位河东薛氏的薛智上门。
到了午时,薛智乘坐马车,准时登门。
接到通报后,薛朗就站在门边迎客——
本来在侧门迎客是非常不礼貌的,不过,薛朗在公主府里任职,总不能从公主府的正门进,薛智就算是做到刺史,也不到公主府正门进的资格。不过,看薛智的意思,这只是私下的拜访,也不想惊动公主府。
薛智留着一把美髯,年约三旬左右,比薛朗年长。这个年纪做到长史,发展也算顺利,不是庸才,也不是天才。
“薛长史光临,有失远迎,今日是薛朗失礼,请进。”
薛智笑道:“薛主薄客气。智不请自来,冒昧拜访,是智失礼才是。”
互相客气两句,把人迎进去,在客厅分主宾坐下。薛朗不知薛智为什么上门,也不急,让长俭上茶,随便的扯闲话:“薛长史请吃茶,我这侍女是公主殿下赐下,有一手煮茶的功夫,请薛长史品鉴。”
薛智道:“且慢吃茶!”
薛朗疑惑的看着薛智。
薛智道:“某在井州听闻有一薛姓异人从异国归来,心中暗思莫不是我薛姓族人归来乎!在吃茶之前,先论家谱,序齿之后,才方便交往叙话。智表字显慧,不知你之表字为何?”
薛朗道:“我之表字为幼阳。”
“好!你我且先以表字称之。幼阳,你我二人同姓薛,先论家谱,方便序齿。”
薛智兴致勃勃。薛朗摸摸蛋疼——
薛朗家只是普通老百姓家庭,他爷爷小时候都没正式的大名,还是参加革命工作后自己取的。爷爷都没名字,爷爷以前祖宗的名字,以他爷爷大字不识一个的学问,更是问都不用问。
听到要论家谱,薛朗有点心虚,除了祖籍是真的,其他都是编的!偏偏古人又对家谱认真,这个要怎么办?
谎话说多了,圆谎就要付出百倍的精力。薛朗认命了,做出悲愤状,道:“我这一支,颠沛流离,几经迁徙,祖上一度性命不保,族谱早已在颠沛流离中丢失。只是口耳相传,祖上于永嘉之乱时迁居,迁居前住在建康。不知河东薛氏的族谱上可以记载?”
薛朗做谦虚求教状。
薛智听到族谱丢失,嘴角克制不住的抽了一下,但又不好指责薛朗,只能平心静气后,道:“族谱上有无记载,需回去祖宅翻阅永嘉年间的记录。不过,薛氏乃是大姓,魏晋以前,薛氏并不聚居河东,而是散居各地。我河东薛氏来自于东海相衍公,衍公生子永公,永公随前蜀主入蜀。蜀汉亡国后,齐公降魏,才从蜀地迁入河东。”
这是给薛朗讲上家族史了?!不过,这跟薛朗有什么关系?!
薛朗不明,安静的听薛智讲古。
薛智道:“迁入河东后,世人谓之曰蜀薛,被其他名门望族视为异类,多有看不起。可我薛氏并不气馁,经过历代祖先努力,历经十六国、南北朝、前隋直至如今的唐,我河东薛氏已是关西六大姓之一,经久不衰!”
“先祖之功,薛朗身为后辈,钦佩不已。”
薛朗是真的佩服那些先人。能在古代这样重视门第的环境中,奋斗成一个与高门并列的望族,付出的努力是值得所有后人敬仰和钦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