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部封锁了整个海陆,截断了江南士族的财路,这让江南士族十分的恼怒,他们再次团结起来,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开始说服朝廷抗倭剪除海患。
    说白了就是动用国家机器,为他们的私人利益保驾护航。
    其实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就是这么回事。
    江南士族为了独霸走私的利益,利用某些事端忽悠朝廷关闭了通商口岸。
    片板不能下海的政策出台了。
    这样一来,民间的走私被禁止了,那个时候吃这门饭的人还是很多的。
    政策一出,这些人就被了财路。
    沿海士族堂而皇之的垄断了走私生意。
    他们有后台,沿海稽查官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普通人被抓住了就会面临着杀头的危险。
    不患寡而患不均。
    见到这些混蛋大赚特赚,从事这个行业的其他人就不干了。
    凭什么你们能走私,我们就不能走私?
    于是乎,矛盾就产生了。
    江南士族利用朝廷的力量打压异己,取得了沿海的走私权利,但是他们也引起了其他同行的仇恨。
    仇恨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这些人干脆扯旗造反,跟沿海士族对着干。
    你不让我活,我自然也不会让你好过。
    时间长了,这些人掠劫的目标也从江南士族到普通百姓的身上,这就是倭寇的来源。
    其实真正的倭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沿海的大明子民。
    朝廷在沿海力量外强中干,镇压一些顺民还是没有问题的,但碰上了倭寇就露出了草包的本色。
    尝到了甜头的倭寇迅速的在东南沿海坐大了。
    江南军队根本不堪一击,没有办法戚继光才创立了募兵制,历经数年这才荡平了这些武装力量。
    所以说,倭寇的始作俑者正是江南士族。
    这一次,他们故计重施,再次利用朝中的喉舌,说服朝廷动手对付夜叉部。
    只不过,他们没有认清自己的实力,也没有认清朝廷的实力。
    如今的情况跟嘉靖年间有些不同,嘉奖年间朝廷的水师还能够覆盖沿海地区,就算是碰上了倭寇也战之必胜。
    但现在沿海的水师也就是装装样子,根本不敢出港害怕触怒夜叉部,海上的力量早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种海战实力怎么能够战胜夜叉部?
    江南士族注定要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负责。
    再看朝廷这边。
    沿海的情况,高明清楚,他也乐得看江南士族作死。
    对于北方系来说,江南士族越弱越好,这样才是其他地方崛起的机会。
    李忠有做了多年的总督,自然也清楚江南沿海的现状,只可惜他并没有得到江南士族的认同,在这件事上说不上什么话,就算能够说得上话,也不会被江南士族所接受。
    至于朱皇帝,也是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他更乐意顺水推舟,授意黄宽组织兵马抗倭。
    黄宽自然也不敢怠慢,再次密集的调集兵马钱粮,准备对夜叉部动手。
    先切断夜叉部跟内地的联系,断掉他们的粮食物质补给,再徐徐的图之。
    他想复制戚继光的策略,打算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
    夜叉部虽然拥有极强的海战能力,但也拥有明显的弱点,那就是粮食物质必须要从大陆补给。
    一旦官军完成了坚壁清野,夜叉部粮食一断,不战自乱。
    从战略上看,黄宽的举措也算是对症下药,只可惜他并不清楚江南士族的近况。
    一旦双方进入了对峙阶段,最先撑不下去的就是江南士族,因为他们太依赖走私的利润了。
    在某些方面来说,江南士族就是基于走私而出现的团体,走私的利润已经成为了滋养他们的温床。
    经过百十年的发展,这个温床的规模已经变得极为庞大,他们凭借走私来的利润疯狂的买地,江南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落到了这些人的手中。
    更让人不爽的是,他们拥有士族的身份,土地自然也就不用交税。
    这样一来,江南赋税的压力不断的向那些平民百姓倾斜。还好江南三省比较富足,就算是赋税重了一些,贫民百姓勤劳一些,闲时做些活打打短工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于是一种怪异的现象出现了,赋税总数越来越少,而江南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
    江南士族就成了寄养在百姓和朝廷之间的吸血群体,而且这个吸血虫的群体也越来越大。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朝廷的收入越来越少,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这群蛀虫则越来越膘满肉肥极尽奢华。
    长此以往,大明朝这座大厦必然会轰然倒塌。
    这几十年来,大明朝的经营每况愈下。很多有志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个危险,但是却没人敢指出来。
    答案也很简单,一旦指出来,必定会得罪江南士族。
    在大明朝,江南担负了朝廷的大半的粮米赋税,江南士族又把持了朝廷大部分的职位。
    要想改变这种方式,就必须将这个毒瘤除掉,那就必须要对江南士族动刀。
    当官的敢得罪皇帝,却不敢得罪士族,尤其是江南士族。
    当然也有人不信邪,比如说张太岳,这位爷当政的时候,算得上是权倾朝野了。
    他也是真心的想为朝廷为百姓做点事情,所以强推一条鞭法,触动了士族的利益。
    张太岳活着的时候,江南士族不敢怎样,他死了就立即遭到了清算。张家也变得家破人亡分崩离析。
    得罪了皇帝,最多是死一人,得罪了士族,一家子都别想好过。
    这就是张居正留下了的教训。
    所以大明朝后期的辅臣都成了摆设,基本上只是在双方之间和稀泥,缓解双方的矛盾而已。
    最有名的就是张凤府,他当了快二十年的首辅,也就和了二十年的稀泥。
    不过他也为了维持大明朝这座大厦不倒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朱皇帝,对张凤府还是十分的赞赏的。
    他对大明朝的稳定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这也是朱皇帝没有动张家的根本原因。

章节目录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四海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四海散人并收藏我家的纯情俏公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