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叔和蓝怡商量完,便急匆匆地走了。
蓝怡看看日头,还不到晌午十分,喝了些白开水问文轩,“轩儿,渴不渴,累不累,要不要歇会儿,娘给你带了好吃的呢。”
文轩还小,此时已经过了摘花叶的新鲜劲,听说有好吃的马上来了精神,“娘给轩儿带了什么好吃的?”
蓝怡笑着给他解开小包袱,又给他洗了手喂他喝了些水,才拿出背篓里的小包袱,神秘说道,“打开看看?”
文轩的大眼亮晶晶的打开两层白布的小包袱,里边是个小瓦罐,掀开小瓦罐,望见自己爱吃的各色果干,笑着露出满口整齐的小白牙,“娘最好了。”
“就知道轩儿爱吃!”蓝怡又拿出另外一个小包袱,取出碗,里边是她做好的蛋糕,经过这两年的改良,她做出的蛋糕已经比当时卖给张平育的蛋糕水平高了很对,加上葡萄干、煮豆子等配料,无论是卖相还是口感都是拿得出手的。
“还有这个红豆葡萄干蛋糕哦,娘今早才蒸出来的,尝尝看好吃不?”蓝怡取了一个小拳头大小的蛋糕递到小家伙嘴边。
文轩张大嘴,啊呜一声咬了小半个下去,鼓着小嘴含糊道,“好吃!娘吃。”
蓝怡摇头,“娘不饿,都给轩儿留着。”
文轩咽下嘴里的蛋糕,小胖手把剩下的大半个蛋糕举到娘亲嘴边,“娘吃吧,吃吧……”
蓝怡就着他的手咬了一小口,“嗯,好轩儿!吃完记得喝水。”
小家伙已经过了三周。牙齿长齐了,蓝怡怕他吃太多甜食会坏牙,蛋糕放的糖少,每次给他吃完也会叮嘱他喝水。
文轩点头,乖乖地坐在娘亲为他垫了草垫子的石头上吃东西。
文轩是个大方的小家伙,遇着爱吃的东西并不一个人捂着不给别人吃,他会把好吃的拿出来和他喜欢的人分享。娘亲和哥哥自然是他最喜欢的。对他们两个他是最大方的,最近又加上了爹爹。
当然,文轩这样大方也和蓝怡从来不在这些吃食方面控制他们有关系。也告诉他们只有和喜欢的人分享,好东西才会更好吃。
“轩儿在这里吃,娘亲接着去干活了?”蓝怡戴上大包袱,附身商量道。
文轩乖乖点头。“好,轩儿吃完歇好了就去数鸭蛋。”
蓝怡点头。山坡上的鸭栏里还养着七十多只鸭子,每日能生不少鸭蛋,够他数一数的。
又摘了一会儿花叶,蓝怡看看日头。已近午时,便与齐氏说道,“赵婶儿。素毅,歇了吧。后晌再接着干。”
齐氏点头,“卫极媳妇,你先带着孩子回去吧,轩儿这孩子真是乖巧,要是我家那大孙子在这儿跟着,早就闹着他娘不让干活了,咱们几个再干会儿再歇着。”
天好不容易放晴能干活了,晌午没时间歇着对于大伙儿来说也是正常的,累了渴了便在田间地头吃两口干粮,然后接着干活,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在天冷之前忙活完。
蓝怡解下包袱放好,到鸭栏边叫上文轩,手拉手往不远处的青山客栈走去。
“娘,该去接哥哥了么?”文轩兴奋问道,青山客栈成了义学后,小孩子们正新鲜着,文轩也央着刀无锋来看了两回,对于自己的客栈能成为村里的义学,文轩这样小的孩子也有种自豪感,每次回去都叽叽喳喳地与娘亲说半天。
“嗯,咱们去客栈,时间马上到了,接了哥哥咱们就一块回家。”蓝怡牵着文轩,背着背篓向青山白云、牡丹树丛中的客栈走去。
由于房子够用结实、赵里正、杨夫子和李应三方协调一致,义学各班上课正常,并未影响到孩子们读书。赵里正做主,每月补给客栈五两银子作为占房费,这点钱虽然不多,但也是个意思,义学夫子们晌午在客栈用饭的钱也是由村里支付的,周家村和附近几个村子在义学读书的十几个孩子晌午饭也是在客栈吃,饭钱由他们自己支付,李应按着蓝怡的要求,提供了适合孩子口味的菜谱,好吃不贵,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很满意。
大周十分重视民之教化,朝廷规定,村落超过五十户者,必须有义学或私塾,以供孩子读书认字,为此每年朝廷还拨下专项银子,由各县的学政负责监督检查,若是各村落不安此政落实,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各村虽然都有义学,但也有质量差异,北沟村的义学在杨夫子等人的努力下,一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也是赵里正颇为自豪的一点。
今年盖义学,他想着要扩大一点面积,多盖几间屋子,现在村里富裕了,今年又增加了苏永珅这样的正牌严师和整个县各村唯有他们村才有的举人教书夫子,想来村里读书的孩子肯定更多,房子多几间才够用。
到村里读书的四里八乡的孩子多了不止会受到学政大人的赞赏和奖励,如果这些孩子中能出几个有出息的考中秀才甚至举人,那他们村里的义学也会跟着沾光,他这个北沟村里正自然也会得到县里的更多奖励、他儿子赵良秀去县里当差更有把握、赵良才考举人时说起自己的出身和家乡也能有面子。这样一举数得的好事,他自然是干劲高昂的。
蓝怡带着文轩走进客栈的大厅,又看到大厅内有不少人。这些人大多数是客栈的书生,所来也是无心插柳,义学的学生们搬来客栈读书,晌午不回去的在此热热闹闹的吃小饭桌,傍晚也会有来接孩子的家长在此等候,或多或少点些点心茶水聊天。蓝怡本以为书生们会觉得受到打扰,但是大多数书生却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这些游学的书生,在孩子们晌午吃饭时会在正厅一同用膳,或是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所感,或是听孩子们说说今天夫子又教了些什么,正厅内弥漫的书香氛围十分浓厚。李应笑着说这几日外出游学归来的书生也都没有出去。
蓝怡望了一圈,选了一处没人的桌子坐下,李应赶紧端上茶水和瓜子。这盐焗南瓜子和冬瓜子乃是青山客栈特有的,十分受欢迎。
蓝怡满意的环视自己红火的小客栈,当然,目光也没有错过那不和谐的一角:南窗前最显眼的一桌,独坐着一个白衣书生,但见他左手托腮,右手举书,面含微笑,目不斜视的沉浸在书中,似乎他不是处在热闹的饭厅正堂,周围的一切热闹,都与他无关。(未完待续。)
蓝怡看看日头,还不到晌午十分,喝了些白开水问文轩,“轩儿,渴不渴,累不累,要不要歇会儿,娘给你带了好吃的呢。”
文轩还小,此时已经过了摘花叶的新鲜劲,听说有好吃的马上来了精神,“娘给轩儿带了什么好吃的?”
蓝怡笑着给他解开小包袱,又给他洗了手喂他喝了些水,才拿出背篓里的小包袱,神秘说道,“打开看看?”
文轩的大眼亮晶晶的打开两层白布的小包袱,里边是个小瓦罐,掀开小瓦罐,望见自己爱吃的各色果干,笑着露出满口整齐的小白牙,“娘最好了。”
“就知道轩儿爱吃!”蓝怡又拿出另外一个小包袱,取出碗,里边是她做好的蛋糕,经过这两年的改良,她做出的蛋糕已经比当时卖给张平育的蛋糕水平高了很对,加上葡萄干、煮豆子等配料,无论是卖相还是口感都是拿得出手的。
“还有这个红豆葡萄干蛋糕哦,娘今早才蒸出来的,尝尝看好吃不?”蓝怡取了一个小拳头大小的蛋糕递到小家伙嘴边。
文轩张大嘴,啊呜一声咬了小半个下去,鼓着小嘴含糊道,“好吃!娘吃。”
蓝怡摇头,“娘不饿,都给轩儿留着。”
文轩咽下嘴里的蛋糕,小胖手把剩下的大半个蛋糕举到娘亲嘴边,“娘吃吧,吃吧……”
蓝怡就着他的手咬了一小口,“嗯,好轩儿!吃完记得喝水。”
小家伙已经过了三周。牙齿长齐了,蓝怡怕他吃太多甜食会坏牙,蛋糕放的糖少,每次给他吃完也会叮嘱他喝水。
文轩点头,乖乖地坐在娘亲为他垫了草垫子的石头上吃东西。
文轩是个大方的小家伙,遇着爱吃的东西并不一个人捂着不给别人吃,他会把好吃的拿出来和他喜欢的人分享。娘亲和哥哥自然是他最喜欢的。对他们两个他是最大方的,最近又加上了爹爹。
当然,文轩这样大方也和蓝怡从来不在这些吃食方面控制他们有关系。也告诉他们只有和喜欢的人分享,好东西才会更好吃。
“轩儿在这里吃,娘亲接着去干活了?”蓝怡戴上大包袱,附身商量道。
文轩乖乖点头。“好,轩儿吃完歇好了就去数鸭蛋。”
蓝怡点头。山坡上的鸭栏里还养着七十多只鸭子,每日能生不少鸭蛋,够他数一数的。
又摘了一会儿花叶,蓝怡看看日头。已近午时,便与齐氏说道,“赵婶儿。素毅,歇了吧。后晌再接着干。”
齐氏点头,“卫极媳妇,你先带着孩子回去吧,轩儿这孩子真是乖巧,要是我家那大孙子在这儿跟着,早就闹着他娘不让干活了,咱们几个再干会儿再歇着。”
天好不容易放晴能干活了,晌午没时间歇着对于大伙儿来说也是正常的,累了渴了便在田间地头吃两口干粮,然后接着干活,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在天冷之前忙活完。
蓝怡解下包袱放好,到鸭栏边叫上文轩,手拉手往不远处的青山客栈走去。
“娘,该去接哥哥了么?”文轩兴奋问道,青山客栈成了义学后,小孩子们正新鲜着,文轩也央着刀无锋来看了两回,对于自己的客栈能成为村里的义学,文轩这样小的孩子也有种自豪感,每次回去都叽叽喳喳地与娘亲说半天。
“嗯,咱们去客栈,时间马上到了,接了哥哥咱们就一块回家。”蓝怡牵着文轩,背着背篓向青山白云、牡丹树丛中的客栈走去。
由于房子够用结实、赵里正、杨夫子和李应三方协调一致,义学各班上课正常,并未影响到孩子们读书。赵里正做主,每月补给客栈五两银子作为占房费,这点钱虽然不多,但也是个意思,义学夫子们晌午在客栈用饭的钱也是由村里支付的,周家村和附近几个村子在义学读书的十几个孩子晌午饭也是在客栈吃,饭钱由他们自己支付,李应按着蓝怡的要求,提供了适合孩子口味的菜谱,好吃不贵,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很满意。
大周十分重视民之教化,朝廷规定,村落超过五十户者,必须有义学或私塾,以供孩子读书认字,为此每年朝廷还拨下专项银子,由各县的学政负责监督检查,若是各村落不安此政落实,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各村虽然都有义学,但也有质量差异,北沟村的义学在杨夫子等人的努力下,一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也是赵里正颇为自豪的一点。
今年盖义学,他想着要扩大一点面积,多盖几间屋子,现在村里富裕了,今年又增加了苏永珅这样的正牌严师和整个县各村唯有他们村才有的举人教书夫子,想来村里读书的孩子肯定更多,房子多几间才够用。
到村里读书的四里八乡的孩子多了不止会受到学政大人的赞赏和奖励,如果这些孩子中能出几个有出息的考中秀才甚至举人,那他们村里的义学也会跟着沾光,他这个北沟村里正自然也会得到县里的更多奖励、他儿子赵良秀去县里当差更有把握、赵良才考举人时说起自己的出身和家乡也能有面子。这样一举数得的好事,他自然是干劲高昂的。
蓝怡带着文轩走进客栈的大厅,又看到大厅内有不少人。这些人大多数是客栈的书生,所来也是无心插柳,义学的学生们搬来客栈读书,晌午不回去的在此热热闹闹的吃小饭桌,傍晚也会有来接孩子的家长在此等候,或多或少点些点心茶水聊天。蓝怡本以为书生们会觉得受到打扰,但是大多数书生却表现出相反的态度。
这些游学的书生,在孩子们晌午吃饭时会在正厅一同用膳,或是交流彼此的读书心得所感,或是听孩子们说说今天夫子又教了些什么,正厅内弥漫的书香氛围十分浓厚。李应笑着说这几日外出游学归来的书生也都没有出去。
蓝怡望了一圈,选了一处没人的桌子坐下,李应赶紧端上茶水和瓜子。这盐焗南瓜子和冬瓜子乃是青山客栈特有的,十分受欢迎。
蓝怡满意的环视自己红火的小客栈,当然,目光也没有错过那不和谐的一角:南窗前最显眼的一桌,独坐着一个白衣书生,但见他左手托腮,右手举书,面含微笑,目不斜视的沉浸在书中,似乎他不是处在热闹的饭厅正堂,周围的一切热闹,都与他无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