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一会儿,张木匠就过来了,这是一个皮肤黝黑的精瘦小老头,口方唇厚,花白的头发上还粘着好几片木屑,看样子这是正在忙着活呢。
    见张木匠还有事要忙,周青林也就没多耽搁,寒暄几句后,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张木匠听罢,便去房里拿了好几张图纸出来。
    “喏,这是时下几款最时兴的院门样式,你看着挑一挑。”张木匠把图纸递给了他。
    周青林接过来细瞧,见每张图纸上都仔细标记了门的尺寸,所需材料,以及工钱等等。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简便操作,周青林心道,这不就是古代版的看图定制吗,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法子,有了这图纸,顾客就能一目了然了,可真是聪明啊。
    周青林翻看了一会儿,便指着其中的一张图说道:“张叔就给我做这款样式的吧,看上去要结实些!”
    他家以后肯定是要盖新房子的,等重打院墙时,这院门就不用再另做了。
    张大河点头,“这是随墙门。”
    他没想到周青林居然挑了这款,这门可不便宜,光工钱就得一两多银子了,不过张木匠也没多问。
    定下院门样式后,两人就算起所需木料来,周青林家没有现成的木头,好在这些在张家是不缺的。最后商定好工钱加上木料一共二两银子,十天后交货。
    约好明早上门量尺寸后,周青林就告辞了。
    此时躲在屋里偷听的张菊走了出来,她撇着嘴对张木匠说道:“爹,你不怕他赖账吗?他家如今吃饭的银钱都快没了呢。”
    见是自己的闺女,张大河直觉头疼,他这个闺女的脑子也不知是咋长的,就为了当年她婆婆想让儿子娶侄女的事记恨到现在,她也不想想这只是她婆婆的想法,和人家刘莲芝有啥关系,有必要每次说到人家时就跟个刺猬似的吗,唉,真是越大越不让人省心。
    “时辰也不早了,你快归家去吧,没事多在家帮婆婆做做家务,不要成天东家长西家短地乱嚼舌根!”
    懒得搭理闺女,张大河回木工房忙去了。
    “娘!你看爹说的是什么话,我……我这不是怕咱家吃亏吗。”
    张菊气的直跺脚,他爹真真是把她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啊。
    “那一家子如今是个什么光景爹还不晓得吗?我这明明是好心,咋成嚼舌根了呢!”
    张菊不服气。
    “你还是快些回去吧,你爹说的也没错,没事多在家帮你婆婆做做事,也多看顾看顾两个孩子,你看狗娃每天脏成啥样子了,这都快成泥猴了。”
    邱氏有些无奈,她都不知劝过多少回了,可闺女也听不进去。唉!
    从张木匠家出来后,周青林就见远远走过一个人来,待走近时才发现时冤家路窄,也不知这货是被谁给打了,此时头上裹着厚厚的纱布,额前那个位置隐隐还有红色的血迹,周青林没有搭理他,当作没看见就走了。
    张添头心里正郁闷着呢,早上他好好的往周富贵家边上路过,结果不知从哪里飞出一块石头来,然后就把他砸成这样了,当时他捂着脑袋四处找了找,根本没看到人,真是见鬼了。
    想到刚刚又输掉的几十文钱,张添头不禁咬牙,踏奶奶滴!这几天可真背啊。
    回到家,周青林就去柴房找了几根手腕粗的木棍,用草绳把它们扎成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木栅栏,然后安到篱笆墙上。
    还要十来天院门才能做好,在这之前就用它暂时充当一下吧,周青林推了推,别说还挺结实的。
    刘莲芝看到相公做的木栅栏,心里满是欢喜,自家相公可真能干啊。
    听到脚步声,周青林转过头,就见这女人正笑颜如花地朝他走来。
    依旧是那张秀美白皙的脸,满头的青丝依旧用木簪随意绾成发髻垂在身后。一根玄青色的腰带在腰间系着,更显出她窈窕多姿的身段来。
    远处山峦迭起,山涧溪水淙淙。
    眼前的美景,宛如一幅唯美清新的仕女图一般,让他挪不开眼去。
    此时她清秀眉眼中早无昨日的怅惘,有的只是满眼的温柔。
    他的心猛然跳动起来,扑通扑通,仿若因迷失方向而跌头乱撞的小鹿,心动,就在这瞬间……
    ……
    第14章 、置办年货
    周满仓如往常一般把牛车赶到村口的老槐树下,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时辰还早着呢,他紧了紧身上的羊皮袄,随即解下腰间别着的旱烟杆子,蹲到树下抽起了旱烟来。
    这几日是越发冷了,周满仓心想,等落了雪,自己就不用再每天出门了。
    临近年关,村子里去镇上办年货的人也多了起来,这些天驾着牛车来来回回的跑,可把自家的牛累的不轻。
    昨晚周满仓往牛栏里垫了好些稻草,垫的暖呼呼的,老伙计为家里一年忙到头,自己得让它好好过个冬才行。
    “满仓叔,今儿个又这么早啊?”
    金水媳妇第一个来,背着个大竹篓子,她今天去镇上是想给家里的几个孩子扯布做新衣裳的。
    男孩子皮,衣服也烂的快些,平日里穿些带补丁的倒没啥,这大过年的总得给他们做身新的,穿着也应景。
    她特地早些过来,晚了就怕牛车没了座位,这样自己就得等下一趟了。
    行至牛车前,金水媳妇就从布袋里摸出两枚铜钱来,这是坐牛车的钱,一趟两文。
    今天去镇上的人还是很多,不一会儿,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个,大家付了车钱后都坐上了牛车,这样等人凑齐了就能出发了。
    “梅婶子去镇上啊?”一个大嫂和另一个大婶打着招呼。
    “是啊是啊,家里还有好些东西未置办呢,这天眼瞅着就要下雪了,早些买回家也好早些安心不是。”
    “我家也是呢,啥也没买,孩他爹昨儿个才结了工钱,这不今儿我们就急急出来了。”
    周满仓起了身,烟堂子轻轻在鞋底上敲了敲,而后别回了腰里。
    等周青林到的时候,牛车正要出发了。
    看到车上满满的人,周青林暗道自己来迟了,他家在村西头,离这边有些远,过来时就要比别人要多费些时间。
    看来自己只能等下一趟了,周青林转身正准备回家,就听到牛车上有人在喊他,他回头看去,就见一个汉子正朝自己招手,让他上去呢。
    这人叫张老实,周青林是认识的,因他的家也在村西头,且他们两家挨得还挺近的。
    张老实让身旁的小儿子坐到他的腿上,他再往里面挪了挪,这样就空了一个位置出来,周青林和他道了谢。张老实只憨憨地挠了挠头,笑着没说话。
    都在一个村里住着,大家都是认识周青林的,也都知道他家发生的事,这几天私下里可没少说道。这不,如今正主就在眼前,车上人的注意力自然都转到了周青林身上。
    见他正闭眼假寐,众人打量的胆子就要大了一些,发现刮了胡子后,周青林看着竟比以往年轻了不少,正想讨论上几句呢,可转瞬想起,这人脾气可不好,忙都把话咽回到肚子里,只时不时偷偷的往这边喵上几眼。
    周青林没去在意,此时的他,正忙着在脑海里翻看着册子呢。他要趁着这次去镇上置办年货的机会,把储物仓库的物品拿些出来。
    家里的米面虽还有一些,可自家人口多,不多备些怕是开春就要断粮。
    这样想着,周青林就把账册翻到米面粮油那一页,而后用意念提了三袋白面和三袋大米,等放到仓库的手推车上后,就见账册上大米和白面那一栏的数字自动减少了六袋。
    他又看了看那一壶一壶的菜子油,想着待会儿就去市集上买几个空坛子,这样自己就可以把油倒进坛子里再拿出来了。
    至于仓库里的布匹,这几天周青林特地留意了这里人的穿着,发现这个朝代的布料,与储物仓库的布料还是有区别的。
    特别是那些提花丝绸,他还未见有人穿过,就是在京城呆过的周青云身上,穿着的也只是普通平纹杭绸。
    所以还是暂时不要拿出来冒险了。
    不过那些棉布倒是出入不大,到时自己可以拿几匹单色的出来给闺女们做里衣穿。
    周青林又往手推车上搬了一大篓苹果和一竹篓橘子,再拎了几块腊肉和十几斤腊肠。
    最后把装的满满的手推车推到一边,准备买好年货后,自己再把推车里的东西拿出来。
    又翻到了人参那一页,储物仓库里共有十二颗人参,周青林挑了挑,然后把手放进胸前的布袋里,用意念把最小的那根人参拿了出来,神不知鬼不觉的。
    牛车走了两个多时辰才到了云河镇,周青林觉得自己的腿都快冻麻了。
    众人和周满仓约了下午在这里碰头后,就都匆匆地买东西去了。
    云河镇在大历朝算是大型小镇,镇上有□□千人口。周边像晓金村这样的村子就有几十个,到了年下,各村的村民都会聚集到镇里置办年货,是以,这段时间也是城里商铺生意最红火的时候。
    进入腊月,镇上每天都是集。
    这不,小贩们挨着城墙支起了摊子,有卖碗盆的、有卖年画的、有卖荷包的,还有卖对联和红灯笼的,总之品种繁多,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的叫卖声混合在一起,不绝于耳。
    周青林沿着街道往前走,他得先找药铺把参给卖了。
    云河镇的药铺都集中在通善街上,过了荣昌道,再拐个弯就到了。
    通善街并不长,也就百十米的样子,街道两边开着的基本都是医馆和药铺。
    相比其他街面上的络绎不绝,这边的行人就少了许多,也是,大过年的哪有人会上药店来办年货啊。
    只是不知道这里的参是个什么价,周青林想了想,便转身先去了对面的济世堂,接着又去了杏林堂和仁和堂,最后他才往街尾最不起眼的滋福堂走了进去。
    店堂内,两个药童正趴在柜台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背着汤头决,见到有人进来后,两人忙停下口中的歌决,招呼起客人。
    “客官要买些啥?”一个个子稍高一些的药童从柜台里走了出来。
    周青林也没磨叽,直接开口问道:“我有药材要卖,不知你们店铺收不收?”
    药童一听是卖药材的,便点头道:“自是收的,你在这里稍等片刻,我去喊了掌柜来。”
    说罢,他就让另一个药童在店里守着,自己则去里间叫人了。
    不多会儿,里屋就有人走了出来。滋福堂的掌柜姓刘,是一个身形微胖的中年人。
    他见周青林的穿着也不似寻常农人,除了手里拿着的小小布袋,其他像背篓什么的也没看见一个,当下就有些纳闷,不知道这人要卖的是啥,于是就上前问道:“这位客人,听店里伙计说你有药材要卖,能否先拿与我瞧瞧。”
    “自是要的。”周青林走上前去,把卷着的布袋打开,小心翼翼地把里头的人参拿了出来。
    哎呦,这可是好东西。刘掌柜见是人参后,心里惊喜,忙殷勤地把人请进了后堂,让座泡茶之后,方接过周青林手里的人参细细端详了起来。
    周青林也没插话,就由着对方慢慢品鉴,同时他也没喝掌柜泡的茶水,有些时候,该谨慎还是得谨慎才行。
    过了盏茶功夫,便听刘掌柜说道:“这可是上好的雁脖三节芦,该是有一百多年了,且身须齐全,是难得的好物啊,只可惜微微小了一些。”
    说着,刘掌柜又仔细看了看根部的环纹,方笑着朝周青林问道:“不知客人打算多少银子出手?”
    周青林摆了摆手:“还是掌柜你开个价吧,如果合适的话,我就卖。”
    反正自己心里已有了底,要是对方开价实在离谱,自己大不了再多走一家。
    听周青林这样说,刘掌柜也就没推辞,想了想,随即开口道:“这样吧,我不说那些多余的话了,咱就一百五十两,如何?”
    像这种年份长且品相好的人参可不多见,东家夫人马上就要生产了,前几天东家还让他多留意这些大补之物呢,自己明天就把这颗参送过去,岂不正正好。
    刘掌柜也是个直爽人,知道周青林定去别家询过价的,是以就直接给了个底价出来。
    听了掌柜说的价格,周青林心里便有了数,刚才那济世堂给的是一百三十两,其他两家一家是一百二十八两。另一家则是一百四十两。

章节目录

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小桂花婆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桂花婆婆并收藏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