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雒阳城笼罩在一片寒冬的积雪之中。
地上的雪已经有半尺厚了,空中还在不断地下。
眼圈稍稍有些黑、脚步虚浮的刘协,看着德阳殿外的飞雪,神色复杂。
之所以眼圈黑身体虚,自然因为这些年他必须一碗水端平、雨露均沾对每个诸侯送来的妃子宫人都不敢怠慢,这样高强度两年下来,能不虚么。不过好在他的努力也不是没有回报,后宫还是有人怀孕的。
这个过程中,刘协的操作也是谨小慎微。其实原本他是有机会如今就有子女的——他从20个月之前开始宠幸各路诸侯送来的妃子,如果效率高一点的话,理论上最大能有一个半岁多的孩子。
可惜的是,他要一碗水端平,也要先照顾近在眼前的将领的感受,所以他偷偷召见太医、学来了算日子的办法,跟其他妃子先幸而避危,确保董承送来的那个娘家侄女儿先怀上,这样也防止近在咫尺的董承变生肘腋。
也因为董承的侄女儿肚子不是很争气,耽误了将近一年。然后刘协才敢不算日子敞开了跟其他妃子临幸,陆陆续续让袁术的女儿袁贵人和曹操的女儿曹贵人都怀上了。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玩平衡玩得那么小心,也是不容易了。
从初秋开始,因为大将军朱儁彻底瘫痪的原因,刘协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不过不安持续了三个月后,刘协也有些麻痹了。
毕竟他这辈子什么悲催事没见过?被董卓,被李傕挟持的时候,比现在苦多少呢。
对于一件长期的、不可改变的坏事儿,刘协早就学会了与坏消息并存,不去多想它,苦中作乐。
在这种苦中作乐的麻痹中,最近一两个月,一些新鲜的好消息,反而让刘协有些开心,也冲淡了隐忧。
皇叔刘备公忠体国,一门心思真心变法革除弊政。在刘备军改革税赋调度均输制度、并借此以低成本打赢河套之战后,皇叔非常卖力地鼓吹他的改革,上表的言语也情真意切。
皇叔的表中还推心置腹地跟他说:桓灵时候,凉州之乱之所以拖累了整个天下、导致民变四起,就是因为那时候对偏远地区的税赋调度不够弹性灵活,导致边远地区的人民承担了过重的负担。
刘协今年十七岁了,以他的条件,虽然没能亲政做多少事情,但读书肯定是不少的,大臣也会排着班教他读书,所以好歹他还分得清。
刘协仔细推敲过,确信皇叔说的都是真的,他真心想帮大汉朝,扭转自桓灵以来百姓民变不断的根本原因之一。(只能是之一,不是全部,因为百姓造反的主因还是土地兼并)
皇叔消停之后,骠骑将军袁绍也言辞恳切,上表建议他实施“九品官人之法”,情真意切地想革除“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用人弊政。
这一切,让刘协一度有了“大家都是在为大汉朝着想”的欣慰,一时都忘了去想自己是不是最后享受到这一切的那个人。
大汉朝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啊!大家都想把这个天下治理到更稳定的状态。
“要是当初这些臣子完全为朝廷做事的时候,也有那么用心就好了。唉,可惜了,只有为了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励精图治才那么用心。不过,也算是为了大汉朝了,徐徐图之吧。”
赏雪的刘协,心中刚刚闪过这个念头,忽然有中常侍苗祀表情肃穆地快步走过来,向他禀报大事:
“陛下……大将军醒了,听说已经召了车骑将军前去,似乎是有些话说。陛下要不要也去探望一下?”
刘协心中一喜:“大将军能说话了?不是几个月前就只能声嘶气喘、支吾不清了么?他怎么反而先召的国舅议事,朕理当去探病的,快备辇。”
苗祀立刻准备龙辇、仪仗,一群宦官和侍卫簇拥着刘协往宫外的大将军府而去。
……
大将军府内,朱儁今天忽然能哆嗦着发出一些含混但可以让人分辨的词语,所以他就找来了董承交代些事情。
董承毕竟也是年近四旬之人了,见识阅历当然比刘协丰富得多,他知道这种情况叫做“回光返照”,颇为担忧。
“大将军,其实你该好好歇息的……唉,罢了,都到这一步了,晚辈也不说那些虚言了。大将军但凡觉得有什么指点的,承自当谨记。”董承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请教了。
朱儁表情倒是很平静,看对方放弃了虚文礼节,他也反而更加看开了:“这样就好,你我都省点虚的。人孰无死,我六十有七。如此高寿,又位极人臣而得善终,还有什么不足?
外镇诸将的情况,说实话,我病后也一年多没问了,不知刘备、曹操、二袁近况如何,所以实在给不了你建议。我能说的就一点:千万要尊重陛下、和睦段煨,绝对不要落人口实。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把握,那就少做事,不做不错,把柄就少。外镇将领送给陛下的宫人,更不能随便处置,大长秋苗祀那边,一向公允,内宫之人谁都别得罪就好。我言尽于此。”
看得出来,朱儁说话依然非常稳重,他不了解诸侯的最新情况,就不乱给意见。说完这番话时,他已经气喘得不行了,几次深呼吸才缓过来。
事实上,他只是直觉有隐忧,但还真不知道袁术有多么强烈的不臣之心了,毕竟他对袁术的理解,还停留在一年多之前。
“多谢大将军指点。”董承对这个意见还是听得进去的,“少做事”并没有什么难度。
两人正办着交接,外面忽然一阵短促地喧哗,随后归于沉寂。不一会儿一个朱儁府上的心腹飞奔进来,附耳说了两句。
原来,是刘协到了,还特地吩咐别惊扰朱儁休息,他自己进去就行。
朱儁的侍仆架着朱儁的肩膀,给他背后多垫了两个枕头,让他稍微仰起来一些,随后刘协就进来了。
“大将军,你一生忠心为国,朕实在惭愧啊。”刘协也没什么架子,言辞之中充满了诚恳。
朱儁反而因为刚才跟董承把关键的话都说了,有些喘不过来,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含混说道:
“陛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臣已经没什么忌讳了,斗胆请陛下不要轻举妄动,未来数年,轻刑省罚……有些变故,只要刚发生的时候稳住了,后面不太会再出事儿的。就算翻旧账,危害也不如猝然发难来得理直气壮……”
“朕记住了。”刘协心中悲凉,一些被忘却的惊怕又渐渐涌上心头。
君臣二人又说了几句,枯坐一会儿,朱儁眼神中的光彩渐渐黯淡,当夜撒手人寰。
刘协也是真心为之哀悼,下令给朱儁再额外追封。
此后数日,雒阳城内大肆操办,让朱儁极尽哀荣。
……
汉朝人重孝道,大人物的丧礼都是要摆很久的。哪怕是最穷的平民,至少也摆个头七,最高级的可以摆七七四十九日,到断七。
朱儁是腊月十五病故的,以他的地位待遇,皇帝自然会降旨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让外镇将领也有时间遣使进京吊唁。
腊月十八,刘备和袁术都是第一批得到朱儁死讯的,袁绍和曹操也分别在二十日和二十三日得到了消息。
大家该尽的礼数自然要尽,朱儁都死了,摆白事的时候哪能骄横无礼、给其他诸侯落下“跋扈”的把柄。
几大诸侯都备了价值千金的奠仪、派了高规格的鸿胪官或者本州别驾为使(刘备和袁绍帐下有些外交官同时在朝廷的大鸿胪下面挂职,比如杨修。袁术和曹操就没有了,只能派别驾处理外交事务)
袁术照例派的是专门负责联络朝廷的阎象,不过在出发之前,他找杨弘、阎象聊了很久,也交代了很多,希望确定动手的时间。
袁术的语气颇为急不可耐:“朱儁终于死了,我们什么时候制造借口动手?”
阎象苦口婆心力劝:“主公,都等到这时候了,不差这几天。而且眼下正值寒冬腊月,行军运粮不便。我军又才刚刚得到消息,不曾准备,请主公务必慎重啊。”
旁边的杨弘也说:“主公,我军北上雒阳,路线与六年前孙坚讨董时一样,那条路当初走过一次了,地理天候我军中将领也都熟悉。正月里嵩山、伏牛山依然封冻难行,二月差不多就能雪化了。
朱儁亡故于腊月十五,加上四十九天、等朝觐吊唁的诸侯使者都离去,那也不过二月初四,时间刚刚好。而且西侧的秦岭、崤山比伏牛山更为险峻。
到时候,选一个伏牛山、嵩山谷道积雪融化,而秦岭、崤山的武关道、崤函道仍然冰封的日子。我军可以北上,而关中的刘备军却一时不能反应,这样,也减少了动手时的变数。
如果借口再找得好一些,让董承确实死有余辜,那说不定真能在刘备干涉之前,干净利落把大事定了。”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那是中原平原地带雪化准备开始春耕的日子。但山区的融雪历来是要比平原晚一些的,否则哪来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算上这个时间差,伏牛山这些低矮易行一些的山,确实二月过半就能行军运粮了,潼关函谷关所在的崤函道天险,说不定要晚半个月,到三月初才能彻底畅通,袁术这不就得到了半个月的偷袭时间差么。
袁术听两大谋士都这样劝他,才算压制住了立刻发难的邪念,等过这七七四十九天,顺便让部队先调集起来,到靠近河南尹的南阳郡鲁阳、颍川郡襄城一带先集结起来,只等事变借口制造出来,就瞬间越境。
地上的雪已经有半尺厚了,空中还在不断地下。
眼圈稍稍有些黑、脚步虚浮的刘协,看着德阳殿外的飞雪,神色复杂。
之所以眼圈黑身体虚,自然因为这些年他必须一碗水端平、雨露均沾对每个诸侯送来的妃子宫人都不敢怠慢,这样高强度两年下来,能不虚么。不过好在他的努力也不是没有回报,后宫还是有人怀孕的。
这个过程中,刘协的操作也是谨小慎微。其实原本他是有机会如今就有子女的——他从20个月之前开始宠幸各路诸侯送来的妃子,如果效率高一点的话,理论上最大能有一个半岁多的孩子。
可惜的是,他要一碗水端平,也要先照顾近在眼前的将领的感受,所以他偷偷召见太医、学来了算日子的办法,跟其他妃子先幸而避危,确保董承送来的那个娘家侄女儿先怀上,这样也防止近在咫尺的董承变生肘腋。
也因为董承的侄女儿肚子不是很争气,耽误了将近一年。然后刘协才敢不算日子敞开了跟其他妃子临幸,陆陆续续让袁术的女儿袁贵人和曹操的女儿曹贵人都怀上了。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玩平衡玩得那么小心,也是不容易了。
从初秋开始,因为大将军朱儁彻底瘫痪的原因,刘协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不过不安持续了三个月后,刘协也有些麻痹了。
毕竟他这辈子什么悲催事没见过?被董卓,被李傕挟持的时候,比现在苦多少呢。
对于一件长期的、不可改变的坏事儿,刘协早就学会了与坏消息并存,不去多想它,苦中作乐。
在这种苦中作乐的麻痹中,最近一两个月,一些新鲜的好消息,反而让刘协有些开心,也冲淡了隐忧。
皇叔刘备公忠体国,一门心思真心变法革除弊政。在刘备军改革税赋调度均输制度、并借此以低成本打赢河套之战后,皇叔非常卖力地鼓吹他的改革,上表的言语也情真意切。
皇叔的表中还推心置腹地跟他说:桓灵时候,凉州之乱之所以拖累了整个天下、导致民变四起,就是因为那时候对偏远地区的税赋调度不够弹性灵活,导致边远地区的人民承担了过重的负担。
刘协今年十七岁了,以他的条件,虽然没能亲政做多少事情,但读书肯定是不少的,大臣也会排着班教他读书,所以好歹他还分得清。
刘协仔细推敲过,确信皇叔说的都是真的,他真心想帮大汉朝,扭转自桓灵以来百姓民变不断的根本原因之一。(只能是之一,不是全部,因为百姓造反的主因还是土地兼并)
皇叔消停之后,骠骑将军袁绍也言辞恳切,上表建议他实施“九品官人之法”,情真意切地想革除“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用人弊政。
这一切,让刘协一度有了“大家都是在为大汉朝着想”的欣慰,一时都忘了去想自己是不是最后享受到这一切的那个人。
大汉朝正在变得越来越好啊!大家都想把这个天下治理到更稳定的状态。
“要是当初这些臣子完全为朝廷做事的时候,也有那么用心就好了。唉,可惜了,只有为了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励精图治才那么用心。不过,也算是为了大汉朝了,徐徐图之吧。”
赏雪的刘协,心中刚刚闪过这个念头,忽然有中常侍苗祀表情肃穆地快步走过来,向他禀报大事:
“陛下……大将军醒了,听说已经召了车骑将军前去,似乎是有些话说。陛下要不要也去探望一下?”
刘协心中一喜:“大将军能说话了?不是几个月前就只能声嘶气喘、支吾不清了么?他怎么反而先召的国舅议事,朕理当去探病的,快备辇。”
苗祀立刻准备龙辇、仪仗,一群宦官和侍卫簇拥着刘协往宫外的大将军府而去。
……
大将军府内,朱儁今天忽然能哆嗦着发出一些含混但可以让人分辨的词语,所以他就找来了董承交代些事情。
董承毕竟也是年近四旬之人了,见识阅历当然比刘协丰富得多,他知道这种情况叫做“回光返照”,颇为担忧。
“大将军,其实你该好好歇息的……唉,罢了,都到这一步了,晚辈也不说那些虚言了。大将军但凡觉得有什么指点的,承自当谨记。”董承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请教了。
朱儁表情倒是很平静,看对方放弃了虚文礼节,他也反而更加看开了:“这样就好,你我都省点虚的。人孰无死,我六十有七。如此高寿,又位极人臣而得善终,还有什么不足?
外镇诸将的情况,说实话,我病后也一年多没问了,不知刘备、曹操、二袁近况如何,所以实在给不了你建议。我能说的就一点:千万要尊重陛下、和睦段煨,绝对不要落人口实。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把握,那就少做事,不做不错,把柄就少。外镇将领送给陛下的宫人,更不能随便处置,大长秋苗祀那边,一向公允,内宫之人谁都别得罪就好。我言尽于此。”
看得出来,朱儁说话依然非常稳重,他不了解诸侯的最新情况,就不乱给意见。说完这番话时,他已经气喘得不行了,几次深呼吸才缓过来。
事实上,他只是直觉有隐忧,但还真不知道袁术有多么强烈的不臣之心了,毕竟他对袁术的理解,还停留在一年多之前。
“多谢大将军指点。”董承对这个意见还是听得进去的,“少做事”并没有什么难度。
两人正办着交接,外面忽然一阵短促地喧哗,随后归于沉寂。不一会儿一个朱儁府上的心腹飞奔进来,附耳说了两句。
原来,是刘协到了,还特地吩咐别惊扰朱儁休息,他自己进去就行。
朱儁的侍仆架着朱儁的肩膀,给他背后多垫了两个枕头,让他稍微仰起来一些,随后刘协就进来了。
“大将军,你一生忠心为国,朕实在惭愧啊。”刘协也没什么架子,言辞之中充满了诚恳。
朱儁反而因为刚才跟董承把关键的话都说了,有些喘不过来,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含混说道:
“陛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老臣已经没什么忌讳了,斗胆请陛下不要轻举妄动,未来数年,轻刑省罚……有些变故,只要刚发生的时候稳住了,后面不太会再出事儿的。就算翻旧账,危害也不如猝然发难来得理直气壮……”
“朕记住了。”刘协心中悲凉,一些被忘却的惊怕又渐渐涌上心头。
君臣二人又说了几句,枯坐一会儿,朱儁眼神中的光彩渐渐黯淡,当夜撒手人寰。
刘协也是真心为之哀悼,下令给朱儁再额外追封。
此后数日,雒阳城内大肆操办,让朱儁极尽哀荣。
……
汉朝人重孝道,大人物的丧礼都是要摆很久的。哪怕是最穷的平民,至少也摆个头七,最高级的可以摆七七四十九日,到断七。
朱儁是腊月十五病故的,以他的地位待遇,皇帝自然会降旨停灵七七四十九日,让外镇将领也有时间遣使进京吊唁。
腊月十八,刘备和袁术都是第一批得到朱儁死讯的,袁绍和曹操也分别在二十日和二十三日得到了消息。
大家该尽的礼数自然要尽,朱儁都死了,摆白事的时候哪能骄横无礼、给其他诸侯落下“跋扈”的把柄。
几大诸侯都备了价值千金的奠仪、派了高规格的鸿胪官或者本州别驾为使(刘备和袁绍帐下有些外交官同时在朝廷的大鸿胪下面挂职,比如杨修。袁术和曹操就没有了,只能派别驾处理外交事务)
袁术照例派的是专门负责联络朝廷的阎象,不过在出发之前,他找杨弘、阎象聊了很久,也交代了很多,希望确定动手的时间。
袁术的语气颇为急不可耐:“朱儁终于死了,我们什么时候制造借口动手?”
阎象苦口婆心力劝:“主公,都等到这时候了,不差这几天。而且眼下正值寒冬腊月,行军运粮不便。我军又才刚刚得到消息,不曾准备,请主公务必慎重啊。”
旁边的杨弘也说:“主公,我军北上雒阳,路线与六年前孙坚讨董时一样,那条路当初走过一次了,地理天候我军中将领也都熟悉。正月里嵩山、伏牛山依然封冻难行,二月差不多就能雪化了。
朱儁亡故于腊月十五,加上四十九天、等朝觐吊唁的诸侯使者都离去,那也不过二月初四,时间刚刚好。而且西侧的秦岭、崤山比伏牛山更为险峻。
到时候,选一个伏牛山、嵩山谷道积雪融化,而秦岭、崤山的武关道、崤函道仍然冰封的日子。我军可以北上,而关中的刘备军却一时不能反应,这样,也减少了动手时的变数。
如果借口再找得好一些,让董承确实死有余辜,那说不定真能在刘备干涉之前,干净利落把大事定了。”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那是中原平原地带雪化准备开始春耕的日子。但山区的融雪历来是要比平原晚一些的,否则哪来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算上这个时间差,伏牛山这些低矮易行一些的山,确实二月过半就能行军运粮了,潼关函谷关所在的崤函道天险,说不定要晚半个月,到三月初才能彻底畅通,袁术这不就得到了半个月的偷袭时间差么。
袁术听两大谋士都这样劝他,才算压制住了立刻发难的邪念,等过这七七四十九天,顺便让部队先调集起来,到靠近河南尹的南阳郡鲁阳、颍川郡襄城一带先集结起来,只等事变借口制造出来,就瞬间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