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听说是有这么回事,大队在开会。我也就听了一嘴。大家都这么说。”周大姑随口应道,话题又转到城里打工的事上来,“安邦,你给个准话,行还是不行?”
余安邦坐在她旁边那一桌,愣是被强行叫了起来。
“大姑,我是没什么问题。你要问问跃进哥。”他笑着道,“城里好是好,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都是辛苦钱。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干到天黑,风吹日晒的,不比乡下轻松。”
他说着,就看向旁边的汪跃进。
汪跃进喝了点酒,脸早就红了,闻言,就将搪瓷缸重重往桌上一放,很是豪迈地道:“去,怎么不去。在哪里不是赚辛苦钱。只要你不嫌弃。”
“那行,你回头跟嫂子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跟我们进城去。不过,亲戚是亲戚,咱们先把丑话说在前面,活要是干的不好,我也没办法跟人家交差。到时候,是要挪地方的。我家卫国哥就是,现在天天卸货。”
余安邦很自然地说道。
“安邦,你让跃进去,他要是敢偷懒,直接把他的工钱扣了。”跃进嫂子笑眯眯,“别管他面子不面子的。”
“那行,有嫂子的话,我就有尚方宝剑了。”
大家哈哈大家。
又有周家其他人问起进城做工的事。
大家心里都透亮着。
进城能赚大钱,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看看余安邦家,这才不过两年,就建了那么大一栋房子。
听说花了大几千块。
再看他们平时的吃穿嚼用,哪个不是比城里人还城里人。
他们不敢说要赚余安邦那么多钱,就是赚人家一个零头,那也比在乡下修地球强吧。
百日宴办的很热闹,周小满帮着将家里收拾完了,这才准备回家。
临走前,她拉了周小丽说悄悄话。
“你还是跟达强好好说说,要是有机会,最好留在城里教书,比乡下好。”
“我知道。”周小丽苦笑,“可达强那性子,他容易满足。说随便在哪里都好,主要是离咱们娘几个近一点。我有时候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周小满点了妹妹的头一下,“你看看我跟你姐夫,不也是两个孩子,我连婆婆都带到城里去了。人家达强留在城里,你怎么就去不得城里。反正留在乡下,也不见你去上工赚工分。在哪里赚钱,还不是一样的。”
“而且,你做衣服,也是从梅子他们那边拿订单,进了城,不是城里更方便?!”
不是周小满看不起乡下的生活。
而是这年头,不抓紧这波红利发家致富,以后就要落后别人一大截。
她自己吃肉,难道不想看着妹妹一家也吃肉。
至于乡下的田园生活,那起码得到几十年后了。如今的乡下,可不比后世的乡下。
条件太艰苦了。
最主要的是医疗教育条件差。跟城里比起来,简直千差万别。
等他们老了,动不了,再考虑回乡下养老的事吧。
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进城里拼搏一番,起码,能给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周小满见周小丽已经被自己说动了,这才算放心。
回去之后,免不了跟余安邦感叹。
“达强这性子,确实是太守成了。”
要是在后世,家里条件勉强过得去,这样顾家的好男人,女人们都喜欢。
可惜是如今。
“这有什么,”余安邦不以为然,“咱们这一代,你看谁不是这样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达强还算好的,他起码念了个师专,出来国家就分配工作。就是靠着这工作,两口子也能把日子过好。而且小丽也能干。”
可再过个十年,铁饭碗也端不稳了。
周小满暗暗吐槽,却也没再说什么了。
确实是她太苛刻了。
她很快就没有心思再考虑这些。
因为自家也有事要忙。
搬家是大事。
原本按照乡下的习俗,房子封顶的时候,就应该大办。
可当时他们俩都不在家,索性就挑在搬家的时候。
关于新家,全家人都很满意。
尤其是小宝。
他看着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房间,乐得几乎要尖叫。
房间里,有专门为他打的衣柜,还有他的书桌。
甚至,连床上的被褥什么的全都是新做的。
他太高兴了。
拉着大牛等人,兴致勃勃地开始介绍。在曾经的小伙伴们艳羡的眼神中,出足了风头。
办酒这天,余家自然是热热闹闹的。
余家所有的亲戚都来了。
就连鲜少与他们来往的余二舅也来了。
这一回,上的礼金颇为丰厚。
几乎与余大舅家持平。
余秀莲看着礼簿本,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意思。
“你们瞧见你二舅妈那脸色没,啧啧。她嫁进我们余家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回看她笑得那么灿烂。还拉着我二妹长,二妹短的,我从来不知道,她也有这么好说话的时候。”
“求人的时候,自然是好说话的。”周小满笑。
余二舅这回过来,确实是要求余安邦的。
二舅家的老大余建设,在公社当了个小干部。老二余建强,因为岳母的关系,也在厂里上班。只有老三余建军,年纪比余安邦还小了一岁,却还是在家里无所事事。
余二舅过来,就是想要余安邦帮忙,把余建军放到砂场去做事。
人家脸皮也是够厚的,说什么亲兄弟,余建军又是个没吃过苦头的,就让余安邦安排着做轻松的活。
算账看仓库之类的最好。
把余安邦都气笑了。
他直接用一句话回了余二舅。
“砂场算账的不缺人,挑沙的人却是不够。建军要是想去,都不用我多打招呼,去个人就行。”
气得余二舅当场撂了脸子。要不是二舅妈苏叶拉着,他就要借着酒意,对余安邦破口大骂。
余安邦无所谓,又搬出了余卫国。
说余卫国如今也是帮着卸货,都是兄弟,他一碗水端平。
余二舅这才没话说了。
早些年,他对二妹一家没有半点照顾。哪里比得上大哥家。人家连大哥的面子都不买,难道还要买他的账?
饭都没吃完,他就带着全家人走了。
回去之后,免不得说余安邦不顾亲戚情面。
余安邦是许久之后才听说。
气得余秀莲在家里跳脚骂人。
倒是余安邦两口子无所谓。
本来就与陌生人差不多,谁还会在意陌生人说什么。
余安邦坐在她旁边那一桌,愣是被强行叫了起来。
“大姑,我是没什么问题。你要问问跃进哥。”他笑着道,“城里好是好,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都是辛苦钱。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干活,干到天黑,风吹日晒的,不比乡下轻松。”
他说着,就看向旁边的汪跃进。
汪跃进喝了点酒,脸早就红了,闻言,就将搪瓷缸重重往桌上一放,很是豪迈地道:“去,怎么不去。在哪里不是赚辛苦钱。只要你不嫌弃。”
“那行,你回头跟嫂子商量一下,看什么时候跟我们进城去。不过,亲戚是亲戚,咱们先把丑话说在前面,活要是干的不好,我也没办法跟人家交差。到时候,是要挪地方的。我家卫国哥就是,现在天天卸货。”
余安邦很自然地说道。
“安邦,你让跃进去,他要是敢偷懒,直接把他的工钱扣了。”跃进嫂子笑眯眯,“别管他面子不面子的。”
“那行,有嫂子的话,我就有尚方宝剑了。”
大家哈哈大家。
又有周家其他人问起进城做工的事。
大家心里都透亮着。
进城能赚大钱,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看看余安邦家,这才不过两年,就建了那么大一栋房子。
听说花了大几千块。
再看他们平时的吃穿嚼用,哪个不是比城里人还城里人。
他们不敢说要赚余安邦那么多钱,就是赚人家一个零头,那也比在乡下修地球强吧。
百日宴办的很热闹,周小满帮着将家里收拾完了,这才准备回家。
临走前,她拉了周小丽说悄悄话。
“你还是跟达强好好说说,要是有机会,最好留在城里教书,比乡下好。”
“我知道。”周小丽苦笑,“可达强那性子,他容易满足。说随便在哪里都好,主要是离咱们娘几个近一点。我有时候想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你怎么这么死脑筋,”周小满点了妹妹的头一下,“你看看我跟你姐夫,不也是两个孩子,我连婆婆都带到城里去了。人家达强留在城里,你怎么就去不得城里。反正留在乡下,也不见你去上工赚工分。在哪里赚钱,还不是一样的。”
“而且,你做衣服,也是从梅子他们那边拿订单,进了城,不是城里更方便?!”
不是周小满看不起乡下的生活。
而是这年头,不抓紧这波红利发家致富,以后就要落后别人一大截。
她自己吃肉,难道不想看着妹妹一家也吃肉。
至于乡下的田园生活,那起码得到几十年后了。如今的乡下,可不比后世的乡下。
条件太艰苦了。
最主要的是医疗教育条件差。跟城里比起来,简直千差万别。
等他们老了,动不了,再考虑回乡下养老的事吧。
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进城里拼搏一番,起码,能给子孙后代积累财富。
周小满见周小丽已经被自己说动了,这才算放心。
回去之后,免不了跟余安邦感叹。
“达强这性子,确实是太守成了。”
要是在后世,家里条件勉强过得去,这样顾家的好男人,女人们都喜欢。
可惜是如今。
“这有什么,”余安邦不以为然,“咱们这一代,你看谁不是这样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达强还算好的,他起码念了个师专,出来国家就分配工作。就是靠着这工作,两口子也能把日子过好。而且小丽也能干。”
可再过个十年,铁饭碗也端不稳了。
周小满暗暗吐槽,却也没再说什么了。
确实是她太苛刻了。
她很快就没有心思再考虑这些。
因为自家也有事要忙。
搬家是大事。
原本按照乡下的习俗,房子封顶的时候,就应该大办。
可当时他们俩都不在家,索性就挑在搬家的时候。
关于新家,全家人都很满意。
尤其是小宝。
他看着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房间,乐得几乎要尖叫。
房间里,有专门为他打的衣柜,还有他的书桌。
甚至,连床上的被褥什么的全都是新做的。
他太高兴了。
拉着大牛等人,兴致勃勃地开始介绍。在曾经的小伙伴们艳羡的眼神中,出足了风头。
办酒这天,余家自然是热热闹闹的。
余家所有的亲戚都来了。
就连鲜少与他们来往的余二舅也来了。
这一回,上的礼金颇为丰厚。
几乎与余大舅家持平。
余秀莲看着礼簿本,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意思。
“你们瞧见你二舅妈那脸色没,啧啧。她嫁进我们余家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回看她笑得那么灿烂。还拉着我二妹长,二妹短的,我从来不知道,她也有这么好说话的时候。”
“求人的时候,自然是好说话的。”周小满笑。
余二舅这回过来,确实是要求余安邦的。
二舅家的老大余建设,在公社当了个小干部。老二余建强,因为岳母的关系,也在厂里上班。只有老三余建军,年纪比余安邦还小了一岁,却还是在家里无所事事。
余二舅过来,就是想要余安邦帮忙,把余建军放到砂场去做事。
人家脸皮也是够厚的,说什么亲兄弟,余建军又是个没吃过苦头的,就让余安邦安排着做轻松的活。
算账看仓库之类的最好。
把余安邦都气笑了。
他直接用一句话回了余二舅。
“砂场算账的不缺人,挑沙的人却是不够。建军要是想去,都不用我多打招呼,去个人就行。”
气得余二舅当场撂了脸子。要不是二舅妈苏叶拉着,他就要借着酒意,对余安邦破口大骂。
余安邦无所谓,又搬出了余卫国。
说余卫国如今也是帮着卸货,都是兄弟,他一碗水端平。
余二舅这才没话说了。
早些年,他对二妹一家没有半点照顾。哪里比得上大哥家。人家连大哥的面子都不买,难道还要买他的账?
饭都没吃完,他就带着全家人走了。
回去之后,免不得说余安邦不顾亲戚情面。
余安邦是许久之后才听说。
气得余秀莲在家里跳脚骂人。
倒是余安邦两口子无所谓。
本来就与陌生人差不多,谁还会在意陌生人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