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孙策赤果果的威胁,那几个还未署名的人互相对视一眼,心中短暂的挣扎了一下,便做出了选择,然后不约而同的提着刀走向了他们那位可怜的同僚。
至于说为何不趁着这个机会给孙策来一下……
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那种想法,但在刚刚那人做了榜样之后,这种念头自然也就熄了。
很快,在那个被孙策重伤的校尉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之后,孙策长呼一口气,心中微感舒畅,大笑道:“好了,些许杂事已了,稍后大家各回各营,安抚将士,稳定军心,将来我等齐心协力,何愁不能飞黄腾达?”
这时又有亲卫进来给那几个将校送上钱财,这叫他们多少有些意外,他们本来觉得自己站出来太晚,拿不到这份好处了,不想孙策倒是挺大方的,没有在这方面克扣。
看着这几人也收下好处,孙策点头道:“孙某不吝惜富贵,今后也愿与诸位以诚相待,但是,若是有人心存他念,行那不义之事,休要怪孙某不顾情面!”
说话时孙策的目光落在了刚刚被众人乱刀杀死的校尉身上,显然是在说这便是榜样,众人心中不由凛然,甭管愿不愿意,尽皆躬身道:“我等愿遵将军号令!”
看众人的模样,孙策感觉差不多了,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客套了几句,便让他们各自退下。
而那些人刚一离开,孙策便对周泰说道:“幼平,今日你便多辛苦一些,那些人虽然暂时被我以手段控制,但肯定有人心中不服,之后的事情说不得会有些波折,你这就带人防备各营,一旦发现有人作乱,可先斩后奏,直接带兵过去斩杀为首之人!”
“得令!”
周泰重重的一抱拳,也不说多,直接就出去准备了。
周泰离开后,孙策又摆摆手,示意那些亲卫们也出去,帐内便只剩下了孙策,程普,黄盖,韩当几人。
按说这时候孙策应该松口气才是,可他的脸色却是越来越沉,最后更是重重一拳砸在了几案上,恨恨道:“可恶!李易坏我大事!”
程普三人见状则是叹了一声,虽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但看表情显然是与孙策的感受差不多。
因为李易真的是坏了孙策的大事。
孙策早先是想把吴郡那边当做自己立身之本的,但事情不成,便顺势将目标落在了庐江。
孙策的计划很好,打败了陆康,袁术任命他做庐江太守,之后只要有个一两年的时间,孙策感觉自己就能将庐江完全消化,进而有了脱离袁术的资本。
但李易的挥兵南下,直接就打乱了孙策的安排,不过孙策倒也没慌了手脚,反而趁着袁术从他这里调兵的机会,名正言顺的送走了军中最为忠心袁术的一批人,在那之后孙策麾下的兵马数目就减少了,可他对于全军的掌控力却是加强了许多,否则像今天这样的事情,帐中只要有三五个袁术的死忠站出来反对,然后他们再顺势裹挟上一批人,孙策的计划就很难进行了。
所以,李易的南下最初对孙策影响算是利弊各半,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后来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调离那些忠于袁术的人之后,孙策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方向,当时孙策有三个计划。
首先,是孙策自己的主张,他想放弃庐江,回军北上与袁术一同夹击李易。
不过对于这一条,孙策麾下大多数人都不赞同,甚至就连孙策自己也不是很坚持,因为北上和李易交战,其中多少胜算姑且不论,关键是即便胜了,孙策除了心里面能痛快一下之外,根本没多少实际的利益可沾,相反,能捞到好处的只有袁术,而袁术的声望再度高涨,孙策想自立门户就难了。
所以,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之后孙策在众人的共同参与下,定了两个方向,其一是继续攻打庐江,几百陆康,占领庐江做为根基,其二则是挥兵丹阳,打下丹阳作为根基。
将目标定在庐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孙策已经在庐江打很久了,至于说转去丹阳,却是因为孙策好友周瑜的建议。
周瑜在书信告诉孙策,丹阳在出兵支援袁术之后,后方非常空虚,且人心浮动,已经出现乱想,孙策若是有意取丹阳,他愿意里应外合,可保证孙策一战得丹阳。
于是,孙策就开始在这两个方向上摇摆了,他本人是倾向于去丹阳的,因为他非常赏识且信任周瑜,周瑜不是胡吹大气的人,既然周瑜敢保证让他一战而胜,那肯定就是一战而胜。
不过,孙策的其他部下却是全都倾向于继续攻打庐江作为根基,毕竟他们在庐江厮杀了好几个月,花费了好大的功夫,眼看陆康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结果现在就因为一个小辈的两句话,说不打就不打了,这真的有些儿戏,莫说程普黄盖这些人接受不了,就算是最下面的将士们也同样接受不了。
所以,孙策在周瑜和自家部下之间犹豫,一时没能做出选择,而就在他纠结的时候,九江那边就传来的消息,说李易大胜袁术,连夺数城,这让孙策非常担心,生怕袁术扛不住李易,要知道一旦李易打败袁术之后继续南下,而他还没有落脚之地,那一切就全完了。
在那之后孙策就有些焦躁了,不过,更让孙策受不了的消息还在后面,又过没两天,孙策又收到消息,李易要和袁术和谈了,这是孙策乐意看到的,可孙策却没想到他自己竟然成为了谈判桌上的条件之一,这叫孙策如何能忍?
孙策原计划是一步步稳扎稳打,慢慢来的,奈何李易强行拆台,为了不让袁术拿他的人头去给李易示好,孙策不得已,只能在李丰到来的时候选择发难,篡取了这支兵马的指挥权,并走到了袁术的对立面。
如今事情虽然是成了,可孙策却是恨李易恨得牙痒痒,因为粮食,布帛,钱财,马屁,盐铁等等物资他全都没有准备好呢,离了袁术,就只能自力更生了。
程普见孙策动怒,心中叹息,轻声宽慰道:“少将军无需为李易担心,寿春城高水深,不是轻易能够攻破,说不得李易要消耗一两年时间,这些时间就是少将军的机会,还愁不能找到一块落脚之地?”
孙策握着拳头,深吸一口气,慢慢摇头道:“我不是担心这个,而是李易这贼子,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程普等人忍不住点头,脸色难看,因为这事不管怎么看,完全都是李易在针对他们,仗着势大欺负人,是个人都要感觉憋屈。
不过程普他们到底是年纪大上不少,虽然气恼,但更加看重现实,故而调整了一下情绪之后,程普便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如此,我等纵然烦忧,也是无用,如今营中存粮不过半月之用,当务之急是速速选择落脚之处,只有如此,将来才有机会找李易雪耻,为太守报仇啊!”
“罢了!”
孙策叹了口气,然后看着三人问道:“三位难道还是坚持取庐江?”
程普等人互相看看,然后点点头,不是他们信不过周瑜,实在是周瑜太年轻,又没打过仗,事关生死存亡,他们不得不小心。
“这……”
孙策也是为难,虽然他可以一言而决,但面前这几位不单单是他这支队伍的核心,更是叔伯长辈,他们的态度孙策真的不能忽视。
就在孙策想要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大帐的帘子被人拉开,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面有喜色,边走边道:“将军,我有妙计可破陆康!”
孙策转过头,见来人是诸葛瑾,而诸葛瑾素来沉稳,谨慎,少有如此欢喜的时候,不由让他大为好奇,问道:“当真?我记得子瑜之前不是赞同转道丹阳的么,怎么今日忽然就变了注意?”
诸葛瑾向着孙策和程普等人拱拱手,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瑾坚持去丹阳,那是因为陆康虽然势微,但皖县并非轻易刻下,但如今取皖县已是易如反掌,瑾又何必舍近求远?”
孙策眨了眨眼睛,程普等人脸上也有了期待,他们从来都不怀疑能否打下皖县,只是时间长短罢了,现在诸葛瑾说有妙计,或许真的是真的有好办法?
面对众人期待的目光,诸葛瑾微微一笑,伸手往地上一指,道:“有此人头颅做厚礼,何愁皖县不破?”
孙策等人齐齐往地上看去,只见诸葛瑾指着的正是李丰那颗血糊糊的脑袋,孙策当即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脱口道:“子瑜妙计啊!”
……
孙策于大营中杀李丰,反袁术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想过隐瞒,所以,这件事刚发生不久,就传到了李易的耳中,当时李易正在与众人饮宴,听到消息后当场就跟杨弘翻脸了。
杨弘对于这个消息也是震惊,愤怒,并且充满了意外,他没想到孙策居然敢背叛袁术,不过在看到李易决绝的态度之后,杨弘却是忽的明白,李易很可能压根就没想过言和,孙策的反水其实才是他真正想看到的。
只可惜,杨弘明白的太晚了,而且形势比人强,哪怕他心中恨极了李易,但表面上也不敢冒犯分毫,在再次试探李易,确定完全没得谈了之后,杨弘便在李易逐客之前黯然退去,返回寿春。
杨弘走后,李易当即就开始了动员,准备出兵西曲阳,可在李易大军出发的前一日,却是再次收到了一则关于孙策的消息,并让他退后了出兵的时间。
原来,当日孙策杀了李丰之后,便以诸葛瑾为使者入城,并将李丰的首级送给了陆康。
诸葛瑾告诉陆康,说袁术本就是乱臣贼子,如今又连败于李易之手,恐不长久,孙策不愿被袁术牵连,故有意依附于陆康麾下,希望陆康可以接纳。
对于孙策的忽然请降,陆康自然是非常的意外,毕竟之前双方都杀红眼了,现在孙策猛的说要投靠他,陆康本能的怀疑有诈,于是便问诸葛瑾缘由,而诸葛瑾的回答则是非常的简单明了。
李易乃是孙策仇敌,孙策纵然是死,也不会投靠李易,余下丹阳,吴郡,这里都有袁术的势力,孙策过去难以容身,会稽倒是没有袁术势力,但唐瑁庸碌无为,孙策又与李易又仇,唐瑁很可能会因为畏惧李易而不敢接纳孙策。
所以,扬州之内,也只有陆康能够收留孙策。
当然,孙策投靠陆康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将来一旦李易打败袁术,陆康必须保下孙策的性命。
陆康当了一辈子的官,心思自然细腻,可诸葛瑾的解释合情合理,李丰的首级也是真的,他自己推演几次,也觉得孙策想在扬州的势力夹缝中活命,唯有投靠他才可以。
陆康与李易的交情不深,但他的名望够高,李易又是个极为在意名声的人,那么只要孙策别故意去找李易麻烦,陆康自问是有把握保住孙策性命的。
而且,陆康心中还有另外一份打算,如果李易将来真要行那不臣之事,有孙策在,而且孙策还跟李易有仇,完全可以做他的助力。
所以,见过诸葛瑾之后,陆康基本就决定接受孙策了,不过陆康行事还是比较小心的,第一次见面时要求孙策孤身入城以示诚意,而孙策艺高人胆大,还真的独个去见了陆康,并且表示愿意将手下的兵马交给陆康调派。
于是,陆康再不怀疑孙策,只道孙策是真心来投,非常欢喜,当晚就为孙策设宴庆贺,但陆康没想到的是,众人酒宴之后睡去,孙策却是趁天黑带着十几人夺了城门,放城外大军入城。
原本皖县城池守卫是非常严谨的,就算孙策武艺再好,领着十几个人也别想拿下城门,可白天的时候孙策降了陆康,对于皖县里面的人来说,就是没了外敌,紧绷了几个月时间的神经直接就松掉了,是以城池守卫很是稀松平常,这才让孙策一击得手。
孙策大军入城之后,因为城中上到将官,下至普通士卒,从心理到身体全都没有准备,于是,这场战事几乎是一边倒,不等天亮,孙策就已经掌握了皖县局势,至于城中主事的陆家之人,包括陆康在内,则尽数被孙策杀死。
至于说为何不趁着这个机会给孙策来一下……
或许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那种想法,但在刚刚那人做了榜样之后,这种念头自然也就熄了。
很快,在那个被孙策重伤的校尉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之后,孙策长呼一口气,心中微感舒畅,大笑道:“好了,些许杂事已了,稍后大家各回各营,安抚将士,稳定军心,将来我等齐心协力,何愁不能飞黄腾达?”
这时又有亲卫进来给那几个将校送上钱财,这叫他们多少有些意外,他们本来觉得自己站出来太晚,拿不到这份好处了,不想孙策倒是挺大方的,没有在这方面克扣。
看着这几人也收下好处,孙策点头道:“孙某不吝惜富贵,今后也愿与诸位以诚相待,但是,若是有人心存他念,行那不义之事,休要怪孙某不顾情面!”
说话时孙策的目光落在了刚刚被众人乱刀杀死的校尉身上,显然是在说这便是榜样,众人心中不由凛然,甭管愿不愿意,尽皆躬身道:“我等愿遵将军号令!”
看众人的模样,孙策感觉差不多了,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客套了几句,便让他们各自退下。
而那些人刚一离开,孙策便对周泰说道:“幼平,今日你便多辛苦一些,那些人虽然暂时被我以手段控制,但肯定有人心中不服,之后的事情说不得会有些波折,你这就带人防备各营,一旦发现有人作乱,可先斩后奏,直接带兵过去斩杀为首之人!”
“得令!”
周泰重重的一抱拳,也不说多,直接就出去准备了。
周泰离开后,孙策又摆摆手,示意那些亲卫们也出去,帐内便只剩下了孙策,程普,黄盖,韩当几人。
按说这时候孙策应该松口气才是,可他的脸色却是越来越沉,最后更是重重一拳砸在了几案上,恨恨道:“可恶!李易坏我大事!”
程普三人见状则是叹了一声,虽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但看表情显然是与孙策的感受差不多。
因为李易真的是坏了孙策的大事。
孙策早先是想把吴郡那边当做自己立身之本的,但事情不成,便顺势将目标落在了庐江。
孙策的计划很好,打败了陆康,袁术任命他做庐江太守,之后只要有个一两年的时间,孙策感觉自己就能将庐江完全消化,进而有了脱离袁术的资本。
但李易的挥兵南下,直接就打乱了孙策的安排,不过孙策倒也没慌了手脚,反而趁着袁术从他这里调兵的机会,名正言顺的送走了军中最为忠心袁术的一批人,在那之后孙策麾下的兵马数目就减少了,可他对于全军的掌控力却是加强了许多,否则像今天这样的事情,帐中只要有三五个袁术的死忠站出来反对,然后他们再顺势裹挟上一批人,孙策的计划就很难进行了。
所以,李易的南下最初对孙策影响算是利弊各半,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后来的影响就比较大了。
调离那些忠于袁术的人之后,孙策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方向,当时孙策有三个计划。
首先,是孙策自己的主张,他想放弃庐江,回军北上与袁术一同夹击李易。
不过对于这一条,孙策麾下大多数人都不赞同,甚至就连孙策自己也不是很坚持,因为北上和李易交战,其中多少胜算姑且不论,关键是即便胜了,孙策除了心里面能痛快一下之外,根本没多少实际的利益可沾,相反,能捞到好处的只有袁术,而袁术的声望再度高涨,孙策想自立门户就难了。
所以,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之后孙策在众人的共同参与下,定了两个方向,其一是继续攻打庐江,几百陆康,占领庐江做为根基,其二则是挥兵丹阳,打下丹阳作为根基。
将目标定在庐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孙策已经在庐江打很久了,至于说转去丹阳,却是因为孙策好友周瑜的建议。
周瑜在书信告诉孙策,丹阳在出兵支援袁术之后,后方非常空虚,且人心浮动,已经出现乱想,孙策若是有意取丹阳,他愿意里应外合,可保证孙策一战得丹阳。
于是,孙策就开始在这两个方向上摇摆了,他本人是倾向于去丹阳的,因为他非常赏识且信任周瑜,周瑜不是胡吹大气的人,既然周瑜敢保证让他一战而胜,那肯定就是一战而胜。
不过,孙策的其他部下却是全都倾向于继续攻打庐江作为根基,毕竟他们在庐江厮杀了好几个月,花费了好大的功夫,眼看陆康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结果现在就因为一个小辈的两句话,说不打就不打了,这真的有些儿戏,莫说程普黄盖这些人接受不了,就算是最下面的将士们也同样接受不了。
所以,孙策在周瑜和自家部下之间犹豫,一时没能做出选择,而就在他纠结的时候,九江那边就传来的消息,说李易大胜袁术,连夺数城,这让孙策非常担心,生怕袁术扛不住李易,要知道一旦李易打败袁术之后继续南下,而他还没有落脚之地,那一切就全完了。
在那之后孙策就有些焦躁了,不过,更让孙策受不了的消息还在后面,又过没两天,孙策又收到消息,李易要和袁术和谈了,这是孙策乐意看到的,可孙策却没想到他自己竟然成为了谈判桌上的条件之一,这叫孙策如何能忍?
孙策原计划是一步步稳扎稳打,慢慢来的,奈何李易强行拆台,为了不让袁术拿他的人头去给李易示好,孙策不得已,只能在李丰到来的时候选择发难,篡取了这支兵马的指挥权,并走到了袁术的对立面。
如今事情虽然是成了,可孙策却是恨李易恨得牙痒痒,因为粮食,布帛,钱财,马屁,盐铁等等物资他全都没有准备好呢,离了袁术,就只能自力更生了。
程普见孙策动怒,心中叹息,轻声宽慰道:“少将军无需为李易担心,寿春城高水深,不是轻易能够攻破,说不得李易要消耗一两年时间,这些时间就是少将军的机会,还愁不能找到一块落脚之地?”
孙策握着拳头,深吸一口气,慢慢摇头道:“我不是担心这个,而是李易这贼子,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程普等人忍不住点头,脸色难看,因为这事不管怎么看,完全都是李易在针对他们,仗着势大欺负人,是个人都要感觉憋屈。
不过程普他们到底是年纪大上不少,虽然气恼,但更加看重现实,故而调整了一下情绪之后,程普便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如此,我等纵然烦忧,也是无用,如今营中存粮不过半月之用,当务之急是速速选择落脚之处,只有如此,将来才有机会找李易雪耻,为太守报仇啊!”
“罢了!”
孙策叹了口气,然后看着三人问道:“三位难道还是坚持取庐江?”
程普等人互相看看,然后点点头,不是他们信不过周瑜,实在是周瑜太年轻,又没打过仗,事关生死存亡,他们不得不小心。
“这……”
孙策也是为难,虽然他可以一言而决,但面前这几位不单单是他这支队伍的核心,更是叔伯长辈,他们的态度孙策真的不能忽视。
就在孙策想要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大帐的帘子被人拉开,一个年轻人快步走了进来,面有喜色,边走边道:“将军,我有妙计可破陆康!”
孙策转过头,见来人是诸葛瑾,而诸葛瑾素来沉稳,谨慎,少有如此欢喜的时候,不由让他大为好奇,问道:“当真?我记得子瑜之前不是赞同转道丹阳的么,怎么今日忽然就变了注意?”
诸葛瑾向着孙策和程普等人拱拱手,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瑾坚持去丹阳,那是因为陆康虽然势微,但皖县并非轻易刻下,但如今取皖县已是易如反掌,瑾又何必舍近求远?”
孙策眨了眨眼睛,程普等人脸上也有了期待,他们从来都不怀疑能否打下皖县,只是时间长短罢了,现在诸葛瑾说有妙计,或许真的是真的有好办法?
面对众人期待的目光,诸葛瑾微微一笑,伸手往地上一指,道:“有此人头颅做厚礼,何愁皖县不破?”
孙策等人齐齐往地上看去,只见诸葛瑾指着的正是李丰那颗血糊糊的脑袋,孙策当即想到了什么,眼前一亮,脱口道:“子瑜妙计啊!”
……
孙策于大营中杀李丰,反袁术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想过隐瞒,所以,这件事刚发生不久,就传到了李易的耳中,当时李易正在与众人饮宴,听到消息后当场就跟杨弘翻脸了。
杨弘对于这个消息也是震惊,愤怒,并且充满了意外,他没想到孙策居然敢背叛袁术,不过在看到李易决绝的态度之后,杨弘却是忽的明白,李易很可能压根就没想过言和,孙策的反水其实才是他真正想看到的。
只可惜,杨弘明白的太晚了,而且形势比人强,哪怕他心中恨极了李易,但表面上也不敢冒犯分毫,在再次试探李易,确定完全没得谈了之后,杨弘便在李易逐客之前黯然退去,返回寿春。
杨弘走后,李易当即就开始了动员,准备出兵西曲阳,可在李易大军出发的前一日,却是再次收到了一则关于孙策的消息,并让他退后了出兵的时间。
原来,当日孙策杀了李丰之后,便以诸葛瑾为使者入城,并将李丰的首级送给了陆康。
诸葛瑾告诉陆康,说袁术本就是乱臣贼子,如今又连败于李易之手,恐不长久,孙策不愿被袁术牵连,故有意依附于陆康麾下,希望陆康可以接纳。
对于孙策的忽然请降,陆康自然是非常的意外,毕竟之前双方都杀红眼了,现在孙策猛的说要投靠他,陆康本能的怀疑有诈,于是便问诸葛瑾缘由,而诸葛瑾的回答则是非常的简单明了。
李易乃是孙策仇敌,孙策纵然是死,也不会投靠李易,余下丹阳,吴郡,这里都有袁术的势力,孙策过去难以容身,会稽倒是没有袁术势力,但唐瑁庸碌无为,孙策又与李易又仇,唐瑁很可能会因为畏惧李易而不敢接纳孙策。
所以,扬州之内,也只有陆康能够收留孙策。
当然,孙策投靠陆康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将来一旦李易打败袁术,陆康必须保下孙策的性命。
陆康当了一辈子的官,心思自然细腻,可诸葛瑾的解释合情合理,李丰的首级也是真的,他自己推演几次,也觉得孙策想在扬州的势力夹缝中活命,唯有投靠他才可以。
陆康与李易的交情不深,但他的名望够高,李易又是个极为在意名声的人,那么只要孙策别故意去找李易麻烦,陆康自问是有把握保住孙策性命的。
而且,陆康心中还有另外一份打算,如果李易将来真要行那不臣之事,有孙策在,而且孙策还跟李易有仇,完全可以做他的助力。
所以,见过诸葛瑾之后,陆康基本就决定接受孙策了,不过陆康行事还是比较小心的,第一次见面时要求孙策孤身入城以示诚意,而孙策艺高人胆大,还真的独个去见了陆康,并且表示愿意将手下的兵马交给陆康调派。
于是,陆康再不怀疑孙策,只道孙策是真心来投,非常欢喜,当晚就为孙策设宴庆贺,但陆康没想到的是,众人酒宴之后睡去,孙策却是趁天黑带着十几人夺了城门,放城外大军入城。
原本皖县城池守卫是非常严谨的,就算孙策武艺再好,领着十几个人也别想拿下城门,可白天的时候孙策降了陆康,对于皖县里面的人来说,就是没了外敌,紧绷了几个月时间的神经直接就松掉了,是以城池守卫很是稀松平常,这才让孙策一击得手。
孙策大军入城之后,因为城中上到将官,下至普通士卒,从心理到身体全都没有准备,于是,这场战事几乎是一边倒,不等天亮,孙策就已经掌握了皖县局势,至于城中主事的陆家之人,包括陆康在内,则尽数被孙策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