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家如今已经彻底投靠了李易,甚至连李易的情报网络都是糜家在操持,所以,糜芳到了襄阳后,二话不说,直接将把陶谦明面上的请求,还有背后隐含着的意思,毫无保留,全都告诉李易。
李易先是赞许,并肯定了糜芳及其兄长对他功绩,之后就是冷笑连连。
陶谦竟然想让他去打兖州,这根本就是祸水东引啊!
为了解救徐州这个理由根本就不够,李易真去打兖州的话,旁人只会觉得他是野心作祟,不单单会招来曹操的仇恨,对他的名声更会产生莫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陶谦虽然是求李易救命,但心里并没怎么看重他,不然也不会想着把他当成凯子来用了。
不过李易的心情很快就恢复平和,觉得陶谦的想法无可厚非,毕竟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不也是在算计着陶谦么?
李易让糜芳回信陶谦,说他愿意相助徐州,保护徐州百姓,只是他与曹操有些矛盾,想要凭借空口白牙调停此事有些不太现实,那么,就只有出兵一途了。
出兵兖州是万万不能的,李易表示曹操虽然胡搞瞎搞,罪大恶极,但兖州百姓是无辜的,曹操的罪责不能让兖州的无辜百姓来承担。
那么,李易就只能出兵徐州,帮助陶谦抵挡曹操了。
按照糜芳所说,陶谦虽然愿意让李易出兵徐州,却不想让李易出兵太多,抛开种种细节上的顾虑,陶谦主要还是想要以“势”压人,通过李易的强硬态度,迫使曹操退兵。
李易的想法却不是这样的,且不说兵少的话,他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就说以曹操的智慧和他的那些精兵猛将,李易兵力相差太大的话,根本就不敢和曹操硬碰。
于是,李易就说了,他出兵徐州,估计会带两三万人过去,不然的话,他恐怕挡不住曹操,而且他的人只管打仗,其他的大军驻地,粮草消耗,将士们的冬衣,战后抚恤等等问题,全都要交给陶谦去给他解决。
并且,李易还特意重点提出,为了不再出现豫州太史慈的惨败,他要求陶谦事先必须对他出兵徐州的事情保密,不然李易就不去了。
陶谦那边在收到糜芳的信后,开始犹豫,纠结将李易迎来徐州是否是正确的决断。
首先,李易带的兵太多了,这么多人去了徐州,全都要让陶谦供养,这一战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甚至更久,大军消耗可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支,陶谦尽管出得起,但也真的要肉痛的。
而且,陶谦作为一个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李易其实并不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么良善。
董卓的事情就不说了,只看荆州刘表,刘表或许不是李易亲手杀的,但很可能是被李易给一步步逼到了绝路上。
陶谦自然就要考虑了,他请李易来徐州,这到底是驱虎吞狼,还是引狼入室?
曹操走后,李易赖在徐州不走怎么办?
陶谦就把心中这些疑问与左右之人讲了,糜竺不用说,李易是他妹夫,肯定是说李易的好话,不过陶谦对糜竺的话只是听了一半,他更多的还是在意旁人的意见。
其他人看法不一,说什么的都有,陶谦一时也难下决断。
最后,陶谦的两名重要下属,别驾赵昱和治中从事王朗皆表示应当请李易来徐州,至于说陶谦所担心的事,二人皆以为不足为虑,因为李易如今能立足荆州,全仰仗他忠义之名,李易此来徐州,虽是助战,亦是求名,倘若之后李易对徐州有所图谋,以李易的平民出身,必然不容于天下人。
陶谦听了这番话便已经动摇,赵昱便又加了一把火,直言以现在徐州的情况,除了请李易相助,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么?
终于,陶谦在两人的劝说下,决定请李易入徐州,并将襄贲县城让与李易居住。
等陶谦回复的消息送到李易手中,李易在地图上看了看,如今陶谦是在东海郡的郯城,而襄贲则紧挨着郯城,就在郯城东边不远,曹操若要破郯城,必须先取襄贲。
对于这个位置,李易不太满意,因为他是想要下邳的,但下邳距离郯城远了些,曹操暂时又没往那边去,李易实在是没有理由索要,便只能答应驻扎襄贲,至于下邳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下邳并非是李易的首要目标。
于是,李易出兵支援徐州的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但是,李易只是密切关注徐州动向,并没有做出什么具体动作,陶谦等了一段时间,不见李易派兵过来,有些不耐,连连催促,但李易就是蹲在襄阳不动,只说是兵马还在整顿,需要再等等,再等等,陶谦急得嘴巴都冒泡了,但他又不敢和李易说重话,面对李易的这般说辞,只能是干着急。
就在李易拖延时间的过程中,徐州原本僵持的战局终于有了进展,曹操攻破阴平县城,而且因为攻城日久,曹操折损不少,便在城破后再一次对百姓举起了屠刀,据说曹操大军退去之后,阴平县城方圆数十里不见人烟,情况极为惨烈。
阴平的陷落让陶谦大为惶恐,几乎是一天一封信的催促李易出兵,同时,他也再次向青州田楷求救。
原本田楷是应当按兵不动的,不过这时候,曹操的战略方向却发生了变化。
在河北,袁绍终于决定向公孙瓒动手了,但为了确保后方安稳,袁绍让曹操将进攻方向向徐州北方偏转,最后能打下琅琊,然后给青州田楷施加压力,让其不能相助公孙瓒。
此时曹操与袁绍关系甚好,再加上东海郡的那些县城各个死守,让他攻城消耗很大,便欣然答应了袁绍的要求,留下夏侯渊主持东海郡的战事,而曹操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兵马北上,向着开阳方向杀去。
曹操的战略改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陶谦身上的压力,对援军的需求不再是那么的急切,不过青州田楷却是紧张了起来。
田楷不知道驻扎在开阳的臧霸是不是跟陶谦一样不中用,能否挡住曹操的兵锋,田楷不敢赌,因为曹操一旦打下开阳,占据琅琊,那么青州就要面临曹操的兵锋了,万一袁绍再在后面做些手脚,青州就危险了。
于是,一直未动的田楷终于做出了回应。
田楷自己领兵一万屯于安丘,并让刘备领兵两千去东海驰援陶谦。
田楷还是比较小心的,安丘是在青州境内,如果臧霸不堪一击,他立刻出兵,如果臧霸挡得住曹操,他的大军就会做一个看客,并不会真的参与到徐州的争斗之中。
至于说刘备……
当日李易在盟军大帐中一口气将刘备从头黑到脚,事后公孙瓒虽然念着昔日同窗的情分并没有将刘备怎样,却是将李易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回到幽州后,公孙瓒直接就见了赵云,发现家伙虽然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但确如李易所说,生猛得一塌糊涂,让他都自愧不如。
公孙瓒又问赵云关于刘备的事,赵云承认,与刘备有着不少的往来,而且都是刘备主动靠过去的。
这就让公孙瓒非常生气了,于是公孙瓒便数次暗示刘备,让刘备奉他为主,或是让关羽张飞二人为他效力,助他与袁绍争斗,但全都被刘备给含糊过去了。
公孙瓒很心寒,与刘备的关系就疏远了,甚至他心中还多了几分厌恶,只是念着当初的同窗情谊,这才没有对刘备做什么,不过公孙瓒却不想再见刘备了,便将刘备打发到田楷那里,让他做了个平原县令。
田楷也知道公孙瓒与刘备疏远的缘故,所以刘备去了平原后,田楷便对刘备爱答不理的,甚至刘备前来拜会,他都闭门不见。
不过,在刘备担任平原县令半年后,袁绍下属有兵马过境劫掠,沿途城镇多有损伤,可在经过平原时,却是被刘备领兵打退了。
田楷听说这件事后很是惊奇,命人一查,这才得知,原来刘备到平原后,对内法令严明,行事公允,对外驱赶盗匪,安定地方,再加上刘备面善,善待百姓,平日又毫无架子,于是士人拥护,百姓爱戴,就连周遭地方的流民也纷纷依附于他。
恰恰袁术在冀州兴兵,刘备便以保境为名,征召壮丁,百姓们纷纷踊跃报名,如今刘备手下已然有了一只五千来人的队伍,虽然兵甲不齐,但也有了相当战力。
平心而论,刘备在平原任上的表现非常出色,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考量,都要胜过天下九成九的官员,纵然刘备私自招募兵马不合乎律法,但以如今的天下局势,特别是河北这连连打仗的地方来讲,地方官员招募兵丁保境安民是必须之事,许多县城的官吏都在这么做。
但与刘备不同的是,那些官员得不到太多的百姓的拥护,招募到的人手也非常稀少,平时打打盗匪还成,真的碰上正规军,根本没什么用。
所以,刘备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奈何因为李易给他扣的锅,刘备的举动在田楷看来,全都成了心怀不轨的证明,于是,田楷去信给公孙瓒,大意就是说刘备这人太厉害了,让他当个小小县令都能聚拢一大帮子人,这要是时间长了,哪还得了?
于是,公孙瓒了解过后,便再也不顾往年同窗情谊,叫人夺了刘备的兵,又撤了刘备的平原县令,将他调往青州治所临淄,去刺史府做个文官。
而刘备离开平原时,当地百姓极为不舍,老老少少,拖家带口,一直送了刘备数十里,这才作罢。
田楷听说了此事,又告诉了公孙瓒,对于刘备如此得民心,公孙瓒心中忌惮更多,于是刘备刚到临淄,便被公孙瓒再降为校尉,虽然是挂着校尉的名,其实只有军侯的权,具体差事是看守临淄城的东大门。
公孙瓒这次的安排已经有些羞辱的味道在里面了,甚至可能是想将刘备逼走,但刘备却表现得逆来顺受,没有离开,也没有抱怨,就在城门当着他的小官,兢兢业业,结果一如在平原做县令的那样,又是半年不到,一个城门吏愣是让刘备干出了成绩。
此时世家势大,夜晚城门关闭后,那些游玩的世家子弟归来,城门都得重新打开,但刘备却铁面无私,只认律法手令,自他管理城门后,那些晚归的世家子弟便再也没有走过东门。
城门官吏也有着缉盗之责,刘备守着一个城门,半年时间,愣是抓了三十多人,以至于临淄城中盗匪之间有戏言称,“宁闯刺史府,不过东大门”。
刘备对不法之人严苛,对百姓却极为友善,负责城门之后,便严令城门士卒不得借盘查之故勒索百姓财物,渐渐地,百姓出入城池,只要不是路太远的,都会选择刘备所负责的东门。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总之,刘备算是应了那句话,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公孙瓒和田楷,都没想到刘备这么有本事,一个城门小官都让他干出了名声,如果换个人,他们肯定会认为这是个干吏,能臣,对其重用,奈何有了李易的说法在前,他们反而越发认为刘备有些危险。
甚至,公孙瓒都一度对刘备动了杀心。
好在,刘备的这种坚持,虽然在公孙瓒那边不讨好,但也不是没有回报的。
李易当初虽然狠狠的黑了刘备一把,但同样的,也帮刘备出名了。
这其中固然有人觉得李易说的很对,认为刘备这么能表现,显然就是不甘寂寞,所图甚大。
但也有人开始欣赏起刘备来,认为李易是嫉贤妒能,或者是有别的私怨,这才故意抹黑刘备,转而开始同情起刘备来。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孔融。
当刘备在城门表现太好,让公孙瓒和田楷想再一次打压他的时候,孔融找到了田楷,大概就是说刘备是个君子,是个好人,是个能臣,你们不应该这么对他,应该重用如何如何。
因为孔融很有名望,而且孔融说话很喜欢“以小见大”,说打压刘备就会丧失人心什么,让田楷有些忌惮,便没有再针对刘备,但也没有提拔刘备,继续留他看管城门。
只是随着刘备看城门的时间越长,他名声也就越响亮,同情他,认为田楷做的不对的人也就越多。
如今公孙瓒和田楷都开始后悔,没有早早杀了刘备,如今刘备已经是名士了,杀之容易,却也要落人口实啊。
直到曹操率大军北上,田楷便灵机一动,将刘备从城门口叫了回来,大方的给他两千兵,像送瘟神一样,将刘备送去了徐州!
李易先是赞许,并肯定了糜芳及其兄长对他功绩,之后就是冷笑连连。
陶谦竟然想让他去打兖州,这根本就是祸水东引啊!
为了解救徐州这个理由根本就不够,李易真去打兖州的话,旁人只会觉得他是野心作祟,不单单会招来曹操的仇恨,对他的名声更会产生莫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陶谦虽然是求李易救命,但心里并没怎么看重他,不然也不会想着把他当成凯子来用了。
不过李易的心情很快就恢复平和,觉得陶谦的想法无可厚非,毕竟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不也是在算计着陶谦么?
李易让糜芳回信陶谦,说他愿意相助徐州,保护徐州百姓,只是他与曹操有些矛盾,想要凭借空口白牙调停此事有些不太现实,那么,就只有出兵一途了。
出兵兖州是万万不能的,李易表示曹操虽然胡搞瞎搞,罪大恶极,但兖州百姓是无辜的,曹操的罪责不能让兖州的无辜百姓来承担。
那么,李易就只能出兵徐州,帮助陶谦抵挡曹操了。
按照糜芳所说,陶谦虽然愿意让李易出兵徐州,却不想让李易出兵太多,抛开种种细节上的顾虑,陶谦主要还是想要以“势”压人,通过李易的强硬态度,迫使曹操退兵。
李易的想法却不是这样的,且不说兵少的话,他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就说以曹操的智慧和他的那些精兵猛将,李易兵力相差太大的话,根本就不敢和曹操硬碰。
于是,李易就说了,他出兵徐州,估计会带两三万人过去,不然的话,他恐怕挡不住曹操,而且他的人只管打仗,其他的大军驻地,粮草消耗,将士们的冬衣,战后抚恤等等问题,全都要交给陶谦去给他解决。
并且,李易还特意重点提出,为了不再出现豫州太史慈的惨败,他要求陶谦事先必须对他出兵徐州的事情保密,不然李易就不去了。
陶谦那边在收到糜芳的信后,开始犹豫,纠结将李易迎来徐州是否是正确的决断。
首先,李易带的兵太多了,这么多人去了徐州,全都要让陶谦供养,这一战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甚至更久,大军消耗可是一笔相当不菲的开支,陶谦尽管出得起,但也真的要肉痛的。
而且,陶谦作为一个在官场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自然能看得出,李易其实并不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么良善。
董卓的事情就不说了,只看荆州刘表,刘表或许不是李易亲手杀的,但很可能是被李易给一步步逼到了绝路上。
陶谦自然就要考虑了,他请李易来徐州,这到底是驱虎吞狼,还是引狼入室?
曹操走后,李易赖在徐州不走怎么办?
陶谦就把心中这些疑问与左右之人讲了,糜竺不用说,李易是他妹夫,肯定是说李易的好话,不过陶谦对糜竺的话只是听了一半,他更多的还是在意旁人的意见。
其他人看法不一,说什么的都有,陶谦一时也难下决断。
最后,陶谦的两名重要下属,别驾赵昱和治中从事王朗皆表示应当请李易来徐州,至于说陶谦所担心的事,二人皆以为不足为虑,因为李易如今能立足荆州,全仰仗他忠义之名,李易此来徐州,虽是助战,亦是求名,倘若之后李易对徐州有所图谋,以李易的平民出身,必然不容于天下人。
陶谦听了这番话便已经动摇,赵昱便又加了一把火,直言以现在徐州的情况,除了请李易相助,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么?
终于,陶谦在两人的劝说下,决定请李易入徐州,并将襄贲县城让与李易居住。
等陶谦回复的消息送到李易手中,李易在地图上看了看,如今陶谦是在东海郡的郯城,而襄贲则紧挨着郯城,就在郯城东边不远,曹操若要破郯城,必须先取襄贲。
对于这个位置,李易不太满意,因为他是想要下邳的,但下邳距离郯城远了些,曹操暂时又没往那边去,李易实在是没有理由索要,便只能答应驻扎襄贲,至于下邳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反正下邳并非是李易的首要目标。
于是,李易出兵支援徐州的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但是,李易只是密切关注徐州动向,并没有做出什么具体动作,陶谦等了一段时间,不见李易派兵过来,有些不耐,连连催促,但李易就是蹲在襄阳不动,只说是兵马还在整顿,需要再等等,再等等,陶谦急得嘴巴都冒泡了,但他又不敢和李易说重话,面对李易的这般说辞,只能是干着急。
就在李易拖延时间的过程中,徐州原本僵持的战局终于有了进展,曹操攻破阴平县城,而且因为攻城日久,曹操折损不少,便在城破后再一次对百姓举起了屠刀,据说曹操大军退去之后,阴平县城方圆数十里不见人烟,情况极为惨烈。
阴平的陷落让陶谦大为惶恐,几乎是一天一封信的催促李易出兵,同时,他也再次向青州田楷求救。
原本田楷是应当按兵不动的,不过这时候,曹操的战略方向却发生了变化。
在河北,袁绍终于决定向公孙瓒动手了,但为了确保后方安稳,袁绍让曹操将进攻方向向徐州北方偏转,最后能打下琅琊,然后给青州田楷施加压力,让其不能相助公孙瓒。
此时曹操与袁绍关系甚好,再加上东海郡的那些县城各个死守,让他攻城消耗很大,便欣然答应了袁绍的要求,留下夏侯渊主持东海郡的战事,而曹操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兵马北上,向着开阳方向杀去。
曹操的战略改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陶谦身上的压力,对援军的需求不再是那么的急切,不过青州田楷却是紧张了起来。
田楷不知道驻扎在开阳的臧霸是不是跟陶谦一样不中用,能否挡住曹操的兵锋,田楷不敢赌,因为曹操一旦打下开阳,占据琅琊,那么青州就要面临曹操的兵锋了,万一袁绍再在后面做些手脚,青州就危险了。
于是,一直未动的田楷终于做出了回应。
田楷自己领兵一万屯于安丘,并让刘备领兵两千去东海驰援陶谦。
田楷还是比较小心的,安丘是在青州境内,如果臧霸不堪一击,他立刻出兵,如果臧霸挡得住曹操,他的大军就会做一个看客,并不会真的参与到徐州的争斗之中。
至于说刘备……
当日李易在盟军大帐中一口气将刘备从头黑到脚,事后公孙瓒虽然念着昔日同窗的情分并没有将刘备怎样,却是将李易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回到幽州后,公孙瓒直接就见了赵云,发现家伙虽然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但确如李易所说,生猛得一塌糊涂,让他都自愧不如。
公孙瓒又问赵云关于刘备的事,赵云承认,与刘备有着不少的往来,而且都是刘备主动靠过去的。
这就让公孙瓒非常生气了,于是公孙瓒便数次暗示刘备,让刘备奉他为主,或是让关羽张飞二人为他效力,助他与袁绍争斗,但全都被刘备给含糊过去了。
公孙瓒很心寒,与刘备的关系就疏远了,甚至他心中还多了几分厌恶,只是念着当初的同窗情谊,这才没有对刘备做什么,不过公孙瓒却不想再见刘备了,便将刘备打发到田楷那里,让他做了个平原县令。
田楷也知道公孙瓒与刘备疏远的缘故,所以刘备去了平原后,田楷便对刘备爱答不理的,甚至刘备前来拜会,他都闭门不见。
不过,在刘备担任平原县令半年后,袁绍下属有兵马过境劫掠,沿途城镇多有损伤,可在经过平原时,却是被刘备领兵打退了。
田楷听说这件事后很是惊奇,命人一查,这才得知,原来刘备到平原后,对内法令严明,行事公允,对外驱赶盗匪,安定地方,再加上刘备面善,善待百姓,平日又毫无架子,于是士人拥护,百姓爱戴,就连周遭地方的流民也纷纷依附于他。
恰恰袁术在冀州兴兵,刘备便以保境为名,征召壮丁,百姓们纷纷踊跃报名,如今刘备手下已然有了一只五千来人的队伍,虽然兵甲不齐,但也有了相当战力。
平心而论,刘备在平原任上的表现非常出色,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考量,都要胜过天下九成九的官员,纵然刘备私自招募兵马不合乎律法,但以如今的天下局势,特别是河北这连连打仗的地方来讲,地方官员招募兵丁保境安民是必须之事,许多县城的官吏都在这么做。
但与刘备不同的是,那些官员得不到太多的百姓的拥护,招募到的人手也非常稀少,平时打打盗匪还成,真的碰上正规军,根本没什么用。
所以,刘备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奈何因为李易给他扣的锅,刘备的举动在田楷看来,全都成了心怀不轨的证明,于是,田楷去信给公孙瓒,大意就是说刘备这人太厉害了,让他当个小小县令都能聚拢一大帮子人,这要是时间长了,哪还得了?
于是,公孙瓒了解过后,便再也不顾往年同窗情谊,叫人夺了刘备的兵,又撤了刘备的平原县令,将他调往青州治所临淄,去刺史府做个文官。
而刘备离开平原时,当地百姓极为不舍,老老少少,拖家带口,一直送了刘备数十里,这才作罢。
田楷听说了此事,又告诉了公孙瓒,对于刘备如此得民心,公孙瓒心中忌惮更多,于是刘备刚到临淄,便被公孙瓒再降为校尉,虽然是挂着校尉的名,其实只有军侯的权,具体差事是看守临淄城的东大门。
公孙瓒这次的安排已经有些羞辱的味道在里面了,甚至可能是想将刘备逼走,但刘备却表现得逆来顺受,没有离开,也没有抱怨,就在城门当着他的小官,兢兢业业,结果一如在平原做县令的那样,又是半年不到,一个城门吏愣是让刘备干出了成绩。
此时世家势大,夜晚城门关闭后,那些游玩的世家子弟归来,城门都得重新打开,但刘备却铁面无私,只认律法手令,自他管理城门后,那些晚归的世家子弟便再也没有走过东门。
城门官吏也有着缉盗之责,刘备守着一个城门,半年时间,愣是抓了三十多人,以至于临淄城中盗匪之间有戏言称,“宁闯刺史府,不过东大门”。
刘备对不法之人严苛,对百姓却极为友善,负责城门之后,便严令城门士卒不得借盘查之故勒索百姓财物,渐渐地,百姓出入城池,只要不是路太远的,都会选择刘备所负责的东门。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许多,总之,刘备算是应了那句话,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公孙瓒和田楷,都没想到刘备这么有本事,一个城门小官都让他干出了名声,如果换个人,他们肯定会认为这是个干吏,能臣,对其重用,奈何有了李易的说法在前,他们反而越发认为刘备有些危险。
甚至,公孙瓒都一度对刘备动了杀心。
好在,刘备的这种坚持,虽然在公孙瓒那边不讨好,但也不是没有回报的。
李易当初虽然狠狠的黑了刘备一把,但同样的,也帮刘备出名了。
这其中固然有人觉得李易说的很对,认为刘备这么能表现,显然就是不甘寂寞,所图甚大。
但也有人开始欣赏起刘备来,认为李易是嫉贤妒能,或者是有别的私怨,这才故意抹黑刘备,转而开始同情起刘备来。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孔融。
当刘备在城门表现太好,让公孙瓒和田楷想再一次打压他的时候,孔融找到了田楷,大概就是说刘备是个君子,是个好人,是个能臣,你们不应该这么对他,应该重用如何如何。
因为孔融很有名望,而且孔融说话很喜欢“以小见大”,说打压刘备就会丧失人心什么,让田楷有些忌惮,便没有再针对刘备,但也没有提拔刘备,继续留他看管城门。
只是随着刘备看城门的时间越长,他名声也就越响亮,同情他,认为田楷做的不对的人也就越多。
如今公孙瓒和田楷都开始后悔,没有早早杀了刘备,如今刘备已经是名士了,杀之容易,却也要落人口实啊。
直到曹操率大军北上,田楷便灵机一动,将刘备从城门口叫了回来,大方的给他两千兵,像送瘟神一样,将刘备送去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