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历史,动乱,往往意味着机遇的到来,意味着英雄横空出世。
    闻得意大利战后发生动乱,德国、奥匈、苏俄、美国、法国乃至遥远的日本,都有人嗅到了机会,但有人只是蠢蠢欲动,有人立即付诸行动。
    当意大利王储翁贝托紧急征调的伞兵突击部队抵达罗马机场时,首都的形势已经发展到了比最坏预期还要糟糕的境地。究其原因,便是法国人突然横插一杠,从而改变了整个意大利的局势走向。
    事实上,如果意大利伞兵能够早十几个小时抵达并控制罗马机场,这里也就没法国人什么事了。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竞赛中,率先“冲线”的是一个名为罗曼-马查赫的法国人。此君现年54岁,在法国陆军服役已有37年之久,9年前晋升上校,因缺乏具有足够说服力的军事贡献而原地踏步,按照法国陆军的规定,再有几个月就该转入预备役,那么此生基本上就跟将星无缘了。
    马查赫上校踩着这个关键的时点来到意大利,不仅仅是临退役前为获取战功而冒一次险。他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侦察兵,曾单枪匹马俘虏过德军的通讯兵,作为爆破手,曾在维希防御战中摧毁过一辆德军战车,是那场战争中法国军队里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三度进入军事院校进修,一步步从低阶士官迈入了校官行列,并且成为军中小有名气的战术专家,无论是在训练演习还是对付反政府武装的作战行动中,他率领的部队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二战结束后,马查赫开始研究国际政治和国家战略,在军队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受到了上层的关注,而后得到了前往美国进行军事交流的机会,由此接触到了有关美墨战争、美西战争以及美日太平洋战争的大量资料,对美国近代的军事扩张和战争冒险有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回国之后,马查赫撰写并出版了《法兰西终将重新崛起》一书,在军界和政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因此结识了许多军政高层人物,为日后单枪匹马飞赴意大利埋下了伏笔。
    论及法意关系,就不得不说两个国家一战以来截然不同的兴衰沉浮。从成为一战的战败国算起,法兰西沉沦已有三十余年。除了没有堕入分崩离析的境地,它几乎经历了人们所能想到的最糟糕的局面,主权沦丧、备受欺凌,政治混乱、经济衰败,通货膨胀、民生凋敝,社会动荡、革命爆发,硝烟四起、兵祸再起……及至30年代中期,当法国政局重新稳定下来的时候,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已然滑落至1900年前后的水平,这意味着整整二十年,法国人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是在倒退。
    在二战时期,国力衰弱的法兰西俨然成为西方同盟国阵营攻击英伦的前进踏板,法国北部的港口、机场以及铁路系统被德国军队强征使用,法国西部的多个重要港口仍为德国所控制,并因此遭到美英战机的袭击。纵使所有的法国人都无意卷入这场战争,法国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战火的侵袭,数以百计的无辜平民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新兴的德意志终于取代英美法俄等老牌帝国成为新一代“日不落帝国”。在扫清了称霸全球的障碍之后,德国掌权者将战略眼光投向了更加遥远的美洲和亚洲,无所作为的法国人由此摆脱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处境,他们的国家进入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稳定恢复期。到了1948年,法国的经济和工业规模终于超过了1913年的高峰值,人口总数也从u型底部向上反转,达到了1910年的水平。
    国内形势一片向好之时,法国政界痛定思痛,归结出了积极融入西方同盟国阵营、力争回归强国行列的战略发展定位。在此定位之下,他们不仅对昔日仇敌“既往不咎”,还在各种国际事务上充当小跟班的角色,积极出人出力,籍此获得了重建军工、重整军备的机会。另一方面,法国人极力争夺农牧业、轻工业、冶金业等领域的国际贸易市场,为此视爱尔兰-西班牙-奥匈帝国缔结的三国经济同盟为头号竞争对手,积极拉拢比利时、荷兰、丹麦以及意大利等邻国抱团合作。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政治和经济变迁,比利时、荷兰、丹麦这几个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欧洲小国,已经深深嵌入到了德意志本土经济圈当中,基本丧失了工业经贸领域的独立自主性,真正有条件跟法国人合作且起到“1+1>2”效果的,放眼欧洲也只有意大利了。不过,意大利人始终沉浸在“地中海霸主”的美梦当中,觉得地中海沿岸国家非弱即敌——诸如希腊、土耳其、叙利亚、沙特这类弱小欠发达的国家,便是值得他们拉拢合作的,而奥匈帝国、法国、西班牙,这几个老牌强国,都是需要打压排挤的直接竞争对手。
    借着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意大利从法国手里掠取了不少非洲殖民地和几个地中海岛屿,所以既对法国有着心理上的优势,又有情感上的提防,总觉得法国人有意夺回这些海外领地。面对法国人抛出的橄榄枝,意大利高层表现得十分谨慎,而且法国人的态度越是热乎,意大利政要们越觉得蹊跷。近些年来,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虽有好转,而且开展了一些合作,但一直缺少实质性的成果。在意大利人这里碰壁之后,法国人又尝试着跟苏俄和美国进行合作,却因技术和资源方面的互补性不强,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无奈之下,法国高层重新将视线转回到了意大利人身上,然而几番试探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意大利现政府骨子里是排斥跟法国合作的,因而断言“除非出现一个亲近法国的意大利政府,否则法意之间不会开展准战略形态的合作。”
    就在法国人一筹莫展之时,意大利遭到新联合王国和奥匈帝国的合击,德国人表面上保持中立,背后却是在把意大利人往死里整,而让意大利收益颇丰的秘密盟友——日本,则是远水难解近渴,根本帮不上忙。看到意大利军队被联军揍得死去活来,意大利高层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法国高层感到非常愉悦,他们料定意大利人战后会收起傲气,踏踏实实跟法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因而拒绝了新爱尔兰和奥匈帝国的拉拢利诱,在战争期间对意大利保持善意的中立。
    随着战争的深入,意大利人不出意外地败给了对手,签下了饱含屈辱的停战条约,就在法国人主动向这个失败者展开胸怀的时候,意大利爆发动乱,先是各地民众举行抗议游行,并有演变成为大规模反政府行动的迹象,而后军队发生哗变,王室成员和政府首脑仓促逃离罗马,紧接着自称意大利共和派的反政府主义者占领王宫,对外通电宣布建立临时政府……
    在大多数列强国家政府袖手旁观之时,法国人却觉得这是一次改变自身战略处境的绝佳机会。得知意大利反政府主义者占领王宫之后,马查赫上校马不停蹄地拜会了法国内阁总理和国防部长,得到他们的支持后,便带着一名副官、一名翻译以及一名志愿飞行员,从法国空军手里“顺”了一架满载油料的德制he-151型远程侦察机,从巴黎郊外的机场出发,直飞意大利首都罗马。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这段不到1200公里的航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且不说飞越阿尔卑斯山时可能遇到的恶劣气象状况,以及没有无线电引导可能发生的迷航情况,在进入意大利领空之后,他们很可能遭到意大利空军的拦截,而在交流不畅的情况下,轻则被逐出领空,重则被直接击落。最后,即便这架飞机不受阻截地抵达罗马,也可能面临机场无法使用的窘况,而飞机的油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支持他们从意大利飞回法国的……
    纵然如此,冒险者马查赫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在近三个小时的航程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副驾驶位置,捧着一本15年前出版的航空图册,指引驾驶员飞往状况不明的意大利首都罗马。为了便于辨明方位,在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后,他们飞到了海边,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南飞。飞行途中,机上的雷达波探测仪几乎响个不停,这意味着他们时时处于意军地面雷达站的监测之下,意大利人随时可以派遣战机前来拦截,而在飞机下方的海面上,也好几次出现过意大利的军舰。幸运的是,这架高速飞行的he-151没有遭到意大利人任何形式的攻击,更幸运的是,当他们飞抵罗马上空时,罗马机场的跑道空空荡荡,机场周边的几个防空阵地也不见有任何的防备。
    马查赫上校横下一心,令驾驶员直接驾机降落。落地之后,他们才发现罗马机场处于无人管控、无人防守的状态。为了跟占领王宫的反政府主义者接上头,马查赫和他的副手从仓库里找出一辆卡车,对照罗马旅游地图奔赴王宫……

章节目录

万岁约阿希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天空之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空之承并收藏万岁约阿希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