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翰林和庄中允一如既往地来到了杨府。
    两人已经组织好了让监生们借机闹事的事,此刻脸上皆是兴奋之色,其中,颜翰林更是有一种智珠在握的感觉,挥扇道:“杨学士知道后一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次有上百名监生参与闹事,到时候就不怕朝廷不因此妥协!”
    “那是当然,到时候杨学士若能解决此次监生闹事,自然也能奠定他入阁基础,我们快去见杨学士吧”,庄中允说着就迫不及待地先喊了起来:“杨学士,我等幸不辱命啊!”
    不过,他刚一出现在杨府,两锦衣卫便出现在他面前:“你们就是颜翰林和庄中允吧,杨学士已告知于陛下,你们意图皆王鏊之死挑动监生们闹事,可谓罪大恶极,拿下!”
    颜翰林与庄中允感到特别惊讶,直接哑巴了,他们没想到自己会被杨廷和出卖!而且还成了是自己主谋的。
    “这,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杨学士,杨学士他怎么突然这样!难道他一开始就在玩我们不成!再说他杨廷和才是主谋!他为什么还敢告诉陛下!”
    颜翰林大声质问起来,他实在无法相信会突然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杨学士害怕东窗事发,主动向我们告知了一切,拿下!”
    一名锦衣卫总旗说完后,这颜翰林与庄中允便被锦衣卫拉了下去。
    而颜翰林也因此不由得大骂起来:“好你个杨廷和!你这是要自绝于士林!你这个狼心狗肺之徒!你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颜某真是瞎了眼!”
    “杨廷和!你不得好死!”庄中允也呸了一声,然后就呜呜哭了起来。
    此时。
    安定门内的国子监与文庙处。
    许多国子监监生在这里聚集,且大多数江南而来的监生,不乏王鏊的门生故吏。
    一些国子监监生们此时正在大声倡议着:“诸位!颜翰林与庄中允已经说过,我们这次只管去为王公鸣不平!朝中自会有人为我们求情!尔等不要畏惧,只要我们声势够大,定能让朝廷毁掉京师大学!诛杀佞臣严嵩!”
    “杀严嵩!拆毁京师大学!为王公喊冤!”
    这些国子监监生们皆是着青衣,系白布,为王鏊披麻戴孝,一个个高喊起口号来。
    旋即这些青衣们便朝皇城北安门而来,声势极为浩大。
    等到这些青衣们倒了北安门时,整个北安门已被他们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依旧高喊着口号。
    其中一名叫汤凯的青衣更是直接跪在了北安门正中央,高举起一叠奏疏:
    “苏州府举监汤凯与国子监一百五十六名监生联名上疏,望朝廷提擦民意,诛佞臣严嵩!为王公伸冤!”
    而此时。
    北安门却是一片寂静,没人通报,也没人开城门。
    不多时倒是有密集的脚步声传来,全是锦衣卫!
    郭荣带着三千名的锦衣卫皆持着绣春刀,骑着马驰了过来,并把整个北安门外的青衣们都包围了起来。
    这些青衣们见是锦衣卫出现倒也有些害怕,一个个也有些六神无主起来。
    不过,这时候一名叫萧英进的监生大声喊了一句:“诸位莫要惊慌!我们只是公车上书而已,并非造反,他们不会敢拿我们怎么样,且杨学士已进宫,他定然会为我们求情!”
    这萧英进这么一喊,这些青衣们便继续高喊起来。
    而这时候,杨廷和被人抬了过来,且虚弱无力地说道:“尔等意图谋反,杨某身为朝廷官员,不能姑息尔等,给我杀!”
    顿时,这些锦衣卫皆拔刀策马朝这些青衣杀了过来。
    这些青衣都不由得大惊,心想杨学士怎么带着锦衣卫杀了过来。
    萧英进也很感动很奇怪:“恩师!恩师!您这是干什么,这不都是您派人来要求我们这么做的吗?”
    “尔等反贼!本官怎么会是你等老师,杀!给本官杀光他们!”
    杨廷和把手一挥,苍白的脸上硬挤出一丝狠厉,然后看着这些锦衣卫朝这些青衣杀了过去。
    这些青衣顿时抱头鼠窜,有的被直接当场砍成两半,有的被直接踏成肉泥!有的则直接跪在地上开始求饶。
    萧英进则跑到了杨廷和这里:“恩师,这是怎么回事,您为何突然这样做!”
    杨廷和只虚弱地说道:“因为我杨廷和要替陛下铲除你们这些意图逼迫朝廷的乱党!”
    萧英进大为惊讶,不甘心地指着杨廷和:“您,您怎么帮起那个暴君来了!”
    而此时,汤凯见此则一边跑一边捂着被砍断的手臂大声骂了起来:“杨廷和!没想到你是这种人!是你挑动我们来这皇城下公车上书的,而如今你却说我们是反贼!你简直卑鄙无耻!天下士子必不饶你!”
    其实,不用这汤凯骂,在北安门外的士民已经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而杨廷和陷害上百名监生并以其谋反为由将其杀害的事会很快被传播出去。
    不到一个时辰,这些闹事的江南监生们便被全部砍死在场,血流成河!而所谓的监生闹事也得以被迅速解决!
    而杨廷和也替朱厚照担下了屠戮士子的骂名。
    杨廷和对此也是欲哭无泪,百般无奈,因为他本来是想让朱厚照屠戮士子,如今却让他自己成了刽子手。
    不过,杨廷和现在也无法辩解,他现在已经彻底病入膏方,就是李时珍他爸也救不了他,他现在只能在病床上痛苦的哀嚎着。
    不过,接下来几日弹劾杨廷和的奏疏依旧犹如雪片一般飞进了紫禁城。
    连素来对杨廷和还挺有好感的马文升等浊流官员都对杨廷和极为痛恨,他们没想到杨廷和会如此急功近利,为取得朱厚照的信任,竟不惜做出屠戮士子的事来。
    清流官员自然也不例外,痛斥杨廷和为叛徒,把他们骗的怎么狠,甚至有人开始怀疑王鏊是被杨廷和故意杀害的。
    不知不觉,杨廷和又替朱厚照背了个锅,严嵩也应该感谢杨廷和,因为杨廷和也替分担了士绅们的仇恨。
    唯独只有杨廷和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是朱厚照让他这样做的,但杨廷和这也算是自作自受。
    很快,杨廷和便在痛苦中死去,而士绅们皆因此额手称庆。
    等到杨廷和棺椁回乡时,更是被士绅们致使人沉入江底。
    而且这些士绅们在文字上也不饶恕杨廷和,各种痛骂或揭露杨廷和罪恶的文章迅速出现在京城内外,大街小巷。
    也因此,朱厚照让起居注记录的关于杨廷和因为谄媚君父钓鱼而落水,且因为纵欲不知节制而导致病情加重的事也被士绅们当成了事实,毫不怀疑,甚至还为其佐证,把杨廷和的评价彻底变成了一个淫乱无度又贪婪残酷的恶人!
    朱厚照也通过这件事认识到了这些士绅们在对待自己敌视的人是多么的狠辣,也让他意识到强大自己军权的重要性。
    而对于马文升等锐意革新的官员们而言,倒也因为王鏊和一大批江南监生的死,让他们看到了整顿地方吏治的希望。
    毕竟地方吏治整顿最大的阻碍就是江南一带。
    而如今,江南一带士绅集团在朝中的势力随着谢迁、王鏊等的被诛而大幅度削减,这个时候自然是整顿地方吏治,尤其是江南吏治,加强中央对江南控制的最好时机。
    于是,吏部尚书王恕上了一道奏疏,希望朝廷于明年即正德二年就开始进行大计。
    所谓大计便是对地方官的考核,如同京察是对京官的考核一样,之所以要进行大计,理由则是地方积欠税赋实在太多,盖因地方吏治腐败,是故需要推行新的考成法到地方。
    而此时,江南士绅们在中央再也组织不起强有力的反击,阻止中央进行大计的决议。
    朱厚照很快便让内阁与司礼监同意了王恕的奏疏,正式诏令吏部,明年开始进行大计,把新的考成法推行向地方。

章节目录

正德大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一夕秋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夕秋月并收藏正德大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