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岛这边的技术传授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种成果不断传到鑫统领的耳朵里,让他心情颇为舒畅,不管接下来的跨海大桥是否建成,他这个一代明君的头衔是跑不了了,别的不讲,最起码鑫部落在他这一代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就比如现在,他就已经用上了自己部落出产的毛笔,墨锭,砚台等产品,纸虽然还没做出来,但是却可以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已经比之前的‘刻字’要方便多了。
有了这些自主生产的书写工具,鑫统领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抄写使团赠送的汉礼和汉律。
学习汉部落的文字,鑫统领并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现在可没有什么民族国家等概念,大家都是同样的人,都是差不多的部落,谁家东西先进就学谁的,还没有文化保护的意识。
鑫部落虽然也有自己的甲骨文,但是数量很少,有的只能用‘符号’这个概念来定义,说是文字就有点自欺欺人了,因为完全不成体系,既不像字母文字那样可以重复组合,也没有汉字那种上下左右偏旁部首的精密结构。
既然汉部落的文字那么实用,可以表达出任何想要表达的事物,那就直接拿来学习呗,而且学习汉字不仅只是单纯的为了学字而已,还能通过汉字学习汉部落的先进知识,比如部落的管理经验等等。
汉礼这本书虽然主讲礼仪,但是吃透之后你还可以从中看到汉部落对阶级的划分,有意的用功爵制度来控制自己的百姓,并通过这一整套晋升的规则来调控百姓的行为。
就拿其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汉部落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以前鑫统领还想不明白,但是当他看到汉礼中记录,只要有实用的发明成果就能在汉部落得到爵位赏赐,就能得到比别人高的社会地位,还有直接跟财富挂钩的土地赏赐,这么大的诱惑摆在眼前,而且晋升的渠道还是合法的,那谁还不想尽办法为部落搞发明啊,汉部落的科技要是发展慢了那才是没天理。
当然,鑫统领是真的误会了,汉部落之所以有如今这么丰硕的成果,完全是罗冲一个人带动的,不过像他这么理解也没什么问题,罗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所有的百姓都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那才是好事。
“原来还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促进部落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真是学到了。”
“怪不得我们鑫部落死气沉沉的,看不出什么活力,是因为族人们没有上升渠道吗,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和大家一样,所以失去了进取心?”
鑫统领一边学习汉字,一边从汉礼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反复思考着部落的管理方法。
俗话说职业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鑫统领不愧是个人才,身为大部落首领的他首先就从汉礼中看出了管理部落的方式,而大多数汉部落的学生还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职位的不同导致的变化。
比如让一个汉部落的小商贩来读汉礼,那么他肯定最先看到的就是商机,什么时候又要过节了,过节需要准备什么东西,看来自己要提前囤点货了;而那些即将毕业的少年,只会在汉礼中关注结婚的种种礼仪,并从中歪歪出很多少儿不宜的画面,这即是身份带来的视角变化,每个人对同一样事物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
如获至宝的鑫统领最近很开心,一开心就吃的多,几周不见人都胖了一圈,针对汉部落使团在竹岛的活动,他也是越来越放的开了,给多很多以前都没有放开的权限。
至少现在是这样的,因为到现在为止,鑫统领还没发现汉部落对他们有什么不好的企图,他认为汉部落已经把自己的目的放在了明面上。
汉部落为什么这么积极的帮助自己的部落,无非是想垄断竹岛的海盐出口贸易,因为汉鑫两个部落的众多交易中,鑫部落唯一值钱的硬通货币就是白盐了,为了得到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物资,鑫部落只能拿出每年所产的全部白盐用于交易,这样就切断了鑫部落和草原的来往。
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反正鑫统领觉得他已经看明白了汉部落的战略,切断竹岛与草原的来往,再加上今年汉部落在草原筑城屯兵的情报,综合这些情况来看,不难猜出汉部落即将在草原上搞事情。
不过汉部落搞什么都跟他们鑫部落无关,就算有关系鑫统领也不想管,因为他觉得汉部落的首领已经给了自己足够的暗示,那就是汉部落愿意用技术来换取鑫部落的袖手旁观,只要自己不插手草原事务,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鑫统领当然是乐得看戏了,有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那就是傻子,他认为这是罗冲摆在明面上的阳谋。
不过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揣测而已,罗冲反正是什么都不会承认的,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走下去就行。
而在另一边,失去了鑫部落这个合作伙伴的冒顿也非常的不好过,没了鑫部落,他们就失去了大量的白盐,也失去了获得金属武器的渠道,自从鑫部落的商队从草原消失以后,整个草原上连竹子箭杆都成了稀罕物,牧民们都舍不得轻易放箭了。
因为卖箭杆是鑫部落商队的专营业务,汉部落压根不卖那东西,现在草原的游牧部落们如果想做新箭,那只能自己寻找材料来制作了,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困扰,搞的现在草原上连箭矢的制作材料都涨价了,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罗冲当然不管这些,整个草原所有的牧民都解除了武装他才开心,牧民买不到箭矢更好,他现在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别的也懒得管。
汉部落在草原湖边建立的新城已经初具规模,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最起码内城是已经建好了,先期过来的工匠奴隶和军队现在都已经住进了内城,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的睡觉了。
随着草原新城的内城竣工,这个目前距离汉部落本部最远的城池也正式挂牌设郡了,开源郡,这是罗冲给草原新城取的名字,看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是汉部落新开的一个收入来源。
开源郡的生意非常好,因为卖的都是牧民们急需的生活物资,而且因为鑫部落的退出,在整个草原这生意都是独一份,想买别人家的也没有,垄断生意,就是这么霸道。
并且汉部落还借此正式推出了自己的货币体系,开始尝试用货币系统来控制所有的游牧部落。
推广货币这玩意儿,说难也难,但是说简单也简单,汉部落实行的不算是纯信用货币,因为铜币和银币本来就是有价值的东西,不像纸币一样,纸币才是真正的信用货币,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和无数保证金在后面站台,那钞票就是一堆废纸。
再加上罗冲的种种手段齐出,汉部落的货币在草原推广的就很顺利。
铜币和银币本身就有自己的价值,就算这东西不做成钱币,也能用来铸造成工具或者器物,这就是它的价值,所以当汉部落用这种货币拿来交易的时候,那些草原的牧民们抵触情绪并不是很强烈。
当然,困难还是有的,不过都被罗冲提前预料到了,也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了预案。
如何让没接触过钱币的牧民愿意用货币来做交易?
这个问题很大,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在牧民中确立货币发行者的信用。
关于这一点,罗冲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建城,没错,就是建城。
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在罗冲的眼里其实关系很大。
其实汉部落的货币早就搞出来了,而且在汉部落的本部运行流通状态也非常好,那么为什么没有早点来草原推广呢?为什么非要等建城以后才开始使用货币呢?这里面的差距其实是很大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牧民,遇到一群不知道哪来的陌生人,他们自称是汉部落的商队,想用手中的金属圆片换走我好不容易养大的牛马羊,这些金属圆片不能吃也不能喝,在我手里什么用处都没有,那我肯定不愿意跟他们换,我宁愿用牛马羊低价换取一些食盐,或者布料和铁锅,哪怕我吃点亏,但是这些东西很实用,白盐可以拿来吃,布料可以做衣服,铁锅还能用来做饭,我为什么非要选择换一些没用的货币呢?
但是现在的情况则不同,我听人说有一群自称汉部落的人在草原上弄了个大院子,专门售卖一些生活物资,在邻居和熟人的介绍下,我准备带着牛马羊去换点东西用。
但是到了那里之后,那些自称汉部落的人却说只能用货币做交易,我认为那些金属片没什么价值,不想和他们换,只想以物换物,但是那些人却说交易必须用货币,而且他们保证可以用货币在他们那里换到各种商品,如果不行,欢迎自己来找他们。
在对方的坚持下,我准备先换一点货币试试,没想到真的很好用,在加上对方的保证,我决定持有一些货币,反正对方的家就在这,谅他们也跑不了,要是出了问题老子就来找他们的麻烦。
罗冲的目的,就是打算给牧民造成这样一种心理,老子的家就在这,老子说那些货币管用它就一定管用,要是出了问题你就来我家找我。
啥?你担心老子卷钱跑路?
放屁,老子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造了个院子,你觉得老子会因为你那点破钱跑路吗?赶紧拿钱滚蛋,别耽误老子做事。
这就是新城关于汉部落货币信用的作用,新城是什么,其实就是汉部落在草原上的固定资产,罗冲实际上是在拿这座固定资产抵押在牧民的眼皮子底下,以此换取他们对汉部落货币的信任。
这还只是第一步,即便如此,大多数的牧民还是更愿意以物易物,直接,方便,不用担心被坑,没那么多麻烦事,那么怎么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用货币交易呢?
针对这个问题,罗冲的解决办法是弄两个市场,一个是牲畜交易市场,专门向外出货币,用货币在牧民那里收购牲畜,另一个则是百货市场,什么东西都有,主要以生活物资为主,在这里买东西,必须用钱币支付,一个进,一个出,这就形成了钱币和货物的流通,整个市场环境才能稳定。
首先是牧民买东西时遇到的麻烦,他在开源郡的百货市场看上一双皮靴,或是一口铁锅,想用自己带来的牛换,但是又觉得牛很吃亏,而且对方也不想要牛,而是希望得到一群羊,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牧民就可以到隔壁的牲畜市场把自己的牛卖掉,换成等值的钱币,然后再用钱币来百货市场购买自己想要的皮靴和铁锅,而想要一群羊的商贩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去隔壁的牲畜市场换到自己想要的羊群,双方皆大欢喜。
从这一点来看,货币起到的就是保值和交易细化的目的,让交易更加灵活,不管是你是带着什么东西来的,最终都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不会吃亏,哪怕有差价,也会获得和差价相等的货币作为补偿。
这就是罗冲推广货币的第二个步骤,其实到了这一步,货币的信用基本上就已经形成了,最起码牧民都开始愿意尝试用货币来交易,但是对于长期持有方面,他们还是有自己的警惕性。
万一这钱突然就不值钱了呢?万一这些钱突然就换不到东西了呢?到时候该怎么办?不行,我不能持有货币,换到货币之后我就要立刻把它花光,趁着汉部落没有变卦,我先把所有的货币都换成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很多牧民的真实想法,而罗冲推广货币的第三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囤货。
不管你要买多少东西,只要你拿钱来买,我一定足数卖给你,第一次你把钱花光了,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第二次你还不放心,又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东西,第三次隔了一个月,你又拿钱买东西,汉部落还是足数卖给你,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放心持有货币了,虽然开始可能不多,但这就是个好苗头。
一直到了这一步,货币才算是真的推广开了,牧民们开始承认货币是有价值的,他们开始大量的持有货币,把货币当作财富,甚至牧民和牧民之间也会用货币做一些交易,这样才能让汉部落的货币在草原上实现真正的经济控制。
就比如现在,他就已经用上了自己部落出产的毛笔,墨锭,砚台等产品,纸虽然还没做出来,但是却可以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已经比之前的‘刻字’要方便多了。
有了这些自主生产的书写工具,鑫统领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抄写使团赠送的汉礼和汉律。
学习汉部落的文字,鑫统领并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现在可没有什么民族国家等概念,大家都是同样的人,都是差不多的部落,谁家东西先进就学谁的,还没有文化保护的意识。
鑫部落虽然也有自己的甲骨文,但是数量很少,有的只能用‘符号’这个概念来定义,说是文字就有点自欺欺人了,因为完全不成体系,既不像字母文字那样可以重复组合,也没有汉字那种上下左右偏旁部首的精密结构。
既然汉部落的文字那么实用,可以表达出任何想要表达的事物,那就直接拿来学习呗,而且学习汉字不仅只是单纯的为了学字而已,还能通过汉字学习汉部落的先进知识,比如部落的管理经验等等。
汉礼这本书虽然主讲礼仪,但是吃透之后你还可以从中看到汉部落对阶级的划分,有意的用功爵制度来控制自己的百姓,并通过这一整套晋升的规则来调控百姓的行为。
就拿其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汉部落为什么科技这么发达,以前鑫统领还想不明白,但是当他看到汉礼中记录,只要有实用的发明成果就能在汉部落得到爵位赏赐,就能得到比别人高的社会地位,还有直接跟财富挂钩的土地赏赐,这么大的诱惑摆在眼前,而且晋升的渠道还是合法的,那谁还不想尽办法为部落搞发明啊,汉部落的科技要是发展慢了那才是没天理。
当然,鑫统领是真的误会了,汉部落之所以有如今这么丰硕的成果,完全是罗冲一个人带动的,不过像他这么理解也没什么问题,罗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果所有的百姓都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那才是好事。
“原来还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促进部落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真是学到了。”
“怪不得我们鑫部落死气沉沉的,看不出什么活力,是因为族人们没有上升渠道吗,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和大家一样,所以失去了进取心?”
鑫统领一边学习汉字,一边从汉礼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反复思考着部落的管理方法。
俗话说职业不一样,看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鑫统领不愧是个人才,身为大部落首领的他首先就从汉礼中看出了管理部落的方式,而大多数汉部落的学生还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职位的不同导致的变化。
比如让一个汉部落的小商贩来读汉礼,那么他肯定最先看到的就是商机,什么时候又要过节了,过节需要准备什么东西,看来自己要提前囤点货了;而那些即将毕业的少年,只会在汉礼中关注结婚的种种礼仪,并从中歪歪出很多少儿不宜的画面,这即是身份带来的视角变化,每个人对同一样事物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
如获至宝的鑫统领最近很开心,一开心就吃的多,几周不见人都胖了一圈,针对汉部落使团在竹岛的活动,他也是越来越放的开了,给多很多以前都没有放开的权限。
至少现在是这样的,因为到现在为止,鑫统领还没发现汉部落对他们有什么不好的企图,他认为汉部落已经把自己的目的放在了明面上。
汉部落为什么这么积极的帮助自己的部落,无非是想垄断竹岛的海盐出口贸易,因为汉鑫两个部落的众多交易中,鑫部落唯一值钱的硬通货币就是白盐了,为了得到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物资,鑫部落只能拿出每年所产的全部白盐用于交易,这样就切断了鑫部落和草原的来往。
不管事实是不是这样,反正鑫统领觉得他已经看明白了汉部落的战略,切断竹岛与草原的来往,再加上今年汉部落在草原筑城屯兵的情报,综合这些情况来看,不难猜出汉部落即将在草原上搞事情。
不过汉部落搞什么都跟他们鑫部落无关,就算有关系鑫统领也不想管,因为他觉得汉部落的首领已经给了自己足够的暗示,那就是汉部落愿意用技术来换取鑫部落的袖手旁观,只要自己不插手草原事务,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鑫统领当然是乐得看戏了,有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那就是傻子,他认为这是罗冲摆在明面上的阳谋。
不过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揣测而已,罗冲反正是什么都不会承认的,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走下去就行。
而在另一边,失去了鑫部落这个合作伙伴的冒顿也非常的不好过,没了鑫部落,他们就失去了大量的白盐,也失去了获得金属武器的渠道,自从鑫部落的商队从草原消失以后,整个草原上连竹子箭杆都成了稀罕物,牧民们都舍不得轻易放箭了。
因为卖箭杆是鑫部落商队的专营业务,汉部落压根不卖那东西,现在草原的游牧部落们如果想做新箭,那只能自己寻找材料来制作了,这就给了他们很大的困扰,搞的现在草原上连箭矢的制作材料都涨价了,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罗冲当然不管这些,整个草原所有的牧民都解除了武装他才开心,牧民买不到箭矢更好,他现在只关心自己的生意,别的也懒得管。
汉部落在草原湖边建立的新城已经初具规模,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最起码内城是已经建好了,先期过来的工匠奴隶和军队现在都已经住进了内城,终于不用再提心吊胆的睡觉了。
随着草原新城的内城竣工,这个目前距离汉部落本部最远的城池也正式挂牌设郡了,开源郡,这是罗冲给草原新城取的名字,看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这是汉部落新开的一个收入来源。
开源郡的生意非常好,因为卖的都是牧民们急需的生活物资,而且因为鑫部落的退出,在整个草原这生意都是独一份,想买别人家的也没有,垄断生意,就是这么霸道。
并且汉部落还借此正式推出了自己的货币体系,开始尝试用货币系统来控制所有的游牧部落。
推广货币这玩意儿,说难也难,但是说简单也简单,汉部落实行的不算是纯信用货币,因为铜币和银币本来就是有价值的东西,不像纸币一样,纸币才是真正的信用货币,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和无数保证金在后面站台,那钞票就是一堆废纸。
再加上罗冲的种种手段齐出,汉部落的货币在草原推广的就很顺利。
铜币和银币本身就有自己的价值,就算这东西不做成钱币,也能用来铸造成工具或者器物,这就是它的价值,所以当汉部落用这种货币拿来交易的时候,那些草原的牧民们抵触情绪并不是很强烈。
当然,困难还是有的,不过都被罗冲提前预料到了,也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了预案。
如何让没接触过钱币的牧民愿意用货币来做交易?
这个问题很大,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在牧民中确立货币发行者的信用。
关于这一点,罗冲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建城,没错,就是建城。
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在罗冲的眼里其实关系很大。
其实汉部落的货币早就搞出来了,而且在汉部落的本部运行流通状态也非常好,那么为什么没有早点来草原推广呢?为什么非要等建城以后才开始使用货币呢?这里面的差距其实是很大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牧民,遇到一群不知道哪来的陌生人,他们自称是汉部落的商队,想用手中的金属圆片换走我好不容易养大的牛马羊,这些金属圆片不能吃也不能喝,在我手里什么用处都没有,那我肯定不愿意跟他们换,我宁愿用牛马羊低价换取一些食盐,或者布料和铁锅,哪怕我吃点亏,但是这些东西很实用,白盐可以拿来吃,布料可以做衣服,铁锅还能用来做饭,我为什么非要选择换一些没用的货币呢?
但是现在的情况则不同,我听人说有一群自称汉部落的人在草原上弄了个大院子,专门售卖一些生活物资,在邻居和熟人的介绍下,我准备带着牛马羊去换点东西用。
但是到了那里之后,那些自称汉部落的人却说只能用货币做交易,我认为那些金属片没什么价值,不想和他们换,只想以物换物,但是那些人却说交易必须用货币,而且他们保证可以用货币在他们那里换到各种商品,如果不行,欢迎自己来找他们。
在对方的坚持下,我准备先换一点货币试试,没想到真的很好用,在加上对方的保证,我决定持有一些货币,反正对方的家就在这,谅他们也跑不了,要是出了问题老子就来找他们的麻烦。
罗冲的目的,就是打算给牧民造成这样一种心理,老子的家就在这,老子说那些货币管用它就一定管用,要是出了问题你就来我家找我。
啥?你担心老子卷钱跑路?
放屁,老子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造了个院子,你觉得老子会因为你那点破钱跑路吗?赶紧拿钱滚蛋,别耽误老子做事。
这就是新城关于汉部落货币信用的作用,新城是什么,其实就是汉部落在草原上的固定资产,罗冲实际上是在拿这座固定资产抵押在牧民的眼皮子底下,以此换取他们对汉部落货币的信任。
这还只是第一步,即便如此,大多数的牧民还是更愿意以物易物,直接,方便,不用担心被坑,没那么多麻烦事,那么怎么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用货币交易呢?
针对这个问题,罗冲的解决办法是弄两个市场,一个是牲畜交易市场,专门向外出货币,用货币在牧民那里收购牲畜,另一个则是百货市场,什么东西都有,主要以生活物资为主,在这里买东西,必须用钱币支付,一个进,一个出,这就形成了钱币和货物的流通,整个市场环境才能稳定。
首先是牧民买东西时遇到的麻烦,他在开源郡的百货市场看上一双皮靴,或是一口铁锅,想用自己带来的牛换,但是又觉得牛很吃亏,而且对方也不想要牛,而是希望得到一群羊,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牧民就可以到隔壁的牲畜市场把自己的牛卖掉,换成等值的钱币,然后再用钱币来百货市场购买自己想要的皮靴和铁锅,而想要一群羊的商贩就可以拿着这些钱去隔壁的牲畜市场换到自己想要的羊群,双方皆大欢喜。
从这一点来看,货币起到的就是保值和交易细化的目的,让交易更加灵活,不管是你是带着什么东西来的,最终都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还不会吃亏,哪怕有差价,也会获得和差价相等的货币作为补偿。
这就是罗冲推广货币的第二个步骤,其实到了这一步,货币的信用基本上就已经形成了,最起码牧民都开始愿意尝试用货币来交易,但是对于长期持有方面,他们还是有自己的警惕性。
万一这钱突然就不值钱了呢?万一这些钱突然就换不到东西了呢?到时候该怎么办?不行,我不能持有货币,换到货币之后我就要立刻把它花光,趁着汉部落没有变卦,我先把所有的货币都换成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很多牧民的真实想法,而罗冲推广货币的第三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囤货。
不管你要买多少东西,只要你拿钱来买,我一定足数卖给你,第一次你把钱花光了,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第二次你还不放心,又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东西,第三次隔了一个月,你又拿钱买东西,汉部落还是足数卖给你,这个时候你就会开始放心持有货币了,虽然开始可能不多,但这就是个好苗头。
一直到了这一步,货币才算是真的推广开了,牧民们开始承认货币是有价值的,他们开始大量的持有货币,把货币当作财富,甚至牧民和牧民之间也会用货币做一些交易,这样才能让汉部落的货币在草原上实现真正的经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