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第52节
她其实也想舒畅点过个周日。
“哎。”她看向电话,寻思着要不要给桑晓晓打个电话去。听说昨天就考完了,今天桑晓晓该得空,过起了长假。后头哪怕再去学校也就对对答案,准备寒假做卷子的事。
也可以抽空动动笔。
她也不算用公家的电话给私人打电话煲,正常工作需要,给作者打个电话催稿很正常。
才吃了饭,人有些困顿。唐雪君考虑要不睡一会儿,睡醒了再给桑晓晓打电话。
脑子缓慢思考着,却没想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唐雪君后知后觉站起身,发现刚才想着的人,此刻探出了一个脑袋,目光正落到她身上。也不知道小姑娘是不是被外头冷风吹到冻着了,鼻头都泛着粉。
她从桑晓晓容貌上回过神,突然意识到:“你这第一天放假都到编辑部来了?未免太勤奋了!”
桑晓晓发现阳城日报编辑部空荡荡,都没几个人。
唐雪君走向门口,把门拉开了些。外头冷,编辑部里没风要暖和些。她和桑晓晓说着:“临近过年,大家家里都有事,平时忙得很。今天就我一个人。”
门才拉开,唐雪君下一句话噎在嗓子口。
桑晓晓身边跟着的,分明是傅元宝。男人穿着极为日常的厚重衣服,没采访时头顶摩丝将头发往后梳,看着年轻了几岁。她见过傅元宝的长相,又是做阳城日报的,怎么都不可能认不出。
对了,这两人是娃娃亲。
虽然两个人之前完全没一起出现过,唐雪君从桑晓晓嘴里也很少听说傅元宝。但这两人确确实实都承认了娃娃亲的事。
桑晓晓没注意唐雪君顿在门口,话噎住的异常。她就算注意了也不会在意。她在意的是自己那些读者来信。可编辑部里各种杂物东西依旧很多,一眼扫去却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看出是堆放读者来信的。
难道在出版社的办公室里?
桑晓晓往内走了两步,特意往阳城日报公共区域望了望,带上了小失望。她失望的同时又带有希望,侧身问唐雪君:“唐编辑,我的读者来信在哪里?”
唐雪君被发问,反应过来:“啊,对。”
她这段时间没和桑晓晓联系,赶紧说了下这些日子的情况,并带着桑晓晓往外走:“在另一个房间。放编辑部里可放不下。出版社那儿收到的信件和我们阳城日报收到的信件堆一起了。还有人送礼物的。我们想退回去,但对方连收件地址都没写。”
邮局也是好笑,就一个收件地址也送,反正送到阳城日报编辑部就不管了。
唐雪君说是在另一个房间,其实是类似于杂货间。编辑部里很多东西放不下了,全往里堆。里面有多出来的桌椅,有不知道谁偷藏在里头的热水壶和洗脸盆,还有几个橱柜。
里面根本不会有人工作,因为连落脚的地方都得挪开东西才能勉强落上脚。
而门一开后,当唐雪君领桑晓晓到达柜子面前,说出一句:“这几个柜子外层的信全你的。”桑晓晓还是被震在了原地。
编辑部的房间里的橱柜和家里的橱柜不同。家里的橱柜考虑放很多零散的东西,所以书和纸张并不算多。很多玻璃柜里更多就摆几个摆件。
这里的橱柜则是密密麻麻的文件和信件。一份信薄薄才多少?一叠信加起来出成书,字数肯定比她出版的书字数都多。现在是放在柜子里,若是放到地上一件件堆积,总高度都能超越她。
橱柜一层有几十封信,几层上百,几个柜子合起来恐怕有好几千封的信。她就是一天看三份,一年都看不完这些。
她近来买信封信纸的次数多,自然能看得出这些信的价值。信的价值不仅在几毛钱几块钱上,更多在里面藏着的情感上。
得真正有所感有所表达,才能写信啊。不然大多数人看完就过了,哪会留下反馈呢?
桑晓晓取出其中一封,小心拆开往里看。
这封信总共就塞了两张纸。纸肯定是特意挑的,字很是稚嫩,让桑晓晓恍若看到一个孩子坐在桌前,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写下感悟。
她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点的什么,看了信才知道是家长给孩子睡前讲故事,讲完第二天要求小孩写信给她,表达一下感悟。
优秀的儿童教育,让桑晓晓觉得自己好像小说没到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档次。受宠若惊,深感自己没到这阶层。
合上信,桑晓晓问唐雪君:“可以把这些信都拿走吗?”
唐雪君当然同意:“当然可以。我们这儿真没多少地方放。时间一久全当废纸卖掉,这也是真没办法。”她再次比划了一下范围,“这一片几个柜子都是你的信。然后这里几个物件也是送给你的。包括这个娃娃。”
桑晓晓望向跟着过来的傅元宝。
傅元宝看桑晓晓微发亮的眼神就知道,她是想让他做苦力。果然,下一秒桑晓晓便开口:“傅元宝,这么多!我都想要搬回去!”
“麻烦唐编辑请人送一趟小河村。”傅元宝可不想自己搬。他送桑晓晓过来,并不是打算来当苦力的。这么多信往车上运,来回都得走好几趟。
桑晓晓听傅元宝迅速将任务布置出去,盯着傅元宝:“你是不是觉得这些信很不重要?”
傅元宝当即表示:“没有。”
桑晓晓转回视线,将自己刚拆的信重新封好塞回到信堆中,哼声:“你都不亲自搬。一点不重视。”
傅元宝觉得桑晓晓这话有些意思:“你是说我不重视这些信,还是说我不重视你?要是不亲自搬属于不重视这些信,你也没搬。要是不重视你……我很重视。”
桑晓晓没想到在外人面前,傅元宝竟和她咬文嚼字起来。
她说她不搬了吗?要是傅元宝要搬车上去,她肯定也会搬一些。这些可都是她读者给她写的,她还没看过。
“你无理取闹。”桑晓晓给傅元宝扣锅,指向信,“你搬不搬?我这个寒假就要在你家里看,一天看十封!”
这争执看得旁边唐雪君懵着脸。她想说如果是要专程送一趟小河村确实可以送,反正出点钱就是。这点钱出版社是出得起的。
没想到桑晓晓非要傅元宝来搬。
唐雪君犹豫开口:“那个……”
傅元宝和桑晓晓继续细掰算着:“你一天看十封,一个月三百。那我们数出三百封搬上车。多的让出版社送你家去。”
桑晓晓连着上午的账一起算:“你上午磨墨还没我写字快……”下午让你搬个信还不乐意。
她话没说完呢,傅元宝意识到再这么下去,这事是不会完了。
他松了松手腕上前:“行了,我给你数一天二十封。一个月六百封。其余送去你家。”他也给桑晓晓算账,“要是看不完,我就亲自到你门口每天念。”
傅元宝抽出一封信,语气淡淡示范念着:“来自东省梧桐市山鸡村的来信,诚寄三木先生。”
这一个示范让围观的唐雪君忍不住笑,不由伸手虚捂了下嘴。
桑晓晓伸手戳傅元宝的腰:“你怎么现在就开始念了?”
傅元宝没闪。桑晓晓戳他的力道连衣服都穿不过。他用桑晓晓的话堵她:“怕你觉得我不重视。提早先念两遍。”
唐雪君发现了。这一对不是说愿打愿挨的事。这一对是一个愿打,另一个能用各种方法去应对,连哄带蜜语偏生克住了人,并乐在其中。
一场闹腾下来,傅元宝真数了六百封信出来。他搬了大半,桑晓晓搬了小半。唐雪君本想帮忙,只是桑晓晓搬了最初的一小半,很快找她说了另一个事。
“我这里写了几份春联,一份给你们编辑部,一份给出版社,一份给碧玉少女编辑部。”桑晓晓交给唐雪君,“我是想给读者也送几份,但不知道要怎么送。”
唐雪君知道桑晓晓字写得好,真打开春联一看,发现字和原先的小字有了差别。韵味上有了些许不同。她看过最初的投稿,对比现在的春联印象便格外深。
她收到这么一份新春贺礼,笑开怀:“我知道。”
唐雪君消息知道多,和桑晓晓说起来:“你这回《春居》也正是赶巧。上头几个杂志联合举办了一个春联大赛,正巧是要烈士主题。好多人把你的第一个故事拉出来说了。你这回征稿是赶不上,不过倒也算是有了大宣传,也入了不少人眼。”
桑晓晓的春联没有命题,很是通用,就祝万事兴顺的意。她一下子就想好了:“我和姚主编商量下,今年开年订阳城日报全年的,就送一份阳城日报这版的春联。印刷的。”
她和桑晓晓提议:“碧玉少女那儿也能这么送。宋姐那里的话,可以考虑凭书领取,先到先得。领了的就在那本书上做个记号。怎么样?”
桑晓晓想了想:“刻个印章,上面写个福字。印上就当领了。要是方便,能多做几个款式。说不定读者会喜欢收集印章戳。”
唐雪君觉得桑晓晓这个思路好:“好好好。听着就吉利。”
这事商量好,唐雪君又和桑晓晓探讨了下春居后续。
一聊天时间就过得飞快。
桑晓晓第二个故事出场,给少女递交信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少女看不到人,只能看到这位女性所写下的文字。字隽永清秀,该是很有文化的一个人。
信里说,她家信奉多子多福,以至于她上有兄姐,下有弟妹。家里人口众多后,她便很受轻视,曾有一次躲到鸡窝里,一整晚都没被发现。
年纪稍长,她便果断离家远走,去外生活打拼,多年未曾回家见过父母,也没和任何一个兄弟姐妹有所联系。听闻世上有一春居可以如愿,就过来写了这封信。
她住的地方离家乡太远,工作事忙很难回去。也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忙碌工作,忽视了自己的小家,才意识到当年父母并不是不爱她。
只是人要活下去。她的父母希望他们家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饭,好好长大。光为了一个“活”字,两个长辈已拼尽了全力。她如今希望少女能替她回去看那么一眼。
经历过上一个故事之后,唐雪君理所当然认为这个故事里的中年女性已经不在了。她试图让桑晓晓剧透:“这人又是干什么工作的?总不会是女兵吧?”
女子当兵的少而又少。
这切入点太过稀奇。
桑晓晓摇头:“当然不是。我上回不是写了一大半么?应该能猜点出来。”
唐雪君茫然回忆了一下。她是编辑,把桑晓晓给的稿子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怎么都想不出来是哪里有了剧透。
她碎碎念着:“我记得你写了少女和少年前往村子。那个村子里发展逐渐变好,那户人家里面出了好几个读书人。有的如今在大城里做老师,有的做小本生意,各个相当聪明,头脑很是灵活……”
距离这家人上一回得到出走亲人消息时,是这位中年女性结婚的时候。她邮寄了一份喜帖,却没有写在哪里办的婚事。写了男方的名字,却没有细说男方的情况。
男方也留了一封信,偷塞在和喜帖一起邮寄的喜糖里。他写着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每隔一段时间会打些钱回来,让他们放心自己闺女。
唐雪君知道桑晓晓写的是很纯粹的情感。中年女性必然发展也是不错。
她偷瞄了眼傅元宝,低声问了一句:“是去做大生意了吗?然后里面有一些不能告诉人的东西。”
猜就猜呗,看傅元宝干什么?
桑晓晓顺着唐雪君偷瞄的那一眼也看向傅元宝。
她们在这边讨论,傅元宝搬运好信,在那边看阳城日报以及编辑们买的其它新报纸。报纸都是最新的,他正好了解点最新的外省市消息。他姿态坦然,像抽空真过来看报的,半点不像在等人。
难道傅元宝做的生意里面,有什么不能告诉人的东西?
桑晓晓顿时不管文探讨的东西,小脑袋凑到唐雪君脑袋边上,压低声音悄悄问:“他是有做什么不能告诉人的生意?你们做报纸的消息灵通,快告诉我。我去骂他。”
她对傅元宝的了解少,一部分从自己观察,一部分从旁人话里。说起来她对傅元宝工作上的事也没怎么上心,连他具体做点什么都不清楚。
如果是做坏事,光骂可能不行。她小声:“做坏事是要负责的。”
唐雪君这种报社的人,真比桑晓晓了解得更多。她颇为好笑,跟着压低声音:“我也就听说。江湖传闻。傅元宝学了别人的药方生产自己的产品,结果卖得比别人好,大赚特赚。其他人反而觉得他就是这个药方生产的第一人了。”
现下的版权管理和几十年后完全不一样。个体户这家炒瓜子,哪家学了方子也炒瓜子,即便用了一模一样的手法,这事情是完全没有人会管且能管的。
就连起一模一样的品牌名。谁管这呢?
唐雪君也说了声:“这事也不知道真假。就算是真的,也不算做坏事。道德上谴责可以,其余的管不了。现在出版的很多书也这样。别家出个三禾的《夏居》。你能说什么呀?没法管的。好些作家名下莫名多了很多作品都没人能管。”
桑晓晓深吸一口气。
光听听她就起火了。
谁胆大妄为,敢仿照她到这种地步?这些名下莫名多了作品的,未免太过惨了。这要公开宣称某些作品不是自己写的,都未必所有人都能看到这公开的宣称。
写得好不好另说,万一写些不着调的。真一口血呕出。
傅元宝要是做过这相似的事情,从商人利益角度来看非常正常,可从她的角度来看,简直罪大恶极,恶劣到可以拖出去吊起来打一顿。
这种事情得弄清楚,不弄清楚会如同一根刺,戳在桑晓晓心头,每一回想到都不舒坦。
“哎。”她看向电话,寻思着要不要给桑晓晓打个电话去。听说昨天就考完了,今天桑晓晓该得空,过起了长假。后头哪怕再去学校也就对对答案,准备寒假做卷子的事。
也可以抽空动动笔。
她也不算用公家的电话给私人打电话煲,正常工作需要,给作者打个电话催稿很正常。
才吃了饭,人有些困顿。唐雪君考虑要不睡一会儿,睡醒了再给桑晓晓打电话。
脑子缓慢思考着,却没想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唐雪君后知后觉站起身,发现刚才想着的人,此刻探出了一个脑袋,目光正落到她身上。也不知道小姑娘是不是被外头冷风吹到冻着了,鼻头都泛着粉。
她从桑晓晓容貌上回过神,突然意识到:“你这第一天放假都到编辑部来了?未免太勤奋了!”
桑晓晓发现阳城日报编辑部空荡荡,都没几个人。
唐雪君走向门口,把门拉开了些。外头冷,编辑部里没风要暖和些。她和桑晓晓说着:“临近过年,大家家里都有事,平时忙得很。今天就我一个人。”
门才拉开,唐雪君下一句话噎在嗓子口。
桑晓晓身边跟着的,分明是傅元宝。男人穿着极为日常的厚重衣服,没采访时头顶摩丝将头发往后梳,看着年轻了几岁。她见过傅元宝的长相,又是做阳城日报的,怎么都不可能认不出。
对了,这两人是娃娃亲。
虽然两个人之前完全没一起出现过,唐雪君从桑晓晓嘴里也很少听说傅元宝。但这两人确确实实都承认了娃娃亲的事。
桑晓晓没注意唐雪君顿在门口,话噎住的异常。她就算注意了也不会在意。她在意的是自己那些读者来信。可编辑部里各种杂物东西依旧很多,一眼扫去却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看出是堆放读者来信的。
难道在出版社的办公室里?
桑晓晓往内走了两步,特意往阳城日报公共区域望了望,带上了小失望。她失望的同时又带有希望,侧身问唐雪君:“唐编辑,我的读者来信在哪里?”
唐雪君被发问,反应过来:“啊,对。”
她这段时间没和桑晓晓联系,赶紧说了下这些日子的情况,并带着桑晓晓往外走:“在另一个房间。放编辑部里可放不下。出版社那儿收到的信件和我们阳城日报收到的信件堆一起了。还有人送礼物的。我们想退回去,但对方连收件地址都没写。”
邮局也是好笑,就一个收件地址也送,反正送到阳城日报编辑部就不管了。
唐雪君说是在另一个房间,其实是类似于杂货间。编辑部里很多东西放不下了,全往里堆。里面有多出来的桌椅,有不知道谁偷藏在里头的热水壶和洗脸盆,还有几个橱柜。
里面根本不会有人工作,因为连落脚的地方都得挪开东西才能勉强落上脚。
而门一开后,当唐雪君领桑晓晓到达柜子面前,说出一句:“这几个柜子外层的信全你的。”桑晓晓还是被震在了原地。
编辑部的房间里的橱柜和家里的橱柜不同。家里的橱柜考虑放很多零散的东西,所以书和纸张并不算多。很多玻璃柜里更多就摆几个摆件。
这里的橱柜则是密密麻麻的文件和信件。一份信薄薄才多少?一叠信加起来出成书,字数肯定比她出版的书字数都多。现在是放在柜子里,若是放到地上一件件堆积,总高度都能超越她。
橱柜一层有几十封信,几层上百,几个柜子合起来恐怕有好几千封的信。她就是一天看三份,一年都看不完这些。
她近来买信封信纸的次数多,自然能看得出这些信的价值。信的价值不仅在几毛钱几块钱上,更多在里面藏着的情感上。
得真正有所感有所表达,才能写信啊。不然大多数人看完就过了,哪会留下反馈呢?
桑晓晓取出其中一封,小心拆开往里看。
这封信总共就塞了两张纸。纸肯定是特意挑的,字很是稚嫩,让桑晓晓恍若看到一个孩子坐在桌前,端端正正一笔一划写下感悟。
她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点的什么,看了信才知道是家长给孩子睡前讲故事,讲完第二天要求小孩写信给她,表达一下感悟。
优秀的儿童教育,让桑晓晓觉得自己好像小说没到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档次。受宠若惊,深感自己没到这阶层。
合上信,桑晓晓问唐雪君:“可以把这些信都拿走吗?”
唐雪君当然同意:“当然可以。我们这儿真没多少地方放。时间一久全当废纸卖掉,这也是真没办法。”她再次比划了一下范围,“这一片几个柜子都是你的信。然后这里几个物件也是送给你的。包括这个娃娃。”
桑晓晓望向跟着过来的傅元宝。
傅元宝看桑晓晓微发亮的眼神就知道,她是想让他做苦力。果然,下一秒桑晓晓便开口:“傅元宝,这么多!我都想要搬回去!”
“麻烦唐编辑请人送一趟小河村。”傅元宝可不想自己搬。他送桑晓晓过来,并不是打算来当苦力的。这么多信往车上运,来回都得走好几趟。
桑晓晓听傅元宝迅速将任务布置出去,盯着傅元宝:“你是不是觉得这些信很不重要?”
傅元宝当即表示:“没有。”
桑晓晓转回视线,将自己刚拆的信重新封好塞回到信堆中,哼声:“你都不亲自搬。一点不重视。”
傅元宝觉得桑晓晓这话有些意思:“你是说我不重视这些信,还是说我不重视你?要是不亲自搬属于不重视这些信,你也没搬。要是不重视你……我很重视。”
桑晓晓没想到在外人面前,傅元宝竟和她咬文嚼字起来。
她说她不搬了吗?要是傅元宝要搬车上去,她肯定也会搬一些。这些可都是她读者给她写的,她还没看过。
“你无理取闹。”桑晓晓给傅元宝扣锅,指向信,“你搬不搬?我这个寒假就要在你家里看,一天看十封!”
这争执看得旁边唐雪君懵着脸。她想说如果是要专程送一趟小河村确实可以送,反正出点钱就是。这点钱出版社是出得起的。
没想到桑晓晓非要傅元宝来搬。
唐雪君犹豫开口:“那个……”
傅元宝和桑晓晓继续细掰算着:“你一天看十封,一个月三百。那我们数出三百封搬上车。多的让出版社送你家去。”
桑晓晓连着上午的账一起算:“你上午磨墨还没我写字快……”下午让你搬个信还不乐意。
她话没说完呢,傅元宝意识到再这么下去,这事是不会完了。
他松了松手腕上前:“行了,我给你数一天二十封。一个月六百封。其余送去你家。”他也给桑晓晓算账,“要是看不完,我就亲自到你门口每天念。”
傅元宝抽出一封信,语气淡淡示范念着:“来自东省梧桐市山鸡村的来信,诚寄三木先生。”
这一个示范让围观的唐雪君忍不住笑,不由伸手虚捂了下嘴。
桑晓晓伸手戳傅元宝的腰:“你怎么现在就开始念了?”
傅元宝没闪。桑晓晓戳他的力道连衣服都穿不过。他用桑晓晓的话堵她:“怕你觉得我不重视。提早先念两遍。”
唐雪君发现了。这一对不是说愿打愿挨的事。这一对是一个愿打,另一个能用各种方法去应对,连哄带蜜语偏生克住了人,并乐在其中。
一场闹腾下来,傅元宝真数了六百封信出来。他搬了大半,桑晓晓搬了小半。唐雪君本想帮忙,只是桑晓晓搬了最初的一小半,很快找她说了另一个事。
“我这里写了几份春联,一份给你们编辑部,一份给出版社,一份给碧玉少女编辑部。”桑晓晓交给唐雪君,“我是想给读者也送几份,但不知道要怎么送。”
唐雪君知道桑晓晓字写得好,真打开春联一看,发现字和原先的小字有了差别。韵味上有了些许不同。她看过最初的投稿,对比现在的春联印象便格外深。
她收到这么一份新春贺礼,笑开怀:“我知道。”
唐雪君消息知道多,和桑晓晓说起来:“你这回《春居》也正是赶巧。上头几个杂志联合举办了一个春联大赛,正巧是要烈士主题。好多人把你的第一个故事拉出来说了。你这回征稿是赶不上,不过倒也算是有了大宣传,也入了不少人眼。”
桑晓晓的春联没有命题,很是通用,就祝万事兴顺的意。她一下子就想好了:“我和姚主编商量下,今年开年订阳城日报全年的,就送一份阳城日报这版的春联。印刷的。”
她和桑晓晓提议:“碧玉少女那儿也能这么送。宋姐那里的话,可以考虑凭书领取,先到先得。领了的就在那本书上做个记号。怎么样?”
桑晓晓想了想:“刻个印章,上面写个福字。印上就当领了。要是方便,能多做几个款式。说不定读者会喜欢收集印章戳。”
唐雪君觉得桑晓晓这个思路好:“好好好。听着就吉利。”
这事商量好,唐雪君又和桑晓晓探讨了下春居后续。
一聊天时间就过得飞快。
桑晓晓第二个故事出场,给少女递交信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少女看不到人,只能看到这位女性所写下的文字。字隽永清秀,该是很有文化的一个人。
信里说,她家信奉多子多福,以至于她上有兄姐,下有弟妹。家里人口众多后,她便很受轻视,曾有一次躲到鸡窝里,一整晚都没被发现。
年纪稍长,她便果断离家远走,去外生活打拼,多年未曾回家见过父母,也没和任何一个兄弟姐妹有所联系。听闻世上有一春居可以如愿,就过来写了这封信。
她住的地方离家乡太远,工作事忙很难回去。也就是因为发现自己忙碌工作,忽视了自己的小家,才意识到当年父母并不是不爱她。
只是人要活下去。她的父母希望他们家每一个孩子都能吃饱饭,好好长大。光为了一个“活”字,两个长辈已拼尽了全力。她如今希望少女能替她回去看那么一眼。
经历过上一个故事之后,唐雪君理所当然认为这个故事里的中年女性已经不在了。她试图让桑晓晓剧透:“这人又是干什么工作的?总不会是女兵吧?”
女子当兵的少而又少。
这切入点太过稀奇。
桑晓晓摇头:“当然不是。我上回不是写了一大半么?应该能猜点出来。”
唐雪君茫然回忆了一下。她是编辑,把桑晓晓给的稿子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怎么都想不出来是哪里有了剧透。
她碎碎念着:“我记得你写了少女和少年前往村子。那个村子里发展逐渐变好,那户人家里面出了好几个读书人。有的如今在大城里做老师,有的做小本生意,各个相当聪明,头脑很是灵活……”
距离这家人上一回得到出走亲人消息时,是这位中年女性结婚的时候。她邮寄了一份喜帖,却没有写在哪里办的婚事。写了男方的名字,却没有细说男方的情况。
男方也留了一封信,偷塞在和喜帖一起邮寄的喜糖里。他写着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每隔一段时间会打些钱回来,让他们放心自己闺女。
唐雪君知道桑晓晓写的是很纯粹的情感。中年女性必然发展也是不错。
她偷瞄了眼傅元宝,低声问了一句:“是去做大生意了吗?然后里面有一些不能告诉人的东西。”
猜就猜呗,看傅元宝干什么?
桑晓晓顺着唐雪君偷瞄的那一眼也看向傅元宝。
她们在这边讨论,傅元宝搬运好信,在那边看阳城日报以及编辑们买的其它新报纸。报纸都是最新的,他正好了解点最新的外省市消息。他姿态坦然,像抽空真过来看报的,半点不像在等人。
难道傅元宝做的生意里面,有什么不能告诉人的东西?
桑晓晓顿时不管文探讨的东西,小脑袋凑到唐雪君脑袋边上,压低声音悄悄问:“他是有做什么不能告诉人的生意?你们做报纸的消息灵通,快告诉我。我去骂他。”
她对傅元宝的了解少,一部分从自己观察,一部分从旁人话里。说起来她对傅元宝工作上的事也没怎么上心,连他具体做点什么都不清楚。
如果是做坏事,光骂可能不行。她小声:“做坏事是要负责的。”
唐雪君这种报社的人,真比桑晓晓了解得更多。她颇为好笑,跟着压低声音:“我也就听说。江湖传闻。傅元宝学了别人的药方生产自己的产品,结果卖得比别人好,大赚特赚。其他人反而觉得他就是这个药方生产的第一人了。”
现下的版权管理和几十年后完全不一样。个体户这家炒瓜子,哪家学了方子也炒瓜子,即便用了一模一样的手法,这事情是完全没有人会管且能管的。
就连起一模一样的品牌名。谁管这呢?
唐雪君也说了声:“这事也不知道真假。就算是真的,也不算做坏事。道德上谴责可以,其余的管不了。现在出版的很多书也这样。别家出个三禾的《夏居》。你能说什么呀?没法管的。好些作家名下莫名多了很多作品都没人能管。”
桑晓晓深吸一口气。
光听听她就起火了。
谁胆大妄为,敢仿照她到这种地步?这些名下莫名多了作品的,未免太过惨了。这要公开宣称某些作品不是自己写的,都未必所有人都能看到这公开的宣称。
写得好不好另说,万一写些不着调的。真一口血呕出。
傅元宝要是做过这相似的事情,从商人利益角度来看非常正常,可从她的角度来看,简直罪大恶极,恶劣到可以拖出去吊起来打一顿。
这种事情得弄清楚,不弄清楚会如同一根刺,戳在桑晓晓心头,每一回想到都不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