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哥儿绷起小脸道:“我会拦着,他打不过我。”
    殷蕙笑了,骄傲道:“我们循哥儿真厉害!”
    她还担心循哥儿安安静静的,会变成一个人人都可以欺负的小可怜呢,没想到循哥儿也是个很有骨气且敢于据理力争的小男子汉。
    傍晚魏曕回来,殷蕙笑着与他分享了此事。
    魏曕也很意外,且高兴。
    他心情好,饭后检查循哥儿的功课时,神色也自然比平时温和几分。
    第一次单独面对父王,循哥儿难免紧张,卡住的时候,他忐忑地看向父王,见父王非但没有皱眉头,还朝他笑了下,循哥儿便渐渐放松下来。
    湘王府。
    魏昡一回来,八郎就跑到他面前告了六郎一状。
    魏昡先看向福善。
    福善哼了哼。
    以前八郎也与几个堂兄弟们动过手,因为力气小总是吃亏,福善教儿子要狠,打不过就动嘴,像草原上的小狼崽子似的,狠了一次,其他人就再也不敢欺负他。结果这话被魏昡听见了,魏昡训了她一顿,让她不会教孩子就别教,所以今天八郎跟她告状,福善就让儿子等父王回来,听父王怎么说。
    魏昡暂且没理会妻子,问八郎当时具体的情况。
    八郎一五一十地说了。
    魏昡觉得循哥儿说的很对,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平时就不要跟对方玩,亦或是练好武艺,拳头比对方硬,就不怕对方耍赖。
    魏昡就对儿子重复了一遍这个道理。
    八郎记住了。
    魏昡捏捏儿子的胖胳膊,哼道:“瞧你这一身肥肉,明天开始,早上起来先去练武场跑两圈。”
    八郎苦了脸。
    魏昡:“父王陪你一起跑。”
    他是武将,可不想养出大哥或二哥那样的废物。
    教导儿子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夜里,魏昡单独嘱咐福善:“你找机会跟三嫂道谢,再请三嫂提醒七郎多照顾八郎一点。”
    孩子在宫里,他鞭长莫及,总不能任由六郎欺负八郎。
    福善:“知道,不过靠人不如靠己,我也会教八郎怎么与人摔跤的。”
    魏昡挑眉:“你还会摔跤?”
    福善:“那当然,我们那边,男孩子女孩子小时候放在一起养,男孩子会的,女孩子也都会。”
    魏昡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七八岁的小福善,气势汹汹地将一个草原男孩压在地上的画面。
    行吧,摔跤可以学,咬人就算了。
    第164章
    端午节前,永平帝给徐皇后写了封家书,五位皇孙趁机也都给家里来了信。
    衡哥儿的信封上写着“母亲亲启”,那厚度也让殷蕙喜笑颜开,还好还好,衡哥儿没有学魏曕,家书只写三句话。
    拆开信封后,殷蕙才发现这些信并非是一口气写成的,有的写于衡哥儿出发第一日的傍晚,自此之后,每隔两三天,衡哥儿都会再写一封,将他每日的见闻感悟诉诸于笔上。
    每一页的最后,衡哥儿都会表达他对父王、母亲、弟弟、妹妹的想念。
    除此之外,衡哥儿还单独给弟弟、妹妹写了一封信,跟妹妹说些趣事,对弟弟更多的是鼓励。
    循哥儿捧着哥哥的信,啪嗒啪嗒掉下两串眼泪,父王去外面当差,他都没这般思念过。
    殷蕙笑道:“阿循也快去给哥哥写封回信吧,明早交给娘,娘好一起给哥哥送去。”
    循哥儿立即去了书房。
    宁姐儿道:“我也要写。”
    小丫头才五岁,去年开始启蒙,认是认得一些字,会写的却有限。
    殷蕙就道:“好,宁宁来念,娘替你代笔。”
    宁姐儿有模有样地念了几句,然后就不打扰娘亲,自己去玩了,大概也是不知道还能再说什么,写信也是一件难事呢。
    等殷蕙给儿子回完一封洋洋洒洒的家书,魏曕回来了,得知她在书房,直接来了这边。
    依次看过衡哥儿的信,魏曕抿了抿唇。
    好儿子,给母亲弟弟妹妹都写了,只没给父王写。
    殷蕙已经能根据他的表情变化揣测他的心思,道:“给我写的就相当于给你写的,这也值得你计较。”
    魏曕没应,拿过她的回信又看了起来。
    殷蕙:“你要不要加几句?”
    魏曕摇头,能落于纸上的嘱咐她都说了,他真正想关心儿子的,不适合写下来。
    次日,殷蕙才把回信交给信差,纪纤纤就过来做客了。
    “五郎信上都说了什么?”纪纤纤先问道。
    殷蕙就简单聊了聊。
    纪纤纤挑眉道:“五郎没抱怨路上累不累?”
    殷蕙摇摇头。
    纪纤纤叹道:“你们家五郎一直都很懂事,我们家二郎从小就娇气,这不,在信里跟我抱怨,说他们每天晚上都住在营帐里,说父皇还让他们五兄弟去学砍柴生火,反正就是农家孩子会的,他们五兄弟差不多都学了一遍,天天累得腰酸背痛。”
    砍柴这事,衡哥儿倒是也说了,不过是很骄傲的语气,还提了些民生之事,引得魏曕边看边点头。
    殷蕙都怀疑那几句民生之思乃是儿子故意写给父王的感悟作业。
    “累肯定会累,不过父皇也都是为了历练他们,二嫂可不能光顺着二郎的话说。”殷蕙对纪纤纤道。
    纪纤纤:“我当然知道,就是……”
    公爹教孩子们练武也就罢了,学什么砍柴生火?堂堂皇子龙孙,再落魄也不至于落魄到无人伺候的地步。
    “四郎怎么说?”殷蕙又问。
    纪纤纤撇撇嘴:“都是些报平安的套话。”
    套话,竟也让魏昳拿着信夸了几遍,说什么四郎做弟弟的比二郎都懂事,竟是嫌弃二郎吃不了苦的意思,可魏昳又是什么吃苦耐劳的人吗?远的不提,就说那年魏昳去巡视长江,回来后天天跟她念叨说路上如何如何辛苦,纪纤纤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她这么想,也就顺口跟殷蕙抱怨起四郎的心机、魏昳的偏心来。
    殷蕙默默听着,倒是觉得二郎该学学四郎的小心机。
    跟着皇祖父去巡边,哪怕再苦也不能抱怨出来,万一被皇祖父看见了怎么办?
    只是,纪纤纤眼中的亲儿子哪哪都好,哪怕是出于好意,殷蕙也不能挑二郎任何错,白白惹纪纤纤生气。
    若是福善,殷蕙还会去交交心,对纪纤纤,就继续场面应酬吧。
    八月初,衡哥儿又来了一封家书,这会儿他们已经跟着永平帝到了秦地。
    衡哥儿说,秦王叔祖父要不行了,皇祖父见到他,难过地直落泪。
    殷蕙看到这句话差点笑出来,她这位公爹,平时瞧着威严无比,真遇到一些事,该掉眼泪的时候公爹总能很是应景地潸然落泪,其实心里未必真的那么难过。
    之前的皇太孙嚷嚷着要削藩,公爹作为燕王肯定不愿意,但公爹登基后,虽然没有动两位藩王,却一再削减藩王的权力,譬如说,曾经每个王爷都能养三个卫所共五万人马的亲卫军,公爹登基后,直接将藩王亲卫军的数量裁减到了三千,多一个都不许。
    人总是要替自己打算,做藩王有做藩王的心思,做帝王就得有做帝王的权术。
    殷蕙也不觉得那些藩王需要同情,至少他们还有气派的王宫,像魏曕他们四兄弟,还是公爹的亲儿子呢,为了将来的江山稳定,公爹连封地都没给四个儿子,全部留在京城眼皮子底下,基本就把儿子们当臣子用了,各司其职。好在亲王的食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像魏曕,做皇孙的时候月例五两、十两的,封了亲王,一年纯食禄就有五千两,时不时再给点金银绸缎的赏赐。
    公爹在位,魏曕的待遇基本会维持现在这般不变。
    等太子继位了会如何对待这些堂兄弟,殷蕙不知道,也不敢想。
    其实想了也没什么用,别说她了,魏曕都做不了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殷蕙只希望,看在公爹没给魏曕四兄弟多少权力的份上,太子将来不要太狠吧,可别动不动就来个发配边疆。
    永平帝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朝堂上有太子监国,倒也没出什么大事,一切都井然有序。
    八月初九,今年的秋闱开始了第一场考试。
    殷蕙的弟弟殷阆也参加了这场秋闱。
    二十四岁的殷阆,因为小时候基础扎实,又有殷墉聘来的名师单独教授,进京后埋头苦读恶补两年,去年顺利中了秀才,今年他对中举没有抱太大希望,不过是先考一次增加一些经验,所以殷阆的心态也很放松,连续三场考下来,考完就带着妻子儿女陪老爷子去赏秋了。
    九月里发榜,发榜前,太子魏旸已经知晓了结果。
    他去见了徐皇后,提起殷阆的秋闱结果,并未中榜。
    徐皇后道:“殷阆自小学习经商,半路转攻科举,一次未中实属寻常。”
    魏旸皱着眉头道:“儿臣记得,刚进京时,父皇给殷家祖孙俩都封了官职,他们自知没有功名推脱了,后来殷老爷子要殷阆读书,可见他们心里还是想做官的,若父皇在,不知会不会给殷家一次恩典,让殷阆中举,明年再点个进士,名正言顺地赐殷阆官身。”
    他觉得,殷阆参加科举就是想当官当得体面些,不给人把柄,父皇大概也愿意提殷阆一把,跟主考官打声招呼。
    如果他什么都不干涉,让殷阆落榜,父皇回来后,会不会误会他存心不想三弟那边的亲戚平步青云?
    做了太子,魏旸很高兴,可多做一段时间,魏旸就发现太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仿佛父皇时时刻刻都在盯着他一样,做点什么都要瞻前顾后。
    徐皇后看眼儿子,低声问道:“若殷阆是你的妻弟或妾弟,你会如何?”
    魏旸道:“自然是看他们自己的本事,能中就中,无才也怨不得我。”
    徐皇后不再说话。
    魏旸看看母亲,明白了。
    很快秋闱发榜,殷蕙也派了人去看榜,找了三遍都没有找到殷阆的名字。
    殷墉还怕她惦记此事,派人来知会了一声,没中。
    殷蕙就带宁姐儿回了一趟济昌伯府。
    殷阆看到姐姐,惭愧地笑笑:“让姐姐白挂念了。”
    殷蕙瞪他道:“这是什么话,你第一次参加秋闱,中了姐姐当然高兴,不中下次努力就是,少跟我客套。”

章节目录

重生之贵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笑佳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笑佳人并收藏重生之贵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