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沉声道:“秦季!”
“小人在!”
秦季恭恭敬敬的回答。
他沧桑的面颊,粗糙的双手,无一不显示他的出身,更显出他平日的操劳。但正因为有这一双勤劳的双手,才有现在的红薯。
秦季有大功!
张绣道:“本王设立屯田所,专门负责红薯的栽种。你担任屯田校尉,负责红薯的栽种事宜。除此外,本王赐你为广阳亭侯,望你不负厚望。”
“谢殿下!”
秦季一听,激动不已。
他直接跪下,叩头向张绣谢恩。
他就是一个农户,没想到,竟然成为了屯田校尉,还有了爵位。虽说这是最基本的亭侯,远远比不上乡侯、县侯等,但能成为一个亭侯,已经是不错。
秦季脸上的神情,透着激动。
张绣道:“起来吧!”
“谢殿下!”
秦季颤颤巍巍的站起身,还略显不适应。毕竟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也就会一点栽种的事情,骤然成为亭侯,骤然做官,脚下都有些虚软,有些不适应。
张绣环顾其余的百姓,沉声道:“其余参与栽种的一应农户,尽皆给予嘉奖,全部纳入屯田所。一应的官职编制,法正进行安排。”
“喏!”
法正拱手应下。
这不是什么难事,相反是极为简单的事情。
张绣再度道:“汉昌县留下一千斤红薯,以这一千斤红薯育苗,大规模进行栽种。红薯栽种的季节,本就是三四月份,恰巧现在可以进行栽种的事情。虽说这是新物种,但等到下半年,百姓看到红薯的收成,自会栽种的。”
“卑职明白!”
法正点了点头。
因为红薯全部搬出温室后,其生长速度会慢许多,但足以进行大规模栽种,毕竟有一千多斤红薯留在汉昌县。
张绣看向法正,询问道:“其余的事情,进行得如何了?”
法正道:“回禀殿下,一切顺利。不论是煤石,亦或是冬季蔬菜等,还会其余的各项事情,一应尽展顺利。”
张绣道:“本王期待你的成效!”
法正道:“定不负殿下厚望。”
张绣没有在汉昌县多逗留,带上红薯以及十来个会栽种红薯的百姓,便北上长安。因为有一千斤红薯在,一袋一袋的红薯装在马车中,赶路速度慢了许多。
等再回到长安,已经是四月上旬。
天气已经很暖和。
张绣回到秦王府,吩咐人所有的红薯装入箩筐,又取了一些红薯煮熟。然后,张绣传令麾下的六部尚书,以及其余的文官,包括在长安的主将,也是全部下令召见。
张绣麾下的人都知道红薯的事情,也清楚此前张绣去巴郡,就是为了红薯的事情。他们一个个进入后,看到了箩筐中的红薯,既是好奇也是震惊。
眼前的红薯,一个个硕大无比。只是他们,却不知道是否好吃,也不知道具体收成。
贾诩看向李儒,询问道:“文优,这红薯的情况怎么样?”
李儒没有直接说,笑道:“暂时不急,容我卖一个关子。等殿下抵达后,由殿下亲自说,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其余人闻言,更是心痒痒。
他们都凑上去摸一摸,看一看,但比较不了解。
许久后,所有人到齐。
张绣这时候才进入大厅落座,笑道:“红薯摆在大厅中,料想你们都已经看过。现在,先不说红薯的情况,吃过再说。”
“来人,拿进来!”
张绣吩咐一声。
顷刻间,就有侍从鱼贯进入。一个个侍从端着一碗红薯汤,走到每个人的面前搁下碗筷。这红薯汤,就是用红薯煮出来的清汤。
每个碗中,有几块红薯。
李儒和司马懿在返回的路上,都吃过一些红薯,百吃不厌。如今见到红薯汤后,也是拿起筷子,快速大口吞吃起来。
两人饕餮的样子,令其余人也是口舌大动。
贾诩上了年纪,当他吃下一口红薯,那软糯甘甜的感觉,分外舒服。他又喝了一口汤,虽说是清汤,但带着有红薯独有的清香,以及红薯甘甜的味道。
让人回味无穷。
红薯对老年人来说,那便是最好的吃食。不仅好吃不硬,也容易消化,更有利于肠胃,这是最好的一道食物。
其余人,也不断吃下去。
等众人吃完,张绣询问道:“诸公,怎么样?”
“妙,妙不可言!”
贾诩捋着颌下的胡须,赞叹道:“殿下,对于老臣这样上了年纪,牙口不怎么好的人来说,红薯简直是山珍海味一般。”
“上了年纪,牙齿稀松,掉得差不多,稍微硬一点,或者稍稍难啃的面饼,吃下去都很不舒服,只觉得肚子里面翻江倒海。”
“这一碗红薯汤下去,整个人分外舒服。”
贾诩说道:“尤其这胃里面,也是暖暖的。”
张绣笑道:“事实上,红薯对上了些年纪的人,就是极佳的食物。”
贾诩顺势问道:“殿下,红薯的收成如何?”
张绣道:“不足半亩地,收获了两千三百多斤,折算下来,一亩地的产量,能抵五千斤。本王此前的估测,并没有错误。尤其红薯极容易推广栽种,我从巴郡拿了一千斤红薯回来。接下来,全部育苗栽种。等今年年底的时候,必定能收获不可胜数的红薯。”
刘巴问道:“是否立刻推广呢?”
“不!”
张绣摇头。
他眼中闪烁着睿智神色,说道:“如今的情况下,暂时不推广到百姓。我带了善于栽种的人来指导。这一次,全部栽种在官田,不让百姓栽种。等到年底的时候,百姓看到了红薯的收成,不需要我们推广,百姓都会想栽种的。”
“殿下英明!”
徐庶点头,赞同张绣的话。
百姓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可能相信凭空的宣传。当无数的百姓,亲眼见证红薯的奇迹,就会相信,甚至会大规模的栽种。
人都是趋吉避凶的,都是趋利的。
张绣把红薯的事情,又大致说了一遍,便不再多言。然后,他安排人把所有的红薯全部带下去准备栽种。
长安境内,有无数的官田,能保证红薯的顺利栽种。
这时候,一个侍从来到大厅外,进入后,禀报道:“殿下,王府外来了一个名叫林庸的人。他求见刘巴大人,说有紧急的事情求见。”
“让他进来!”
张绣吩咐一声。
“喏!”
内侍得令,便立刻去通知。
“小人在!”
秦季恭恭敬敬的回答。
他沧桑的面颊,粗糙的双手,无一不显示他的出身,更显出他平日的操劳。但正因为有这一双勤劳的双手,才有现在的红薯。
秦季有大功!
张绣道:“本王设立屯田所,专门负责红薯的栽种。你担任屯田校尉,负责红薯的栽种事宜。除此外,本王赐你为广阳亭侯,望你不负厚望。”
“谢殿下!”
秦季一听,激动不已。
他直接跪下,叩头向张绣谢恩。
他就是一个农户,没想到,竟然成为了屯田校尉,还有了爵位。虽说这是最基本的亭侯,远远比不上乡侯、县侯等,但能成为一个亭侯,已经是不错。
秦季脸上的神情,透着激动。
张绣道:“起来吧!”
“谢殿下!”
秦季颤颤巍巍的站起身,还略显不适应。毕竟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也就会一点栽种的事情,骤然成为亭侯,骤然做官,脚下都有些虚软,有些不适应。
张绣环顾其余的百姓,沉声道:“其余参与栽种的一应农户,尽皆给予嘉奖,全部纳入屯田所。一应的官职编制,法正进行安排。”
“喏!”
法正拱手应下。
这不是什么难事,相反是极为简单的事情。
张绣再度道:“汉昌县留下一千斤红薯,以这一千斤红薯育苗,大规模进行栽种。红薯栽种的季节,本就是三四月份,恰巧现在可以进行栽种的事情。虽说这是新物种,但等到下半年,百姓看到红薯的收成,自会栽种的。”
“卑职明白!”
法正点了点头。
因为红薯全部搬出温室后,其生长速度会慢许多,但足以进行大规模栽种,毕竟有一千多斤红薯留在汉昌县。
张绣看向法正,询问道:“其余的事情,进行得如何了?”
法正道:“回禀殿下,一切顺利。不论是煤石,亦或是冬季蔬菜等,还会其余的各项事情,一应尽展顺利。”
张绣道:“本王期待你的成效!”
法正道:“定不负殿下厚望。”
张绣没有在汉昌县多逗留,带上红薯以及十来个会栽种红薯的百姓,便北上长安。因为有一千斤红薯在,一袋一袋的红薯装在马车中,赶路速度慢了许多。
等再回到长安,已经是四月上旬。
天气已经很暖和。
张绣回到秦王府,吩咐人所有的红薯装入箩筐,又取了一些红薯煮熟。然后,张绣传令麾下的六部尚书,以及其余的文官,包括在长安的主将,也是全部下令召见。
张绣麾下的人都知道红薯的事情,也清楚此前张绣去巴郡,就是为了红薯的事情。他们一个个进入后,看到了箩筐中的红薯,既是好奇也是震惊。
眼前的红薯,一个个硕大无比。只是他们,却不知道是否好吃,也不知道具体收成。
贾诩看向李儒,询问道:“文优,这红薯的情况怎么样?”
李儒没有直接说,笑道:“暂时不急,容我卖一个关子。等殿下抵达后,由殿下亲自说,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其余人闻言,更是心痒痒。
他们都凑上去摸一摸,看一看,但比较不了解。
许久后,所有人到齐。
张绣这时候才进入大厅落座,笑道:“红薯摆在大厅中,料想你们都已经看过。现在,先不说红薯的情况,吃过再说。”
“来人,拿进来!”
张绣吩咐一声。
顷刻间,就有侍从鱼贯进入。一个个侍从端着一碗红薯汤,走到每个人的面前搁下碗筷。这红薯汤,就是用红薯煮出来的清汤。
每个碗中,有几块红薯。
李儒和司马懿在返回的路上,都吃过一些红薯,百吃不厌。如今见到红薯汤后,也是拿起筷子,快速大口吞吃起来。
两人饕餮的样子,令其余人也是口舌大动。
贾诩上了年纪,当他吃下一口红薯,那软糯甘甜的感觉,分外舒服。他又喝了一口汤,虽说是清汤,但带着有红薯独有的清香,以及红薯甘甜的味道。
让人回味无穷。
红薯对老年人来说,那便是最好的吃食。不仅好吃不硬,也容易消化,更有利于肠胃,这是最好的一道食物。
其余人,也不断吃下去。
等众人吃完,张绣询问道:“诸公,怎么样?”
“妙,妙不可言!”
贾诩捋着颌下的胡须,赞叹道:“殿下,对于老臣这样上了年纪,牙口不怎么好的人来说,红薯简直是山珍海味一般。”
“上了年纪,牙齿稀松,掉得差不多,稍微硬一点,或者稍稍难啃的面饼,吃下去都很不舒服,只觉得肚子里面翻江倒海。”
“这一碗红薯汤下去,整个人分外舒服。”
贾诩说道:“尤其这胃里面,也是暖暖的。”
张绣笑道:“事实上,红薯对上了些年纪的人,就是极佳的食物。”
贾诩顺势问道:“殿下,红薯的收成如何?”
张绣道:“不足半亩地,收获了两千三百多斤,折算下来,一亩地的产量,能抵五千斤。本王此前的估测,并没有错误。尤其红薯极容易推广栽种,我从巴郡拿了一千斤红薯回来。接下来,全部育苗栽种。等今年年底的时候,必定能收获不可胜数的红薯。”
刘巴问道:“是否立刻推广呢?”
“不!”
张绣摇头。
他眼中闪烁着睿智神色,说道:“如今的情况下,暂时不推广到百姓。我带了善于栽种的人来指导。这一次,全部栽种在官田,不让百姓栽种。等到年底的时候,百姓看到了红薯的收成,不需要我们推广,百姓都会想栽种的。”
“殿下英明!”
徐庶点头,赞同张绣的话。
百姓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可能相信凭空的宣传。当无数的百姓,亲眼见证红薯的奇迹,就会相信,甚至会大规模的栽种。
人都是趋吉避凶的,都是趋利的。
张绣把红薯的事情,又大致说了一遍,便不再多言。然后,他安排人把所有的红薯全部带下去准备栽种。
长安境内,有无数的官田,能保证红薯的顺利栽种。
这时候,一个侍从来到大厅外,进入后,禀报道:“殿下,王府外来了一个名叫林庸的人。他求见刘巴大人,说有紧急的事情求见。”
“让他进来!”
张绣吩咐一声。
“喏!”
内侍得令,便立刻去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