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中,宾主落座。
张仲景坐在主位,张绣在左侧首位落座。
陈到是张绣随行的人,则是在张绣的身后坐下。
张仲景虽说是上了年纪的人,但也有一腔热血,激动说道:“当初匈奴人南下时,老夫得到消息,就恨不得挺身而出,抵挡匈奴人。”
“可惜一把老骨头,又不通武艺,无法上阵厮杀。后来张将军带兵抗击匈奴,老夫更是倍觉振奋,期待着张将军取胜。”
“转眼,匈奴人尽数被歼灭。”
“真是大喜事。”
张仲景道:“张将军击败了匈奴人,斩杀匈奴左贤王呼厨泉,造福南阳郡的无数百姓,令无数人得以平安度日,功在社稷。”
先前,张仲景已经夸赞了一番。
眼下,他又再度夸赞。
张绣搓了搓手,暖和了一下冰凉的双手,轻笑道:“仲景公的这般夸赞,我甚是惭愧。南阳郡在我的辖区,百姓受苦,我自当挺身而出。区区小事,不足为奇。”
张仲景道:“这不是小事。”
说话的时候,他见张绣搓手取暖,立刻吩咐道:“来人!”
一名侍从快速的入内。
张仲景吩咐道:“拿两个火盆进来,挨着张将军近些,让张将军取暖。”
“喏!”
侍从得令,便立刻退下。
张绣不再客套,开门见山道:“仲景公,此番我来涅阳县,是有求于仲景公,希望得到仲景公的帮助。”
张仲景道:“张将军但说无妨,只要是老夫力所能及的事情,绝不推辞。”
张绣快速道:“今年的南阳郡,比往年冷了很多,连河面都结冰,寒意可见一斑。寒冷的天气,导致育阳县无数百姓感染风寒。”
“百姓杂居,没有聚在一起,倒也能压制住。”
“麻烦的是,我军中的士兵整日在一起,开始出现大批的风寒患者。育阳县的医师诊治后,无法控制病情,也治不好病症,导致患病的人越来越多。”
“我担心演变成疫病,所以来涅阳县请仲景公出手,治疗士兵的病症。”
张绣的眼中,满是期待。
这一回,只能靠张仲景出手了。
张仲景捋须一笑,自信道:“张将军的邀请,老夫义不容辞。明日一早,老夫和张将军一道赶往育阳县,如何?”
“多谢仲景公。”
张绣心中的大石,也随即落地。
这时候,府上的侍从拿着火盆进入。一个火盆放在大厅的中央,驱散厅中的寒意。另一个火盆,则是靠近张绣摆放。
张绣扫了眼火盆中燃烧的炭,刹那间,他瞪大眼睛,脸上有惊讶神情。
火盆中的燃烧,不是木炭,而是煤炭。
张绣对煤炭,是有所了解的。眼前这火盆中使用的,不是普通的煤炭,是品质最佳含碳量最高的无烟煤,其色泽更黑,燃烧时没有烟雾。
这样的无烟煤燃烧殆尽,便不会产生毒气。
在火盆中,热度足够的情况下,无烟煤足以完全燃烧,没有刺鼻性气味,不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毒气,这是能直接取暖的。
张绣思索间,耳旁忽然传来声音,是张仲景正喊他的名字。他恍然回过神,才说道:“请仲景公见谅,刚才走神了。”
张仲景道:“张将军一直盯着这黑石,是有什么疑惑吗?”
煤炭,也被古人称之为黑石。
这是黑色石头。
张绣道:“仲景公,黑炭是在哪里发现的?”
张仲景轻轻一笑,不急不缓的道:“火盆中燃烧的黑炭,是一位病人身体痊愈后,为答谢老夫,特意赠送的。”
“一般的黑石燃烧,会有刺鼻的味道,那是有毒的。但此物燃烧,无烟无味,完全没有毒性,可以用来取暖。”
“在接到黑石的时候,老夫心中也存疑,可送来的病人以身试法,亲自实验,老夫才相信了他的话,开始使用黑炭。”
张仲景说道:“这样的黑炭,老夫这里还有几百斤。如果张将军需要,可以赠送一些给张将军。”
张绣道:“仲景公的这病人,是哪里人,黑石是在何处开采的?”
张仲景回答道:“他是鲁阳县人,这些黑石,都是他在鲁山上捡来的。”
张绣心中一动。
鲁阳县,在后世河南境内。
鲁山,是鲁阳县境内的一座大山,后世以鲁山县为名字。
这是产煤的地方。
而如今的鲁阳县,是南阳郡最北面的区域。张绣想到能捡到如此多的无烟煤,证明鲁山上是露天煤矿,能大批量的开采无烟煤。
有了无烟煤,百姓就可以取暖。
相比于昂贵的木炭等,这样的无烟煤,足以救济受灾的百姓。
张绣心中抵定,站起身双手合拢,向张仲景行礼,郑重道:“仲景公,我代替南阳郡万千百姓,向你道谢了。”
张仲景见状,也是连忙起身,疑惑道:“张将军这是做什么,不必如此。”
张绣解释道:“仲景公也知道今年的寒冬,非比寻常。百姓虽然有粮食,可天气太冷,许多百姓都受不了。”
“尤其一些老人家,更是扛不住寒冬。”
“除此外,许多家境贫寒的百姓,更是难过。让他们使用木炭取暖,太过于昂贵。但鲁阳县开采出来的黑炭,能露天开采,价格便宜,足以缓解百姓的危机。”
“接下来,我会派人前往鲁阳县,大批量的开采黑炭。”
“然后,供给百姓取暖。”
“有了这大量的黑炭存在,今年的寒冬,百姓一定可以熬过去。没有仲景公的提醒,我对此事还一筹莫展,找不到办法。如今,终于有了化解的计策。”
张绣道:“我如今遇到两件难事,第一是士兵患病,第二是天寒地冻百姓艰难,如今这两个问题,都被仲景公化解。向仲景公道谢,理所应当。”
张仲景道:“这也不是老夫的功劳,只是恰逢其会,老夫知道而已。”
旋即,张仲景话锋一转,询问起育阳县士兵风寒感染的情况,张绣也一一说了应对的计策,把隔离等各项安排都说了。
张仲景听完,大为赞叹。
两人聊到深夜,才各自去休息。
翌日,清晨。
一大早,张绣和张仲景吃过早饭,就乘坐马车急匆匆的离开。从涅阳县到育阳县,一路急赶,比来的时候耗费的时间少些,跑了近三天时间。
回到育阳县,张仲景并不耽搁,直接往军营去。
他进入营中,见到一切布置井井有条,见到被隔离开的士兵,脸上神情也是放松许多,感慨道:“得亏张将军把病患隔离开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绣说道:“仲景公谬赞了,请仲景公出手,诊治此病。”
张仲景道:“此事不难。”
当即,他仔细诊治了几个士兵的病情,发现士兵的病症的确是一样的,便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箱,拿出了笔墨竹简,写下了药方,就交给张绣道:“张将军,士兵的病情都一样,依照药方抓药,煎给士兵服用。三天之内,必定能见效。”
“多谢张公!”
张绣也是松了一口气。
神医就是神医。
在许多医师束手无策的时候,张仲景却能够对症下药,这便是张仲景的能耐。
他喊来甘宁,让甘宁去安排。
军中的事情处理完后,张绣带着张仲景,径直返回县衙,准备替张仲景接风洗尘。
张仲景坐在主位,张绣在左侧首位落座。
陈到是张绣随行的人,则是在张绣的身后坐下。
张仲景虽说是上了年纪的人,但也有一腔热血,激动说道:“当初匈奴人南下时,老夫得到消息,就恨不得挺身而出,抵挡匈奴人。”
“可惜一把老骨头,又不通武艺,无法上阵厮杀。后来张将军带兵抗击匈奴,老夫更是倍觉振奋,期待着张将军取胜。”
“转眼,匈奴人尽数被歼灭。”
“真是大喜事。”
张仲景道:“张将军击败了匈奴人,斩杀匈奴左贤王呼厨泉,造福南阳郡的无数百姓,令无数人得以平安度日,功在社稷。”
先前,张仲景已经夸赞了一番。
眼下,他又再度夸赞。
张绣搓了搓手,暖和了一下冰凉的双手,轻笑道:“仲景公的这般夸赞,我甚是惭愧。南阳郡在我的辖区,百姓受苦,我自当挺身而出。区区小事,不足为奇。”
张仲景道:“这不是小事。”
说话的时候,他见张绣搓手取暖,立刻吩咐道:“来人!”
一名侍从快速的入内。
张仲景吩咐道:“拿两个火盆进来,挨着张将军近些,让张将军取暖。”
“喏!”
侍从得令,便立刻退下。
张绣不再客套,开门见山道:“仲景公,此番我来涅阳县,是有求于仲景公,希望得到仲景公的帮助。”
张仲景道:“张将军但说无妨,只要是老夫力所能及的事情,绝不推辞。”
张绣快速道:“今年的南阳郡,比往年冷了很多,连河面都结冰,寒意可见一斑。寒冷的天气,导致育阳县无数百姓感染风寒。”
“百姓杂居,没有聚在一起,倒也能压制住。”
“麻烦的是,我军中的士兵整日在一起,开始出现大批的风寒患者。育阳县的医师诊治后,无法控制病情,也治不好病症,导致患病的人越来越多。”
“我担心演变成疫病,所以来涅阳县请仲景公出手,治疗士兵的病症。”
张绣的眼中,满是期待。
这一回,只能靠张仲景出手了。
张仲景捋须一笑,自信道:“张将军的邀请,老夫义不容辞。明日一早,老夫和张将军一道赶往育阳县,如何?”
“多谢仲景公。”
张绣心中的大石,也随即落地。
这时候,府上的侍从拿着火盆进入。一个火盆放在大厅的中央,驱散厅中的寒意。另一个火盆,则是靠近张绣摆放。
张绣扫了眼火盆中燃烧的炭,刹那间,他瞪大眼睛,脸上有惊讶神情。
火盆中的燃烧,不是木炭,而是煤炭。
张绣对煤炭,是有所了解的。眼前这火盆中使用的,不是普通的煤炭,是品质最佳含碳量最高的无烟煤,其色泽更黑,燃烧时没有烟雾。
这样的无烟煤燃烧殆尽,便不会产生毒气。
在火盆中,热度足够的情况下,无烟煤足以完全燃烧,没有刺鼻性气味,不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毒气,这是能直接取暖的。
张绣思索间,耳旁忽然传来声音,是张仲景正喊他的名字。他恍然回过神,才说道:“请仲景公见谅,刚才走神了。”
张仲景道:“张将军一直盯着这黑石,是有什么疑惑吗?”
煤炭,也被古人称之为黑石。
这是黑色石头。
张绣道:“仲景公,黑炭是在哪里发现的?”
张仲景轻轻一笑,不急不缓的道:“火盆中燃烧的黑炭,是一位病人身体痊愈后,为答谢老夫,特意赠送的。”
“一般的黑石燃烧,会有刺鼻的味道,那是有毒的。但此物燃烧,无烟无味,完全没有毒性,可以用来取暖。”
“在接到黑石的时候,老夫心中也存疑,可送来的病人以身试法,亲自实验,老夫才相信了他的话,开始使用黑炭。”
张仲景说道:“这样的黑炭,老夫这里还有几百斤。如果张将军需要,可以赠送一些给张将军。”
张绣道:“仲景公的这病人,是哪里人,黑石是在何处开采的?”
张仲景回答道:“他是鲁阳县人,这些黑石,都是他在鲁山上捡来的。”
张绣心中一动。
鲁阳县,在后世河南境内。
鲁山,是鲁阳县境内的一座大山,后世以鲁山县为名字。
这是产煤的地方。
而如今的鲁阳县,是南阳郡最北面的区域。张绣想到能捡到如此多的无烟煤,证明鲁山上是露天煤矿,能大批量的开采无烟煤。
有了无烟煤,百姓就可以取暖。
相比于昂贵的木炭等,这样的无烟煤,足以救济受灾的百姓。
张绣心中抵定,站起身双手合拢,向张仲景行礼,郑重道:“仲景公,我代替南阳郡万千百姓,向你道谢了。”
张仲景见状,也是连忙起身,疑惑道:“张将军这是做什么,不必如此。”
张绣解释道:“仲景公也知道今年的寒冬,非比寻常。百姓虽然有粮食,可天气太冷,许多百姓都受不了。”
“尤其一些老人家,更是扛不住寒冬。”
“除此外,许多家境贫寒的百姓,更是难过。让他们使用木炭取暖,太过于昂贵。但鲁阳县开采出来的黑炭,能露天开采,价格便宜,足以缓解百姓的危机。”
“接下来,我会派人前往鲁阳县,大批量的开采黑炭。”
“然后,供给百姓取暖。”
“有了这大量的黑炭存在,今年的寒冬,百姓一定可以熬过去。没有仲景公的提醒,我对此事还一筹莫展,找不到办法。如今,终于有了化解的计策。”
张绣道:“我如今遇到两件难事,第一是士兵患病,第二是天寒地冻百姓艰难,如今这两个问题,都被仲景公化解。向仲景公道谢,理所应当。”
张仲景道:“这也不是老夫的功劳,只是恰逢其会,老夫知道而已。”
旋即,张仲景话锋一转,询问起育阳县士兵风寒感染的情况,张绣也一一说了应对的计策,把隔离等各项安排都说了。
张仲景听完,大为赞叹。
两人聊到深夜,才各自去休息。
翌日,清晨。
一大早,张绣和张仲景吃过早饭,就乘坐马车急匆匆的离开。从涅阳县到育阳县,一路急赶,比来的时候耗费的时间少些,跑了近三天时间。
回到育阳县,张仲景并不耽搁,直接往军营去。
他进入营中,见到一切布置井井有条,见到被隔离开的士兵,脸上神情也是放松许多,感慨道:“得亏张将军把病患隔离开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绣说道:“仲景公谬赞了,请仲景公出手,诊治此病。”
张仲景道:“此事不难。”
当即,他仔细诊治了几个士兵的病情,发现士兵的病症的确是一样的,便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箱,拿出了笔墨竹简,写下了药方,就交给张绣道:“张将军,士兵的病情都一样,依照药方抓药,煎给士兵服用。三天之内,必定能见效。”
“多谢张公!”
张绣也是松了一口气。
神医就是神医。
在许多医师束手无策的时候,张仲景却能够对症下药,这便是张仲景的能耐。
他喊来甘宁,让甘宁去安排。
军中的事情处理完后,张绣带着张仲景,径直返回县衙,准备替张仲景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