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么回事儿啊,那成,水生他爹,你多给装四只吧,我这里记下帐。”
瞧瞧,只要往外运货就琐事一箩筐。
基本上天没亮,罗母就要起身忙着一摊子事儿,没有一处不需要操心的。
而此时第三批运货的人就属于有组织有纪律的了。
带头人是朱兴昌,人数众多。
朱兴昌等人或用扁担装鸭子,或是用手推车推,他们这些人要徒步到县里,县里左家酒铺子留有一辆马车,那是朱兴德走之前安排的。
虽然在离开前,已经给府城和县里铺子留有一定数量的存酒,但是以防万一接到私人订的大单子,就在那面放了一辆车方便送消息。
朱兴昌他们到了县里,会用那辆仅剩的马车载着鸭子去临县,走街串巷挑着扁担贩卖。
别看朱兴昌是后加入罗家卖鸭大队,他之前帮着二弟妹和三弟妹搬家来着,连钱都顾不上赚。但因为有他带头把控着,比方说到了县里组织去酒铺子后院歇脚住宿,卖货收钱什么的,罗婆子极为放心。
“老大啊,路上要注意安全啊,防着点儿贼人,现在外面世道乱。”
朱家伯母捶着腰翻个白眼,现在罗婆子经常抢她台词,她只能补充句:“带菜刀了没?”
“带啦。”朱兴昌慢慢消失在清晨的雾色中。
提这点,就要说朱兴德之前的与人为善了,他给知县大人办事那阵确实得罪了人,但也交下不少人。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名声在外。这使得留守看城门的小子们就算不看朱老二和朱老三的面子,提德子哥一声,也会给曾经的朱捕头一些面子,从不搜查有没有武器,很方便游寒村这面的人出行,身上带着保命的家伙什。
说起武器,也只能带菜刀锄头了,因为好些人家铁耙子啥的都被运酒队带走了。
“数数还有多少只。”人都走没,罗婆子才面露愁容。
水生爹说:“还有几百只。”
“哎呦我的天呐,这可咋整。”
朱家伯母提醒:“你先别你的天了,眼下还不至于愁鸭子,大不了费些事儿继续喂着,等天冷时像你说的,全杀了冻上就不那么着急卖了。你先看看鸭蛋吧。”
“今日又下多少鸭蛋?”
“老鼻子了,都快给我数糊涂啦。”
罗婆子捂着额头叹息:“先腌上吧,全腌着,等冒油的时候备不住就能卖出去了。”
还有可能她儿子和朱兴德就回来了。
所以有句心里话她没说出口,她其实一点儿都不盼着天大冷起来,冷就意味着,她的儿子儿媳和那些运酒的亲人们,在外面更遭罪。
……
与此同时,左家新宅这里。
左小稻和左小豆比罗婆子还心焦。
罗母属于是被逼无奈活计多,而她俩是自己找活干,忙起来才能分散精力。
左小稻胳膊都快要切肿了,脚边摆着六个大盆。
豆角切丝晾晒,晒干留作冬日化开炒菜吃,茄子切片晒蔫吧了制成耐放的茄子干。
她二妹小豆正在吭哧吭哧搬大石头,刚腌完一缸酸菜,需要用大石头压在新腌的酸菜上面,让新菜往下沉一沉,这样过些日还能再续进去几颗酸菜,不浪费缸里的地方。
“快放下来,我和你一起。”
“不用,大姐,等会儿咱俩将堆在房前屋后的萝卜放进地窖里吧,省得娘和爹回来干了。”她爹不可能做到像满山一般,一边爬梯子一边背大半袋子萝卜下地窖,腿上肩上没那个力气,只能几个几个的来回折腾。在小豆看来,那和她们一样,何必等着爹回来干活。
再说,今日娘和外婆去了老宅那面,爹去弄柴火垛了。这几人不一定会啥时候忙完回家。还得去养殖场看看呢。那面现在家里没养鸭子,养了二十只大鹅,四十只鸡。
小稻问妹子:“行,不等爹了,咱俩干。你窖门敞开没?”
深窖,不提前敞开门放一会儿,人爬梯子下到窖里容易窒息。
“早敞开了,等我再腌完一缸酸菜的,咱俩就搬萝卜。”
其实姐俩哪是只有这些活啊,旁边满山和小豆家院落里还泡着几大盆鸭毛呐。
老罗家养太多鸭子了,每天都能剩下一堆堆鸭毛。
鸭毛用热热的草木灰水泡着,按理肥皂水更好,但这稀烂贱的东西不舍得用肥皂,用草木灰水洗掉鸭毛上的油脂污垢,洗完后再用清水冲洗晾晒。讲究些的再上锅蒸完晾晒就更没味道了,可那样废柴火,左家只冲洗几遍差一不二的晒蓬松就装袋。
最初发现这玩意儿暖和,还是朱兴德他们没离开前,罗婆子将鸭毛攒成堆、堆在鸭舍临时搭的歇脚炕上。反正是啥玩意儿到她那里都舍不得扔。那时候天气还没必要烧炕呢,炕挺凉的,她累大劲儿了午睡不小心滚到攒的一堆鸭毛上面,睡醒一觉发现还挺暖和,她就和大伙说了。
朱兴德当即决定让洗洗,别一股子味儿,然后用鸭毛置一些出门用的面罩、护膝、脖套。
就这么的,现在左家、罗家、朱家人都知道这玩意儿暖和,不舍得丢,干脆全洗一洗晒蓬松,要么用来塞进棉袄棉裤和被子里,要么制成门帘子或是棉窗帘,用不了就存着,反正现在啥不多、就屋子多,给啥都存得上。
今年左家晒秋菜,压根儿不需要登梯子放在房顶了,各院子就够用。
可此时,小豆早将自家院子泡的鸭毛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她生孩子留下的后遗症,从满山走了更邪乎,总是拿东往西。
姐妹俩正说话呢,研究将萝卜下到窖里后,今晚是烀倭瓜吃还是做些干粮,从做饭又扯到朱兴德他们不知道有没有热汤热饭,大门响了。
兰草挎着一小筐蘑菇走了进来。
小稻意外:“你咋来了?你婆婆呢。”
“这就是我婆婆采的,让我给你们送些来。四嫂,你是不知道,山上都快要被大伙薅秃了,这么大一片寒山,眼下想采点儿蘑菇都是难事儿,往年哪里会这样。”
左小稻笑,兰草小姑子自从搬到游寒村,甭管家里有点儿啥都爱往这头送。常喜的奶奶脾气秉性更是不错,恨不得做俩花饽饽都让兰草跑一趟给送来。
闻言道:“我家有,你快留着吧,也全是这家那家给的,够吃。让你婆婆多攒一些,今年你四哥不在,他要是在,其实都能帮你们卖干蘑。”
兰草咋可能会拿回去。瞄了一眼院子,果然四嫂说的不夸张,在仓房附近堆着好些筐蘑菇,应是左家好人缘别人给送的。
她撸撸袖子干脆拽过小板凳,帮着摘起了蘑菇。
一看四嫂就很忙,蘑菇都没摘。
屋里,朱老爷子正一边看孩子,一边眯着眼睛用针线串红辣椒,串好了要拿到外面去晒,他都已经串好几袋子了。可以说,这一冬吃的干辣椒面全指望老爷子在干。左家还费辣椒,因为要帮罗家卤鸭货。
听到孙女说话的声音,老爷子来到窗前冲外面问了句:“兰草来啦?”
“是,爷,我。”
罗峻熙家的两个胖子当即放声大哭起来。
老爷子一着急,针扎了手,顾不上吸手指上的血,懊恼的一拍大脑门,瞧他这记性又忘记不能说话了。这俩孩子也不知道脾气咋那么大,只要睡觉就不让人出一点儿动静,被影响了就嚎哭啊。比甜田、甜酒和小时候的甜水难哄多了。
只看小稻和小豆立马蹿进屋,手太凉,着急起来只能用肚皮捂了捂,又使劲搓了搓暖和手,然后一人一个抱起孩子去旁边屋子喂奶。
“可能是饿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左小稻和小豆给妹妹家俩胖小喂饱奶,刚放下衣襟就听到前院传来动静,兰草在和人说话,好像是来了许多人。
“看来这是送柴火的来啦。”
姐妹俩对视一眼,重新将俩孩子托付给朱老爷子看管,顾不上哄一哄另两个小娃甜田和甜酒闹脾气在哭,急急忙忙出了屋子。
朱老爷子看眼自家最小的曾孙女甜田,那眼泪就挂在小脸蛋上,还边哭边用小眼神往外紧着瞄小稻的身影呢,小手也在抓挠似的想要娘抱,心疼的不行,只能抱起来拍哄,念念叨叨对几个听不懂人事的奶娃娃说道:“家里忙,你们娘顾不上你们,都听话。爹不在家,你们再不听话,会累着娘。”
说话的时候,发现满山家甜酒精力旺盛,正试图翻身要抓拿炕上的辣椒和针线筐,将朱老爷子吓一大跳,赶紧将这些物什扒拉下炕,也不管针线会不会撒满地。伴随着物什掉下炕的声音,还闻到了一股怪味儿。
朱老爷子低头一瞅怀里的小曾孙女,得,这小孩儿还像打嗝似得望着他忽地笑一声,就这么在他身上拉尿了。
要不说老爷子一天天不容易。
表面上看,朱老爷子自从搬到游寒村吃住,活轻省,吃的不孬,住着体面的新房子,天天在屋里闲待着。
实际上却是为帮家里人,他日日主动把着死身子,从早上起来就要照看四个小孩儿,稍不注意小孩子爱乱动就会出事。
可以说,他一个大男人比甜水还不自由。
朱老爷子已经好久没和同龄人坐在树根下说会儿话。
往常住在杏林村,那里有不少处了几十年的老伙计,像宋老头之流。但是到了游寒村不认不熟的,唠嗑不解馋,人家不能和他说知心话,他也不可能和对方交心深谈。
但是诸如这些搬来不太方便的小难处,朱老爷子从来没和朱兴德以及左家人提起过。
提那些没用的作甚,怪难为孩子的。提出来,孩子们又能给咋解决?他不比村里其他老年人有福?谁到老那天都是要随着子孙过日子的。
倒是小稻心细,怕老爷子冷不丁换地方住上火,有时会主动劝爷爷出去走走。
朱老爷子为了让孙媳放心,总是装作不以为然地摆手说:“和他们没啥可唠的,再说你爹在家,我和你爹还聊不过来呢,在家扫扫院子都比和他们唠那些没用的强。你不用管我,我挺好的。”
孙媳妇要是顾虑太多,他还怪不自在,本来德子就不在家。小稻的辛苦,他看在眼里。
左小稻也就没法再劝。只在心里盼着等朱兴德回来,到时可以让朱兴德带着朱老爷子回杏林村,借着祭祖多住两天,再多见见老伙伴儿们,也能让朱兴德领着老爷子去趟城里,看看朱老二和朱老三的新家如何。
别看老爷子没问,小稻却发现了,老爷子对孙氏和李氏带着孩子们搬去县城居住还是挺惦记的。
奈何她眼下实在是抽不开身领着去看看,她要奶孩子,二妹的奶水根本不够吃,每年到了深秋家里还一摊子活计。
尤其今年罗家的干菜、腌菜、柴火垛等等事情,要全部由左家来张罗。
此时,左小稻和左小豆急急忙忙来到院门前,本想帮左里正家的大儿子和左姓几位同辈的哥哥敞开大门,让拉柴火的手推车进院子。
结果到了近前才看清,这些人全是用肩膀背着成捆的柴火。
左里正的大儿子问小稻:“大丫头,将柴火堆在哪。”
小稻指指爹娘院子里的柴房:“全卸在那里就成。”
“不用留一部分放屋里吗?别再下雨没有烧的。你们这头离村里远。到时借干柴都不好借。”
“不用,大伯,一会儿我们姐几个自己慢慢拾掇就行,指定会将一部分存屋里的,而且各家屋里都得留不少,新房子新搭的炕,正好夜里凉起来了,要好好烧烧熏一熏。我外婆出门前有嘱咐过。我还得单独留出各家喂牛的秸秆,牛群回来喂起来便宜。”
“那我给你倒腾到各屋去,你把旁边几户院子门都打开,你几个女娃娃家干的过来吗?”
“不不不,这就够麻烦你们的,我们一点点折腾吧。不着急。倒是给你们累够呛。怎么不用手推车推?”
左里正的大儿子忙的一头一脸的汗,闻言就没再强求。
他卸下身上的柴,扔到柴房里,躲到旁边给后面背柴的小子们让路,才回话道:
“你二大爷他们正用着手推车,往你家老宅一趟趟送柴火,那面比这面活重,自是让给他们推车,我们一趟趟背就行。”
老宅那面用柴会更多,不止要留着烧火做饭日日烀猪食,而且还要准备不少木柈和柴火留着酿酒用。
一点儿不夸张,左家由于酿酒的原因,又喂养那么猪和牲畜,一年下来用的柴火,快赶上村里几十户人家合在一起的数量了。
多亏着左里正家地多,罗婆子家田地也不少,双双支援给左撇子家不少粮食秸秆,再加上左家自己积攒的,和左家交好的人家也送来不少,才算是勉强够用。
左小豆和兰草从屋里端水出来,让背柴的族里哥哥们喝口水歇口气,恰好听见这话,纳闷问道:“咋都赶到一天忙乎呢,早上外婆走时,还说老宅那头要停工两日,打算清理猪粪和茅坑。我家那茅坑再不掏不行了,这一夏天忙的都没顾上,怕天冷下来更不好弄。现在咋又往那面送柴火。能忙的开不。”
瞧瞧,只要往外运货就琐事一箩筐。
基本上天没亮,罗母就要起身忙着一摊子事儿,没有一处不需要操心的。
而此时第三批运货的人就属于有组织有纪律的了。
带头人是朱兴昌,人数众多。
朱兴昌等人或用扁担装鸭子,或是用手推车推,他们这些人要徒步到县里,县里左家酒铺子留有一辆马车,那是朱兴德走之前安排的。
虽然在离开前,已经给府城和县里铺子留有一定数量的存酒,但是以防万一接到私人订的大单子,就在那面放了一辆车方便送消息。
朱兴昌他们到了县里,会用那辆仅剩的马车载着鸭子去临县,走街串巷挑着扁担贩卖。
别看朱兴昌是后加入罗家卖鸭大队,他之前帮着二弟妹和三弟妹搬家来着,连钱都顾不上赚。但因为有他带头把控着,比方说到了县里组织去酒铺子后院歇脚住宿,卖货收钱什么的,罗婆子极为放心。
“老大啊,路上要注意安全啊,防着点儿贼人,现在外面世道乱。”
朱家伯母捶着腰翻个白眼,现在罗婆子经常抢她台词,她只能补充句:“带菜刀了没?”
“带啦。”朱兴昌慢慢消失在清晨的雾色中。
提这点,就要说朱兴德之前的与人为善了,他给知县大人办事那阵确实得罪了人,但也交下不少人。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名声在外。这使得留守看城门的小子们就算不看朱老二和朱老三的面子,提德子哥一声,也会给曾经的朱捕头一些面子,从不搜查有没有武器,很方便游寒村这面的人出行,身上带着保命的家伙什。
说起武器,也只能带菜刀锄头了,因为好些人家铁耙子啥的都被运酒队带走了。
“数数还有多少只。”人都走没,罗婆子才面露愁容。
水生爹说:“还有几百只。”
“哎呦我的天呐,这可咋整。”
朱家伯母提醒:“你先别你的天了,眼下还不至于愁鸭子,大不了费些事儿继续喂着,等天冷时像你说的,全杀了冻上就不那么着急卖了。你先看看鸭蛋吧。”
“今日又下多少鸭蛋?”
“老鼻子了,都快给我数糊涂啦。”
罗婆子捂着额头叹息:“先腌上吧,全腌着,等冒油的时候备不住就能卖出去了。”
还有可能她儿子和朱兴德就回来了。
所以有句心里话她没说出口,她其实一点儿都不盼着天大冷起来,冷就意味着,她的儿子儿媳和那些运酒的亲人们,在外面更遭罪。
……
与此同时,左家新宅这里。
左小稻和左小豆比罗婆子还心焦。
罗母属于是被逼无奈活计多,而她俩是自己找活干,忙起来才能分散精力。
左小稻胳膊都快要切肿了,脚边摆着六个大盆。
豆角切丝晾晒,晒干留作冬日化开炒菜吃,茄子切片晒蔫吧了制成耐放的茄子干。
她二妹小豆正在吭哧吭哧搬大石头,刚腌完一缸酸菜,需要用大石头压在新腌的酸菜上面,让新菜往下沉一沉,这样过些日还能再续进去几颗酸菜,不浪费缸里的地方。
“快放下来,我和你一起。”
“不用,大姐,等会儿咱俩将堆在房前屋后的萝卜放进地窖里吧,省得娘和爹回来干了。”她爹不可能做到像满山一般,一边爬梯子一边背大半袋子萝卜下地窖,腿上肩上没那个力气,只能几个几个的来回折腾。在小豆看来,那和她们一样,何必等着爹回来干活。
再说,今日娘和外婆去了老宅那面,爹去弄柴火垛了。这几人不一定会啥时候忙完回家。还得去养殖场看看呢。那面现在家里没养鸭子,养了二十只大鹅,四十只鸡。
小稻问妹子:“行,不等爹了,咱俩干。你窖门敞开没?”
深窖,不提前敞开门放一会儿,人爬梯子下到窖里容易窒息。
“早敞开了,等我再腌完一缸酸菜的,咱俩就搬萝卜。”
其实姐俩哪是只有这些活啊,旁边满山和小豆家院落里还泡着几大盆鸭毛呐。
老罗家养太多鸭子了,每天都能剩下一堆堆鸭毛。
鸭毛用热热的草木灰水泡着,按理肥皂水更好,但这稀烂贱的东西不舍得用肥皂,用草木灰水洗掉鸭毛上的油脂污垢,洗完后再用清水冲洗晾晒。讲究些的再上锅蒸完晾晒就更没味道了,可那样废柴火,左家只冲洗几遍差一不二的晒蓬松就装袋。
最初发现这玩意儿暖和,还是朱兴德他们没离开前,罗婆子将鸭毛攒成堆、堆在鸭舍临时搭的歇脚炕上。反正是啥玩意儿到她那里都舍不得扔。那时候天气还没必要烧炕呢,炕挺凉的,她累大劲儿了午睡不小心滚到攒的一堆鸭毛上面,睡醒一觉发现还挺暖和,她就和大伙说了。
朱兴德当即决定让洗洗,别一股子味儿,然后用鸭毛置一些出门用的面罩、护膝、脖套。
就这么的,现在左家、罗家、朱家人都知道这玩意儿暖和,不舍得丢,干脆全洗一洗晒蓬松,要么用来塞进棉袄棉裤和被子里,要么制成门帘子或是棉窗帘,用不了就存着,反正现在啥不多、就屋子多,给啥都存得上。
今年左家晒秋菜,压根儿不需要登梯子放在房顶了,各院子就够用。
可此时,小豆早将自家院子泡的鸭毛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她生孩子留下的后遗症,从满山走了更邪乎,总是拿东往西。
姐妹俩正说话呢,研究将萝卜下到窖里后,今晚是烀倭瓜吃还是做些干粮,从做饭又扯到朱兴德他们不知道有没有热汤热饭,大门响了。
兰草挎着一小筐蘑菇走了进来。
小稻意外:“你咋来了?你婆婆呢。”
“这就是我婆婆采的,让我给你们送些来。四嫂,你是不知道,山上都快要被大伙薅秃了,这么大一片寒山,眼下想采点儿蘑菇都是难事儿,往年哪里会这样。”
左小稻笑,兰草小姑子自从搬到游寒村,甭管家里有点儿啥都爱往这头送。常喜的奶奶脾气秉性更是不错,恨不得做俩花饽饽都让兰草跑一趟给送来。
闻言道:“我家有,你快留着吧,也全是这家那家给的,够吃。让你婆婆多攒一些,今年你四哥不在,他要是在,其实都能帮你们卖干蘑。”
兰草咋可能会拿回去。瞄了一眼院子,果然四嫂说的不夸张,在仓房附近堆着好些筐蘑菇,应是左家好人缘别人给送的。
她撸撸袖子干脆拽过小板凳,帮着摘起了蘑菇。
一看四嫂就很忙,蘑菇都没摘。
屋里,朱老爷子正一边看孩子,一边眯着眼睛用针线串红辣椒,串好了要拿到外面去晒,他都已经串好几袋子了。可以说,这一冬吃的干辣椒面全指望老爷子在干。左家还费辣椒,因为要帮罗家卤鸭货。
听到孙女说话的声音,老爷子来到窗前冲外面问了句:“兰草来啦?”
“是,爷,我。”
罗峻熙家的两个胖子当即放声大哭起来。
老爷子一着急,针扎了手,顾不上吸手指上的血,懊恼的一拍大脑门,瞧他这记性又忘记不能说话了。这俩孩子也不知道脾气咋那么大,只要睡觉就不让人出一点儿动静,被影响了就嚎哭啊。比甜田、甜酒和小时候的甜水难哄多了。
只看小稻和小豆立马蹿进屋,手太凉,着急起来只能用肚皮捂了捂,又使劲搓了搓暖和手,然后一人一个抱起孩子去旁边屋子喂奶。
“可能是饿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左小稻和小豆给妹妹家俩胖小喂饱奶,刚放下衣襟就听到前院传来动静,兰草在和人说话,好像是来了许多人。
“看来这是送柴火的来啦。”
姐妹俩对视一眼,重新将俩孩子托付给朱老爷子看管,顾不上哄一哄另两个小娃甜田和甜酒闹脾气在哭,急急忙忙出了屋子。
朱老爷子看眼自家最小的曾孙女甜田,那眼泪就挂在小脸蛋上,还边哭边用小眼神往外紧着瞄小稻的身影呢,小手也在抓挠似的想要娘抱,心疼的不行,只能抱起来拍哄,念念叨叨对几个听不懂人事的奶娃娃说道:“家里忙,你们娘顾不上你们,都听话。爹不在家,你们再不听话,会累着娘。”
说话的时候,发现满山家甜酒精力旺盛,正试图翻身要抓拿炕上的辣椒和针线筐,将朱老爷子吓一大跳,赶紧将这些物什扒拉下炕,也不管针线会不会撒满地。伴随着物什掉下炕的声音,还闻到了一股怪味儿。
朱老爷子低头一瞅怀里的小曾孙女,得,这小孩儿还像打嗝似得望着他忽地笑一声,就这么在他身上拉尿了。
要不说老爷子一天天不容易。
表面上看,朱老爷子自从搬到游寒村吃住,活轻省,吃的不孬,住着体面的新房子,天天在屋里闲待着。
实际上却是为帮家里人,他日日主动把着死身子,从早上起来就要照看四个小孩儿,稍不注意小孩子爱乱动就会出事。
可以说,他一个大男人比甜水还不自由。
朱老爷子已经好久没和同龄人坐在树根下说会儿话。
往常住在杏林村,那里有不少处了几十年的老伙计,像宋老头之流。但是到了游寒村不认不熟的,唠嗑不解馋,人家不能和他说知心话,他也不可能和对方交心深谈。
但是诸如这些搬来不太方便的小难处,朱老爷子从来没和朱兴德以及左家人提起过。
提那些没用的作甚,怪难为孩子的。提出来,孩子们又能给咋解决?他不比村里其他老年人有福?谁到老那天都是要随着子孙过日子的。
倒是小稻心细,怕老爷子冷不丁换地方住上火,有时会主动劝爷爷出去走走。
朱老爷子为了让孙媳放心,总是装作不以为然地摆手说:“和他们没啥可唠的,再说你爹在家,我和你爹还聊不过来呢,在家扫扫院子都比和他们唠那些没用的强。你不用管我,我挺好的。”
孙媳妇要是顾虑太多,他还怪不自在,本来德子就不在家。小稻的辛苦,他看在眼里。
左小稻也就没法再劝。只在心里盼着等朱兴德回来,到时可以让朱兴德带着朱老爷子回杏林村,借着祭祖多住两天,再多见见老伙伴儿们,也能让朱兴德领着老爷子去趟城里,看看朱老二和朱老三的新家如何。
别看老爷子没问,小稻却发现了,老爷子对孙氏和李氏带着孩子们搬去县城居住还是挺惦记的。
奈何她眼下实在是抽不开身领着去看看,她要奶孩子,二妹的奶水根本不够吃,每年到了深秋家里还一摊子活计。
尤其今年罗家的干菜、腌菜、柴火垛等等事情,要全部由左家来张罗。
此时,左小稻和左小豆急急忙忙来到院门前,本想帮左里正家的大儿子和左姓几位同辈的哥哥敞开大门,让拉柴火的手推车进院子。
结果到了近前才看清,这些人全是用肩膀背着成捆的柴火。
左里正的大儿子问小稻:“大丫头,将柴火堆在哪。”
小稻指指爹娘院子里的柴房:“全卸在那里就成。”
“不用留一部分放屋里吗?别再下雨没有烧的。你们这头离村里远。到时借干柴都不好借。”
“不用,大伯,一会儿我们姐几个自己慢慢拾掇就行,指定会将一部分存屋里的,而且各家屋里都得留不少,新房子新搭的炕,正好夜里凉起来了,要好好烧烧熏一熏。我外婆出门前有嘱咐过。我还得单独留出各家喂牛的秸秆,牛群回来喂起来便宜。”
“那我给你倒腾到各屋去,你把旁边几户院子门都打开,你几个女娃娃家干的过来吗?”
“不不不,这就够麻烦你们的,我们一点点折腾吧。不着急。倒是给你们累够呛。怎么不用手推车推?”
左里正的大儿子忙的一头一脸的汗,闻言就没再强求。
他卸下身上的柴,扔到柴房里,躲到旁边给后面背柴的小子们让路,才回话道:
“你二大爷他们正用着手推车,往你家老宅一趟趟送柴火,那面比这面活重,自是让给他们推车,我们一趟趟背就行。”
老宅那面用柴会更多,不止要留着烧火做饭日日烀猪食,而且还要准备不少木柈和柴火留着酿酒用。
一点儿不夸张,左家由于酿酒的原因,又喂养那么猪和牲畜,一年下来用的柴火,快赶上村里几十户人家合在一起的数量了。
多亏着左里正家地多,罗婆子家田地也不少,双双支援给左撇子家不少粮食秸秆,再加上左家自己积攒的,和左家交好的人家也送来不少,才算是勉强够用。
左小豆和兰草从屋里端水出来,让背柴的族里哥哥们喝口水歇口气,恰好听见这话,纳闷问道:“咋都赶到一天忙乎呢,早上外婆走时,还说老宅那头要停工两日,打算清理猪粪和茅坑。我家那茅坑再不掏不行了,这一夏天忙的都没顾上,怕天冷下来更不好弄。现在咋又往那面送柴火。能忙的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