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对梅贵妃态度不好,齐王和大皇子也看出来了,不过大皇子像所有人一样,没追问什么,毕竟他跟李太后隔着一代,有些话不好问的,倒是齐王跟李太后是母子,且是李太后最疼爱的孩子,倒是问过为什么。
别人要问,如果是守口如瓶的,李太后也许还会说真相,齐王是李太后最不会说真相的人,所以他虽然问了,也是白问,李太后只说她看不惯梅贵妃,没什么原因。
于是李太后到底为什么不喜欢梅贵妃,除了梅贵妃本人和皇帝,就只有安然知道原因,其他人全都不知道。
安然猜测的不错,梅贵妃对齐王的确有敌意,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她觉得,齐王跟大皇子关系这样好,到时就算张皇后成功被她收拾了,她成了新后,儿子也成了嫡子,但要是齐王支持大皇子,然后太后也还在,支持小儿子的决定,那样对她儿子继位可就是很大的阻力了,所以她对齐王自然有敌意,觉得这齐王不能留,只要齐王死了,太后不足为惧,况且到时齐王死了,太后伤心难过,指不定身体就会垮了,然后去了,这样一箭双雕,再好不过了。
安然还真没想到梅贵妃是因为想到了将来齐王有可能帮大皇子,所以这样有敌意,毕竟梅贵妃现在还只是贵妃呢,张皇后也好好的,谁能料到她现在就想的那么远呢,畅想的也太远了。
虽然没想到,但知道她对齐王有敌意,盯着她就行了,这是安然第一次看到她的敌意,以前没见到过,也就是说,以前梅贵妃应该不会对齐王如何的,但这之后,指不定会对付齐王,既然要在这之后才对付齐王,总不能之前就安排好了,总要做新安排,这样一来,她只要盯着,总有发现的一天,所以她盯着梅贵妃的策略没错,除非梅贵妃以后再不做坏事,要不然总有露出马脚的一天,但梅贵妃以后会永远不会做坏事吗?只要她还想上位,就会使手段,所以她肯定等得到。
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从李太后那儿回去后,安然又开始看梅贵妃那边傀儡的情况。
梅贵妃身边,安然一直放着傀儡的,只是之前她更关注张皇后和齐王身边的情况,毕竟不能让两人出事嘛,所以有时有时间,看的也是张皇后和齐王身边的情况,对梅贵妃,因为监视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监视到什么重要内容,所以就放置了。
但今天看梅贵妃对大皇子和齐王有敌意,安然又想看看梅贵妃这边可有什么问题了。
本来,她以为就梅贵妃之前那样敌视大皇子和齐王,回去定然会吩咐什么,结果,梅贵妃还是没任何动静,让安然失望了。
安然可不相信,梅贵妃真的清清白白,只能说,梅贵妃看样子经过上次的事,又进化了,现在就算监视着她,都查不出来她做了什么了。
这样下去,可不是事啊,毕竟接下来会发生很多事,她要是一直监视着梅贵妃,结果还没作用,仍然让事情发生了,那她就是真的太没用了。
虽然没查出来梅贵妃做了什么,但安然却不想梅贵妃一点事都没有,接下来有精力兴风作浪。
于是当下便放出了一个官员为非作歹的事,不用说了,这个官员就是走梅家的门路,爬上去的了,所以安然放出这个官员的事,目的自然是为了给梅贵妃找点事做做,免得她有时间兴风作浪。
不过在这个世界,梅贵妃因为她的干预,这会儿没成为梅皇贵妃,梅家也没封伯爵,所以能帮人找的门路也有限,所以这人,只是个县官而已。
虽只是县官罢了,在位上却也贪了不少钱,手上甚至还有人命。
很快,这案子就传到了御前,皇帝看一个县官,能贪这么多钱,手上还有人命,果然勃然大怒,下旨严办,并将对方的保护伞揪出来。
最后不用说了,查着查着,就查到梅贵妃头上去了。
这就尴尬了。
梅贵妃在各处都有眼线,自是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这事,当下吓坏了,生怕皇帝因为这事对她不满,到时将她打入冷宫,她的前途就要完了,于是当下赶紧跑到皇帝跟前,哭着请罪。
当然了,请罪是次要的,主要是推卸责任。
当下就听梅贵妃哭的梨花带雨样道:“陛下明见,这事臣妾一点也不知道啊,平常也约束过娘家人,让他们不要做辜负皇恩的事,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做了这样的事。”
这倒是真的,梅贵妃平常的确约束过娘家人,让他们不要(在大事未成前)嚣张跋扈。
梅家人倒也答应了。
只是,自从她孩子出生了,就要经营势力了,梅家为了经营势力,看有人巴结,就收下了,既然收下了,成了自己人了,自然就要尽量将巴结自己的人往上捧,要不然还怎么壮大势力呢,但他们又没什么识人的眼光,于是有时就容易发生良莠不齐的事。
当然了,有时候梅家也是故意挑些品行不好的人,毕竟有些事,需要品行不好的人去办,品行太好的人,有道德包袱,只怕是不愿意做这些事的。
既然如此,很容易就会出事。
梅贵妃自然不能说,娘家是为了自己经营势力,才发生这样的事,只能将这些推到娘家人头上,说是娘家人不听她的约束。
好在安然特意推出来的这个人,是有选择的,就是故意选的是梅大老爷挑的人,这样一来,梅贵妃推给家里人,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想着最后查清楚,是梅大老爷做的,皇帝收拾了梅大老爷,她不但不会难受,还要高兴借皇帝的手报了仇呢。
皇帝看她这样哭泣,果然心软了,想着这的确不关梅贵妃的事,毕竟她在深宫,哪里管得了梅家的事,于是本来有些冷硬的表情,在看梅贵妃这样哭泣请罪后,口气便温和了,道:“朕知道你是好的,你不要害怕。”
当下皇帝便将处理结果跟梅贵妃说了,问梅贵妃这样可行。
别人要问,如果是守口如瓶的,李太后也许还会说真相,齐王是李太后最不会说真相的人,所以他虽然问了,也是白问,李太后只说她看不惯梅贵妃,没什么原因。
于是李太后到底为什么不喜欢梅贵妃,除了梅贵妃本人和皇帝,就只有安然知道原因,其他人全都不知道。
安然猜测的不错,梅贵妃对齐王的确有敌意,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她觉得,齐王跟大皇子关系这样好,到时就算张皇后成功被她收拾了,她成了新后,儿子也成了嫡子,但要是齐王支持大皇子,然后太后也还在,支持小儿子的决定,那样对她儿子继位可就是很大的阻力了,所以她对齐王自然有敌意,觉得这齐王不能留,只要齐王死了,太后不足为惧,况且到时齐王死了,太后伤心难过,指不定身体就会垮了,然后去了,这样一箭双雕,再好不过了。
安然还真没想到梅贵妃是因为想到了将来齐王有可能帮大皇子,所以这样有敌意,毕竟梅贵妃现在还只是贵妃呢,张皇后也好好的,谁能料到她现在就想的那么远呢,畅想的也太远了。
虽然没想到,但知道她对齐王有敌意,盯着她就行了,这是安然第一次看到她的敌意,以前没见到过,也就是说,以前梅贵妃应该不会对齐王如何的,但这之后,指不定会对付齐王,既然要在这之后才对付齐王,总不能之前就安排好了,总要做新安排,这样一来,她只要盯着,总有发现的一天,所以她盯着梅贵妃的策略没错,除非梅贵妃以后再不做坏事,要不然总有露出马脚的一天,但梅贵妃以后会永远不会做坏事吗?只要她还想上位,就会使手段,所以她肯定等得到。
正是想到这一点,所以从李太后那儿回去后,安然又开始看梅贵妃那边傀儡的情况。
梅贵妃身边,安然一直放着傀儡的,只是之前她更关注张皇后和齐王身边的情况,毕竟不能让两人出事嘛,所以有时有时间,看的也是张皇后和齐王身边的情况,对梅贵妃,因为监视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监视到什么重要内容,所以就放置了。
但今天看梅贵妃对大皇子和齐王有敌意,安然又想看看梅贵妃这边可有什么问题了。
本来,她以为就梅贵妃之前那样敌视大皇子和齐王,回去定然会吩咐什么,结果,梅贵妃还是没任何动静,让安然失望了。
安然可不相信,梅贵妃真的清清白白,只能说,梅贵妃看样子经过上次的事,又进化了,现在就算监视着她,都查不出来她做了什么了。
这样下去,可不是事啊,毕竟接下来会发生很多事,她要是一直监视着梅贵妃,结果还没作用,仍然让事情发生了,那她就是真的太没用了。
虽然没查出来梅贵妃做了什么,但安然却不想梅贵妃一点事都没有,接下来有精力兴风作浪。
于是当下便放出了一个官员为非作歹的事,不用说了,这个官员就是走梅家的门路,爬上去的了,所以安然放出这个官员的事,目的自然是为了给梅贵妃找点事做做,免得她有时间兴风作浪。
不过在这个世界,梅贵妃因为她的干预,这会儿没成为梅皇贵妃,梅家也没封伯爵,所以能帮人找的门路也有限,所以这人,只是个县官而已。
虽只是县官罢了,在位上却也贪了不少钱,手上甚至还有人命。
很快,这案子就传到了御前,皇帝看一个县官,能贪这么多钱,手上还有人命,果然勃然大怒,下旨严办,并将对方的保护伞揪出来。
最后不用说了,查着查着,就查到梅贵妃头上去了。
这就尴尬了。
梅贵妃在各处都有眼线,自是第一时间就听说了这事,当下吓坏了,生怕皇帝因为这事对她不满,到时将她打入冷宫,她的前途就要完了,于是当下赶紧跑到皇帝跟前,哭着请罪。
当然了,请罪是次要的,主要是推卸责任。
当下就听梅贵妃哭的梨花带雨样道:“陛下明见,这事臣妾一点也不知道啊,平常也约束过娘家人,让他们不要做辜负皇恩的事,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做了这样的事。”
这倒是真的,梅贵妃平常的确约束过娘家人,让他们不要(在大事未成前)嚣张跋扈。
梅家人倒也答应了。
只是,自从她孩子出生了,就要经营势力了,梅家为了经营势力,看有人巴结,就收下了,既然收下了,成了自己人了,自然就要尽量将巴结自己的人往上捧,要不然还怎么壮大势力呢,但他们又没什么识人的眼光,于是有时就容易发生良莠不齐的事。
当然了,有时候梅家也是故意挑些品行不好的人,毕竟有些事,需要品行不好的人去办,品行太好的人,有道德包袱,只怕是不愿意做这些事的。
既然如此,很容易就会出事。
梅贵妃自然不能说,娘家是为了自己经营势力,才发生这样的事,只能将这些推到娘家人头上,说是娘家人不听她的约束。
好在安然特意推出来的这个人,是有选择的,就是故意选的是梅大老爷挑的人,这样一来,梅贵妃推给家里人,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想着最后查清楚,是梅大老爷做的,皇帝收拾了梅大老爷,她不但不会难受,还要高兴借皇帝的手报了仇呢。
皇帝看她这样哭泣,果然心软了,想着这的确不关梅贵妃的事,毕竟她在深宫,哪里管得了梅家的事,于是本来有些冷硬的表情,在看梅贵妃这样哭泣请罪后,口气便温和了,道:“朕知道你是好的,你不要害怕。”
当下皇帝便将处理结果跟梅贵妃说了,问梅贵妃这样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