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历经几世,察言观色能力自然不是第一次做任务时那么差,所以自然不像原身,没看出这周凯虚假的温和不达眼底,眼里全是不耐烦。
看周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安然暗道,你看我不耐烦,我还看你不耐烦呢,幸好这厮马上就会滚蛋了,不会在她跟前碍眼了。
想到周凯马上就会滚蛋,安然心里因看到周凯那不耐烦的样子,再想着这人对原身及女儿的冷血无情,生起的反胃感,才稍稍降了点。
当下便道:“我大伯找你,好像是你考上了,分数线下来了。”
周凯一听大喜,这下就忘记对原身的不喜,抓住安然的胳膊,道:“真的吗?”
安然不着痕迹地挣开周凯的手掌,点点头,道:“当然,你可以问大伯。”
不用安然说,周凯也会去问的,当下便赶紧跑了出去。
在赵大伯那儿,周凯自是得到了确定回答,他达到分数线了,就是不知道会被哪个学校录取,一想到马上就能回城了,当下不由大喜,想着可算能回去了。
不过看到在一边站着的安然和抱在她怀中的女儿,让周凯的喜悦不由冲淡了些,暗道要是早知道高考这么快就会恢复,他当初别结婚就好了,现在好了,这两人简直是他的人生污点,更可恨的是,现在还不是踢开她们的时候,还得陪她虚与委蛇,一想到自己堂堂一个知识分子,要陪着一个村姑说好话,周凯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觉得降了自己的层次。
而听说周凯考上了,那群吹他的朋友就更吹的厉害了,当下孙力更是叫道:“要是我没考上,到时别忘了拉兄弟一把啊。”
今年考不上,明年还能考,不过在村里消息闭塞,而周凯考上了,以后在外面消息灵通,所以孙力才会这样说,想让周凯到时多跟他说说外面的情况,然后还想请他帮忙在外面买些辅导资料之类。
不管心里愿不愿意,反正周凯表面上不会拒绝,当下周凯便笑道:“必须的。”
听过了那群知青朋友的吹捧,怀着美好心情的周凯便跟安然回了去。
她大嫂曹丽丽看他们夫妻回来了,脸拉的老长,道:“你跑哪去了,小海都没人带。”
曹丽丽要上工挣工分,所以五岁的孩子小海,是交给安然带的。
安然从原身记忆中知道大嫂不喜欢她,所以会这样说她很正常,毕竟没事她都要挑点刺出来,更何况这会儿她去了大伯家,离开了一会儿,把小海托付给隔壁邻居看一会儿,曹丽丽会拿这个做由头,发作自己很正常,所以安然也不以为意,只淡淡地道:“是阿凯的分数出来了,我找他说这事去了。”
曹丽丽听说周凯的分数出来了,眼珠子不由一转,不动声色地问道:“哦?是吗?那考上了吗?”
考上了周凯将来是城里人了,那得对他好点,指不定哪天能帮到自家呢,没考上,要再吃一年白饭的话,哼!那到时她就要有话说了,毕竟哪有一家三口一直吃白饭的道理!
周凯听了曹丽丽的询问,没有搭理她。
在赵家这几年,周凯最反感的人,无疑就是曹丽丽,他本来就是个自尊心比较强的人,看曹丽丽三五不时就对他冷嘲热讽,自然不高兴——所以曹丽丽想着周凯考上了就巴结的想法有些太搞笑了,你平常对人家不好,等人家发达了就巴结,巴结得上吗?当人家是不记仇的,你对人家一好人家就会对你好么?
周凯不搭理曹丽丽,于是只能安然回答,道:“考上了。”
曹丽丽听说考上了,暗道这周凯,以后可就是吃皇粮的城里人了,刚要说几句热络话,见周凯对她爱理不理的,也冷下了脸,没说什么热络话了。
不怪曹丽丽这个反应,这时候的城乡差距还不太大,城里人干的活虽轻,但收入跟农村人也差不多,而且因为固定的死工资,粮票等固定供应,反不如农村有边角地可种,吃的自在一些。
所以曹丽丽虽看周凯回了城,以后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就是吃皇粮的了,有些热情,但看人家对她不热情,也就不搭理了,并不是十分上心。
倒是赵父赵母听说周凯考上了,都不由替女儿高兴,想着将来女婿去了城里,女儿也跟着去了,就是城里人了,女儿这也算苦尽甘来了,自然高兴,当下赵父便拿出平常舍不得喝的酒,给周凯庆祝。
周凯虽不耐烦应付赵家人,但眼下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为防这会儿就冷淡了起来,会让赵家人有了防备,将来别甩不掉这些狗皮膏药,所以周凯这会儿看赵父高兴,拿了酒出来喝,还是装作高兴的样子,陪赵父喝了的。
接下来等通知书的日子,周凯心里再怎么不耐烦应付赵家人,但还像往常那样,安然让他带孩子就带孩子,没表现出怨言。
过了一个多月,周凯的通知书来了。
周凯不想让赵家人知道他的具体情况,所以便像原身记忆里那样,自己亲自去拿的通知书,不让通知书寄到大队,让大队长拿给他,拿回了通知书后,只跟赵家人扬了扬通知书,便收进了怀里,没让赵家人看他的通知书,问他考上了哪个大学,他就胡诌了个。
因为周凯没表现出任何异样,一直对安然都是挺好的,赵家人对他毫无防备,自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并未非要他将通知书拿出来,让他们看看。
其实就算非要看,周凯也无所谓,等他到了学校里,赵家人能怎么着他,真找到了学校里,他就说跟赵安然离婚,那样就算名声差了点,但大多数知青都这样干,在大环境里,也就不算什么了,而且本来就是婚姻自由的,结婚了难道还不许他离婚么?
其实他们本来就没打结婚证——这年头几乎不打结婚证——离婚的话,他只要嘴上说说就行了,都不用跟他们回去办什么离婚证,方便的很。
当然了,这些人不知道他的学校最好,那他能省很多事。
看周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安然暗道,你看我不耐烦,我还看你不耐烦呢,幸好这厮马上就会滚蛋了,不会在她跟前碍眼了。
想到周凯马上就会滚蛋,安然心里因看到周凯那不耐烦的样子,再想着这人对原身及女儿的冷血无情,生起的反胃感,才稍稍降了点。
当下便道:“我大伯找你,好像是你考上了,分数线下来了。”
周凯一听大喜,这下就忘记对原身的不喜,抓住安然的胳膊,道:“真的吗?”
安然不着痕迹地挣开周凯的手掌,点点头,道:“当然,你可以问大伯。”
不用安然说,周凯也会去问的,当下便赶紧跑了出去。
在赵大伯那儿,周凯自是得到了确定回答,他达到分数线了,就是不知道会被哪个学校录取,一想到马上就能回城了,当下不由大喜,想着可算能回去了。
不过看到在一边站着的安然和抱在她怀中的女儿,让周凯的喜悦不由冲淡了些,暗道要是早知道高考这么快就会恢复,他当初别结婚就好了,现在好了,这两人简直是他的人生污点,更可恨的是,现在还不是踢开她们的时候,还得陪她虚与委蛇,一想到自己堂堂一个知识分子,要陪着一个村姑说好话,周凯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觉得降了自己的层次。
而听说周凯考上了,那群吹他的朋友就更吹的厉害了,当下孙力更是叫道:“要是我没考上,到时别忘了拉兄弟一把啊。”
今年考不上,明年还能考,不过在村里消息闭塞,而周凯考上了,以后在外面消息灵通,所以孙力才会这样说,想让周凯到时多跟他说说外面的情况,然后还想请他帮忙在外面买些辅导资料之类。
不管心里愿不愿意,反正周凯表面上不会拒绝,当下周凯便笑道:“必须的。”
听过了那群知青朋友的吹捧,怀着美好心情的周凯便跟安然回了去。
她大嫂曹丽丽看他们夫妻回来了,脸拉的老长,道:“你跑哪去了,小海都没人带。”
曹丽丽要上工挣工分,所以五岁的孩子小海,是交给安然带的。
安然从原身记忆中知道大嫂不喜欢她,所以会这样说她很正常,毕竟没事她都要挑点刺出来,更何况这会儿她去了大伯家,离开了一会儿,把小海托付给隔壁邻居看一会儿,曹丽丽会拿这个做由头,发作自己很正常,所以安然也不以为意,只淡淡地道:“是阿凯的分数出来了,我找他说这事去了。”
曹丽丽听说周凯的分数出来了,眼珠子不由一转,不动声色地问道:“哦?是吗?那考上了吗?”
考上了周凯将来是城里人了,那得对他好点,指不定哪天能帮到自家呢,没考上,要再吃一年白饭的话,哼!那到时她就要有话说了,毕竟哪有一家三口一直吃白饭的道理!
周凯听了曹丽丽的询问,没有搭理她。
在赵家这几年,周凯最反感的人,无疑就是曹丽丽,他本来就是个自尊心比较强的人,看曹丽丽三五不时就对他冷嘲热讽,自然不高兴——所以曹丽丽想着周凯考上了就巴结的想法有些太搞笑了,你平常对人家不好,等人家发达了就巴结,巴结得上吗?当人家是不记仇的,你对人家一好人家就会对你好么?
周凯不搭理曹丽丽,于是只能安然回答,道:“考上了。”
曹丽丽听说考上了,暗道这周凯,以后可就是吃皇粮的城里人了,刚要说几句热络话,见周凯对她爱理不理的,也冷下了脸,没说什么热络话了。
不怪曹丽丽这个反应,这时候的城乡差距还不太大,城里人干的活虽轻,但收入跟农村人也差不多,而且因为固定的死工资,粮票等固定供应,反不如农村有边角地可种,吃的自在一些。
所以曹丽丽虽看周凯回了城,以后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就是吃皇粮的了,有些热情,但看人家对她不热情,也就不搭理了,并不是十分上心。
倒是赵父赵母听说周凯考上了,都不由替女儿高兴,想着将来女婿去了城里,女儿也跟着去了,就是城里人了,女儿这也算苦尽甘来了,自然高兴,当下赵父便拿出平常舍不得喝的酒,给周凯庆祝。
周凯虽不耐烦应付赵家人,但眼下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为防这会儿就冷淡了起来,会让赵家人有了防备,将来别甩不掉这些狗皮膏药,所以周凯这会儿看赵父高兴,拿了酒出来喝,还是装作高兴的样子,陪赵父喝了的。
接下来等通知书的日子,周凯心里再怎么不耐烦应付赵家人,但还像往常那样,安然让他带孩子就带孩子,没表现出怨言。
过了一个多月,周凯的通知书来了。
周凯不想让赵家人知道他的具体情况,所以便像原身记忆里那样,自己亲自去拿的通知书,不让通知书寄到大队,让大队长拿给他,拿回了通知书后,只跟赵家人扬了扬通知书,便收进了怀里,没让赵家人看他的通知书,问他考上了哪个大学,他就胡诌了个。
因为周凯没表现出任何异样,一直对安然都是挺好的,赵家人对他毫无防备,自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并未非要他将通知书拿出来,让他们看看。
其实就算非要看,周凯也无所谓,等他到了学校里,赵家人能怎么着他,真找到了学校里,他就说跟赵安然离婚,那样就算名声差了点,但大多数知青都这样干,在大环境里,也就不算什么了,而且本来就是婚姻自由的,结婚了难道还不许他离婚么?
其实他们本来就没打结婚证——这年头几乎不打结婚证——离婚的话,他只要嘴上说说就行了,都不用跟他们回去办什么离婚证,方便的很。
当然了,这些人不知道他的学校最好,那他能省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