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怀表示,这事情万不可惊动他外婆,他说,不要说地洞,就算那地窖,外婆也是不让进的。还说他小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地窖,擅自进来了一次,也是冬天,觉得比较暖和,出去后被他妈妈陈春梅发现了,被狂揍了一顿,还让他跪在地上承诺,以后再也不进去了。
“那你今天是怎么说的?”
“我对我外婆撒了谎,她不知道我是到地窖里去。”
“对了,你把上面的门都闩死了,外婆不用进屋吗?”
“放心,有赵羽应付外婆,她们在陈春宝家里。”
“喂,既然这样,这地窖让你妈如此忌讳,还是别去吧!”
“你看,还是不够了解我吧?我是谁,越是这样,我就更要去看个究竟了!我估计与迷信有关。我又不迷信,无神论者!你要怕的话,自己呆在这里。或者先上去也行,上去在厨房等我。”
我有点情怯,但又十分好奇,而且真不放心赵若怀一人去。于是说:“那好,我陪你!”随即伸手在他和自己的额头上,分别向上抹了三下。我这迷信的做法,赵若怀显然会意了,在神情里流露出取笑我的意思。
我们一人拿着一支蜡烛,赵若怀还特地拿上了一个木棒,那个平时用来控制上面天花板的木棒。山洞比想像的宽敞。靠近地窖的一段相对比较狭窄,也比较低矮,我勉强能够伸直身子,赵若怀就只能躬身前行了,地面倒是干干的,没有发现水的痕迹,比外面感觉要温暖得多,呼吸也还顺畅,没什么明显的不适。约二三十米之后,地洞就渐渐宽敞起来。但时宽时窄。洞壁也变了,变成了岩层。我们到达了一处所在,这地方洞穴的高度大幅度提升了,足有两层楼房那么高,宽度可达七、八米,仿佛这洞穴的大厅,明显有人活动过的迹象。地上散落有花生皮、核桃皮、板栗皮、纸片、靠墙角的地方,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上,甚至还有一个由枯草编结而成的草垫非常结实的草垫,足可两人躺在上面的草垫。不过那些花生皮、核桃皮、板栗皮,都已经很陈旧了,经年累月了。散落在大厅居中的地面上,那地面,明显有刻画过的迹象。赵若怀捡起几个纸片来,就着烛光一照,上面竟是三三两两的诗句: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又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皆用毛笔墨汁写就,字迹不错,纸质也不错,我比较着那几个纸片,赵若怀说:“都是一个人的笔迹,瘦挺!劲媚!”
我接口说:“正宗柳体!”
赵若怀苦笑说:“没想到这人还能知道丘迟的《与陈伯之书》。”说着俯下身去,伸手从地上扒开一些果皮,就着烛光,仔细辨认着那些或隐或显的字迹,说:“庾信的《哀江南赋序》。你看!‘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消,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我翻捡着那些果皮,接下来的几句就模糊难辨了,再次能够辨别时,已是‘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然后就又模糊了,后面还能依稀辨认的是“下亭漂泊,皋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赵若怀说:“地上的字是用利器刻上去的。用力不均。我们能够辨认出的,是部分用力较重的字。”
我接口说:“这不是巧合,是有意而为的。你看,就我们能够辨认出的几句,用力也不均。最清晰的是这两字‘移柳’。”
我看看赵若怀,他的神情很缥缈,很忧伤,也很深遂,他应该已经开始追忆二十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些事了,对他而言,这种回忆是矛盾的,比较难为情的,但同时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不得不追忆。
赵若怀满面困惑地说:“庾信《哀江南赋序》,丘迟《与陈伯之书》,岑参《逢入京使》。故国故园之思!游子思归!归乡情切呀!这个滑头!既然如此不喜欢呆在这里,何必去招惹……”话到这里,忽然停住了。我心里想:他要真老老实实呆着,不去招惹,这世上可就没有赵若怀了!
但嘴上说的是:“柳源刚到这里的时候,应该不到二十岁吧?那个年龄,远离亲人,远离故土,从大城市、从一个官僚资本家家庭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寒烟山庄,你想想:这两种生活反差有多强烈。他将何以自处?”
“咱们继续往前走!”赵若怀打断我,阻止了我继续替柳源说话。
前面又慢慢狭窄了,洞壁依旧是岩层,再走了二三十米,就没法走了,无路可走了,四面都是墙壁。赵若怀一脸的疑惑,他显然对这种局面不大满意,也不大服气。我也不大服气,没有出路,这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于是我们学着在赵若怀外婆家的地窖里那样,在四壁上仔细观察起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走到一个地方时,有微风拂面,烛光也摇曳起来,那微风居然暗含幽香。驻足观望,此处墙壁上有较多缝隙,透进来几缕细小的亮光。我就着其中一个缝隙,贪婪地做了一个深呼吸,幽香扑鼻,遂惊喜道:“梅香!外面应该就是梅园!”
赵若怀一脸的释然,淡淡地说:“这就对了!你看,这面墙是人为的,乱石封就的,和周围的岩层差别是很明显的。”
这就对了,当日的柳源,应该是住在梅园附近的。柳源发现了那个山洞,于是柳源从梅园出发,陈春梅从自己家的地窖出发,两人前去山洞里会合。至于地窖和梅园入口,这两处的门是何时而封,是为什么而封,那就不知道了,那就只有赵若怀的外婆外公可以解释了。
赵若怀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走!赶紧原路返回。”
回到先前那个大厅,我的视线首先接触到了那个草垫,不知不觉走了过去,坐到了那个草垫上,看看赵若怀,他竟然很难为情。显然发生了联想。我也发生了联想,但想到的不是柳源和陈春梅在这里的所作所为。我想到了庾信和丘迟。喃喃道:“为什么是庾信和丘迟?”赵若怀看我一眼,说:“这事用得着深思吗?以庾信自况呗!庾信,南朝人,却被强迫,不得已羁留北方,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姓柳的借庾信感怀身世。至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当然是表达思乡情切。”
“这个我知道!可是古往今来,这种故园之思的作品,何其多也?为什么偏偏是庾信和丘迟,庾信和丘迟,这二人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南朝梁人……南朝梁……赵若怀,我们现在这位置,南方是在哪个方向?”
赵若怀用手给我指了一个方位,微笑说:“神经呀?哪有你这样分析问题的?”我朝他手指的方向走去,用烛光照向了那些岩层,于是发现了,岩层上也有刻画,再仔细一辨认,只三个字幽州台。
赵若怀哂笑着,打趣说:“这下好了!又是幽州台了!你要探寻幽州台呢,那得追溯到燕昭王那里去了,要是追查《登幽州台》的作者陈子昂呢,那又是初唐了!我看你怎么办?”
我一脸困惑地回到那草垫上坐着。赵若怀说:“别再费神了!你至于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幽州台三字,显然是姓柳的抒发孤寂时所刻。不管是庾信、丘迟,还是这幽州台,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姓柳的都是力图表达一个内容:他在这里度日如年,万分寂寞,深切怀念故土家园。”
“不对!南朝梁……梁……梁应该还在上面。”我眼睛盯着刚才那方位,用烛光去照头顶。可是漆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赵若怀说:“傻丫头!你一贯是这样分析问题的?这要换了其他人,非当你是神经病不可!走了走了!回去了!”
“不对!赵若怀,把你那蜡烛凑近点,合在一处!你看看,沿途这么走来,你不觉得就这个地方的头顶,要黑得过分一些?”赵若怀站到了我的旁边,从我的手中夺过了蜡烛,他把合到了一处的两支蜡烛,尽他所能地向上伸展,神情很快有了一丝变化,嘀咕说:“有道理,这里好像是黑得有些过分。”再观察一分钟后,他说:“煤!我看到了煤层!”
“这就对了,幽州台,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柳源写下幽州台三字,是为了提示……”
赵若怀惊喜了一分钟,然后就淡定了,这时反驳说:“有什么了不起的?煤又不等于黄金。而且地下矿藏属国有,他最多是发现了一个煤矿。你没听村支书说吗?咱寒烟山庄有的是煤矿,有什么好稀奇的?”
回到地窖,我又想起那彩色的光,左左右右地看了一会儿,没看出什么端倪。然后指着那被毁坏的门,说:“这个怎么办?”
他说:“放心!短时间之内,不会有人到这地窖里来的,我另找时间把它封上。对了,出去以后,任何人面前,千万别提到咱俩到过山洞的事。让这成为咱俩之间永远的秘密吧!”
“至于这么严肃吗?不就一个山洞嘛。”
“那你今天是怎么说的?”
“我对我外婆撒了谎,她不知道我是到地窖里去。”
“对了,你把上面的门都闩死了,外婆不用进屋吗?”
“放心,有赵羽应付外婆,她们在陈春宝家里。”
“喂,既然这样,这地窖让你妈如此忌讳,还是别去吧!”
“你看,还是不够了解我吧?我是谁,越是这样,我就更要去看个究竟了!我估计与迷信有关。我又不迷信,无神论者!你要怕的话,自己呆在这里。或者先上去也行,上去在厨房等我。”
我有点情怯,但又十分好奇,而且真不放心赵若怀一人去。于是说:“那好,我陪你!”随即伸手在他和自己的额头上,分别向上抹了三下。我这迷信的做法,赵若怀显然会意了,在神情里流露出取笑我的意思。
我们一人拿着一支蜡烛,赵若怀还特地拿上了一个木棒,那个平时用来控制上面天花板的木棒。山洞比想像的宽敞。靠近地窖的一段相对比较狭窄,也比较低矮,我勉强能够伸直身子,赵若怀就只能躬身前行了,地面倒是干干的,没有发现水的痕迹,比外面感觉要温暖得多,呼吸也还顺畅,没什么明显的不适。约二三十米之后,地洞就渐渐宽敞起来。但时宽时窄。洞壁也变了,变成了岩层。我们到达了一处所在,这地方洞穴的高度大幅度提升了,足有两层楼房那么高,宽度可达七、八米,仿佛这洞穴的大厅,明显有人活动过的迹象。地上散落有花生皮、核桃皮、板栗皮、纸片、靠墙角的地方,一块相对平整的地面上,甚至还有一个由枯草编结而成的草垫非常结实的草垫,足可两人躺在上面的草垫。不过那些花生皮、核桃皮、板栗皮,都已经很陈旧了,经年累月了。散落在大厅居中的地面上,那地面,明显有刻画过的迹象。赵若怀捡起几个纸片来,就着烛光一照,上面竟是三三两两的诗句:如“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又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皆用毛笔墨汁写就,字迹不错,纸质也不错,我比较着那几个纸片,赵若怀说:“都是一个人的笔迹,瘦挺!劲媚!”
我接口说:“正宗柳体!”
赵若怀苦笑说:“没想到这人还能知道丘迟的《与陈伯之书》。”说着俯下身去,伸手从地上扒开一些果皮,就着烛光,仔细辨认着那些或隐或显的字迹,说:“庾信的《哀江南赋序》。你看!‘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消,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所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我翻捡着那些果皮,接下来的几句就模糊难辨了,再次能够辨别时,已是‘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然后就又模糊了,后面还能依稀辨认的是“下亭漂泊,皋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
赵若怀说:“地上的字是用利器刻上去的。用力不均。我们能够辨认出的,是部分用力较重的字。”
我接口说:“这不是巧合,是有意而为的。你看,就我们能够辨认出的几句,用力也不均。最清晰的是这两字‘移柳’。”
我看看赵若怀,他的神情很缥缈,很忧伤,也很深遂,他应该已经开始追忆二十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些事了,对他而言,这种回忆是矛盾的,比较难为情的,但同时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不得不追忆。
赵若怀满面困惑地说:“庾信《哀江南赋序》,丘迟《与陈伯之书》,岑参《逢入京使》。故国故园之思!游子思归!归乡情切呀!这个滑头!既然如此不喜欢呆在这里,何必去招惹……”话到这里,忽然停住了。我心里想:他要真老老实实呆着,不去招惹,这世上可就没有赵若怀了!
但嘴上说的是:“柳源刚到这里的时候,应该不到二十岁吧?那个年龄,远离亲人,远离故土,从大城市、从一个官僚资本家家庭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寒烟山庄,你想想:这两种生活反差有多强烈。他将何以自处?”
“咱们继续往前走!”赵若怀打断我,阻止了我继续替柳源说话。
前面又慢慢狭窄了,洞壁依旧是岩层,再走了二三十米,就没法走了,无路可走了,四面都是墙壁。赵若怀一脸的疑惑,他显然对这种局面不大满意,也不大服气。我也不大服气,没有出路,这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于是我们学着在赵若怀外婆家的地窖里那样,在四壁上仔细观察起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走到一个地方时,有微风拂面,烛光也摇曳起来,那微风居然暗含幽香。驻足观望,此处墙壁上有较多缝隙,透进来几缕细小的亮光。我就着其中一个缝隙,贪婪地做了一个深呼吸,幽香扑鼻,遂惊喜道:“梅香!外面应该就是梅园!”
赵若怀一脸的释然,淡淡地说:“这就对了!你看,这面墙是人为的,乱石封就的,和周围的岩层差别是很明显的。”
这就对了,当日的柳源,应该是住在梅园附近的。柳源发现了那个山洞,于是柳源从梅园出发,陈春梅从自己家的地窖出发,两人前去山洞里会合。至于地窖和梅园入口,这两处的门是何时而封,是为什么而封,那就不知道了,那就只有赵若怀的外婆外公可以解释了。
赵若怀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说:“走!赶紧原路返回。”
回到先前那个大厅,我的视线首先接触到了那个草垫,不知不觉走了过去,坐到了那个草垫上,看看赵若怀,他竟然很难为情。显然发生了联想。我也发生了联想,但想到的不是柳源和陈春梅在这里的所作所为。我想到了庾信和丘迟。喃喃道:“为什么是庾信和丘迟?”赵若怀看我一眼,说:“这事用得着深思吗?以庾信自况呗!庾信,南朝人,却被强迫,不得已羁留北方,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姓柳的借庾信感怀身世。至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当然是表达思乡情切。”
“这个我知道!可是古往今来,这种故园之思的作品,何其多也?为什么偏偏是庾信和丘迟,庾信和丘迟,这二人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南朝梁人……南朝梁……赵若怀,我们现在这位置,南方是在哪个方向?”
赵若怀用手给我指了一个方位,微笑说:“神经呀?哪有你这样分析问题的?”我朝他手指的方向走去,用烛光照向了那些岩层,于是发现了,岩层上也有刻画,再仔细一辨认,只三个字幽州台。
赵若怀哂笑着,打趣说:“这下好了!又是幽州台了!你要探寻幽州台呢,那得追溯到燕昭王那里去了,要是追查《登幽州台》的作者陈子昂呢,那又是初唐了!我看你怎么办?”
我一脸困惑地回到那草垫上坐着。赵若怀说:“别再费神了!你至于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幽州台三字,显然是姓柳的抒发孤寂时所刻。不管是庾信、丘迟,还是这幽州台,那‘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姓柳的都是力图表达一个内容:他在这里度日如年,万分寂寞,深切怀念故土家园。”
“不对!南朝梁……梁……梁应该还在上面。”我眼睛盯着刚才那方位,用烛光去照头顶。可是漆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赵若怀说:“傻丫头!你一贯是这样分析问题的?这要换了其他人,非当你是神经病不可!走了走了!回去了!”
“不对!赵若怀,把你那蜡烛凑近点,合在一处!你看看,沿途这么走来,你不觉得就这个地方的头顶,要黑得过分一些?”赵若怀站到了我的旁边,从我的手中夺过了蜡烛,他把合到了一处的两支蜡烛,尽他所能地向上伸展,神情很快有了一丝变化,嘀咕说:“有道理,这里好像是黑得有些过分。”再观察一分钟后,他说:“煤!我看到了煤层!”
“这就对了,幽州台,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柳源写下幽州台三字,是为了提示……”
赵若怀惊喜了一分钟,然后就淡定了,这时反驳说:“有什么了不起的?煤又不等于黄金。而且地下矿藏属国有,他最多是发现了一个煤矿。你没听村支书说吗?咱寒烟山庄有的是煤矿,有什么好稀奇的?”
回到地窖,我又想起那彩色的光,左左右右地看了一会儿,没看出什么端倪。然后指着那被毁坏的门,说:“这个怎么办?”
他说:“放心!短时间之内,不会有人到这地窖里来的,我另找时间把它封上。对了,出去以后,任何人面前,千万别提到咱俩到过山洞的事。让这成为咱俩之间永远的秘密吧!”
“至于这么严肃吗?不就一个山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