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气质高洁的君子们,相聚甚欢。
一行阴暗低沉的降e小调慢板, 跳跃在黑色琴键之上。
这就是阴险狡诈的伪君子, 试图加入他们的话题。
厉劲秋很喜欢这首曲子,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脚步声、交谈声、斥责声。
可惜呀,君子们好心好意欢迎他的加入, 伪君子不仅没有改过自新,还暗中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神鬼不知。谁知道
他手指狠绝有力, 砸出了震颤的旋律, 声声如枪如刀如剑如戟, 刺得宁明志心跳剧烈。
在天有灵,看得清清楚楚!
厉劲秋没有说谁看得清楚,宁明志苍白枯槁的容颜却泛出一阵冷汗。
他这一生只怕一件事,只怕一个人。
所有的期许愿景都寄托在了一首《猗兰操》,曲在琴在情义在。
沈聆生前遗愿是想见猗兰琴,那便是想见他!
不错的曲子。
宁明志内心慌乱,表面镇定。
他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至死不会轻易动摇。
即使胸腔心脏疯狂的跳动,急迫得像要冲出躯壳,他也能忽视《伪君子》给他带来的凝重回忆,渴望真正的乐曲。
宁明志不再看狂傲的厉劲秋,温柔慈祥的凝视钟应。
小应,你说过你会为我弹奏静笃临终前心心念念的乐曲。
就算是钢琴也行!
钟应勾起笑意。
面前的宁明志正如他猜想的那样,做尽坏事,早已无心。
这人如果有半分良善、半分愧疚,就该在阴暗低沉与辉煌灿烂共存的《伪君子》里,感到惶恐不安。
然而,他非常的坦然。
就像他出卖遗音雅社,投靠日本侵略者,频频以遗音雅社音乐家的名号出没于亲日报刊时一样,认为自己没有错,做出了正确选择。
钟应怜悯他,同情他,厌恶他。
也有义务转达他
我确实说过。但你还记不记得,我也说过,那张十三弦筑早已经不叫猗兰了。
钟应的话,让宁明志真正的升起一丝害怕。
他强迫自己忘记的事情,如同海啸风暴席卷而来。
不可能。宁明志的声音阴沉,远比听到什么伪君子什么卖国贼的斥责,更加抗拒。
他皱着眉,一字一顿,告诉面前这位无知晚辈。
我与静笃情谊极深,在他赠予我筑琴的时候,亲口说过,这琴会登台演奏《猗兰操》,它就叫猗兰琴!
遗音雅社的乐器,大多没有名字。
那张十弦雅韵,腹中有字,自然得名雅韵。
可这十三弦筑,本就无名。沈聆为它命名了,再恨宁明志,也不可能随便修改。
正如你所说,这琴如果登台奏响《猗兰操》,那它就该叫猗兰。
钟应抓住了宁明志始终担惊受怕的关键,声音温柔,如实的说出了爷爷未曾说过的话。
但是,沈先生临终前已经将十三弦筑登台演奏的曲目改了。
爷爷告诉你,沈先生想见筑琴一面,但他没有告诉你,沈先生见到这筑琴,再奏响的就不会是你心心念念的《猗兰操》。
承载着宁明志所有期望、所有妄想的《猗兰操》,是他刻进灵魂的信仰。
他信沈聆仍旧对他怀有期待,他信沈聆遗愿里必定会有《猗兰操》登上舞台。
只要沈聆惦记着《猗兰操》,惦记着十三弦筑,就忘不掉他的一言一行。
宁明志执着的守着筑琴,夜深人静、情到悲处,总会拿起竹尺,击响那一首古曲,脑海里都是忘不掉的沈聆。
他直愣愣的盯着钟应,一个字都不信。
倏尔,宁明志笑出声,眼睛骤然焕发了光彩。
我虽然老了,但我比任何人都了解静笃。他不会轻易换曲,没有比《猗兰操》更适合筑琴的乐曲,他就不可能更换演出的曲目。
汉乐府诗篇并不是那么容易奏响。
一曲《战城南》已经耗费了沈聆多年心血,他断不可能为了一时之气,放弃一首完美无缺的乐谱。
钟应知道他会这样。
言语苍白无力,说什么都只会换来宁明志毫无愧疚悔意的狡辩。
这个人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世界活得太久。
久到忘记了遗音雅社登台演出的目的,又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懂过遗音雅社为什么而登台。
钟应心中回荡着《战城南》的凄厉控诉,《木兰辞》的出征凯旋,《猛虎行》的其志不改,《长歌行》的活在当下。
句句是对侵略者的愤怒仇恨,词词是声援挺身而出的战士将领。
然而,宁明志不懂《猗兰操》,八十年前不懂,八十年后仍是不懂。
他的琴声里只有兰之猗猗,而没有为国为民。
钟应笑着站了起来,让出了钢琴的主要位置。
他说:你以为沈先生选择猗兰,是想登台高歌演奏者的品格,想登台夸耀失传筑琴重见光明但你是不是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宁明志睁大眼睛,满是困惑。
钟应怜悯的继续:当时,遗音雅社是为了什么而登台?
为了什么
宁明志记忆里恨不得忘记遗音雅社,恨不得只记住沈聆。
被钟应这么一问,他竟然很难跳出既定的思维,只记得沈聆反反复复告诉他的:我是为了传承《汉乐府》,重奏唐朝乐器,而成立的遗音雅社。
他记得沈聆说这句话的神情、语气,所以必然不会记错。
但是钟应信誓旦旦,觉得他错了,以至于宁明志有些生气。
如果不是为了高歌品格,传承古音,音乐家怎么会登台?
他十分肯定,静笃亲自告诉我,我们必须要以最佳的汉乐府,创造最好的演出。
钟应不再反驳。
他只是无奈的看向厉劲秋,你看,我就说吧。
厉劲秋恨铁不成钢的瞥了一眼宁明志,这都能输给你?这家伙比我想的还要废物。
仿佛他们打了一个赌,就赌宁明志记不记得遗音雅社登台的初衷。
宁明志神色不悦,他明明记得清楚,为什么会被质疑!
他恨不得马上回去,翻找出沈聆写给他的书信。
里面必然提过这事,也必然反复的与他斟酌,首演的时机与曲目!
钟应看得出宁明志不服。
八十年前一位少年变为青年的短短时间,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更造就了无数人至今的执念。
弹琴吧,秋哥。
钟应静静站在一旁,看向宁明志,我信守承诺,请秋哥为你弹奏沈先生最后替换掉《猗兰操》的那首曲子,希望你听完之后,能够想起沈先生和你说过的最重要的话。
他说完,就见到宁明志皱起了眉。
这位老人即将期颐之寿,也留有年少时候的固执冲动。
以至于他固执蛮横的强调自己和沈聆是知音,却忘记了知音本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事情。
君子院厅堂沉默之中,响起温柔舒缓的乐曲。
这是一首只适合单人弹奏的钢琴曲,钟应站在一旁仔细的听,熟悉厉劲秋指尖的每一段旋律。
八十多年前,沈聆曾为这段旋律辗转反侧,最终选择放弃。
七十多年前,沈聆重新找出这段旋律,忍着病痛与哀伤,为它殚精竭虑,郁郁而终。
钟应会和厉劲秋一起弹琴痛骂伪君子,但他不会为伪君子弹奏沈聆的乐曲,圆了伪君子的痴心妄想。
于是,厉劲秋替他来弹。
钢琴旋律温柔稳重,尽是纯粹西方音乐体系下,成熟的演奏技巧,找不出丝毫沈聆、樊成云的痕迹。
这首曲子旋律简单,也许是因为它从筑琴弦上改编成钢琴曲,音符比起《伪君子》更显得静谧安详。
宁明志坐在那里,不记得自己有听过这样的乐曲。
它非常的轻柔,像是夜晚月亮隐去了辉光,显露出漫天繁星。
星星是如此的明亮耀眼,伴随着琴音律动,唤醒了钟石鸣羽,歌舞升平。
河流溪水哗哗作响,麦田稻穗金黄璀璨,凡是土壤,皆有良种,凡是水渠,皆有肥鱼,凡是行人,皆有衣穿,凡是婴孩,皆能饱腹。
桌台粮油水米充足,居所屋瓦坚实不受风雨。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天平。
曲子并不悲伤,更不煽情,宁明志听着听着,却感受到心中涌上来的空虚与落寞。
他想起来了,这首曲子的名字。
那是沈聆看着未完成的乐谱,和他慢慢讲述的愿景。
他说,他愿这战火早日平息,能够重拾昔日安宁。
他说,他愿略尽绵薄之力,资助前线饱受饥寒的战士。
他说,国破山河在,人却不能坐以待毙,甘愿为奴为婢。
他说
宁明志的眼泪在一首温柔舒缓的钢琴曲里,骤然失控。
他想起来了。
他想起了最重要的事情。
沈聆说:我们遗音雅社为了传承《汉乐府》而相聚,但说到底,我们研究的是中华的音乐,弹奏是中华的乐器。
中华不存,拿这乐曲何用?
若是我们安于一隅,不去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活下来了、研究出曲谱了,又奏给谁听?
宁明志像被抽干了浑身的力气,在一次又一次的狡辩之后,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遗音雅社确实是为汉乐府成立,也确实是为了登台高歌重振古曲而相聚。
但是那一场首演、那场场演出,都为了前线惨烈的战事,筹措抗战物资。
宁明志当时看得清清楚楚。
日军饱腹衣暖,精兵强将,拿下整个中国不费吹灰之力。
穷苦孱弱的中国,再怎么抵抗也不过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他读过史书,学过列传。
古往今来,都是强国吞并弱国,再来一统文化,重塑国界。
对他而言,国破有什么要紧,家不亡人不散,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然而,沈聆不是这样想,楚书铭不是这样想,冯元庆不是这样想。
连郑婉清一个女人,连带着才十岁的楚芝雅,都不这样想。
只有他像一个异类,想的是战争之后安身立命,想的是传承文化保全资料,想的是地方没了、统治者没了,历史一样会滚滚向前。
大不了多一个古中国罢了!
为什么要以卵击石!
宁明志愤愤不平,眼泪不断流淌,在徒弟们的小心伺候下,缓缓擦去。
钢琴曲进入了渐渐远去的尾声。
那番太平盛世的祭祀祈愿,随着厉劲秋最后一个悠长音符,慢慢淡去了影子。
《景星》。
宁明志说出了乐曲的名字,声音尽是疲惫和讽刺笑意。
静笃怎么可能用这样的曲子,替代我们的情谊!
他说过,我会弹琴,我能击筑,我就远胜过只会砍柴的樵夫钟子期千百万倍!我们不需要去羡慕什么高山流水,我们自己就是猗兰芳树。
宁明志声音高亢,他哪怕恨我,他都不可能选这首曲子!
他发狂一般的狡辩,远胜过他之前每次反驳钟应的语气。
钟应看他的视线平静,出声说道:
因为沈先生不恨你,他根本没空恨你。那时战火纷飞,友人散尽,他一身病痛,独自支撑着继续研究《汉乐府》的曲谱,即使没了十弦雅韵,没有十三弦筑,没了木兰琵琶,没了二胡编钟,他也一直在前行。
可他临终感慨,依然没有恨,只有遗憾。
遗憾山河破碎风飘絮,遗憾寻觅数年无知音。
钟应的笑意浅淡,眉目舒展。
他说:沈先生临终前的日记,只惦记着十弦琴、惦记着遗音雅社流失的乐器、乐谱,对于你,他只觉得你们不是同道中人,无需再提而已。
所以,这张筑琴的乐曲早已改作了《景星》,它也早已改名叫做景星。
你骗我!
宁明志瞪大眼睛,他肯定恨我!
即使他一遍一遍的辩解,沈聆不会恨他不会怪他。
到了绝路之上,他宁愿沈聆怀着对他的恨意去世,他宁愿沈聆临终的乐曲控诉他的罪行。
这样,沈聆才会生生世世记住他,就像他记住沈聆一样。
钟应却笑出声来。
宁明志,如果你将我的手机还我,马上就能见到沈先生日记的照片。
他的手机里,存满了研究资料、乐谱日记,你可以亲眼见到他的笔迹,也能见到他亲自写着
筑琴所托非人,可气可叹,若有机会,我愿从未期许猗兰灼灼,只愿景星重现,天下太平!
宁明志脸色苍白,呼吸微弱,手掌抓紧了轮椅扶手,似乎要和钟应拼命。
可惜,钟应全然不怕这个该死的老头子。
他说:沈先生心里,再没有你。
更没有他一声声亲昵唤过的知音。
第80章
厅堂宽敞安静, 却能听到呼呼作响的刺耳声。
宁明志直视钟应,脸色苍白,嘴唇颤抖, 气得几乎窒息。
他抓住轮椅扶手,整个人前倾, 只能无力的钉死在轮椅上,没有办法过去抓住钟应,要钟应住口。
你骗我、你骗我
宁明志的声音微弱, 如同将死一般, 执着的重复, 执着地安慰着可悲的自己。
耳畔有着徒弟低声劝告,他还能听到有人跑出去的脚步声。
可宁明志的眼睛,一眨一眨, 紧紧盯着钟应。
年轻人穿着蓝色运动服,像极了黛蓝色长衫的沈聆。
宁明志忘记了再多事情, 也能记得沈聆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
哪怕沈聆被什么国仇家恨蒙蔽了双眼, 也是他记忆中专注于传统音乐和文化, 始终没有动摇过的沈聆。
当初恩断义绝之后,宁明志再听到沈聆去世的消息,着实失魂落魄许久。
他不再祈求日本军官给予优待,流连于酒馆茶屋剧院,沉迷歌舞伎、能剧、新兴的舞踏, 纵情声色。
一行阴暗低沉的降e小调慢板, 跳跃在黑色琴键之上。
这就是阴险狡诈的伪君子, 试图加入他们的话题。
厉劲秋很喜欢这首曲子,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脚步声、交谈声、斥责声。
可惜呀,君子们好心好意欢迎他的加入, 伪君子不仅没有改过自新,还暗中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神鬼不知。谁知道
他手指狠绝有力, 砸出了震颤的旋律, 声声如枪如刀如剑如戟, 刺得宁明志心跳剧烈。
在天有灵,看得清清楚楚!
厉劲秋没有说谁看得清楚,宁明志苍白枯槁的容颜却泛出一阵冷汗。
他这一生只怕一件事,只怕一个人。
所有的期许愿景都寄托在了一首《猗兰操》,曲在琴在情义在。
沈聆生前遗愿是想见猗兰琴,那便是想见他!
不错的曲子。
宁明志内心慌乱,表面镇定。
他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至死不会轻易动摇。
即使胸腔心脏疯狂的跳动,急迫得像要冲出躯壳,他也能忽视《伪君子》给他带来的凝重回忆,渴望真正的乐曲。
宁明志不再看狂傲的厉劲秋,温柔慈祥的凝视钟应。
小应,你说过你会为我弹奏静笃临终前心心念念的乐曲。
就算是钢琴也行!
钟应勾起笑意。
面前的宁明志正如他猜想的那样,做尽坏事,早已无心。
这人如果有半分良善、半分愧疚,就该在阴暗低沉与辉煌灿烂共存的《伪君子》里,感到惶恐不安。
然而,他非常的坦然。
就像他出卖遗音雅社,投靠日本侵略者,频频以遗音雅社音乐家的名号出没于亲日报刊时一样,认为自己没有错,做出了正确选择。
钟应怜悯他,同情他,厌恶他。
也有义务转达他
我确实说过。但你还记不记得,我也说过,那张十三弦筑早已经不叫猗兰了。
钟应的话,让宁明志真正的升起一丝害怕。
他强迫自己忘记的事情,如同海啸风暴席卷而来。
不可能。宁明志的声音阴沉,远比听到什么伪君子什么卖国贼的斥责,更加抗拒。
他皱着眉,一字一顿,告诉面前这位无知晚辈。
我与静笃情谊极深,在他赠予我筑琴的时候,亲口说过,这琴会登台演奏《猗兰操》,它就叫猗兰琴!
遗音雅社的乐器,大多没有名字。
那张十弦雅韵,腹中有字,自然得名雅韵。
可这十三弦筑,本就无名。沈聆为它命名了,再恨宁明志,也不可能随便修改。
正如你所说,这琴如果登台奏响《猗兰操》,那它就该叫猗兰。
钟应抓住了宁明志始终担惊受怕的关键,声音温柔,如实的说出了爷爷未曾说过的话。
但是,沈先生临终前已经将十三弦筑登台演奏的曲目改了。
爷爷告诉你,沈先生想见筑琴一面,但他没有告诉你,沈先生见到这筑琴,再奏响的就不会是你心心念念的《猗兰操》。
承载着宁明志所有期望、所有妄想的《猗兰操》,是他刻进灵魂的信仰。
他信沈聆仍旧对他怀有期待,他信沈聆遗愿里必定会有《猗兰操》登上舞台。
只要沈聆惦记着《猗兰操》,惦记着十三弦筑,就忘不掉他的一言一行。
宁明志执着的守着筑琴,夜深人静、情到悲处,总会拿起竹尺,击响那一首古曲,脑海里都是忘不掉的沈聆。
他直愣愣的盯着钟应,一个字都不信。
倏尔,宁明志笑出声,眼睛骤然焕发了光彩。
我虽然老了,但我比任何人都了解静笃。他不会轻易换曲,没有比《猗兰操》更适合筑琴的乐曲,他就不可能更换演出的曲目。
汉乐府诗篇并不是那么容易奏响。
一曲《战城南》已经耗费了沈聆多年心血,他断不可能为了一时之气,放弃一首完美无缺的乐谱。
钟应知道他会这样。
言语苍白无力,说什么都只会换来宁明志毫无愧疚悔意的狡辩。
这个人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世界活得太久。
久到忘记了遗音雅社登台演出的目的,又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懂过遗音雅社为什么而登台。
钟应心中回荡着《战城南》的凄厉控诉,《木兰辞》的出征凯旋,《猛虎行》的其志不改,《长歌行》的活在当下。
句句是对侵略者的愤怒仇恨,词词是声援挺身而出的战士将领。
然而,宁明志不懂《猗兰操》,八十年前不懂,八十年后仍是不懂。
他的琴声里只有兰之猗猗,而没有为国为民。
钟应笑着站了起来,让出了钢琴的主要位置。
他说:你以为沈先生选择猗兰,是想登台高歌演奏者的品格,想登台夸耀失传筑琴重见光明但你是不是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宁明志睁大眼睛,满是困惑。
钟应怜悯的继续:当时,遗音雅社是为了什么而登台?
为了什么
宁明志记忆里恨不得忘记遗音雅社,恨不得只记住沈聆。
被钟应这么一问,他竟然很难跳出既定的思维,只记得沈聆反反复复告诉他的:我是为了传承《汉乐府》,重奏唐朝乐器,而成立的遗音雅社。
他记得沈聆说这句话的神情、语气,所以必然不会记错。
但是钟应信誓旦旦,觉得他错了,以至于宁明志有些生气。
如果不是为了高歌品格,传承古音,音乐家怎么会登台?
他十分肯定,静笃亲自告诉我,我们必须要以最佳的汉乐府,创造最好的演出。
钟应不再反驳。
他只是无奈的看向厉劲秋,你看,我就说吧。
厉劲秋恨铁不成钢的瞥了一眼宁明志,这都能输给你?这家伙比我想的还要废物。
仿佛他们打了一个赌,就赌宁明志记不记得遗音雅社登台的初衷。
宁明志神色不悦,他明明记得清楚,为什么会被质疑!
他恨不得马上回去,翻找出沈聆写给他的书信。
里面必然提过这事,也必然反复的与他斟酌,首演的时机与曲目!
钟应看得出宁明志不服。
八十年前一位少年变为青年的短短时间,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更造就了无数人至今的执念。
弹琴吧,秋哥。
钟应静静站在一旁,看向宁明志,我信守承诺,请秋哥为你弹奏沈先生最后替换掉《猗兰操》的那首曲子,希望你听完之后,能够想起沈先生和你说过的最重要的话。
他说完,就见到宁明志皱起了眉。
这位老人即将期颐之寿,也留有年少时候的固执冲动。
以至于他固执蛮横的强调自己和沈聆是知音,却忘记了知音本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事情。
君子院厅堂沉默之中,响起温柔舒缓的乐曲。
这是一首只适合单人弹奏的钢琴曲,钟应站在一旁仔细的听,熟悉厉劲秋指尖的每一段旋律。
八十多年前,沈聆曾为这段旋律辗转反侧,最终选择放弃。
七十多年前,沈聆重新找出这段旋律,忍着病痛与哀伤,为它殚精竭虑,郁郁而终。
钟应会和厉劲秋一起弹琴痛骂伪君子,但他不会为伪君子弹奏沈聆的乐曲,圆了伪君子的痴心妄想。
于是,厉劲秋替他来弹。
钢琴旋律温柔稳重,尽是纯粹西方音乐体系下,成熟的演奏技巧,找不出丝毫沈聆、樊成云的痕迹。
这首曲子旋律简单,也许是因为它从筑琴弦上改编成钢琴曲,音符比起《伪君子》更显得静谧安详。
宁明志坐在那里,不记得自己有听过这样的乐曲。
它非常的轻柔,像是夜晚月亮隐去了辉光,显露出漫天繁星。
星星是如此的明亮耀眼,伴随着琴音律动,唤醒了钟石鸣羽,歌舞升平。
河流溪水哗哗作响,麦田稻穗金黄璀璨,凡是土壤,皆有良种,凡是水渠,皆有肥鱼,凡是行人,皆有衣穿,凡是婴孩,皆能饱腹。
桌台粮油水米充足,居所屋瓦坚实不受风雨。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天下天平。
曲子并不悲伤,更不煽情,宁明志听着听着,却感受到心中涌上来的空虚与落寞。
他想起来了,这首曲子的名字。
那是沈聆看着未完成的乐谱,和他慢慢讲述的愿景。
他说,他愿这战火早日平息,能够重拾昔日安宁。
他说,他愿略尽绵薄之力,资助前线饱受饥寒的战士。
他说,国破山河在,人却不能坐以待毙,甘愿为奴为婢。
他说
宁明志的眼泪在一首温柔舒缓的钢琴曲里,骤然失控。
他想起来了。
他想起了最重要的事情。
沈聆说:我们遗音雅社为了传承《汉乐府》而相聚,但说到底,我们研究的是中华的音乐,弹奏是中华的乐器。
中华不存,拿这乐曲何用?
若是我们安于一隅,不去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活下来了、研究出曲谱了,又奏给谁听?
宁明志像被抽干了浑身的力气,在一次又一次的狡辩之后,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遗音雅社确实是为汉乐府成立,也确实是为了登台高歌重振古曲而相聚。
但是那一场首演、那场场演出,都为了前线惨烈的战事,筹措抗战物资。
宁明志当时看得清清楚楚。
日军饱腹衣暖,精兵强将,拿下整个中国不费吹灰之力。
穷苦孱弱的中国,再怎么抵抗也不过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他读过史书,学过列传。
古往今来,都是强国吞并弱国,再来一统文化,重塑国界。
对他而言,国破有什么要紧,家不亡人不散,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然而,沈聆不是这样想,楚书铭不是这样想,冯元庆不是这样想。
连郑婉清一个女人,连带着才十岁的楚芝雅,都不这样想。
只有他像一个异类,想的是战争之后安身立命,想的是传承文化保全资料,想的是地方没了、统治者没了,历史一样会滚滚向前。
大不了多一个古中国罢了!
为什么要以卵击石!
宁明志愤愤不平,眼泪不断流淌,在徒弟们的小心伺候下,缓缓擦去。
钢琴曲进入了渐渐远去的尾声。
那番太平盛世的祭祀祈愿,随着厉劲秋最后一个悠长音符,慢慢淡去了影子。
《景星》。
宁明志说出了乐曲的名字,声音尽是疲惫和讽刺笑意。
静笃怎么可能用这样的曲子,替代我们的情谊!
他说过,我会弹琴,我能击筑,我就远胜过只会砍柴的樵夫钟子期千百万倍!我们不需要去羡慕什么高山流水,我们自己就是猗兰芳树。
宁明志声音高亢,他哪怕恨我,他都不可能选这首曲子!
他发狂一般的狡辩,远胜过他之前每次反驳钟应的语气。
钟应看他的视线平静,出声说道:
因为沈先生不恨你,他根本没空恨你。那时战火纷飞,友人散尽,他一身病痛,独自支撑着继续研究《汉乐府》的曲谱,即使没了十弦雅韵,没有十三弦筑,没了木兰琵琶,没了二胡编钟,他也一直在前行。
可他临终感慨,依然没有恨,只有遗憾。
遗憾山河破碎风飘絮,遗憾寻觅数年无知音。
钟应的笑意浅淡,眉目舒展。
他说:沈先生临终前的日记,只惦记着十弦琴、惦记着遗音雅社流失的乐器、乐谱,对于你,他只觉得你们不是同道中人,无需再提而已。
所以,这张筑琴的乐曲早已改作了《景星》,它也早已改名叫做景星。
你骗我!
宁明志瞪大眼睛,他肯定恨我!
即使他一遍一遍的辩解,沈聆不会恨他不会怪他。
到了绝路之上,他宁愿沈聆怀着对他的恨意去世,他宁愿沈聆临终的乐曲控诉他的罪行。
这样,沈聆才会生生世世记住他,就像他记住沈聆一样。
钟应却笑出声来。
宁明志,如果你将我的手机还我,马上就能见到沈先生日记的照片。
他的手机里,存满了研究资料、乐谱日记,你可以亲眼见到他的笔迹,也能见到他亲自写着
筑琴所托非人,可气可叹,若有机会,我愿从未期许猗兰灼灼,只愿景星重现,天下太平!
宁明志脸色苍白,呼吸微弱,手掌抓紧了轮椅扶手,似乎要和钟应拼命。
可惜,钟应全然不怕这个该死的老头子。
他说:沈先生心里,再没有你。
更没有他一声声亲昵唤过的知音。
第80章
厅堂宽敞安静, 却能听到呼呼作响的刺耳声。
宁明志直视钟应,脸色苍白,嘴唇颤抖, 气得几乎窒息。
他抓住轮椅扶手,整个人前倾, 只能无力的钉死在轮椅上,没有办法过去抓住钟应,要钟应住口。
你骗我、你骗我
宁明志的声音微弱, 如同将死一般, 执着的重复, 执着地安慰着可悲的自己。
耳畔有着徒弟低声劝告,他还能听到有人跑出去的脚步声。
可宁明志的眼睛,一眨一眨, 紧紧盯着钟应。
年轻人穿着蓝色运动服,像极了黛蓝色长衫的沈聆。
宁明志忘记了再多事情, 也能记得沈聆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
哪怕沈聆被什么国仇家恨蒙蔽了双眼, 也是他记忆中专注于传统音乐和文化, 始终没有动摇过的沈聆。
当初恩断义绝之后,宁明志再听到沈聆去世的消息,着实失魂落魄许久。
他不再祈求日本军官给予优待,流连于酒馆茶屋剧院,沉迷歌舞伎、能剧、新兴的舞踏, 纵情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