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而是掉头而去。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胡奋依然还是心有余悸,这一战蜀军和司马军损失惨重,蜀军那边不但折了主将张翼,而且一万蜀军几乎是全军覆灭,根本就没有几个生还者。
司马军这边虽然情况稍好一点,但也只是五十步比百步而已,出征前两万余人,回来时不足七千,损失高达六成以上,死伤惨重。
不过对于胡奋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打这样的败仗了,在并州,在冀州,在中原腹地,司马军吃的败仗比现在可大得多,损失的人马海了去,光是在冀州一战之中,司马军损失兵马就高达三四十万,黄土坡这一战,司马军损失一万多人,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但现在的形势,司马军实力衰微,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损失了,那怕是一万多人的伤亡,都让胡奋为之哀叹,司马家最后的这片疆土,恐怕也难以保全了。
虽然胡奋退守回了街亭,而街亭的那些防御工事可以勉强地护他一时平安,但仅仅凭着七千人马,想要把守住街亭,依然是困难重重,尽管这些壕堑能够挡住魏军骑兵,但如果魏军派步兵前来攻击的话,整个街亭防线必将会不堪一击。
而且蜀军张翼全军覆灭之后,柳城那边的防御便空虚了,蜀军如果绕过柳城,从背后袭击街亭的话,街亭更无法守得住。
而司马军如果再分兵去守柳城的话,原本捉襟见肘的兵力就越发的紧张了,所以仅凭这点儿兵力,胡奋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街亭的。
当胡奋出兵陈仓的时候,并不知道蜀军已经在黑水原吃了败仗之事,直到他逃回街亭之后,才得到了这个消息,胡奋不禁哀叹,两路援兵都败了,陈仓失守已成定局。
果然,胡奋很快便得到了州泰在青泥沟全军覆灭的消息,原来州泰看到胡奋他们的援兵抵达黄土坡之后,便立刻出城接应,试图与胡奋他们会合,但没成想,等州泰抵达黄土坡的时候,张翼已经战死,援军早已全线溃败了,只留了下满地的尸体。
但此时的州泰已经没了退路,身后就是魏军的追兵,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到陈仓了,只能是沿着向前的道路一直向前。
但州泰刚走到青泥沟,就一头撞上来撤军回来的越骑营,腹背受敌之下,州泰彻底地悲剧,被乱箭射死,手下的军队非死即降,全军覆灭,无一生还。
这些年来,司马军频折大将,将星凋零,这次更是折了州泰,军中几乎快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了,缺兵少将已经成为了司马军的一种常态。
而黑水原之战也证明了,司马伦就算是投靠了蜀国,也是无济于事的,陈仓已经丢了,陇西还能保得住吗?
而且陈仓的失守,令陇西是门户大开,魏军完全可以循着渭河西进,直抵上邽冀县,胡奋再坚守街亭也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而且魏军一旦进入陇西之后,胡奋在街亭将会陷入到孤岛的状态。
考虑再三之后,胡奋决定趁着魏军还没有攻来,立刻是撤军南下,尽早地与司马伦进行会合,而一旦魏军前来攻击的话,想走他也走不脱了。
副将有些担忧,毕竟放弃街亭责任重大,一旦上峰追究下来,那他们可就都是临阵脱逃之罪,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所以副将提议不如先派人给司马伦送信,得到撤军的命令再撤军,这样他们就没有任何的过错了。
胡奋却不敢拖延,从街亭到鸡鸣山,来回至少也得两三天时间,现在陇西的形势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时时刻刻都存在变数,在街亭多拖延一日,就多一分危险,形势不等人啊!
所以胡奋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就应当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如今死守街亭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即刻南下,与司马的主力会合,尚有一线的生机,如果稍有迟疑,他们便是下一个州泰了。
于是胡奋不顾疲惫,立刻拨营起寨,向南奔鸡鸣山而去了。
……………………………………………………………………
虽然蜀军兵退鸡鸣山,在鸡鸣山构筑了临时的防线,算是止住了颓势,避免了一溃千里的糟糕局面,但随着各路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形势已经变得芨芨可危了。
严格来说,鸡鸣山算不上什么要隘,而且蜀军也只是临时性地在这里构筑了阵地,根本就没有什么过强的防御工事,如果魏军倾尽全力来进攻的话,鸡鸣山根本就守不住。
如果鸡鸣山失守的话,蜀军只能是一退再退,退守上邽或冀县,可一旦被魏军深入到陇西之后,蜀军困守孤城,迟早也是败亡之局。
陇西之地,大多也是平川,根本就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也就是陇山了,可陈仓一失,陇山的地利之势荡然无存,此次的陈仓之战,蜀军和司马军损失惨重。
蜀军方面,姜维北伐之时带来了五万人,后续各郡太守到位,又带来了将近一万人,合计蜀军总共六万人,而此役在黑水原折了包括无当飞军在内的两万人,在黄土坡折了张翼的一万人,蜀军损失过半,只剩下了三万人马,此役也是自诸葛亮北伐以来最为沉重的一次损失了。
而司马军方面,也同样是损失惨重,黑水原折损了一万多人,胡奋的街亭兵马折损了一万三千人,州泰的陈仓守军三万人全军尽墨,十万大军目前也仅存四万五、六千,折损更是超过了半数。
陈仓之战的惨淡收场,也让陇西战局蒙上了一层阴云,无论是姜维还是司马伦,对陇西的命运其实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陇西守不住了,以他们目前的力量,确实是没有任何的希望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现在必须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择了。
而是掉头而去。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胡奋依然还是心有余悸,这一战蜀军和司马军损失惨重,蜀军那边不但折了主将张翼,而且一万蜀军几乎是全军覆灭,根本就没有几个生还者。
司马军这边虽然情况稍好一点,但也只是五十步比百步而已,出征前两万余人,回来时不足七千,损失高达六成以上,死伤惨重。
不过对于胡奋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打这样的败仗了,在并州,在冀州,在中原腹地,司马军吃的败仗比现在可大得多,损失的人马海了去,光是在冀州一战之中,司马军损失兵马就高达三四十万,黄土坡这一战,司马军损失一万多人,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但现在的形势,司马军实力衰微,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损失了,那怕是一万多人的伤亡,都让胡奋为之哀叹,司马家最后的这片疆土,恐怕也难以保全了。
虽然胡奋退守回了街亭,而街亭的那些防御工事可以勉强地护他一时平安,但仅仅凭着七千人马,想要把守住街亭,依然是困难重重,尽管这些壕堑能够挡住魏军骑兵,但如果魏军派步兵前来攻击的话,整个街亭防线必将会不堪一击。
而且蜀军张翼全军覆灭之后,柳城那边的防御便空虚了,蜀军如果绕过柳城,从背后袭击街亭的话,街亭更无法守得住。
而司马军如果再分兵去守柳城的话,原本捉襟见肘的兵力就越发的紧张了,所以仅凭这点儿兵力,胡奋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街亭的。
当胡奋出兵陈仓的时候,并不知道蜀军已经在黑水原吃了败仗之事,直到他逃回街亭之后,才得到了这个消息,胡奋不禁哀叹,两路援兵都败了,陈仓失守已成定局。
果然,胡奋很快便得到了州泰在青泥沟全军覆灭的消息,原来州泰看到胡奋他们的援兵抵达黄土坡之后,便立刻出城接应,试图与胡奋他们会合,但没成想,等州泰抵达黄土坡的时候,张翼已经战死,援军早已全线溃败了,只留了下满地的尸体。
但此时的州泰已经没了退路,身后就是魏军的追兵,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到陈仓了,只能是沿着向前的道路一直向前。
但州泰刚走到青泥沟,就一头撞上来撤军回来的越骑营,腹背受敌之下,州泰彻底地悲剧,被乱箭射死,手下的军队非死即降,全军覆灭,无一生还。
这些年来,司马军频折大将,将星凋零,这次更是折了州泰,军中几乎快到了无将可用的地步了,缺兵少将已经成为了司马军的一种常态。
而黑水原之战也证明了,司马伦就算是投靠了蜀国,也是无济于事的,陈仓已经丢了,陇西还能保得住吗?
而且陈仓的失守,令陇西是门户大开,魏军完全可以循着渭河西进,直抵上邽冀县,胡奋再坚守街亭也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而且魏军一旦进入陇西之后,胡奋在街亭将会陷入到孤岛的状态。
考虑再三之后,胡奋决定趁着魏军还没有攻来,立刻是撤军南下,尽早地与司马伦进行会合,而一旦魏军前来攻击的话,想走他也走不脱了。
副将有些担忧,毕竟放弃街亭责任重大,一旦上峰追究下来,那他们可就都是临阵脱逃之罪,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所以副将提议不如先派人给司马伦送信,得到撤军的命令再撤军,这样他们就没有任何的过错了。
胡奋却不敢拖延,从街亭到鸡鸣山,来回至少也得两三天时间,现在陇西的形势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时时刻刻都存在变数,在街亭多拖延一日,就多一分危险,形势不等人啊!
所以胡奋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将者,就应当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如今死守街亭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了,即刻南下,与司马的主力会合,尚有一线的生机,如果稍有迟疑,他们便是下一个州泰了。
于是胡奋不顾疲惫,立刻拨营起寨,向南奔鸡鸣山而去了。
……………………………………………………………………
虽然蜀军兵退鸡鸣山,在鸡鸣山构筑了临时的防线,算是止住了颓势,避免了一溃千里的糟糕局面,但随着各路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形势已经变得芨芨可危了。
严格来说,鸡鸣山算不上什么要隘,而且蜀军也只是临时性地在这里构筑了阵地,根本就没有什么过强的防御工事,如果魏军倾尽全力来进攻的话,鸡鸣山根本就守不住。
如果鸡鸣山失守的话,蜀军只能是一退再退,退守上邽或冀县,可一旦被魏军深入到陇西之后,蜀军困守孤城,迟早也是败亡之局。
陇西之地,大多也是平川,根本就无险可守,唯一的屏障也就是陇山了,可陈仓一失,陇山的地利之势荡然无存,此次的陈仓之战,蜀军和司马军损失惨重。
蜀军方面,姜维北伐之时带来了五万人,后续各郡太守到位,又带来了将近一万人,合计蜀军总共六万人,而此役在黑水原折了包括无当飞军在内的两万人,在黄土坡折了张翼的一万人,蜀军损失过半,只剩下了三万人马,此役也是自诸葛亮北伐以来最为沉重的一次损失了。
而司马军方面,也同样是损失惨重,黑水原折损了一万多人,胡奋的街亭兵马折损了一万三千人,州泰的陈仓守军三万人全军尽墨,十万大军目前也仅存四万五、六千,折损更是超过了半数。
陈仓之战的惨淡收场,也让陇西战局蒙上了一层阴云,无论是姜维还是司马伦,对陇西的命运其实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陇西守不住了,以他们目前的力量,确实是没有任何的希望了,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现在必须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