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杀来的很快,当王舍接到黄金赤阪失陷的消息不过才两三个时辰,也就是夕阳西下之际,乐城的东面就可以看到魏军招展的旌旗了,踏着飞扬的尘土,魏军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乐城开来。
王舍从城头上望了过去,这支魏军只有少量的战马,大部分的是步兵,显然这是一支步兵营组成的队伍,但仅仅只是步兵队伍,行进速度如此之快,几个时辰之内就能从赤阪杀到乐城来,这速度比骑兵也是不遑多让的。
从赤阪到乐城,少说也有六七十里的路程,正常的情况下,魏军会在明天早上或者是更晚的时间抵达乐城,但没有想到太阳还没有落山呢,魏军就已经杀到了,确实有些让王舍感到意外。
一般的情况下,步兵行军,每日四五十里是正常的速度,这样就可以保证步兵有充足的体力来应付战斗,否则的话,光赶路就已经累个半死了,如果在半路上和敌人遭遇的话,那岂不是连最起码的战斗力都没有了。
而且在接近敌人的营地和城池时,还会刻意地放缓速度,加强戒备,因为在这段距离之内,是最容易遭到敌人伏击的,寻常的将领,行进到最后一段路的时候,都会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尽可能地放缓速度,做好战斗的准备。
不过现在看来,魏军显然根本就没有减缓速度的意思,完全是倍道而行,加速从赤阪赶到来的。
既然魏军是加速前进,那就意味着在这中途上,魏军根本就来不及做出防御的阵型,如果蜀军能在半路设伏的话,必然可以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蜀军诸将见此情景,都有些懊悔了,早知如此,他们就不如派一支人马埋伏在半路上,不敢说大胜,至少获得一场小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王舍却是神色凝重,轻轻地摇了摇头,魏军敢这么搞,肯定是有恃无恐的,或许他们就等着这样的机会呢,只要蜀军离开乐城,离开他们所倚仗的防御工事,那么在平原地带作战,鹿死谁手还很不好说。
如果魏军的急行军就是一个陷井的话,那么他们出城伏击的话,十有七八会掉到对方的埋伏之中,所以这样的机会不要也罢。
事实上,姜维就曾反复地强调过,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战场上许多的时候,看似机会,却往往是敌人挖得坑,一旦掉入到敌人的坑里,十死无生。
魏军的将领那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他们敢故意地在蜀军面前露出破绽来,那就证明魏军是早有准备的,所以,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圈套。
想来也是魏军知道乐城的城防十分坚固,强攻的话他们也没有取胜的把握,而只要把蜀军给诳骗出城,那以魏军在平原地带的战斗力,蜀军不管出城多少人,估计也是白送的。
想到此处,王舍不禁是暗暗地警惕起来,幸亏自己事先没有贪功冒进,只是派人死守乐城,没有出城的打算,所以才没有踩到这个坑。
那些蜀军的副将偏将还一个劲地深表遗憾呢,觉得他们错失了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事实上,这天下不会掉馅饼,有的只能是陷井,仔细想想,魏军会那么的愚蠢吗,好不容易才拼死拼活走出了子午谷,却一头扎进蜀军的埋伏圈之中,自寻死路。可能吗?
如果真是这么愚蠢的将领,也不会成为魏军伐蜀的先锋官,虽然王舍还不知道领军的魏将是何人,但最起码肯定是深得邓艾信任的将领,他此次进军乐城,就是给蜀军挖一个大坑的,故意倍道而行,诱蜀军出战,这样一旦打起来,蜀军绝对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甚至连撤回乐城的机会都没有了。
出城有风险,伏击得谨慎,一不留神猎人有可能就会变成猎物啊!
王舍一般是不会冒险的,他一贯秉承着姜维的计划行事,通常不会有什么出格的想法。
王舍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守卫乐城,只要能守住乐城,就是他最大的功劳了,至于其他的招数,王舍也不敢轻易地去冒险。
事实证明,魏军确实是挖了一个大坑在等着蜀军上钩的。
师纂能得到邓艾的重用,至少师纂在领军这方面还是有着超乎寻常的人的本事的,与其慢慢吞吞地从赤阪打到乐城,倒还不如早些动手,一举兵临乐城的城下,封锁乐城和南郑汉城之间的联系,能不能一举拿下乐城还未可知,但魏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割包围,切断汉中诸城之间的联系,然后寻机再各个击破。
当然师纂不可能就这么让蜀军打他一个埋伏,其实在魏军进军的时候,师纂就已经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这个时候,魏军长期训练体能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本身走出子午谷,魏军已经是很疲惫了,但也就只是短短地休整了一下,旋即又踏上了行程。
别人或许认为魏军半日行五六十里就会疲惫劳乏,事实上,这对魏军来说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只不过先是热热身而已。
而师纂早就暗暗地做好了准备,一旦蜀军出城前来阻击的话,师纂就会首先派兵迂回到蜀军的后翼去,然后一举切断蜀军的归路。
这样一来,蜀军就是瓮中之鳖,想跑也跑不掉的。
不过看来这次蜀军把守乐城的主将王舍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么“大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一点也不去“珍惜”,真是白瞎了师纂挖的这个坑啊。
当然师纂也不会为蜀军没有来而懊恼什么,蜀军的防御策略就是要龟缩在乐城、汉城以及阳平关,不来出战,说明王舍这个人还是有些头脑,经得起诱惑的,是个厉害的人物。
接下来的战斗,才是双方真正的较量,谁死谁活,还未可知,不过师纂和王舍皆是信心满满,都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王舍从城头上望了过去,这支魏军只有少量的战马,大部分的是步兵,显然这是一支步兵营组成的队伍,但仅仅只是步兵队伍,行进速度如此之快,几个时辰之内就能从赤阪杀到乐城来,这速度比骑兵也是不遑多让的。
从赤阪到乐城,少说也有六七十里的路程,正常的情况下,魏军会在明天早上或者是更晚的时间抵达乐城,但没有想到太阳还没有落山呢,魏军就已经杀到了,确实有些让王舍感到意外。
一般的情况下,步兵行军,每日四五十里是正常的速度,这样就可以保证步兵有充足的体力来应付战斗,否则的话,光赶路就已经累个半死了,如果在半路上和敌人遭遇的话,那岂不是连最起码的战斗力都没有了。
而且在接近敌人的营地和城池时,还会刻意地放缓速度,加强戒备,因为在这段距离之内,是最容易遭到敌人伏击的,寻常的将领,行进到最后一段路的时候,都会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尽可能地放缓速度,做好战斗的准备。
不过现在看来,魏军显然根本就没有减缓速度的意思,完全是倍道而行,加速从赤阪赶到来的。
既然魏军是加速前进,那就意味着在这中途上,魏军根本就来不及做出防御的阵型,如果蜀军能在半路设伏的话,必然可以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蜀军诸将见此情景,都有些懊悔了,早知如此,他们就不如派一支人马埋伏在半路上,不敢说大胜,至少获得一场小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王舍却是神色凝重,轻轻地摇了摇头,魏军敢这么搞,肯定是有恃无恐的,或许他们就等着这样的机会呢,只要蜀军离开乐城,离开他们所倚仗的防御工事,那么在平原地带作战,鹿死谁手还很不好说。
如果魏军的急行军就是一个陷井的话,那么他们出城伏击的话,十有七八会掉到对方的埋伏之中,所以这样的机会不要也罢。
事实上,姜维就曾反复地强调过,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战场上许多的时候,看似机会,却往往是敌人挖得坑,一旦掉入到敌人的坑里,十死无生。
魏军的将领那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他们敢故意地在蜀军面前露出破绽来,那就证明魏军是早有准备的,所以,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圈套。
想来也是魏军知道乐城的城防十分坚固,强攻的话他们也没有取胜的把握,而只要把蜀军给诳骗出城,那以魏军在平原地带的战斗力,蜀军不管出城多少人,估计也是白送的。
想到此处,王舍不禁是暗暗地警惕起来,幸亏自己事先没有贪功冒进,只是派人死守乐城,没有出城的打算,所以才没有踩到这个坑。
那些蜀军的副将偏将还一个劲地深表遗憾呢,觉得他们错失了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事实上,这天下不会掉馅饼,有的只能是陷井,仔细想想,魏军会那么的愚蠢吗,好不容易才拼死拼活走出了子午谷,却一头扎进蜀军的埋伏圈之中,自寻死路。可能吗?
如果真是这么愚蠢的将领,也不会成为魏军伐蜀的先锋官,虽然王舍还不知道领军的魏将是何人,但最起码肯定是深得邓艾信任的将领,他此次进军乐城,就是给蜀军挖一个大坑的,故意倍道而行,诱蜀军出战,这样一旦打起来,蜀军绝对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甚至连撤回乐城的机会都没有了。
出城有风险,伏击得谨慎,一不留神猎人有可能就会变成猎物啊!
王舍一般是不会冒险的,他一贯秉承着姜维的计划行事,通常不会有什么出格的想法。
王舍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守卫乐城,只要能守住乐城,就是他最大的功劳了,至于其他的招数,王舍也不敢轻易地去冒险。
事实证明,魏军确实是挖了一个大坑在等着蜀军上钩的。
师纂能得到邓艾的重用,至少师纂在领军这方面还是有着超乎寻常的人的本事的,与其慢慢吞吞地从赤阪打到乐城,倒还不如早些动手,一举兵临乐城的城下,封锁乐城和南郑汉城之间的联系,能不能一举拿下乐城还未可知,但魏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割包围,切断汉中诸城之间的联系,然后寻机再各个击破。
当然师纂不可能就这么让蜀军打他一个埋伏,其实在魏军进军的时候,师纂就已经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这个时候,魏军长期训练体能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本身走出子午谷,魏军已经是很疲惫了,但也就只是短短地休整了一下,旋即又踏上了行程。
别人或许认为魏军半日行五六十里就会疲惫劳乏,事实上,这对魏军来说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只不过先是热热身而已。
而师纂早就暗暗地做好了准备,一旦蜀军出城前来阻击的话,师纂就会首先派兵迂回到蜀军的后翼去,然后一举切断蜀军的归路。
这样一来,蜀军就是瓮中之鳖,想跑也跑不掉的。
不过看来这次蜀军把守乐城的主将王舍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么“大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一点也不去“珍惜”,真是白瞎了师纂挖的这个坑啊。
当然师纂也不会为蜀军没有来而懊恼什么,蜀军的防御策略就是要龟缩在乐城、汉城以及阳平关,不来出战,说明王舍这个人还是有些头脑,经得起诱惑的,是个厉害的人物。
接下来的战斗,才是双方真正的较量,谁死谁活,还未可知,不过师纂和王舍皆是信心满满,都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