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绩赶来的正是时候,正是魏军刚刚冲上第一道防线的阵地,将取未取之时。
毕竟吴军虽然在溃败,但终究防线还是一部分的吴军在依托工事对魏军进行阻击,尽管这种阻击根本不可能遏制住魏军的进攻,但也多多少少会迟滞魏军的步伐,为施绩率兵赶到羸得一些时间。
施绩赶到战场之时,看到魏军的攻击甚是猛烈,吴军的防线早已是芨芨可危,许多的地段甚至已经被魏军所突破了,施绩赶紧地下令荆州军立刻投入到了战场之上,对吴军的阵地进行了反扑。
这支荆州军可不像交州军那样没有大规模战斗的经验,早年的时候,无论是魏军犯境还是吴军北伐,他们都有数度参战的经历,所以说在战斗经验上面,荆州军是远胜交州军一筹的。
最起码面对这样的混战场面,荆州军可以做到不怯战,不像交州军,战斗稍一不利,就立刻是溃不成军,荆州军在这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底气的,说打他们就能嗷嗷叫着扑上去,丝毫不畏惧。
荆州军的参加,立刻改变了战场上的局面,原本施绩未到之时,吴军已经是处于了全线崩溃的一种状态,整个阵地随时都有失守的可能,好在荆州军及时的赶来增援,总算是稳住了局面,双方一团混战,又进入到了相持的阶段。
陶抗本来已经是彻底地绝望了,他甚至都做好了全面撤退的准备,但没想到施绩的及时出现,搭救了他的一把,陶抗对施绩是感激涕零,他立刻赶到了施绩的身边,是千恩万谢。
施绩淡淡一笑,道:“贤侄,我们同为朝廷效力,兴复吴室,义不容辞,又何需言谢,你逃亡的人马我俱都召回了,还是交由你来指挥,共同退敌吧。”
这一路上,施绩可没少收编逃亡的交州兵,施绩可没少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反正是连蒙带哄带威吓,把这些逃兵给带了回来,现在战场上正是用人之时,施绩不可能将他们按军法给斩了,更何况,真要斩的话,那也得由陶基来处置,施绩主动处置的话,那岂不是越庖代俎了。
所以施绩将这些逃兵给带了回来,还是交给陶抗来指挥,现在也确实是用人之时,陶抗手中的兵马逃散了大半,根本就组织不起反击的力量了,这些逃兵如果肯继续参战的话,倒也不妨可以继往不咎,但如果继续逃跑的话,那就只能是二罪归一了。
陶抗不禁大喜,方才受到了魏军的冲击之后,吴军是兵败如山倒,他自己的命令全然不好使了,这些吴兵四散而逃,让陶抗再想抵抗也是没有能力了,此时施绩不但率兵来援,而且还将他的许多逃兵给截了回来,让陶抗有机会重整兵马,他自然是喜出望外。
而且现在有了施绩的这支生力军,战场上的形势也重新地逆转了过来,陶抗这时重整兵马再战,也是信心大增的。
陶抗身为陶基之子,此次被陶基委以重任,当然是很想有所做为的,前些天他的兄弟陶璜在揭阳遭遇惨败,一万人马损失殆尽,也让陶家在交州的声望大跌,所以这一次的新城之战,完全是陶家重整声誉之战,万万容不得有失啊。
陶抗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也想在这次的反登陆之战中有所作为,接受任务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陶抗也是精心地部置了北边阵地防线,就是想打好这一战。
只可惜事与愿违,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连陶抗也估计没有想到,自己的军队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魏军的一次突击,就将他给打爆了,这一仗败得如此之惨,陶抗都觉得自己真没有脸去见他的老父亲了。
还好施绩率军及时地赶到,解决了陶抗的燃眉之急,陶抗自然是欣喜万分的,施绩更是将他的逃兵给收拢了回来,让陶抗手中也有更多的兵马可以调派。
于是陶抗下令所有回归的士兵都继往不咎,但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如果再发生临阵脱逃的事,那就休怪他翻脸无情了。
刚才形势一片大乱,吴军抵敌不住,出现了大批量逃亡的事件,所以谓法不责众,陶抗自然是没有办法惩处这么多的逃兵的,否则的话,反倒是容易激起兵变,甚至是临阵倒戈。
所以陶抗现在也没法去追究这么多人的逃跑责任的,索性他也不去追究了,让这些逃兵全部归队,重新参战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些吴军也不是心甘情愿去当逃兵的,实在是受到形势所迫,眼看着魏军杀将过来,他们根本就无法抵挡,如果这个时候拼死力战的话,估计只能是战死疆场了。
所以横竖是个死,还是先逃跑了再说,反正这一拨逃兵也实在是太多了,当官的真要是去砍头的话,这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谁能下得去手啊?
现在形势又变了,荆州军杀到之后,战场上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魏吴双方又陷入到了胶着的战斗形势之中,这显然是对吴军比较有利的,所以那些逃兵也重拾信心,在陶抗的指挥之下,重新地加入到了战斗之中。
双方的厮杀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荆州军七千人马加入战斗之后,吴军再度在人数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而魏军的底牌却是打光了,能调动的六千人马也全部投入到了战场上,虽然江对岸还有浩浩荡荡的七万多人马,但在浮桥没有建起来的情况下,这些魏军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丝毫也无法给已经登陆的先头突击队进行任何的支援。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双方打得十分激烈,魏军虽然在装备上,战斗经验上,战斗的能力上占据着上风,但人数的劣势这个短板却是暂时地弥补不上来,每伤亡一人,魏军的战斗力便减弱一分,纵然魏军可以做到以一敌二甚至更多,但面对汹涌反扑的吴军,想要彻底拿下吴军的阵地,难度已经变得很大了。
毕竟吴军虽然在溃败,但终究防线还是一部分的吴军在依托工事对魏军进行阻击,尽管这种阻击根本不可能遏制住魏军的进攻,但也多多少少会迟滞魏军的步伐,为施绩率兵赶到羸得一些时间。
施绩赶到战场之时,看到魏军的攻击甚是猛烈,吴军的防线早已是芨芨可危,许多的地段甚至已经被魏军所突破了,施绩赶紧地下令荆州军立刻投入到了战场之上,对吴军的阵地进行了反扑。
这支荆州军可不像交州军那样没有大规模战斗的经验,早年的时候,无论是魏军犯境还是吴军北伐,他们都有数度参战的经历,所以说在战斗经验上面,荆州军是远胜交州军一筹的。
最起码面对这样的混战场面,荆州军可以做到不怯战,不像交州军,战斗稍一不利,就立刻是溃不成军,荆州军在这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底气的,说打他们就能嗷嗷叫着扑上去,丝毫不畏惧。
荆州军的参加,立刻改变了战场上的局面,原本施绩未到之时,吴军已经是处于了全线崩溃的一种状态,整个阵地随时都有失守的可能,好在荆州军及时的赶来增援,总算是稳住了局面,双方一团混战,又进入到了相持的阶段。
陶抗本来已经是彻底地绝望了,他甚至都做好了全面撤退的准备,但没想到施绩的及时出现,搭救了他的一把,陶抗对施绩是感激涕零,他立刻赶到了施绩的身边,是千恩万谢。
施绩淡淡一笑,道:“贤侄,我们同为朝廷效力,兴复吴室,义不容辞,又何需言谢,你逃亡的人马我俱都召回了,还是交由你来指挥,共同退敌吧。”
这一路上,施绩可没少收编逃亡的交州兵,施绩可没少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反正是连蒙带哄带威吓,把这些逃兵给带了回来,现在战场上正是用人之时,施绩不可能将他们按军法给斩了,更何况,真要斩的话,那也得由陶基来处置,施绩主动处置的话,那岂不是越庖代俎了。
所以施绩将这些逃兵给带了回来,还是交给陶抗来指挥,现在也确实是用人之时,陶抗手中的兵马逃散了大半,根本就组织不起反击的力量了,这些逃兵如果肯继续参战的话,倒也不妨可以继往不咎,但如果继续逃跑的话,那就只能是二罪归一了。
陶抗不禁大喜,方才受到了魏军的冲击之后,吴军是兵败如山倒,他自己的命令全然不好使了,这些吴兵四散而逃,让陶抗再想抵抗也是没有能力了,此时施绩不但率兵来援,而且还将他的许多逃兵给截了回来,让陶抗有机会重整兵马,他自然是喜出望外。
而且现在有了施绩的这支生力军,战场上的形势也重新地逆转了过来,陶抗这时重整兵马再战,也是信心大增的。
陶抗身为陶基之子,此次被陶基委以重任,当然是很想有所做为的,前些天他的兄弟陶璜在揭阳遭遇惨败,一万人马损失殆尽,也让陶家在交州的声望大跌,所以这一次的新城之战,完全是陶家重整声誉之战,万万容不得有失啊。
陶抗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也想在这次的反登陆之战中有所作为,接受任务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陶抗也是精心地部置了北边阵地防线,就是想打好这一战。
只可惜事与愿违,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连陶抗也估计没有想到,自己的军队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魏军的一次突击,就将他给打爆了,这一仗败得如此之惨,陶抗都觉得自己真没有脸去见他的老父亲了。
还好施绩率军及时地赶到,解决了陶抗的燃眉之急,陶抗自然是欣喜万分的,施绩更是将他的逃兵给收拢了回来,让陶抗手中也有更多的兵马可以调派。
于是陶抗下令所有回归的士兵都继往不咎,但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如果再发生临阵脱逃的事,那就休怪他翻脸无情了。
刚才形势一片大乱,吴军抵敌不住,出现了大批量逃亡的事件,所以谓法不责众,陶抗自然是没有办法惩处这么多的逃兵的,否则的话,反倒是容易激起兵变,甚至是临阵倒戈。
所以陶抗现在也没法去追究这么多人的逃跑责任的,索性他也不去追究了,让这些逃兵全部归队,重新参战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些吴军也不是心甘情愿去当逃兵的,实在是受到形势所迫,眼看着魏军杀将过来,他们根本就无法抵挡,如果这个时候拼死力战的话,估计只能是战死疆场了。
所以横竖是个死,还是先逃跑了再说,反正这一拨逃兵也实在是太多了,当官的真要是去砍头的话,这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谁能下得去手啊?
现在形势又变了,荆州军杀到之后,战场上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魏吴双方又陷入到了胶着的战斗形势之中,这显然是对吴军比较有利的,所以那些逃兵也重拾信心,在陶抗的指挥之下,重新地加入到了战斗之中。
双方的厮杀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荆州军七千人马加入战斗之后,吴军再度在人数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而魏军的底牌却是打光了,能调动的六千人马也全部投入到了战场上,虽然江对岸还有浩浩荡荡的七万多人马,但在浮桥没有建起来的情况下,这些魏军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丝毫也无法给已经登陆的先头突击队进行任何的支援。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双方打得十分激烈,魏军虽然在装备上,战斗经验上,战斗的能力上占据着上风,但人数的劣势这个短板却是暂时地弥补不上来,每伤亡一人,魏军的战斗力便减弱一分,纵然魏军可以做到以一敌二甚至更多,但面对汹涌反扑的吴军,想要彻底拿下吴军的阵地,难度已经变得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