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说姜维将西陵防线的重点设在了西陵的外围,但对于西陵城的防御,姜维也是没有掉以轻心的,毕竟西陵城就在长江的北岸,而魏军掌握着长江的制水权,所以姜维对于西陵城的防御体系,也是极为重视的。
曾几何时,长江是西陵城最大的一个倚仗,虽然西陵城建在长江的北岸,但由于其背靠长江,所以在防御的时候,丝毫不用担心敌人会对西陵实施围困,水上的这一通道,是魏军无论如何也切断不了的。
吴军在防守西陵的时候,丝毫没有什么压力,那怕就算是守不住了,不还是有一条水上的退路吗?
所以说,吴人一直对西陵的防御保持一个相当乐观的态度,而且经过了吴人几十年的经营,西陵城的防御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汤坚如磐石来形容,这也是姜维决意死守西陵的信心来源。
不过姜维认为单纯地死守西陵城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一旦魏军的人马杀到西陵城下,那么再强悍的防御也是形同虚设,西陵城的城墙再坚固,也抵挡不了魏军投石车的攻击,所以利用西陵周边险要的地势,采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才有成功的把握。
所以才会有了姜维的长围计划,在猇亭、虎牙山、马鞍山一线,部署重兵来防御,只要这些地方不失守,西陵城就安稳如山。
至于魏军会不会用水军直接攻打西陵,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小,按照以前魏军渡江作战的模式,魏军至少得在西陵城的对岸或附近集结兵力,才有可能完成渡江登陆。
但西陵的地形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江流湍急,险礁密布,而且江岸两边皆是万重山,处处是峡谷绝壁,悬崖万丈,魏军根本就没有在长江对岸立足的可能,又怎么会直接对西陵城发起进攻呢?
所以姜维和陆抗都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认为魏军不可能直接对西陵策动攻势,他们想要攻取西陵,猇亭必然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蜀军只要加强猇亭的防御,就可以确保西陵的高枕无忧。
出其不意,才能攻其不备,如果曹亮一开始的时候就将水路进攻的计划给暴露出来,那么蜀军那边必然会加强西陵的防御,这对魏军的进攻是不利的。
所以曹亮在先期的时候,一直是隐而不发的,加大进攻猇亭和虎牙山的力量,用最常规的打法去进攻,攻下来固然是好,但攻不下来也无所谓,毕竟猇亭和虎牙山,包括一直没有打响战斗的马鞍山,牵制了蜀军太多的兵力,西陵的防守,也变得空虚起来。
这正是曹亮所希望的,尽管说这个空虚并是真得空无一人,而仅仅只是西陵的防守比较薄弱而已,但对于曹亮来说,已经是足够了,只要姜维没有将重兵驻守在西陵城,就给曹亮留下了莫大的机会。
其实就在右军团向猇亭和虎牙山发起攻击的时候,曹亮已经给王濬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只不过水军陆战队一直是混迹于水军之中的,他们真有什么战术方面的安排,其他人也是看不懂的。
包括杜预这样的身份,都对水军内部的编制一无所知,可想而知吴人和蜀人,又如何能知道曹亮在水军之中,竟然会藏着这么一支陆战力量。
不得不说,曹亮的保密工作完全是做到了极致,除非是水军内部的人,而且是水军高层的人,才会知晓这一支军队的存在。
现在终于到了要动手的时候了,曹亮这才对杜预将这个计划和盘托出。
杜预确实感到很震惊,其实水军陆战队的这两个营也是有番号的,左营叫平江营,右营叫平湖营,这是公开的番号,他们属于水军的建制,但职能不详,没人知道他们在水军之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有人猜测,这两个营是负责水军后勤的,毕竟庞大的水军船队也需要有陆路的后勤来保障,运送物资,看护水寨,保养维护,这些也需要人手的。
杜预也倾向于这种看法,毕竟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的话,是无法做到无往而不胜的,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弱,后勤保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曹亮之所以给水军配备两个步兵营,大概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吧?
但现在听了曹亮的计划,杜预才知道自己不但是猜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这平江平湖二营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后勤保障部队,而是实打实的攻击营,是一支全新概念的军队——水军陆战队。
这支军队,也算是步兵的顶级配置了,连弩、鱼鳞铠、各式的战车、攻城器械应有尽有,除了不配备战马之外,这支陆战队已经完全可以和最为精锐的陆军步兵营相提并论了。
而且平江营和平湖营的兵源本身就是来自于步兵的,加入水军之后,他们才开始在船上进行操练,以达到曹亮对其两栖作战的要求。
两栖作战,这个时代,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那怕是那么多的军事先哲兵法大家,都没有讲过这个方法,也难怪杜预号称是杜武库,博览群书,广闻强记,也没有听说过水军和陆军可以混编作战的。
水军陆战队可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将水军和陆军结合起来,由水军船队将陆军运送到指定的地点,它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经过长期的训练,水军陆战队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水军的战斗体系之中,浑然一体。
水军陆战队就等于是水军向岸上伸出的手臂和大腿,以前水军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水面,他们在水上是无敌的存在,可一旦上岸,变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根本就无法立足。
但现在水军拥有陆战队之后,他们的战斗力便可以无限延伸,以前遥不可及的陆地,如今水军不但可以在岸上立足,还可以自由驰骋,大杀四方。
曾几何时,长江是西陵城最大的一个倚仗,虽然西陵城建在长江的北岸,但由于其背靠长江,所以在防御的时候,丝毫不用担心敌人会对西陵实施围困,水上的这一通道,是魏军无论如何也切断不了的。
吴军在防守西陵的时候,丝毫没有什么压力,那怕就算是守不住了,不还是有一条水上的退路吗?
所以说,吴人一直对西陵的防御保持一个相当乐观的态度,而且经过了吴人几十年的经营,西陵城的防御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汤坚如磐石来形容,这也是姜维决意死守西陵的信心来源。
不过姜维认为单纯地死守西陵城并没有任何的意义,一旦魏军的人马杀到西陵城下,那么再强悍的防御也是形同虚设,西陵城的城墙再坚固,也抵挡不了魏军投石车的攻击,所以利用西陵周边险要的地势,采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才有成功的把握。
所以才会有了姜维的长围计划,在猇亭、虎牙山、马鞍山一线,部署重兵来防御,只要这些地方不失守,西陵城就安稳如山。
至于魏军会不会用水军直接攻打西陵,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而是很小,按照以前魏军渡江作战的模式,魏军至少得在西陵城的对岸或附近集结兵力,才有可能完成渡江登陆。
但西陵的地形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江流湍急,险礁密布,而且江岸两边皆是万重山,处处是峡谷绝壁,悬崖万丈,魏军根本就没有在长江对岸立足的可能,又怎么会直接对西陵城发起进攻呢?
所以姜维和陆抗都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认为魏军不可能直接对西陵策动攻势,他们想要攻取西陵,猇亭必然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蜀军只要加强猇亭的防御,就可以确保西陵的高枕无忧。
出其不意,才能攻其不备,如果曹亮一开始的时候就将水路进攻的计划给暴露出来,那么蜀军那边必然会加强西陵的防御,这对魏军的进攻是不利的。
所以曹亮在先期的时候,一直是隐而不发的,加大进攻猇亭和虎牙山的力量,用最常规的打法去进攻,攻下来固然是好,但攻不下来也无所谓,毕竟猇亭和虎牙山,包括一直没有打响战斗的马鞍山,牵制了蜀军太多的兵力,西陵的防守,也变得空虚起来。
这正是曹亮所希望的,尽管说这个空虚并是真得空无一人,而仅仅只是西陵的防守比较薄弱而已,但对于曹亮来说,已经是足够了,只要姜维没有将重兵驻守在西陵城,就给曹亮留下了莫大的机会。
其实就在右军团向猇亭和虎牙山发起攻击的时候,曹亮已经给王濬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只不过水军陆战队一直是混迹于水军之中的,他们真有什么战术方面的安排,其他人也是看不懂的。
包括杜预这样的身份,都对水军内部的编制一无所知,可想而知吴人和蜀人,又如何能知道曹亮在水军之中,竟然会藏着这么一支陆战力量。
不得不说,曹亮的保密工作完全是做到了极致,除非是水军内部的人,而且是水军高层的人,才会知晓这一支军队的存在。
现在终于到了要动手的时候了,曹亮这才对杜预将这个计划和盘托出。
杜预确实感到很震惊,其实水军陆战队的这两个营也是有番号的,左营叫平江营,右营叫平湖营,这是公开的番号,他们属于水军的建制,但职能不详,没人知道他们在水军之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有人猜测,这两个营是负责水军后勤的,毕竟庞大的水军船队也需要有陆路的后勤来保障,运送物资,看护水寨,保养维护,这些也需要人手的。
杜预也倾向于这种看法,毕竟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的话,是无法做到无往而不胜的,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弱,后勤保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曹亮之所以给水军配备两个步兵营,大概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吧?
但现在听了曹亮的计划,杜预才知道自己不但是猜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这平江平湖二营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后勤保障部队,而是实打实的攻击营,是一支全新概念的军队——水军陆战队。
这支军队,也算是步兵的顶级配置了,连弩、鱼鳞铠、各式的战车、攻城器械应有尽有,除了不配备战马之外,这支陆战队已经完全可以和最为精锐的陆军步兵营相提并论了。
而且平江营和平湖营的兵源本身就是来自于步兵的,加入水军之后,他们才开始在船上进行操练,以达到曹亮对其两栖作战的要求。
两栖作战,这个时代,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那怕是那么多的军事先哲兵法大家,都没有讲过这个方法,也难怪杜预号称是杜武库,博览群书,广闻强记,也没有听说过水军和陆军可以混编作战的。
水军陆战队可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将水军和陆军结合起来,由水军船队将陆军运送到指定的地点,它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经过长期的训练,水军陆战队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水军的战斗体系之中,浑然一体。
水军陆战队就等于是水军向岸上伸出的手臂和大腿,以前水军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水面,他们在水上是无敌的存在,可一旦上岸,变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根本就无法立足。
但现在水军拥有陆战队之后,他们的战斗力便可以无限延伸,以前遥不可及的陆地,如今水军不但可以在岸上立足,还可以自由驰骋,大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