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艘战船确实是曹亮用打捞出的吴军沉船改造来的,在渡江之战中,吴军全部的大型战船都被投石车所击毁击沉,而在战役结束之后,曹亮又下令将其中的一部分战船打捞出来。
这一部分战船损毁是比较轻的,修修补补的话,还是勉强可以使用的,毕竟造一艘新船,是需要花费不菲的代价的,曹亮最初的打算是本着变废为宝的原则,尽可能地做到废物利用。
打捞出来的战船大多是残破不堪的,它们遭遇到投石车的致命打击,沉入江底之后,又受到了水流和泥沙的侵袭,出水之后,自然是面目全非。
尤其是那些大型的楼船,由于当时它们是投石车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挨到的石弹是最多的,特别是船的上层结构,破坏的比较彻底,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到是楼船甲板以下的部位,一般只是被砸穿了一两个洞而已,修复起来则是比较容易的。
魏军诸将纷纷叹息,毕竟楼船的建造代表的是当代造船的最高工艺水平,魏军水师虽然也曾仿造过楼船,但在技术水平上,还是达不到吴国的水准的,无论楼船的排水量,还是楼船的高度,都是和吴国的楼船有一定的差距的。
如果魏军可以修复这些楼船,完全可以壮大魏军水师的实力,但看看这些楼船残破不堪的样子,魏国诸将是纷纷摇头,都烂成这个鬼样子了,真要修复它,估计代价和重建一艘楼船也差不多。
为此他们还特意地把建造这些战船的工匠给找来,果然答案几乎是完全相同的,那些工匠也认为完全修复这些楼船是不可能的,甚至要比重建还得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得不偿失。
曹亮没有在意,只是微微一笑,问道:“如果只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难度大不大?”
那些工匠不敢在曹亮面前说大话,他们特意地专门到楼船跟前查看研究了半天,这才回复曹亮,称如果仅仅只是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也不算什么难事,很容易就解决了,但仅仅只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那楼船还能是楼船吗?
楼船之所以叫楼船,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楼船有四五层,形似楼台故名楼船,由于楼船的多层结构,使得楼船可以承载更多的士兵,满载战斗乘员时最多可达三千人,楼船上设有舱室、女墙、战格,备有擂石、铁刺、箭塔、拍竿等攻防武器,可谓是设施齐备,是水军战舰之中王牌的存在。
如果仅仅只是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这倒一点也不难,但楼船的功能大部分是在上层的,下层仅仅只是桨位,这样的战船,修复之后,又有何用途?
不过曹亮显然是另有打算的,得到了这些工匠的肯定答复之后,曹亮立刻召集工匠,包括魏国的工匠和吴国的工匠。
吴国工匠的任务是修复这些楼船,按照曹亮的要求,楼船上部的那些多层结构的舱室将会全部被清除掉,这部分其实已经是被投石车彻底地摧毁了,没有任何的修理价值,曹亮要求吴国的造船工匠只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并在船体上重新铺设平坦的甲板。
这些楼船的体积非常庞大,方首船头,长约一百五十余步,宽有四十余步,如果上面全部采用木板平铺的话,那将会是极为的开阔的,飞马都可以在上面奔驰。
如此的修复,吴国的工匠当然也没有任何的意见,只需按照曹亮的兄吩咐行事即可。
只是他们都猜不透曹亮的用意,不知道曹亮修复这些没有楼层的楼船又有什么意义?
曹亮当然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意图让这些吴人知晓,就如同当初在西江口修建巨型投石车阵地,曹亮完全是在消息封锁的情况下建造成功的。
正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效果,魏军才得以重创了吴军水师,为大队人马的渡江提供了便利。
而这次曹亮打造的,又将是新式的投石车,一种可以安装在战船上的投石车。
投石车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作,曹亮当然也很想拥有后世的那种飞机大炮坦克车,但依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是根本无法建造出来的,所以曹亮只能是在现有的制造范围内不断地推陈出新,但这也足以颠覆人们的想像力了。
在曹亮建造成巨型的投石车来对付吴军的战船之时,多数人都觉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毕竟投石车以前打击的,都是固定的如城墙一样的目标,而战船是活的,可以在水面上四处移动,投石车又怎么可以用在打船上面。
但曹亮再一次用事实打了众人的脸,渡江之战的成功,让人们不得不心悦诚服,原本投石车还能这么用!
只不过渡江战役也成为了巨型投石车最后的绝唱,这种固定位置的武器,最多也只能是用一次,下一次吴军有了防备,就不会再那么傻乎乎地列队齐整上来挨揍了,而且建造巨型投石车花费的代价,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这种成功是无法复制的。
如何在接下来的水战之中对吴军继续能取得压制性的优势,单靠王濬的水军是办不到的,毕竟从战斗力上讲,魏军水师肯定是逊色于吴军的。
所以,想要对付吴国的水上力量,还得继续地想办法,既然投石车在水战之中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那么曹亮便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投石车上船,这下就可以让吴国水军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其实投石车上船,也不算什么新鲜的招数,魏军曾在蒲坂津的渡河作战之中,采用过这种方法,利用连环飞石车攻破了司马军的黄河防线,取得了渡河作战的胜利。
只不过当时采用的方法比较简陋,等于是直接地将投石车装在了战船上,或许这种方式对于并不太宽阔的黄河来比较有效,但对于浩大的长江以及强大的吴军水师,就需要做出进一步改进才行。
这一部分战船损毁是比较轻的,修修补补的话,还是勉强可以使用的,毕竟造一艘新船,是需要花费不菲的代价的,曹亮最初的打算是本着变废为宝的原则,尽可能地做到废物利用。
打捞出来的战船大多是残破不堪的,它们遭遇到投石车的致命打击,沉入江底之后,又受到了水流和泥沙的侵袭,出水之后,自然是面目全非。
尤其是那些大型的楼船,由于当时它们是投石车的重点照顾对象,所以挨到的石弹是最多的,特别是船的上层结构,破坏的比较彻底,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到是楼船甲板以下的部位,一般只是被砸穿了一两个洞而已,修复起来则是比较容易的。
魏军诸将纷纷叹息,毕竟楼船的建造代表的是当代造船的最高工艺水平,魏军水师虽然也曾仿造过楼船,但在技术水平上,还是达不到吴国的水准的,无论楼船的排水量,还是楼船的高度,都是和吴国的楼船有一定的差距的。
如果魏军可以修复这些楼船,完全可以壮大魏军水师的实力,但看看这些楼船残破不堪的样子,魏国诸将是纷纷摇头,都烂成这个鬼样子了,真要修复它,估计代价和重建一艘楼船也差不多。
为此他们还特意地把建造这些战船的工匠给找来,果然答案几乎是完全相同的,那些工匠也认为完全修复这些楼船是不可能的,甚至要比重建还得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得不偿失。
曹亮没有在意,只是微微一笑,问道:“如果只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难度大不大?”
那些工匠不敢在曹亮面前说大话,他们特意地专门到楼船跟前查看研究了半天,这才回复曹亮,称如果仅仅只是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也不算什么难事,很容易就解决了,但仅仅只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那楼船还能是楼船吗?
楼船之所以叫楼船,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楼船有四五层,形似楼台故名楼船,由于楼船的多层结构,使得楼船可以承载更多的士兵,满载战斗乘员时最多可达三千人,楼船上设有舱室、女墙、战格,备有擂石、铁刺、箭塔、拍竿等攻防武器,可谓是设施齐备,是水军战舰之中王牌的存在。
如果仅仅只是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这倒一点也不难,但楼船的功能大部分是在上层的,下层仅仅只是桨位,这样的战船,修复之后,又有何用途?
不过曹亮显然是另有打算的,得到了这些工匠的肯定答复之后,曹亮立刻召集工匠,包括魏国的工匠和吴国的工匠。
吴国工匠的任务是修复这些楼船,按照曹亮的要求,楼船上部的那些多层结构的舱室将会全部被清除掉,这部分其实已经是被投石车彻底地摧毁了,没有任何的修理价值,曹亮要求吴国的造船工匠只修复甲板以下的部分,并在船体上重新铺设平坦的甲板。
这些楼船的体积非常庞大,方首船头,长约一百五十余步,宽有四十余步,如果上面全部采用木板平铺的话,那将会是极为的开阔的,飞马都可以在上面奔驰。
如此的修复,吴国的工匠当然也没有任何的意见,只需按照曹亮的兄吩咐行事即可。
只是他们都猜不透曹亮的用意,不知道曹亮修复这些没有楼层的楼船又有什么意义?
曹亮当然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意图让这些吴人知晓,就如同当初在西江口修建巨型投石车阵地,曹亮完全是在消息封锁的情况下建造成功的。
正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效果,魏军才得以重创了吴军水师,为大队人马的渡江提供了便利。
而这次曹亮打造的,又将是新式的投石车,一种可以安装在战船上的投石车。
投石车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作,曹亮当然也很想拥有后世的那种飞机大炮坦克车,但依现有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是根本无法建造出来的,所以曹亮只能是在现有的制造范围内不断地推陈出新,但这也足以颠覆人们的想像力了。
在曹亮建造成巨型的投石车来对付吴军的战船之时,多数人都觉得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毕竟投石车以前打击的,都是固定的如城墙一样的目标,而战船是活的,可以在水面上四处移动,投石车又怎么可以用在打船上面。
但曹亮再一次用事实打了众人的脸,渡江之战的成功,让人们不得不心悦诚服,原本投石车还能这么用!
只不过渡江战役也成为了巨型投石车最后的绝唱,这种固定位置的武器,最多也只能是用一次,下一次吴军有了防备,就不会再那么傻乎乎地列队齐整上来挨揍了,而且建造巨型投石车花费的代价,更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这种成功是无法复制的。
如何在接下来的水战之中对吴军继续能取得压制性的优势,单靠王濬的水军是办不到的,毕竟从战斗力上讲,魏军水师肯定是逊色于吴军的。
所以,想要对付吴国的水上力量,还得继续地想办法,既然投石车在水战之中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那么曹亮便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那就是投石车上船,这下就可以让吴国水军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其实投石车上船,也不算什么新鲜的招数,魏军曾在蒲坂津的渡河作战之中,采用过这种方法,利用连环飞石车攻破了司马军的黄河防线,取得了渡河作战的胜利。
只不过当时采用的方法比较简陋,等于是直接地将投石车装在了战船上,或许这种方式对于并不太宽阔的黄河来比较有效,但对于浩大的长江以及强大的吴军水师,就需要做出进一步改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