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谋划这一次的北伐也已经有些时日了,尽管在陇西之战中蜀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姜维也不得不上表自贬为后将军,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动摇姜维的北伐决心。
所以从陈仓退兵汉中之后,姜维就已经在谋划着下一次出征的计划了,虽然他自贬为后将军,但仍是行大将军事,在职务上没有任何的改变,姜维也深知,只有他牢牢地掌握着兵马大权,那怕朝廷之中反对的声浪再高,也丝毫不会动摇他的地位。
其实这次撤军回来,蜀军尽管伤亡不小,但由于司马伦的投诚,反倒让蜀军的实力是有增无减,所以姜维丝毫不用担心兵力缺乏的问题。
如果这次陇西之战没有损失的话,司马伦的十万大军涌入蜀中,对蜀军原有的后勤保障体系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毕竟以蜀国的体量,去养活二十万的常备军队,那简直是不堪重负的。
北伐失利对于姜维来说,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越挫越勇,屡败屡战,姜维就如同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那怕遭遇到再大挫折,也是初心不改,矢志不移的。
如今姜维退兵汉中之后,一直是秣马厉兵,等待着再一次出征的时机,魏军主力云集关陇,姜维当然不敢以卵击石,但同样姜维也清楚,魏军主力当然不可能一直呆在关陇,毕竟魏国的疆域那么大,东南一线上还有吴国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所以当陇西之战结束之后,曹亮自然是会从关陇一带撤走大量兵力的,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而姜维就是等着曹亮的撤军,一旦关陇空虚,那便是他再一次出兵的机会了。
而所有的这一切变化,果然是尽在姜维的掌握之中,陇西之战结束之后,吴国在淮南一线上又掀起了新的进攻,曹亮已经是挥师南下,两支军团皆调往了荆州淮南,关陇一带,只留下了邓艾的一支人马在驻守。
而且曹亮比较作死的是,他不但开启了东南战线,而且还开启了凉州战线,派马隆率兵出征凉州,去攻打河西鲜卑和残晋势力。
这对姜维来说,简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魏国的兵力越分散,对他而言越有利,所以姜维和司马伦商量之后,决定再次出兵陇西,趁着陇西空虚的机会,再展拳脚,夺回关陇。
这次姜维选择的进攻路线,依然是以前他惯走的狄道,从沓中翻越牛头山,便可以进入到陇西郡境内。
以前姜维进军狄道,是因为自己受费祎限制,兵不满万,只能是从魏军防御最为薄弱的偏远地带下手,而这次则是因为魏军进军凉州,狄道成为了魏军的一条重要补给线,如果能一举切断这条补给线的话,那对进入凉州的魏军来说将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也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关陇战局。
打蛇要打七寸,此刻的狄道,就是魏军的七寸所在,于是姜维调动了五万大军,移师沓中,兵出牛头山,首先拿下了临洮,然后挥师北进,在高城岭伏击了魏军的一支辎重队。
尽管魏军在押运粮草之时,有军队护送,但路途遥远,护送的兵马自然不可能太多,而担负伏击任务的傅佥,却是至少带了一万多兵马的,所以高城岭这一场战斗,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傅佥轻松地就杀散了魏军,将魏军的数十辆运载粮草和物资的辎重车给抢了下来。
蜀军每次出征,最为困难的事便是粮草了,由于魏国在陇右一带,长年坚持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所以蜀军就算是攻占了陇西的大片地域,也无法从陇西一带获得足够的补给,每一次出征,不管胜负,最终的结果都会是蜀军因为粮草耗尽而不得不遗憾撤军。
而这一次蜀军首战大捷,就收到了魏军送上的这一份“大礼”:数万斛的粮草和数不胜数的各类物资,姜维自然是欣然地笑纳了。
有了这么一大批的粮草物资,足够蜀军多支撑几个月的时间了,暂时是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只要能打好接下来的陇西这一仗,蜀军在陇右立足,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高城岭的这场战斗,虽然只能算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但它却是意义非凡的,高城岭在狄道东面,是陇西通往凉州的必经之地,蜀军在此伏击了魏军的运粮队,等于就是切断了魏军的凉州补给线。
现在魏军在凉州刚刚打败了河西鲜卑,有着大量的难民和战俘需要安置,急需大量的物资和粮草,蜀军这次一举切断了魏军的补给线,对进入凉州的魏军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显然就是姜维要的一个结果,他陈兵沓中几个月的时间,就是瞅着这样的机会才下的手,姜维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目标就是直击魏军的七寸要害,切断了关陇和凉州的通道,令魏军首尾不能相顾,这一战略目标是极为明确的。
不过有人担心凉州的军队会回过头来攻击他们,而关中的邓艾也肯定是会出兵陇西的,如此一来的话,蜀军反倒是会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地境。
但姜维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姜维认为,已经拿下金城和武威二郡的魏军显然是不会轻易地放弃这两个郡的,如今秃发树机能率残部逃往了张掖,张掖也还有司马炎的不少兵马,如果他们联合来的话,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魏军刚刚得到武威,此刻撤军的话,秃发树机能和司马炎必定会卷土重来,武威郡必然是得而复失。
更何况在武威还有大量的难民和战俘等着安置,魏军就算撤退,也不可能带走难民和战俘,所以姜维认为,马隆的军队必然不会轻易地撤军的,他在陇西,面对的其实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邓艾,他只需要做好准备,全力迎战邓艾的军队便是了。
所以从陈仓退兵汉中之后,姜维就已经在谋划着下一次出征的计划了,虽然他自贬为后将军,但仍是行大将军事,在职务上没有任何的改变,姜维也深知,只有他牢牢地掌握着兵马大权,那怕朝廷之中反对的声浪再高,也丝毫不会动摇他的地位。
其实这次撤军回来,蜀军尽管伤亡不小,但由于司马伦的投诚,反倒让蜀军的实力是有增无减,所以姜维丝毫不用担心兵力缺乏的问题。
如果这次陇西之战没有损失的话,司马伦的十万大军涌入蜀中,对蜀军原有的后勤保障体系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毕竟以蜀国的体量,去养活二十万的常备军队,那简直是不堪重负的。
北伐失利对于姜维来说,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越挫越勇,屡败屡战,姜维就如同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那怕遭遇到再大挫折,也是初心不改,矢志不移的。
如今姜维退兵汉中之后,一直是秣马厉兵,等待着再一次出征的时机,魏军主力云集关陇,姜维当然不敢以卵击石,但同样姜维也清楚,魏军主力当然不可能一直呆在关陇,毕竟魏国的疆域那么大,东南一线上还有吴国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所以当陇西之战结束之后,曹亮自然是会从关陇一带撤走大量兵力的,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而姜维就是等着曹亮的撤军,一旦关陇空虚,那便是他再一次出兵的机会了。
而所有的这一切变化,果然是尽在姜维的掌握之中,陇西之战结束之后,吴国在淮南一线上又掀起了新的进攻,曹亮已经是挥师南下,两支军团皆调往了荆州淮南,关陇一带,只留下了邓艾的一支人马在驻守。
而且曹亮比较作死的是,他不但开启了东南战线,而且还开启了凉州战线,派马隆率兵出征凉州,去攻打河西鲜卑和残晋势力。
这对姜维来说,简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消息了,魏国的兵力越分散,对他而言越有利,所以姜维和司马伦商量之后,决定再次出兵陇西,趁着陇西空虚的机会,再展拳脚,夺回关陇。
这次姜维选择的进攻路线,依然是以前他惯走的狄道,从沓中翻越牛头山,便可以进入到陇西郡境内。
以前姜维进军狄道,是因为自己受费祎限制,兵不满万,只能是从魏军防御最为薄弱的偏远地带下手,而这次则是因为魏军进军凉州,狄道成为了魏军的一条重要补给线,如果能一举切断这条补给线的话,那对进入凉州的魏军来说将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也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的关陇战局。
打蛇要打七寸,此刻的狄道,就是魏军的七寸所在,于是姜维调动了五万大军,移师沓中,兵出牛头山,首先拿下了临洮,然后挥师北进,在高城岭伏击了魏军的一支辎重队。
尽管魏军在押运粮草之时,有军队护送,但路途遥远,护送的兵马自然不可能太多,而担负伏击任务的傅佥,却是至少带了一万多兵马的,所以高城岭这一场战斗,几乎没有任何的悬念,傅佥轻松地就杀散了魏军,将魏军的数十辆运载粮草和物资的辎重车给抢了下来。
蜀军每次出征,最为困难的事便是粮草了,由于魏国在陇右一带,长年坚持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所以蜀军就算是攻占了陇西的大片地域,也无法从陇西一带获得足够的补给,每一次出征,不管胜负,最终的结果都会是蜀军因为粮草耗尽而不得不遗憾撤军。
而这一次蜀军首战大捷,就收到了魏军送上的这一份“大礼”:数万斛的粮草和数不胜数的各类物资,姜维自然是欣然地笑纳了。
有了这么一大批的粮草物资,足够蜀军多支撑几个月的时间了,暂时是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只要能打好接下来的陇西这一仗,蜀军在陇右立足,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高城岭的这场战斗,虽然只能算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但它却是意义非凡的,高城岭在狄道东面,是陇西通往凉州的必经之地,蜀军在此伏击了魏军的运粮队,等于就是切断了魏军的凉州补给线。
现在魏军在凉州刚刚打败了河西鲜卑,有着大量的难民和战俘需要安置,急需大量的物资和粮草,蜀军这次一举切断了魏军的补给线,对进入凉州的魏军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显然就是姜维要的一个结果,他陈兵沓中几个月的时间,就是瞅着这样的机会才下的手,姜维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目标就是直击魏军的七寸要害,切断了关陇和凉州的通道,令魏军首尾不能相顾,这一战略目标是极为明确的。
不过有人担心凉州的军队会回过头来攻击他们,而关中的邓艾也肯定是会出兵陇西的,如此一来的话,蜀军反倒是会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地境。
但姜维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姜维认为,已经拿下金城和武威二郡的魏军显然是不会轻易地放弃这两个郡的,如今秃发树机能率残部逃往了张掖,张掖也还有司马炎的不少兵马,如果他们联合来的话,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魏军刚刚得到武威,此刻撤军的话,秃发树机能和司马炎必定会卷土重来,武威郡必然是得而复失。
更何况在武威还有大量的难民和战俘等着安置,魏军就算撤退,也不可能带走难民和战俘,所以姜维认为,马隆的军队必然不会轻易地撤军的,他在陇西,面对的其实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邓艾,他只需要做好准备,全力迎战邓艾的军队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