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渭水南岸,大约走了两个多时辰,越过一座高岗,张老汉指着前面的那一片田野道:“前面那片地,便是前北屯了。”
曹亮立马于高岗上,手搭凉棚,向东望去,眼前的这片田野,一望无垠,极是平坦,但田野之上,却没有看到庄稼的痕迹,只有那长长短短的野草,在萧瑟的寒风之中簌簌发抖,大概是因为这片土地肥沃的缘故吧,这里的野草长势相当的旺盛,虽然枯萎变黄了,但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夏秋之际,这里是何等的繁茂。
如果不是张老汉刻意地提醒,曹亮根本就不会将这片野草横生的荒芜之地看成曾经的屯田。
也许只有那纵横的阡陌,才能证明这片田野曾经是盛产粮食的屯田。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里的屯田为抵御蜀国的进攻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劳,正是由于渭河流域的屯田所产出的粮食,哺育了镇守雍凉前线的将士,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来和蜀国军队进行周旋。
蜀军之败,就是败在粮草不继后勤困难上面,而凭借着这些屯田,魏军则完全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粮草是一支军队的生命,而屯田则是维系生命的摇篮,正是因为魏军大力地开发屯田,才使得魏军在争夺雍凉的战斗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如今,这些曾经为魏国立过功劳的屯田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土地,野草肆意横生蔓延,几十里之内渺无人烟,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张老伯,你是何时离开的前北屯?”曹亮问道。
张老汉故地重游,不禁是感慨万千,道:“我是最后的一批离开前北屯的,前年冬天,也就是收割完最后的一批庄稼以后。”
“是有人逼迫你们离开的吗?”
“这倒是没有,但是耕种屯田,已经无法再养活一家人了,呆在这片土地上,只有等着饿死的份,谁也不愿意留下来,所以屯民逐渐流失,最后这里再也没了人烟,土地也就彻底地荒芜了。”
“为何以前耕种屯田没有问题,到后来就难以为继了?”
张老汉苦笑一声道:“公子有所不知,当初屯田时官府规定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收成对半分,如此分配,屯民尚可保温饱,是以屯民都积极耕种。但近几年来,官府不断征发屯民兴修宫室水利,又抽调精壮屯民入伍当兵,本来就已经是人手不足,如此之多的徭役兵役又抽走了不少的精壮劳力,导致许多屯田荒芜,无人耕种。而官府又规定,每屯所分配的土地如果出现荒弃的,照旧按照原有赋税交纳。如此一来,屯民不堪重负,纷纷逃亡,宁可做流民,也不愿意再守着这片土地了。”
曹亮也清楚,屯田制确实给曹魏的兴起立下过功劳,在东汉末年天下纷攘之时,曹操听从了枣祗的意见,率先在诸侯之中实施屯田,这种亦耕亦战、兵民合一的方式,确实为曹操争霸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
屯田制实施的第一年,曹操就得谷百万斛,一举解决了曹操的军粮困难,为曹操称霸天下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尝到了甜头的曹操很快地将屯田制推广了到了全国各地,并实施军屯和民屯并举的方式,收获巨大,屯田制一直沿续到了魏国立国。
魏国立国之后,虽然没有继续再大规模地开发屯田,但在和吴蜀所交界的雍凉和淮南,还是狠抓屯田建设的,这儿产出的粮草完全供应了前线的军队,如此一来,前线的粮草无需转运,消耗甚小,为打退蜀国和吴国的多次进攻奠定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不过万事皆有变化,盛极必然衰落,官府对屯田民的盘剥日渐加重,原先曹操规定,凡屯田民只屯田,不负担兵役徭役,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屯田民专事生产,心无旁鹜。可到了后来,朝廷给屯田民派发徭役和挑选精壮劳力入伍,严重地挫伤了屯田民的积极性,导致大量的屯田民流亡,放弃了耕作屯田。
再加上世家大族对长安周边的土地的觎觑,这些田地荒芜之后,这些士家便可以通过官府,将这些荒芜的土地用极低的价格进行收购,屯田变为了私田。
屯田的衰落确实对国库的影响力非凡,原本充盈的粮库也变得无粮可存,曹亮不禁是大皱眉头,现在看来,征粮这个任务已经是变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曹亮又详细地询问了张老汉许多关于屯田的事,张老汉拿了曹亮的两块金子,倒也是十分配合曹亮,只要是他知道的,都一一见告,曹亮从张老汉这儿,还是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屯田一直以来都是曹魏的立国之本,如今在豪强势力兼并之下,屯田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曹亮有理由相信,这些被侵占的屯田,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和郭淮关系密切的大族手中。
甚至他们完全是有目的地来侵占屯田,利用沉重的苛捐杂税,将这些屯田民逼离了土地,让大量优质的田地变得荒芜起来,要知道,一亩上等的水田和一亩荒芜的土地价格能相差数百倍。
这些世家豪门通过这种手段,将原本属于官府的屯田占为己有,而且还花不了几个钱,收购荒地的价格,那简直就是白菜价。
整个雍凉官场,恐怕已经是腐败透顶了。
不过以曹亮的职权,似乎还管不到这儿,他所关心的,只是征西大军所需的那五十万斛粮草,就算是屯田这边指望不上了,那他也必须要另想办法才行。
五十万斛的粮草的任务,让曹亮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想法设法也要完成。
“姊夫,这可怎么办?”羊祜也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些屯田都荒废了,那么他们所需的军粮又将从何处来征集。
PS:这两天家里事多,更新可能会延迟,敬请见谅。
曹亮立马于高岗上,手搭凉棚,向东望去,眼前的这片田野,一望无垠,极是平坦,但田野之上,却没有看到庄稼的痕迹,只有那长长短短的野草,在萧瑟的寒风之中簌簌发抖,大概是因为这片土地肥沃的缘故吧,这里的野草长势相当的旺盛,虽然枯萎变黄了,但依然可以想象得到在夏秋之际,这里是何等的繁茂。
如果不是张老汉刻意地提醒,曹亮根本就不会将这片野草横生的荒芜之地看成曾经的屯田。
也许只有那纵横的阡陌,才能证明这片田野曾经是盛产粮食的屯田。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里的屯田为抵御蜀国的进攻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劳,正是由于渭河流域的屯田所产出的粮食,哺育了镇守雍凉前线的将士,让他们有足够的底气来和蜀国军队进行周旋。
蜀军之败,就是败在粮草不继后勤困难上面,而凭借着这些屯田,魏军则完全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粮草是一支军队的生命,而屯田则是维系生命的摇篮,正是因为魏军大力地开发屯田,才使得魏军在争夺雍凉的战斗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如今,这些曾经为魏国立过功劳的屯田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土地,野草肆意横生蔓延,几十里之内渺无人烟,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张老伯,你是何时离开的前北屯?”曹亮问道。
张老汉故地重游,不禁是感慨万千,道:“我是最后的一批离开前北屯的,前年冬天,也就是收割完最后的一批庄稼以后。”
“是有人逼迫你们离开的吗?”
“这倒是没有,但是耕种屯田,已经无法再养活一家人了,呆在这片土地上,只有等着饿死的份,谁也不愿意留下来,所以屯民逐渐流失,最后这里再也没了人烟,土地也就彻底地荒芜了。”
“为何以前耕种屯田没有问题,到后来就难以为继了?”
张老汉苦笑一声道:“公子有所不知,当初屯田时官府规定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收成对半分,如此分配,屯民尚可保温饱,是以屯民都积极耕种。但近几年来,官府不断征发屯民兴修宫室水利,又抽调精壮屯民入伍当兵,本来就已经是人手不足,如此之多的徭役兵役又抽走了不少的精壮劳力,导致许多屯田荒芜,无人耕种。而官府又规定,每屯所分配的土地如果出现荒弃的,照旧按照原有赋税交纳。如此一来,屯民不堪重负,纷纷逃亡,宁可做流民,也不愿意再守着这片土地了。”
曹亮也清楚,屯田制确实给曹魏的兴起立下过功劳,在东汉末年天下纷攘之时,曹操听从了枣祗的意见,率先在诸侯之中实施屯田,这种亦耕亦战、兵民合一的方式,确实为曹操争霸天下立下过汗马功劳。
屯田制实施的第一年,曹操就得谷百万斛,一举解决了曹操的军粮困难,为曹操称霸天下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尝到了甜头的曹操很快地将屯田制推广了到了全国各地,并实施军屯和民屯并举的方式,收获巨大,屯田制一直沿续到了魏国立国。
魏国立国之后,虽然没有继续再大规模地开发屯田,但在和吴蜀所交界的雍凉和淮南,还是狠抓屯田建设的,这儿产出的粮草完全供应了前线的军队,如此一来,前线的粮草无需转运,消耗甚小,为打退蜀国和吴国的多次进攻奠定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不过万事皆有变化,盛极必然衰落,官府对屯田民的盘剥日渐加重,原先曹操规定,凡屯田民只屯田,不负担兵役徭役,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屯田民专事生产,心无旁鹜。可到了后来,朝廷给屯田民派发徭役和挑选精壮劳力入伍,严重地挫伤了屯田民的积极性,导致大量的屯田民流亡,放弃了耕作屯田。
再加上世家大族对长安周边的土地的觎觑,这些田地荒芜之后,这些士家便可以通过官府,将这些荒芜的土地用极低的价格进行收购,屯田变为了私田。
屯田的衰落确实对国库的影响力非凡,原本充盈的粮库也变得无粮可存,曹亮不禁是大皱眉头,现在看来,征粮这个任务已经是变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曹亮又详细地询问了张老汉许多关于屯田的事,张老汉拿了曹亮的两块金子,倒也是十分配合曹亮,只要是他知道的,都一一见告,曹亮从张老汉这儿,还是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屯田一直以来都是曹魏的立国之本,如今在豪强势力兼并之下,屯田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曹亮有理由相信,这些被侵占的屯田,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和郭淮关系密切的大族手中。
甚至他们完全是有目的地来侵占屯田,利用沉重的苛捐杂税,将这些屯田民逼离了土地,让大量优质的田地变得荒芜起来,要知道,一亩上等的水田和一亩荒芜的土地价格能相差数百倍。
这些世家豪门通过这种手段,将原本属于官府的屯田占为己有,而且还花不了几个钱,收购荒地的价格,那简直就是白菜价。
整个雍凉官场,恐怕已经是腐败透顶了。
不过以曹亮的职权,似乎还管不到这儿,他所关心的,只是征西大军所需的那五十万斛粮草,就算是屯田这边指望不上了,那他也必须要另想办法才行。
五十万斛的粮草的任务,让曹亮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想法设法也要完成。
“姊夫,这可怎么办?”羊祜也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这些屯田都荒废了,那么他们所需的军粮又将从何处来征集。
PS:这两天家里事多,更新可能会延迟,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