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第一师的民兵团队,竟然在谁也没有想到的情况下,第一个登上了阜平县城墙,打出了夏季攻势的第一场大捷,阜平大捷。
旋即整顿人马,随着主力继续为大军前锋,东进攻打唐县。
高燕对此格外的兴奋,但是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陛下,因为这一切都是这些年来,陛下默默的努力。
正是因为陛下的勤政爱民,让更多的百姓觉醒,派出家里的年轻子弟,加入军中或者民兵队伍,让敌人陷入了战争的汪洋大海。
闫东山作为战场上的老兵,之前因为违反纪律,到现在只是上校军衔,但是却不妨碍他被调到第一师做前锋部队。
在这个老响马的带领下,前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此时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见到高燕说道:“别小看这些民兵部队,他们受过满清的苦,心里仇恨满清,所以打仗带着股狠劲儿,咱们的正规部队这些年有些太按照操典打仗了,忘记打仗有的时候靠的就是一股狠劲儿,这方面我们要反思。”
“不错,不错,不愧是陛下看中的老将啊!”高燕兴奋的搓着手,走在城墙上视察防务,又道:“你也看出来了问题来了。
其实咱们关键问题不是士兵缺乏勇气,非要按照步兵操典来。
实在是缺少优秀的将领。
只要多打几场胜仗,多栽培出几个好苗子,扩军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到时候,咱们第一师的战斗力还得继续往上提升!”
闫东山也是心中激荡,这不是指日之间,自己就能当师长了?按照以前的老兵制,一个师的兵力足以堪比一镇总兵了!
“不过第二团的进度有些慢了。”高燕话头一转:“照计划,唐县应该是第二团的战役任务。”
闫东山倒是不在乎,道:“这事没法说,只能先到先得。之前藁城之战计划得何等周密,连座钟都配发下去了,结果各种问题拼出……所以嘛,该怎么打怎么打,咱们谁都不怵。”
高燕与闫东山都算是军中老人了,闻言只是抿嘴笑了笑,道:“我身为师长。不能有所偏心,但是一团是最早跟着陛下杀出来的人马,其中有不少配军营、游击军的精锐,你在营官任上若是不能锦上添花,恐怕日后升了将军也要被人笑话。”
虽然这话里面颇有语病,因为第一师三个团都是当年的徐梁亲自带过的队伍。
而真正让高燕记忆犹新的,其实是第一团乃是她当时所处的火器部队的底子。所以不自觉的就会多一份亲近感。
闫东山却没有觉察到任何问题,信心十足道:“我还想着此战中多挣些功劳,最好能得个封号。
现在虽然都是第一团,但是不少弟兄们依然佩戴着游击军和配军营时期的军章,这点就很不好。
“这也是得看机缘。”高燕道:“多少老兄弟战死沙场,多少老兄弟因为旧疾退出沙场,最后也没挣到,实在是让人惋惜。”
“青山依旧在啊……”闫东山摇了摇头,道:“听说总参派了袁宗第去说服闯逆余部归顺。呵呵,听陛下说过,当初在居庸关连脑浆子都打出来了,没想到现在转而要成一家人了。”
“天下都是大明的,当然是一家人。”高燕虽然坚持着主流论调,声线里却带着一丝不屑:“这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过闯逆余部有没有用也很难说,跟东虏军打下来的战果不容乐观。”
“说到东虏,”闫东山突然道,“我军只守龙泉关,不守倒马关……不会有意外吧?”
高燕沉吟片刻。道:“东虏在山西的多铎部主力驻扎忻州、定襄一带。未必不会摆出疑兵,走龙泉关打阜平抄我后路。所以我在阜平放了一个司,固守关隘。但他们要走倒马关的话,就得先行北上三、四百里路才有入山孔道。”
闫东山还是有些不放心,却安慰自己道:“那边儿总不至于连人家走了三四天都没发现。”
“说起来,也有参谋提到过这个问题,不过可能性实在太低。”高燕道。
“那个当初在战场上捣乱的孙子?”闫东山突然问道。
高燕捋了捋肩章上的缨络,道:“除了他还有谁?看来他的不着调已经连你们都知道了。”
闫东山笑了笑,“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能重新做回参谋”
“我派他去跑后勤了,先踏踏实实干几年再说。”高燕道:“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怪念头。你部速度休整,什么时候能够出发打庆都?早一天打下庆都,第二团也就能够追上来了。”
“我部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一手军令,一手发兵,绝无二话。”闫东山信心满满。
高燕就是喜欢这种雷厉风行的部下,果然签了军令。闫东山也果然是说走就走,挥兵赶往庆都。
从唐县到庆都县不过三十里许,闫东山下午出兵,傍晚已经在庆都城下按营寨扎了。从整个战场态势而言,第一师第一团果然如同尖刀一般,从阿巴泰和洪承畴的侧肋捅了进去。
此时清军东路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冀中平原与第一师第二团、第三团、骑兵团交战,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侧翼会在短短数日内就被人突破到了阜平。
实际上,因为阜平和唐县靠近山地,不适合大军展开,一直没有被洪承畴视作要地。以他对战场局势的判断:最佳策略是以人多的优势打击人少的明军,而不是用等数量的军队与明军比精锐,此所谓蚁多咬死象,就算打不过你,用人海淹死你总是可以的。
从这点上来说,第一团的成功其实是拣了第二团的便宜。不过第一师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却没想到这种局面。
因为洪承畴不是泛泛之辈,而阜平与唐县乃是太行山孔道之一,沟通山西的要地,焉能不设重兵?这也是高燕让第一团走阜平然后东进的原因。
原本是想用牛刀杀牛,谁知杀到了鸡头上。
洪承畴此时有多少兵力?阿巴泰手下的满洲真夷五万人马,这属于正兵,洪督师是调不动的。他所能调集汉军旗和绿营兵,加之总督标营,满兵额是五万人。在之前连番进攻之下,人数达到了十万众。
这个逻辑看似有些诡异,却是人在无奈中的必然反应。因为手下兵员损失较大,最终对北直百姓下了狠手。但凡是壮丁,让清兵见了便拷回营中,编练成兵卒。虽然人数上去了,但是军服、器械、操练,根本无从谈起,有一根棒槌的就算是装备齐整了。
光靠着十万人的架势,或许能吓跑曾经的明军,但碰上希求一场硬战奠定自己军中地位的明将来说,却是十万个移动军功,非但不怕,而且跃跃欲试。
一师第二团就是这般撞了上去,以四千兵力突袭洪承畴的先锋官祖泽润。
祖泽润好不容易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回重整旗鼓带了一万人马出来攻打安平,谁知道还没看到那个让他吐血的小村寨,就被近卫一师第二团营官杨武年突袭得手,只身逃跑。祖泽润一路逃回清军大营方才收拢溃兵,出门时带着的一万人马,此时已经去掉了十之七八。
战报送到南路大营,阿巴泰为之憋气,用满语骂了半天。洪承畴不懂满语,只是铁青着脸没有说话。
后路粮台被袭,前锋又遭此重挫,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而且这冯可立又是何人?他能督领一个团的精锐,总不会是无名小卒,为何以前从未听说过他?为何现在南朝会派出很多自己根本没听说过的将领出征,这让洪承畴很多时候有一种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感觉。
洪承畴只觉得心肺焦枯,真是恨不得立刻飞回京师,再不要多呆一天。
随着祖泽润兵败的消息一同赶到的是明军攻克阜平。
洪承畴已经有了免疫力,对于阜平失守并没有什么意外,只是建议阿巴泰调集大军收复这座城池,并命龙泉关守军做好防备——此时龙泉关守军已经投降了。
在洪督师看来,一座靠近山地的小县城,远远没有兵败丧师重要。然而在行辕,光复阜平,取得龙泉关,却被定义为“大捷”。
而击败祖泽润只是平平淡淡发了一封捷报。
因为前者取得了战略意义上的胜利,是整个战役胜利的节点。而击败一只乞丐流民似的弱旅,只是武将的分内事。
“所以从这点上来,洪承畴的战略眼光不过尔尔啊。”徐梁得到了清军的反应,颇有些遗憾。
只是一瞬间,他就立刻将这种脑残的念头扫出了大脑。
是的,只有脑残的人才会希望敌人英明神武。
对于一个真正要干大事的人来说,敌人是越白痴越好。如果敌人不够白痴,那就要用尽一切手段将之变成白痴,或者直接消灭。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徐梁毫不介意孟乔芳的故事再次发生在洪承畴、阿巴泰、多尔衮……等等所有敌人身上。
旋即整顿人马,随着主力继续为大军前锋,东进攻打唐县。
高燕对此格外的兴奋,但是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陛下,因为这一切都是这些年来,陛下默默的努力。
正是因为陛下的勤政爱民,让更多的百姓觉醒,派出家里的年轻子弟,加入军中或者民兵队伍,让敌人陷入了战争的汪洋大海。
闫东山作为战场上的老兵,之前因为违反纪律,到现在只是上校军衔,但是却不妨碍他被调到第一师做前锋部队。
在这个老响马的带领下,前锋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此时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见到高燕说道:“别小看这些民兵部队,他们受过满清的苦,心里仇恨满清,所以打仗带着股狠劲儿,咱们的正规部队这些年有些太按照操典打仗了,忘记打仗有的时候靠的就是一股狠劲儿,这方面我们要反思。”
“不错,不错,不愧是陛下看中的老将啊!”高燕兴奋的搓着手,走在城墙上视察防务,又道:“你也看出来了问题来了。
其实咱们关键问题不是士兵缺乏勇气,非要按照步兵操典来。
实在是缺少优秀的将领。
只要多打几场胜仗,多栽培出几个好苗子,扩军还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到时候,咱们第一师的战斗力还得继续往上提升!”
闫东山也是心中激荡,这不是指日之间,自己就能当师长了?按照以前的老兵制,一个师的兵力足以堪比一镇总兵了!
“不过第二团的进度有些慢了。”高燕话头一转:“照计划,唐县应该是第二团的战役任务。”
闫东山倒是不在乎,道:“这事没法说,只能先到先得。之前藁城之战计划得何等周密,连座钟都配发下去了,结果各种问题拼出……所以嘛,该怎么打怎么打,咱们谁都不怵。”
高燕与闫东山都算是军中老人了,闻言只是抿嘴笑了笑,道:“我身为师长。不能有所偏心,但是一团是最早跟着陛下杀出来的人马,其中有不少配军营、游击军的精锐,你在营官任上若是不能锦上添花,恐怕日后升了将军也要被人笑话。”
虽然这话里面颇有语病,因为第一师三个团都是当年的徐梁亲自带过的队伍。
而真正让高燕记忆犹新的,其实是第一团乃是她当时所处的火器部队的底子。所以不自觉的就会多一份亲近感。
闫东山却没有觉察到任何问题,信心十足道:“我还想着此战中多挣些功劳,最好能得个封号。
现在虽然都是第一团,但是不少弟兄们依然佩戴着游击军和配军营时期的军章,这点就很不好。
“这也是得看机缘。”高燕道:“多少老兄弟战死沙场,多少老兄弟因为旧疾退出沙场,最后也没挣到,实在是让人惋惜。”
“青山依旧在啊……”闫东山摇了摇头,道:“听说总参派了袁宗第去说服闯逆余部归顺。呵呵,听陛下说过,当初在居庸关连脑浆子都打出来了,没想到现在转而要成一家人了。”
“天下都是大明的,当然是一家人。”高燕虽然坚持着主流论调,声线里却带着一丝不屑:“这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过闯逆余部有没有用也很难说,跟东虏军打下来的战果不容乐观。”
“说到东虏,”闫东山突然道,“我军只守龙泉关,不守倒马关……不会有意外吧?”
高燕沉吟片刻。道:“东虏在山西的多铎部主力驻扎忻州、定襄一带。未必不会摆出疑兵,走龙泉关打阜平抄我后路。所以我在阜平放了一个司,固守关隘。但他们要走倒马关的话,就得先行北上三、四百里路才有入山孔道。”
闫东山还是有些不放心,却安慰自己道:“那边儿总不至于连人家走了三四天都没发现。”
“说起来,也有参谋提到过这个问题,不过可能性实在太低。”高燕道。
“那个当初在战场上捣乱的孙子?”闫东山突然问道。
高燕捋了捋肩章上的缨络,道:“除了他还有谁?看来他的不着调已经连你们都知道了。”
闫东山笑了笑,“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能重新做回参谋”
“我派他去跑后勤了,先踏踏实实干几年再说。”高燕道:“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怪念头。你部速度休整,什么时候能够出发打庆都?早一天打下庆都,第二团也就能够追上来了。”
“我部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一手军令,一手发兵,绝无二话。”闫东山信心满满。
高燕就是喜欢这种雷厉风行的部下,果然签了军令。闫东山也果然是说走就走,挥兵赶往庆都。
从唐县到庆都县不过三十里许,闫东山下午出兵,傍晚已经在庆都城下按营寨扎了。从整个战场态势而言,第一师第一团果然如同尖刀一般,从阿巴泰和洪承畴的侧肋捅了进去。
此时清军东路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冀中平原与第一师第二团、第三团、骑兵团交战,根本没想到自己的侧翼会在短短数日内就被人突破到了阜平。
实际上,因为阜平和唐县靠近山地,不适合大军展开,一直没有被洪承畴视作要地。以他对战场局势的判断:最佳策略是以人多的优势打击人少的明军,而不是用等数量的军队与明军比精锐,此所谓蚁多咬死象,就算打不过你,用人海淹死你总是可以的。
从这点上来说,第一团的成功其实是拣了第二团的便宜。不过第一师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却没想到这种局面。
因为洪承畴不是泛泛之辈,而阜平与唐县乃是太行山孔道之一,沟通山西的要地,焉能不设重兵?这也是高燕让第一团走阜平然后东进的原因。
原本是想用牛刀杀牛,谁知杀到了鸡头上。
洪承畴此时有多少兵力?阿巴泰手下的满洲真夷五万人马,这属于正兵,洪督师是调不动的。他所能调集汉军旗和绿营兵,加之总督标营,满兵额是五万人。在之前连番进攻之下,人数达到了十万众。
这个逻辑看似有些诡异,却是人在无奈中的必然反应。因为手下兵员损失较大,最终对北直百姓下了狠手。但凡是壮丁,让清兵见了便拷回营中,编练成兵卒。虽然人数上去了,但是军服、器械、操练,根本无从谈起,有一根棒槌的就算是装备齐整了。
光靠着十万人的架势,或许能吓跑曾经的明军,但碰上希求一场硬战奠定自己军中地位的明将来说,却是十万个移动军功,非但不怕,而且跃跃欲试。
一师第二团就是这般撞了上去,以四千兵力突袭洪承畴的先锋官祖泽润。
祖泽润好不容易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回重整旗鼓带了一万人马出来攻打安平,谁知道还没看到那个让他吐血的小村寨,就被近卫一师第二团营官杨武年突袭得手,只身逃跑。祖泽润一路逃回清军大营方才收拢溃兵,出门时带着的一万人马,此时已经去掉了十之七八。
战报送到南路大营,阿巴泰为之憋气,用满语骂了半天。洪承畴不懂满语,只是铁青着脸没有说话。
后路粮台被袭,前锋又遭此重挫,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而且这冯可立又是何人?他能督领一个团的精锐,总不会是无名小卒,为何以前从未听说过他?为何现在南朝会派出很多自己根本没听说过的将领出征,这让洪承畴很多时候有一种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感觉。
洪承畴只觉得心肺焦枯,真是恨不得立刻飞回京师,再不要多呆一天。
随着祖泽润兵败的消息一同赶到的是明军攻克阜平。
洪承畴已经有了免疫力,对于阜平失守并没有什么意外,只是建议阿巴泰调集大军收复这座城池,并命龙泉关守军做好防备——此时龙泉关守军已经投降了。
在洪督师看来,一座靠近山地的小县城,远远没有兵败丧师重要。然而在行辕,光复阜平,取得龙泉关,却被定义为“大捷”。
而击败祖泽润只是平平淡淡发了一封捷报。
因为前者取得了战略意义上的胜利,是整个战役胜利的节点。而击败一只乞丐流民似的弱旅,只是武将的分内事。
“所以从这点上来,洪承畴的战略眼光不过尔尔啊。”徐梁得到了清军的反应,颇有些遗憾。
只是一瞬间,他就立刻将这种脑残的念头扫出了大脑。
是的,只有脑残的人才会希望敌人英明神武。
对于一个真正要干大事的人来说,敌人是越白痴越好。如果敌人不够白痴,那就要用尽一切手段将之变成白痴,或者直接消灭。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徐梁毫不介意孟乔芳的故事再次发生在洪承畴、阿巴泰、多尔衮……等等所有敌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