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当时中原本就动荡不安,又有契丹虎视眈眈,这石敬瑭也不傻,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收藏了”传国玉玺,自然把这事秘而不宣。
而契丹估计也知道这事,但因为石敬瑭在契丹人面前乖的跟孙子一样,只是契丹不想明的来抢,闹起来了万一石敬瑭反悔要讨回燕云十六州那就划不来了。
也该石敬瑭点背,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挂了,随后契丹就找机会灭了后晋,石敬瑭费尽心思建立的王朝昙花一现。契丹灭后晋肯定也是为了得到能够号令中原的传国玉玺,在宋、辽(契丹改的名字)、金,这三国抗衡的时候辽国肯定不敢说自己拿了玉玺,就算没有说宋还是联合金搞垮了辽。
所以如今说传国玉玺在辽国宝库里,只怕还真有这个可能!
此外,哲宗朝时,也曾有西北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后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
至前朝时,赵佶好风雅,便也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赵佶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的深意在其中也说不定。
至于如今,毕竟辽国也开化了百年之久,不论儒学还是科举都从大宋学了个似模似样,因此辽国之人知道传国玺的用处也是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就是这辽国宝库与耶律延喜生死之事,为何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流传开来。
得了如此消息,黄杰倒也没什么好激动的,便也只是给花荣回了两个字:再探!
不过,很快也就旬日之间,这等消息便也呼啸着席卷了大宋朝野,这朝中如何议论且也不说,民间却是议论纷纷,有人云你赵桓不说要封禅么?连传国玉玺都没有,你封的什么禅?
更有人言:没有传国玉玺的封禅,最多只能算是小封禅,有了传国玉玺的封禅,也才能算作大封禅!
一时间,朝野震动如雷,就是远离汴梁千里之遥的黄州街头,竟也有酸儒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为这传国玉玺真伪之事争得面红耳赤,当街赤膊使跤,就好像只要叫他寻得了传国玉玺就能直接当皇帝一般!
也就在黄杰觉得此事里外都透着不寻常的时候,却是突然收到了种师道发来的河北飞递,乾道元年的三月初五,赵桓下诏要求种师道立即北伐,首先的目标就是拿回燕京!
燕京这个地方,起先金国攻辽的时候本来就拆得一塌糊涂,后来由童贯使钱赎买回来,但由于城中砖瓦、梁木甚至街上的石头都被金人挖掘掠夺一空,虽然大宋这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修复城郭,可还没完工就以为张钰事变再次被金军攻下。
后来宗望在汴梁城下虽然敲诈得手北撤返回了檀州和平州,并未派兵守在燕京,本来这空城也没有守的价值,但就目前来说,它的确还是属于金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种师道的河北军依旧还是在固守着雄州和霸州原来与辽国对峙的战线。
所谓军令如山,赵桓发出的北伐命令不但有其必然的合理性,而且也不是种师道能够封还的,所以种师道发来飞递与黄杰,因为不是要跟黄杰商量什么,不过就是知会一声罢了。
虽然得了这个消息的时候,种萱早已经带着之前商量好的驻兵高丽的计划北上返回,算算路程应该进入河北境内了,但黄杰也没去做什么无用功,因为论打仗自然还是种师道的水平更高一些。
其实论说起来,如今当真不是与辽国开战的好时机,一方面西夏刚在西北讨了大宋的野火,占了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等地,如今种师中带兵增援兰州,也才刚刚压住阵势而已。
而另一方面,虽然宗望带着大军主力返回国内处理天镇帝的事情,可平檀二州如今也还驻扎着至少五、六万的金军,这战力也不可小觑。
最后一方面,种师道如今手里倒也还有十二、三万人马的大军,可至少九成都是步兵,一旦跨过了白沟河,进入了属于平原地带的燕京区域后,要如何与骑兵对抗可就得看种师道的指挥艺术了。
三月十六,种师道以收回当初已经约定赎回的燕京为由,派原来的宣抚司使王安中前去收拾燕京。这个宣抚司使王安中就是当初接收燕京并负责修缮的那位,当初张钰阵斩闇母,并献俘五百与大宋,便是这位宣抚司使王安中接的手。
后来宗望来攻,也是他带头弃城而逃,只不过谅他弃守的是一座本就还在修缮城郭的废城,并且手中连守备的兵马都没有,因此也就没有怪罪他,如今叫他出面去收拾燕京,倒也是名正言顺。
而王安中倒也不是笨蛋,接了这个差事后,第一时间就要种师道派给他五千杂兵全部换了便服,而且还把兵器甲胄换了一百多车各种匠作工具,然后又仅仅携带了半月的粮食,也就小心翼翼的往燕京行去。
据说,这支队伍一跨过白沟河就被金军的探哨发现,只是因为瞧见他们全是民夫打扮,还用大车拉着各种工具,便也没有袭击,反倒是一路护送着进入了燕京,随后那王安中还被接到檀州见了留守坐镇的完颜宗弼。
据说王安中与完颜宗弼据理力争,道理竟也说得啪啪响,最后竟然宗弼理屈词穷,同意王安中进入燕京,继续修缮城郭。
谁知道,说赢了宗弼的王安中高高兴兴的返回燕京一看,早前他领着人修缮的外城墙体倒也还好,并没有遭到金军的二次破会。可进去一瞧,却险些哭出声来,但见燕京内城之中再一次遭到了破坏,便是原先皇宫的区域,更是被拆得一塌糊涂,不但房屋的梁木全被取走或是就地燃烧取暖,甚至连茅房都没被放过,也就仅剩下了一片残垣断壁。
这样一座残城,也难怪王安中要哭出声来,可不管怎么说他总也算是再次收复了这大宋人魂牵梦萦数百年的燕京了!
而契丹估计也知道这事,但因为石敬瑭在契丹人面前乖的跟孙子一样,只是契丹不想明的来抢,闹起来了万一石敬瑭反悔要讨回燕云十六州那就划不来了。
也该石敬瑭点背,只做了六年皇帝就挂了,随后契丹就找机会灭了后晋,石敬瑭费尽心思建立的王朝昙花一现。契丹灭后晋肯定也是为了得到能够号令中原的传国玉玺,在宋、辽(契丹改的名字)、金,这三国抗衡的时候辽国肯定不敢说自己拿了玉玺,就算没有说宋还是联合金搞垮了辽。
所以如今说传国玉玺在辽国宝库里,只怕还真有这个可能!
此外,哲宗朝时,也曾有西北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后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但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
至前朝时,赵佶好风雅,便也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赵佶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的深意在其中也说不定。
至于如今,毕竟辽国也开化了百年之久,不论儒学还是科举都从大宋学了个似模似样,因此辽国之人知道传国玺的用处也是正常,唯一不正常的就是这辽国宝库与耶律延喜生死之事,为何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流传开来。
得了如此消息,黄杰倒也没什么好激动的,便也只是给花荣回了两个字:再探!
不过,很快也就旬日之间,这等消息便也呼啸着席卷了大宋朝野,这朝中如何议论且也不说,民间却是议论纷纷,有人云你赵桓不说要封禅么?连传国玉玺都没有,你封的什么禅?
更有人言:没有传国玉玺的封禅,最多只能算是小封禅,有了传国玉玺的封禅,也才能算作大封禅!
一时间,朝野震动如雷,就是远离汴梁千里之遥的黄州街头,竟也有酸儒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为这传国玉玺真伪之事争得面红耳赤,当街赤膊使跤,就好像只要叫他寻得了传国玉玺就能直接当皇帝一般!
也就在黄杰觉得此事里外都透着不寻常的时候,却是突然收到了种师道发来的河北飞递,乾道元年的三月初五,赵桓下诏要求种师道立即北伐,首先的目标就是拿回燕京!
燕京这个地方,起先金国攻辽的时候本来就拆得一塌糊涂,后来由童贯使钱赎买回来,但由于城中砖瓦、梁木甚至街上的石头都被金人挖掘掠夺一空,虽然大宋这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试图修复城郭,可还没完工就以为张钰事变再次被金军攻下。
后来宗望在汴梁城下虽然敲诈得手北撤返回了檀州和平州,并未派兵守在燕京,本来这空城也没有守的价值,但就目前来说,它的确还是属于金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种师道的河北军依旧还是在固守着雄州和霸州原来与辽国对峙的战线。
所谓军令如山,赵桓发出的北伐命令不但有其必然的合理性,而且也不是种师道能够封还的,所以种师道发来飞递与黄杰,因为不是要跟黄杰商量什么,不过就是知会一声罢了。
虽然得了这个消息的时候,种萱早已经带着之前商量好的驻兵高丽的计划北上返回,算算路程应该进入河北境内了,但黄杰也没去做什么无用功,因为论打仗自然还是种师道的水平更高一些。
其实论说起来,如今当真不是与辽国开战的好时机,一方面西夏刚在西北讨了大宋的野火,占了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等地,如今种师中带兵增援兰州,也才刚刚压住阵势而已。
而另一方面,虽然宗望带着大军主力返回国内处理天镇帝的事情,可平檀二州如今也还驻扎着至少五、六万的金军,这战力也不可小觑。
最后一方面,种师道如今手里倒也还有十二、三万人马的大军,可至少九成都是步兵,一旦跨过了白沟河,进入了属于平原地带的燕京区域后,要如何与骑兵对抗可就得看种师道的指挥艺术了。
三月十六,种师道以收回当初已经约定赎回的燕京为由,派原来的宣抚司使王安中前去收拾燕京。这个宣抚司使王安中就是当初接收燕京并负责修缮的那位,当初张钰阵斩闇母,并献俘五百与大宋,便是这位宣抚司使王安中接的手。
后来宗望来攻,也是他带头弃城而逃,只不过谅他弃守的是一座本就还在修缮城郭的废城,并且手中连守备的兵马都没有,因此也就没有怪罪他,如今叫他出面去收拾燕京,倒也是名正言顺。
而王安中倒也不是笨蛋,接了这个差事后,第一时间就要种师道派给他五千杂兵全部换了便服,而且还把兵器甲胄换了一百多车各种匠作工具,然后又仅仅携带了半月的粮食,也就小心翼翼的往燕京行去。
据说,这支队伍一跨过白沟河就被金军的探哨发现,只是因为瞧见他们全是民夫打扮,还用大车拉着各种工具,便也没有袭击,反倒是一路护送着进入了燕京,随后那王安中还被接到檀州见了留守坐镇的完颜宗弼。
据说王安中与完颜宗弼据理力争,道理竟也说得啪啪响,最后竟然宗弼理屈词穷,同意王安中进入燕京,继续修缮城郭。
谁知道,说赢了宗弼的王安中高高兴兴的返回燕京一看,早前他领着人修缮的外城墙体倒也还好,并没有遭到金军的二次破会。可进去一瞧,却险些哭出声来,但见燕京内城之中再一次遭到了破坏,便是原先皇宫的区域,更是被拆得一塌糊涂,不但房屋的梁木全被取走或是就地燃烧取暖,甚至连茅房都没被放过,也就仅剩下了一片残垣断壁。
这样一座残城,也难怪王安中要哭出声来,可不管怎么说他总也算是再次收复了这大宋人魂牵梦萦数百年的燕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