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的阻截战上,配备了战车的韩进宝部也无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时,对于这支新式部队毫无指挥经验的童贯和种师道,都并未将这支刚刚千里跋涉抵达战场的队伍放在眼里,于是童贯便也命令韩进宝部进驻会州,择机增援。
不过韩进宝这厮别的能力没有,天生就是一副傻大胆儿,在进驻了会州之后,通过观察种家军的布防和埋伏阵型,竟然叫他寻见了一处明显的口袋漏洞。
此时,在会州向东往安西州一线,沿途有水泉堡、怀戎堡、定戎堡、通会堡互相依托、互为壁垒,而童贯和种师道则料定西夏人若是回军,必然从秦州向西,经会川城过新泉寨,然后顺着宋夏的界河清水河北撤,毕竟附近方圆五百里范围内,只有清水河这条水道没有宋军的堡垒防守,而会州往安西州一线不但没有水道,便是水源地也被是宋军的堡垒看守严密,以李乾顺的抓狂起来可以不管不顾的尿性,肯定不会夹着尾巴从这些戎堡中间偷溜过去。
所以,在会州向东往安西州一线,种师中只是布置了少量的疑兵扼守要道,做出全面阻截的势态而已。
韩进宝可不是新嫩了,当初他可是跟着童贯在兰州熬了好多年的油,因此对宋军与西夏的态势很是熟悉,在得知了童贯与种师道的战略意图和布置后,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战术布置上的漏洞,反正韩进宝部得到的命令是驻会州择机增援,于是他在五月初二便悄然机动,将队伍拉倒了会州东北,与西夏交界的柔狼山口构筑车阵。
这里要多说一句,韩进宝的部队表面上从东京开拔的日子是五月中,但实际上为了应对西夏进攻势态,黄杰本阵的一百二十辆战车早在二月初便上了路(战车走得慢),而直属战车兵本身也是骑兵,自然也是分批化整为零不断发来,至于五月中开拔的部队,则都是没马的步兵,且赶着的也都是新近造好的战车。
柔狼山的位置,在地图上看,应该是属于西夏境内,而不论绕道会州东面的水泉堡、怀戎堡或定戎堡北归,西夏军必然要经过柔狼山口。虽然韩进宝也不敢断定,李乾顺究竟是会与西线的种家军碰个头破血流然后大摇大摆的北归,还是见机不对转道迂回,但他对车阵的防守能力极度自信,认为凭借一百二十辆战车和一百辆后勤箱车是完全可以堵死柔狼山口,到时不管是能堵住李乾顺一天还是一个时辰,对他来说都是奇功一件。
而且,就算李乾顺不来,对他而言也没什么损失,就当是将部队拉出转了转而已。
却说当日,韩进宝部抵达柔狼山口之后,便也按照一早黄杰为黄州卫设计好的战车阻截操典就在山口的大道上布下了一个“三才阵”。这“三才阵”阵型看起来像是一个“品”,双前阵分列大道两边,各用四十辆战车和二十年后勤箱车首尾连接摆出了日字型的阵垒,后阵则直接插在山口中心将大路截断,不过却是故意将山道两边的路肩和路坎都填平了,修出条一分为二的小道来。
换言之,想要经过此地,必须先穿过“品”字中间的夹道,然后再从上方的口字两边绕过。
所以,当吃了种师道大亏的李乾顺领着差不多一万多残兵急冲冲逃到柔狼山口的时候,看着韩进宝在山口摆下的车阵,他也不由气乐了!
一万人说多不多,但一万多人再加上一万多匹马后,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
而韩进宝部才有多少人?
两千八百正兵,八百辅兵,以及二百一十六个黄州卫教导,满算四千人不到,还分成三个车阵驻守!
所以,李乾顺准备吃下这口送到眼前的肥肉,虽然这些首尾相连的战车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他相信只要不是高达三丈的巨石堡垒,这等都不到两丈高度的四轮大车是完全不可能阻挡得住他手下的西夏铁骑!
所以,第一阵他就派出了两千名西夏轻骑,一人两壶羽箭便冲出到阵前八十余步的位置,对车阵进行了狂风骤雨一般的箭雨洗礼!
前文有叙,神臂弓本是西夏人首创的战阵利器,只不过大宋的山寨能力更强,使得神臂弓在大宋的手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发扬。不过除了神臂弓外,西夏人可也不是没有别的自傲之处,西夏的冷锻甲工艺就眼下而言还是独步天下的黑科技,同时西夏人的骑兵复合弓也处在同时期军事科技的巅峰位置。
尤其是这一时期,西夏的铁鹞子部队所准备的复合弓,除了以牛角片作为复合材料外,甚至还添加了韧性极高的冷锻钢片来加强复合弓的弹性,采用的弓弦也是以牦牛筋和真丝混合编织的软弦。
不过这一点史书却极少提及,对铁鹞子的描述重点多是在: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却说如今,西夏的神臂弓平均射程约在二百五十步上下(抛射),比起大宋最强山寨版的神臂弓三百五十步前后的射程差了一百步,而西夏骑兵的骑弓射程却都在一百五十步前后(抛射),这个射程虽然比不得重弩或是神臂弓,但却可以完爆宋军甚至是辽军的制式骑弓。
当然,在实际作战中,能射多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射击准确性和箭矢的打击力度(破甲性能),不过对此西夏人还是有自信的,他们的箭头虽然不是冷锻的,但至少也全是精铁打造的重箭,百八十步内随便就能够穿透二、三层的扎甲,若是距离和力量、角度都刚好合适,三、五十步之内甚至能穿透宋军的最强步人甲。
但是……当西夏重箭碰上了宋军战车,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样子!
当八十步外西夏轻骑抛射出的重箭,如骤雨一般落在韩进宝部的车阵上时,预料中肯定能将这些外表黑漆漆的大车扎成刺猬一般模样的情形并没有出现,除了极少数的几枚钉在车身上外,大多数的箭矢多在悦耳的叮叮咚咚声中,被弹开了……弹开了……开了……了!
策马立在阵前大约三百步外的李乾顺,十分意外的大张着足以一口吞下自己脑袋的嘴。瞧着眼前的这一幕,他自然是想不通,前不久围攻秦州的时候,西夏骑兵的重箭,在一百步的距离外可是能够轻轻松松射进秦州的城墙砖里!
当然,李乾顺想不通也是应该的,黄家出品的战车,除了车壁是两寸厚且特别进行过防火处理(表面低温碳化)的油木外,而且在这次发往兰州的战车身上,还特别加装了外挂反应装甲:一分厚(3mm)鳞片状五炼绵钢板。
不然,黄家的战车怎么敢要一辆两千贯钱的造价?
当时,对于这支新式部队毫无指挥经验的童贯和种师道,都并未将这支刚刚千里跋涉抵达战场的队伍放在眼里,于是童贯便也命令韩进宝部进驻会州,择机增援。
不过韩进宝这厮别的能力没有,天生就是一副傻大胆儿,在进驻了会州之后,通过观察种家军的布防和埋伏阵型,竟然叫他寻见了一处明显的口袋漏洞。
此时,在会州向东往安西州一线,沿途有水泉堡、怀戎堡、定戎堡、通会堡互相依托、互为壁垒,而童贯和种师道则料定西夏人若是回军,必然从秦州向西,经会川城过新泉寨,然后顺着宋夏的界河清水河北撤,毕竟附近方圆五百里范围内,只有清水河这条水道没有宋军的堡垒防守,而会州往安西州一线不但没有水道,便是水源地也被是宋军的堡垒看守严密,以李乾顺的抓狂起来可以不管不顾的尿性,肯定不会夹着尾巴从这些戎堡中间偷溜过去。
所以,在会州向东往安西州一线,种师中只是布置了少量的疑兵扼守要道,做出全面阻截的势态而已。
韩进宝可不是新嫩了,当初他可是跟着童贯在兰州熬了好多年的油,因此对宋军与西夏的态势很是熟悉,在得知了童贯与种师道的战略意图和布置后,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战术布置上的漏洞,反正韩进宝部得到的命令是驻会州择机增援,于是他在五月初二便悄然机动,将队伍拉倒了会州东北,与西夏交界的柔狼山口构筑车阵。
这里要多说一句,韩进宝的部队表面上从东京开拔的日子是五月中,但实际上为了应对西夏进攻势态,黄杰本阵的一百二十辆战车早在二月初便上了路(战车走得慢),而直属战车兵本身也是骑兵,自然也是分批化整为零不断发来,至于五月中开拔的部队,则都是没马的步兵,且赶着的也都是新近造好的战车。
柔狼山的位置,在地图上看,应该是属于西夏境内,而不论绕道会州东面的水泉堡、怀戎堡或定戎堡北归,西夏军必然要经过柔狼山口。虽然韩进宝也不敢断定,李乾顺究竟是会与西线的种家军碰个头破血流然后大摇大摆的北归,还是见机不对转道迂回,但他对车阵的防守能力极度自信,认为凭借一百二十辆战车和一百辆后勤箱车是完全可以堵死柔狼山口,到时不管是能堵住李乾顺一天还是一个时辰,对他来说都是奇功一件。
而且,就算李乾顺不来,对他而言也没什么损失,就当是将部队拉出转了转而已。
却说当日,韩进宝部抵达柔狼山口之后,便也按照一早黄杰为黄州卫设计好的战车阻截操典就在山口的大道上布下了一个“三才阵”。这“三才阵”阵型看起来像是一个“品”,双前阵分列大道两边,各用四十辆战车和二十年后勤箱车首尾连接摆出了日字型的阵垒,后阵则直接插在山口中心将大路截断,不过却是故意将山道两边的路肩和路坎都填平了,修出条一分为二的小道来。
换言之,想要经过此地,必须先穿过“品”字中间的夹道,然后再从上方的口字两边绕过。
所以,当吃了种师道大亏的李乾顺领着差不多一万多残兵急冲冲逃到柔狼山口的时候,看着韩进宝在山口摆下的车阵,他也不由气乐了!
一万人说多不多,但一万多人再加上一万多匹马后,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
而韩进宝部才有多少人?
两千八百正兵,八百辅兵,以及二百一十六个黄州卫教导,满算四千人不到,还分成三个车阵驻守!
所以,李乾顺准备吃下这口送到眼前的肥肉,虽然这些首尾相连的战车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他相信只要不是高达三丈的巨石堡垒,这等都不到两丈高度的四轮大车是完全不可能阻挡得住他手下的西夏铁骑!
所以,第一阵他就派出了两千名西夏轻骑,一人两壶羽箭便冲出到阵前八十余步的位置,对车阵进行了狂风骤雨一般的箭雨洗礼!
前文有叙,神臂弓本是西夏人首创的战阵利器,只不过大宋的山寨能力更强,使得神臂弓在大宋的手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发扬。不过除了神臂弓外,西夏人可也不是没有别的自傲之处,西夏的冷锻甲工艺就眼下而言还是独步天下的黑科技,同时西夏人的骑兵复合弓也处在同时期军事科技的巅峰位置。
尤其是这一时期,西夏的铁鹞子部队所准备的复合弓,除了以牛角片作为复合材料外,甚至还添加了韧性极高的冷锻钢片来加强复合弓的弹性,采用的弓弦也是以牦牛筋和真丝混合编织的软弦。
不过这一点史书却极少提及,对铁鹞子的描述重点多是在: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却说如今,西夏的神臂弓平均射程约在二百五十步上下(抛射),比起大宋最强山寨版的神臂弓三百五十步前后的射程差了一百步,而西夏骑兵的骑弓射程却都在一百五十步前后(抛射),这个射程虽然比不得重弩或是神臂弓,但却可以完爆宋军甚至是辽军的制式骑弓。
当然,在实际作战中,能射多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射击准确性和箭矢的打击力度(破甲性能),不过对此西夏人还是有自信的,他们的箭头虽然不是冷锻的,但至少也全是精铁打造的重箭,百八十步内随便就能够穿透二、三层的扎甲,若是距离和力量、角度都刚好合适,三、五十步之内甚至能穿透宋军的最强步人甲。
但是……当西夏重箭碰上了宋军战车,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样子!
当八十步外西夏轻骑抛射出的重箭,如骤雨一般落在韩进宝部的车阵上时,预料中肯定能将这些外表黑漆漆的大车扎成刺猬一般模样的情形并没有出现,除了极少数的几枚钉在车身上外,大多数的箭矢多在悦耳的叮叮咚咚声中,被弹开了……弹开了……开了……了!
策马立在阵前大约三百步外的李乾顺,十分意外的大张着足以一口吞下自己脑袋的嘴。瞧着眼前的这一幕,他自然是想不通,前不久围攻秦州的时候,西夏骑兵的重箭,在一百步的距离外可是能够轻轻松松射进秦州的城墙砖里!
当然,李乾顺想不通也是应该的,黄家出品的战车,除了车壁是两寸厚且特别进行过防火处理(表面低温碳化)的油木外,而且在这次发往兰州的战车身上,还特别加装了外挂反应装甲:一分厚(3mm)鳞片状五炼绵钢板。
不然,黄家的战车怎么敢要一辆两千贯钱的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