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奇怪,以曹操的政治眼光会不懂民心向背这么简单的道理?当年他为什么要屠徐州?难道真就是为了报父仇?
不过重甲毕竟不是专门研究三国史的,只好在网上找相关人员的文章了解一下了,前不久搜到一篇论点独到的文章,传上来给大家看看。
——————————
历史上曹操有二次用兵徐州。第一次是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下邳阙宣聚众与陶谦与共举兵造反,曹操征陶谦。《三国志.武帝记》“四年春,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这一次是为公出征。也没有什么仇恨,不可能杀害无辜的老百姓。《三国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三国志》的描述是陶谦兵败走,死了万人。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次是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春,曹操的父亲为陶谦所害,所以曹操为复仇东伐。这一次是为私复仇东伐。《三国志.武帝记》“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三国志.陶谦传》“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是岁,谦病死。”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可能做的过分些。《三国志》已经指出“所过多所残戮。”
《后汉书》的作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汉书.陶谦传》对曹操徐州之战,写的矛盾重重。
一是时间不符,“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曹操的父亲是兴平元年(一九四年)为陶谦所害,初平四年(一九三年)曹父还没有死曹操不存在复仇,所以杀人就没有动机。
二是地点不符,《三国志.陶谦传》“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后汉书.陶谦传》“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曹操是疯子?把“取虑、雎陵、夏丘。”的死人都运到泗水,使为之不流?。
三是添油加醋。《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后汉书》选用吴人编辑的《曹瞒传》。(《曹瞒传》是吴人的敌对宣传作品。)而且还不解恨,把“数万”扩大成“数十万”是典型的曲笔。
四是张冠李戴,把政治事件变为部下图利。《三国志.武帝记》“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邵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遗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邵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邵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邵时已死。”《曹瞒传》“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世语》写的比较详细。《后汉书》的作者弃而不用,而采用《曹瞒传》的说法,作者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把陶谦说成正人君子,把曹操描述成屠城的恶魔。
如果说曹操真的杀害徐州无辜百姓数十万。是政敌攻击的最好借口。袁绍能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吗?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里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曹操屠徐州是无中生有,或者是小题大做。
不过重甲毕竟不是专门研究三国史的,只好在网上找相关人员的文章了解一下了,前不久搜到一篇论点独到的文章,传上来给大家看看。
——————————
历史上曹操有二次用兵徐州。第一次是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下邳阙宣聚众与陶谦与共举兵造反,曹操征陶谦。《三国志.武帝记》“四年春,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这一次是为公出征。也没有什么仇恨,不可能杀害无辜的老百姓。《三国志.陶谦传》“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三国志》的描述是陶谦兵败走,死了万人。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次是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春,曹操的父亲为陶谦所害,所以曹操为复仇东伐。这一次是为私复仇东伐。《三国志.武帝记》“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三国志.陶谦传》“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是岁,谦病死。”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可能做的过分些。《三国志》已经指出“所过多所残戮。”
《后汉书》的作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汉书.陶谦传》对曹操徐州之战,写的矛盾重重。
一是时间不符,“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曹操的父亲是兴平元年(一九四年)为陶谦所害,初平四年(一九三年)曹父还没有死曹操不存在复仇,所以杀人就没有动机。
二是地点不符,《三国志.陶谦传》“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后汉书.陶谦传》“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曹操是疯子?把“取虑、雎陵、夏丘。”的死人都运到泗水,使为之不流?。
三是添油加醋。《曹瞒传》“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后汉书》选用吴人编辑的《曹瞒传》。(《曹瞒传》是吴人的敌对宣传作品。)而且还不解恨,把“数万”扩大成“数十万”是典型的曲笔。
四是张冠李戴,把政治事件变为部下图利。《三国志.武帝记》“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邵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遗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邵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邵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邵时已死。”《曹瞒传》“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世语》写的比较详细。《后汉书》的作者弃而不用,而采用《曹瞒传》的说法,作者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把陶谦说成正人君子,把曹操描述成屠城的恶魔。
如果说曹操真的杀害徐州无辜百姓数十万。是政敌攻击的最好借口。袁绍能放过这大好的机会吗?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里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曹操屠徐州是无中生有,或者是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