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大火总算没有烧三天三夜,新汉军一到,马上就控制了全城,并且组织了人手,扑灭了邺城皇宫的大火。
不过,许多事还没能展开,因为此刻的邺城,一遍哀鸿。
不完全统计,邺城皇宫当中,约有十多二十万的人被烧死。这样巨大的死亡数字,是太史慈等将没能想得到的。这是一个人间惨剧,太史慈及赵云、史阿等人都自责不已,心情无比低落。
戏志才也赶到了邺城,就邺城伤亡十多万二十万人的事儿展开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当邺城皇宫被攻破之后,因为太史慈所率的新汉军将士太少,没有对所有随太史慈起来造反的邺城百姓及投降的袁军士兵形成实际的调控。太史慈的命令,已经不能成为当时的百姓及袁军士兵的意志。那些愤怒的百姓,一起夹杂着那些被迫投降的袁兵,一起冲进了皇宫。嗯,那个时候,新汉军的确已经完全失去了对邺城百姓及袁军降兵的控制,几乎所有围着皇城的百姓及袁兵,看到可以冲杀进皇宫之后,或许,大部份的人也认为,皇宫这个神秘的地方,难得见识一次,也会跟着人群冲进皇宫,如此,在短时间之内,还真的有数十万的军民,一起涌进了皇城之内。
进入皇宫之后,看到了皇宫之内的无数淋漓满目的财宝,那时候,百姓也好,袁军士兵也好,面对皇宫内混乱的局面以及财宝的诱惑,他们都动了贪念。进而忘记了他们冲进皇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从而开始争抢皇宫内的财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无数的财宝,争夺起来也是相当的残酷的,那个时候。整个皇宫,都发生了为了争夺财物而互相残杀的情况,皇宫乱成一团。
尽管太史慈及史阿等人及时的喊话,让一部份百姓及袁兵停手没有再互相为了争抢财物而残杀。可是,相当大的一部份人,见钱眼开。又哪里听得进太史慈的喊话?所以,皇宫内的混乱依旧。
正因为如此,这才导致了袁绍有机可乘,加上袁绍也是早有所准备。这样一来,整个皇宫当中。皇城的大门,几乎都被袁绍派人生起了大火,截断了所有的退路。另外,袁绍不只是命人在皇宫的各个宫门放火,在皇宫当中,也多处宫殿,被袁绍的人同时放了火。皇宫当中的宫殿楼阁,层层叠叠。大多都是一些木制的建筑,在有心放火之下,这个火势起得很快。不用多久。大火就会漫延到整个皇宫各处。另外,袁绍同时也让人在放火的同时,也点烟了无数狼烟,腾升起有毒的烟雾。
这样一来,闯进皇宫当中的数十万军民,想要逃离险境。就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得到的。能够逃出了大部份人,这都是太史慈、史阿在喊话为陷于大火当中的军民指引方向。他们才能逃出生天的。但当中许多吸进了毒烟而窒息的人,就被留在皇宫当中活活的烧死了。
戏志才估计。皇宫之内的伤亡,一开始,是有一两万人是在追击袁绍的时候,袁军及邺城百姓、袁军降兵这方面的人互相撕杀而亡的。跟着,为争夺财物,互相残杀而亡的数字,应该会更大一些,估计有六、七万人。
嗯,不要奇怪,涌进皇宫的数十万人,在短时间之内,因为抢夺财物而亡的人数,恐怕还不只这一点。要知道,当时军民混杂,还有本来的皇宫守兵。互相抢夺财物被杀,要死人还真的太过容易了。戏志才命人将那些烧焦的尸首从皇宫内整理出来的时候,发现不少尸体的手上都拿着一些宫内的财物,这部份人,估计就是在争抢财物的时候被杀害的,这些人的身上,有着明显的一些伤口就是明证。
其余的,才是被烧死的,应该有十来万人。
邺城内的伤亡,纯属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意外事故,却并非是战争当中死亡的。戏志才觉得事态有点严重,立即将邺城的情况,用飞鸽传书,飞快的送到了洛阳,送到了刘易的手上。
顺带的,还有太史慈、赵云等将的自责,他们都认为,邺城百姓有这么大的伤亡,他们都有一点的责任。特别是太史慈,他认为,他在邺城刺杀袁绍的事太过草率了,没能估计到邺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大到他太史慈根本就掌控不了,如此,才会造成邺城军民如此大的伤亡。太史慈认为,如果是在他可以控制局面之后,再攻下皇城,那么情况就可能是另外的一个结果,起码,他会克制着进入皇宫的人,不会让他们见财起意,发生争夺打斗,互相残杀的事。
太史慈向刘易请罪,并要求刘易调一个人去取代他的位置,统领他的军马,他宁愿回洛阳,跟随在刘易的身边。
刘易看了邺城的情报之后,看到邺城的军民伤亡数字的确有点大,当时也有点惊讶。不过,刘易却不觉得这样的伤亡数字与自己新汉朝、新汉军,以及太史慈、赵云等将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太史慈想请求降罪什么的,刘易也并不认为太史慈有什么的罪。这个,可能是他们在现场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并且,在当时的情况来说,似乎也算是投了新汉军的人而感到伤痛自责。
嗯,刘易认为,邺城就算伤亡的十多二十万人,但其惨况,怕都还不能与当初在陇右城的时候,那满城奔丧的场面相比。
如今,袁绍已经败亡,整个冀州几可说已经被新汉朝收复了。这是一件好事,喜事。
可以想像,如果新汉军最终要强行攻击邺城,现袁绍在邺城大战一场的话,那么,这个伤亡数字肯定不会只有这十多二十万人。到时候,死的人肯定会更多。
像现在的这个情况,刘易认为这已经是一个最好的情况了。
何况,刘易认为,当时,邺城的军民,既然已经投了太史慈,投了新汉军、新汉朝,那么,他们就要有那样的觉悟,要唯太史慈之命是从。可是,他们没有,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新汉朝的人,新汉军的人。如此,死了也就死了。虽然可惜可悲,刘易也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为此,刘易马上给予戏志才、赵云、太史慈他们指示。
其一,让他们莫要因为收复邺城死了邺城十数二十万军民的事而过于自责,不能因为此事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心态及该做的事。
其二,不能因为邺城的满城哀鸿而束手束脚,认为工作难以展开。他们,必须马上要对邺城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邺城的人出入,同时,马上展开对邺城的户籍登记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搞得清楚邺城的具体的伤亡数字。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跟着下来的工作做好。比如,就算要抚恤他们,也得要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吧?
其三,那就是太史慈认为他在皇宫当中的喊话是正确的,对于在皇宫内发生争夺财物的事,必须要严查。尤其是那些袁军降兵。什么法不责众,在新汉朝的面前是没有作用的,如果那些饶幸逃出了皇宫火海的人,在皇宫当中因为抢夺财物而杀了人的人,绝对不要姑息。如果他们想不通,就可以明着告诉他们,因为他们,邺城的百姓也好,还是袁绍的降军也好,他们,根本就还不算是新汉朝的人,不算是自己人,不服的话,直接将他们拿下,当俘虏处置。
刘易认为,这次邺城的事件,为自己敲响了一个警钟,也为新汉军以及整个大汉的人敲响了警钟。
要知道,现在攻下来的只是邺城的皇宫,那么,将来呢?要打下曹操在许都皇宫,还有益州刘璋的皇宫、汉中张鲁,还有,以后若远征的话,要打下番邦的多少皇宫?
如果次次都发生闯入皇宫争抢财物的事,那刘易还打什么?
这次的邺城事件,刘易认为,必须要严厉的处理,不管他们是百姓也好,袁军降兵也好,只要被查出他们有问题,绝不姑息。
乱世用重典啊,如果不采用强硬的法典来震慑天下人,那就起不到震慑的作用。
从刘易来到这个时代开始,因为一些百姓叛乱最终沦为贼的事?放眼如今的大汉,除了新汉朝统治的势力地盘之内,到处都还有当年黄巾之乱时遗留下来的一些已经沦为了山贼强盗的黄巾兵。此刻,他们应该还是在作恶。
贼人,最先也是百姓,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威慑,看似纯良的人,亦会沦为贼人。
对于邺城的情况,刘易的心里感到可惜可悲,但却不会认为邺城的军民可怜。死那么多人,主要还是他们不听从太史慈的命令,他们咎由自取。
刘易的指示,很快就送到了邺城。
戏志才一看,觉得还真的是这个理,他们现在,不可能因为邺城的惨况而延误了自己的工作,一切,都还得要按新汉朝的基本国法来办事。(未完待续)
不过,许多事还没能展开,因为此刻的邺城,一遍哀鸿。
不完全统计,邺城皇宫当中,约有十多二十万的人被烧死。这样巨大的死亡数字,是太史慈等将没能想得到的。这是一个人间惨剧,太史慈及赵云、史阿等人都自责不已,心情无比低落。
戏志才也赶到了邺城,就邺城伤亡十多万二十万人的事儿展开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当邺城皇宫被攻破之后,因为太史慈所率的新汉军将士太少,没有对所有随太史慈起来造反的邺城百姓及投降的袁军士兵形成实际的调控。太史慈的命令,已经不能成为当时的百姓及袁军士兵的意志。那些愤怒的百姓,一起夹杂着那些被迫投降的袁兵,一起冲进了皇宫。嗯,那个时候,新汉军的确已经完全失去了对邺城百姓及袁军降兵的控制,几乎所有围着皇城的百姓及袁兵,看到可以冲杀进皇宫之后,或许,大部份的人也认为,皇宫这个神秘的地方,难得见识一次,也会跟着人群冲进皇宫,如此,在短时间之内,还真的有数十万的军民,一起涌进了皇城之内。
进入皇宫之后,看到了皇宫之内的无数淋漓满目的财宝,那时候,百姓也好,袁军士兵也好,面对皇宫内混乱的局面以及财宝的诱惑,他们都动了贪念。进而忘记了他们冲进皇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从而开始争抢皇宫内的财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无数的财宝,争夺起来也是相当的残酷的,那个时候。整个皇宫,都发生了为了争夺财物而互相残杀的情况,皇宫乱成一团。
尽管太史慈及史阿等人及时的喊话,让一部份百姓及袁兵停手没有再互相为了争抢财物而残杀。可是,相当大的一部份人,见钱眼开。又哪里听得进太史慈的喊话?所以,皇宫内的混乱依旧。
正因为如此,这才导致了袁绍有机可乘,加上袁绍也是早有所准备。这样一来,整个皇宫当中。皇城的大门,几乎都被袁绍派人生起了大火,截断了所有的退路。另外,袁绍不只是命人在皇宫的各个宫门放火,在皇宫当中,也多处宫殿,被袁绍的人同时放了火。皇宫当中的宫殿楼阁,层层叠叠。大多都是一些木制的建筑,在有心放火之下,这个火势起得很快。不用多久。大火就会漫延到整个皇宫各处。另外,袁绍同时也让人在放火的同时,也点烟了无数狼烟,腾升起有毒的烟雾。
这样一来,闯进皇宫当中的数十万军民,想要逃离险境。就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得到的。能够逃出了大部份人,这都是太史慈、史阿在喊话为陷于大火当中的军民指引方向。他们才能逃出生天的。但当中许多吸进了毒烟而窒息的人,就被留在皇宫当中活活的烧死了。
戏志才估计。皇宫之内的伤亡,一开始,是有一两万人是在追击袁绍的时候,袁军及邺城百姓、袁军降兵这方面的人互相撕杀而亡的。跟着,为争夺财物,互相残杀而亡的数字,应该会更大一些,估计有六、七万人。
嗯,不要奇怪,涌进皇宫的数十万人,在短时间之内,因为抢夺财物而亡的人数,恐怕还不只这一点。要知道,当时军民混杂,还有本来的皇宫守兵。互相抢夺财物被杀,要死人还真的太过容易了。戏志才命人将那些烧焦的尸首从皇宫内整理出来的时候,发现不少尸体的手上都拿着一些宫内的财物,这部份人,估计就是在争抢财物的时候被杀害的,这些人的身上,有着明显的一些伤口就是明证。
其余的,才是被烧死的,应该有十来万人。
邺城内的伤亡,纯属是一个人为制造的意外事故,却并非是战争当中死亡的。戏志才觉得事态有点严重,立即将邺城的情况,用飞鸽传书,飞快的送到了洛阳,送到了刘易的手上。
顺带的,还有太史慈、赵云等将的自责,他们都认为,邺城百姓有这么大的伤亡,他们都有一点的责任。特别是太史慈,他认为,他在邺城刺杀袁绍的事太过草率了,没能估计到邺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大到他太史慈根本就掌控不了,如此,才会造成邺城军民如此大的伤亡。太史慈认为,如果是在他可以控制局面之后,再攻下皇城,那么情况就可能是另外的一个结果,起码,他会克制着进入皇宫的人,不会让他们见财起意,发生争夺打斗,互相残杀的事。
太史慈向刘易请罪,并要求刘易调一个人去取代他的位置,统领他的军马,他宁愿回洛阳,跟随在刘易的身边。
刘易看了邺城的情报之后,看到邺城的军民伤亡数字的确有点大,当时也有点惊讶。不过,刘易却不觉得这样的伤亡数字与自己新汉朝、新汉军,以及太史慈、赵云等将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太史慈想请求降罪什么的,刘易也并不认为太史慈有什么的罪。这个,可能是他们在现场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并且,在当时的情况来说,似乎也算是投了新汉军的人而感到伤痛自责。
嗯,刘易认为,邺城就算伤亡的十多二十万人,但其惨况,怕都还不能与当初在陇右城的时候,那满城奔丧的场面相比。
如今,袁绍已经败亡,整个冀州几可说已经被新汉朝收复了。这是一件好事,喜事。
可以想像,如果新汉军最终要强行攻击邺城,现袁绍在邺城大战一场的话,那么,这个伤亡数字肯定不会只有这十多二十万人。到时候,死的人肯定会更多。
像现在的这个情况,刘易认为这已经是一个最好的情况了。
何况,刘易认为,当时,邺城的军民,既然已经投了太史慈,投了新汉军、新汉朝,那么,他们就要有那样的觉悟,要唯太史慈之命是从。可是,他们没有,那么,他们就不能算是新汉朝的人,新汉军的人。如此,死了也就死了。虽然可惜可悲,刘易也不认为这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为此,刘易马上给予戏志才、赵云、太史慈他们指示。
其一,让他们莫要因为收复邺城死了邺城十数二十万军民的事而过于自责,不能因为此事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心态及该做的事。
其二,不能因为邺城的满城哀鸿而束手束脚,认为工作难以展开。他们,必须马上要对邺城进行严格的控制,控制邺城的人出入,同时,马上展开对邺城的户籍登记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搞得清楚邺城的具体的伤亡数字。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跟着下来的工作做好。比如,就算要抚恤他们,也得要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吧?
其三,那就是太史慈认为他在皇宫当中的喊话是正确的,对于在皇宫内发生争夺财物的事,必须要严查。尤其是那些袁军降兵。什么法不责众,在新汉朝的面前是没有作用的,如果那些饶幸逃出了皇宫火海的人,在皇宫当中因为抢夺财物而杀了人的人,绝对不要姑息。如果他们想不通,就可以明着告诉他们,因为他们,邺城的百姓也好,还是袁绍的降军也好,他们,根本就还不算是新汉朝的人,不算是自己人,不服的话,直接将他们拿下,当俘虏处置。
刘易认为,这次邺城的事件,为自己敲响了一个警钟,也为新汉军以及整个大汉的人敲响了警钟。
要知道,现在攻下来的只是邺城的皇宫,那么,将来呢?要打下曹操在许都皇宫,还有益州刘璋的皇宫、汉中张鲁,还有,以后若远征的话,要打下番邦的多少皇宫?
如果次次都发生闯入皇宫争抢财物的事,那刘易还打什么?
这次的邺城事件,刘易认为,必须要严厉的处理,不管他们是百姓也好,袁军降兵也好,只要被查出他们有问题,绝不姑息。
乱世用重典啊,如果不采用强硬的法典来震慑天下人,那就起不到震慑的作用。
从刘易来到这个时代开始,因为一些百姓叛乱最终沦为贼的事?放眼如今的大汉,除了新汉朝统治的势力地盘之内,到处都还有当年黄巾之乱时遗留下来的一些已经沦为了山贼强盗的黄巾兵。此刻,他们应该还是在作恶。
贼人,最先也是百姓,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威慑,看似纯良的人,亦会沦为贼人。
对于邺城的情况,刘易的心里感到可惜可悲,但却不会认为邺城的军民可怜。死那么多人,主要还是他们不听从太史慈的命令,他们咎由自取。
刘易的指示,很快就送到了邺城。
戏志才一看,觉得还真的是这个理,他们现在,不可能因为邺城的惨况而延误了自己的工作,一切,都还得要按新汉朝的基本国法来办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