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德罗公使最近很忙碌。千里迢迢从南京葡萄牙领事馆离开,他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在大明二八二年十二月末的这个时间里,刚刚回到京师的佩德罗公使美滋滋地睡了一觉,休息着,还未听闻京师里泛起的喧嚣。
他需要休息,需要精神,需要更充沛的体力来面对新的繁忙工作。
来自葡萄牙的商人大批量地抵达了京师。这些原来在澳门的家伙已经嗅到了财富的滋味,不辞万里,将老巢转移到了京师。这个财富云集,权力汇聚的地方。
果不其然,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世界。权力与财富是如此紧密的配合又如此的高效,繁复的规则以及让人惊叹的默契让商人们迅速适应了这里。当然,也有人可以固守西方的规则。只不过,迎接他们的就将是被京师淘汰罢了。
简单说,葡萄牙人在此前的站队之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作为少数几个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表示友善与臣服的国家,葡萄牙人最近的大赚特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佩德罗公使自然颇为忙碌。
比如,他最近就十分头疼,要如何解释一位叫做德萨索的商人在上海港的偷税行为。要知道,这种事情商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十分热衷。
但是,在中国这个地方,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开始渐渐变得不一样了。
十年前还是一片战乱,政府低下的东方中国,忽然间变了个样。
一支高效得力的税务组织被组建起来,相应的,德索萨这样的商人就不得不忍痛掏出更多的税金。
更让他感觉可恶的是,听闻十分好客的中国人这一回并没有发挥好客的作风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他竟然要承受比中国人更高的税收比例。
为此,与佩德罗有旧的德萨索自然找上了佩德罗,希望对中国政府,哦,在佩德罗的眼中,应该称呼明国朝廷进行游说。
“这些家伙,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呀……”佩德罗揉了揉脑袋。
如果说佩德罗最讨厌,或者是最忌惮的明国朝廷部门,首推的是锦衣卫。这个无处不在,能量强大的家伙让公使馆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没有秘密。
而仅次于锦衣卫的,自然是明国的各个税务部门。无论是海关总署还是新成立在户部地下名声不大的税务总局,都是让有钱人们深恶痛绝的存在。
没错,新成立的税务总局全然是盯着各路富豪去的。佩德罗私底下在京师投资了几家工坊,每年都要缴纳比自己工资多十倍的税收。
“啊,也许让德萨索入籍中国更好一些……”佩德罗想了想自己明国朋友的建议。
在他工坊的会计师建议之下,德萨索签了一份代持协议给了自己在中国新娶的妻子。因为妻子根红苗正的中国人身份,他顺利减少了自己三倍俸禄的税收。
但工坊里的会计师也无奈表示,按照税务总局的本领,他们顶多半年后就能顺藤摸瓜,补上这个漏洞。
为今之计,还是最好让佩德罗自己入籍。
入籍……德萨索不是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
但没关系,佩德罗已经书信一封让自己可爱刚刚成年的次子波尔塔斯入京求学。这个京,显然是在说中国人的京师了。
中国人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教育事业上,更让所有人对学习这件事有着浓郁崇高的敬仰。同样,在大明各级高校一旦入学,户口边会跟着进入京师。
这一点问题上,外国人也是如此。至少,在求学的时间里,他们是中国人。
自然,就能享受中国人身份的正常税收优惠。
毕竟,如果真那么容易随便让人就代持减免税收的话。也没必要区分对待了不是。
想好了对策,佩德罗就让仆人去喊德萨索约时间,而他,则是准备拜访一位重量级人物。
这一位,赫然便是顾炎武阁下。
而今明国朝廷里的重量级官员,听小道消息表示。这位顾炎武阁下未来是有可能成为中国实权宰相的存在。
这样身份的重量级官员,其他大国使节平素想要见一面都挺难。若非是葡萄牙人是公开表示了对大明的友善与追随,还真难以结交下这样的大人物。
只是,刚刚走到顾府,却就吃了一个闭门羹。
“老爷不在,佩德罗公使,实在不是小人胡诌。您出了门随意打听打听就知晓了,最近这些日子呀。朝中诸公都忙得团团转呢,私下的宴请,早就停了,推了。“说完,顾府的门人便笑着摇头,推开了佩德罗递过去的礼物。
“最近的时候……”佩德罗一脸迷茫,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谢谢指点,不过这个还请收下。”
丢出了小费,佩德罗赶忙寻了个报亭。
很快,他就明白为何最近明国朝廷忙得一塌糊涂了。
他拍了拍脑门,觉得自己最近是有些过分安逸了。以至于连这样重要的消息都没有察觉到。
一场大胜啊!
中国人有一句古老而悠久的话,叫做国之大事,在戎在祀。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重大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祭拜。
佩德罗同样明白一场战争意味着什么。
葡萄牙人能这么安逸,还不就是因为当初在委拉斯凯兹作死的时候他们站队到了大明一方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没想到,俄罗斯人这么不经打,严寒即将到来,却这么迅速地失败了。
等等……呸。
佩德罗可以发誓,他绝对没有半点希望俄罗斯人获得胜利的意思。
他只是有些太过于羞愧与懊恼,对自己的不专业感觉到了后悔。
如果提前知道这个消息,不用想他也不会这个时候来打扰顾炎武。
这会儿,大明正要享受着战争胜利的果实呢。
庞大领土的获取足以让明国朝廷忙碌上好一阵子。
同样,这样一场战争的胜利以及背后荷兰人法国人的身影也值得深思。
“陛下……紧急重要的事情发生使得我必须再一次向您报告发生在亚洲的一切。总而言之,我开始预感到。这个世界的中心开始被转移。尽管欧洲的本土距离东方的明国还有极其遥远的距离。但是,一场东方与西方的争雄已经悄然就拉开了帷幕。任何地理上稍有所知的人们都会发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到底是东方的明国,还是西方的欧洲……?”
“面对俄罗斯人的胜利意味着欧洲各国与中国不再是隔阂的,彼此互不干涉,互不影响的。在中国人不断蔓延的触角之下,两个地理上极端遥远的国度很快就会发生碰撞。在这样的碰撞里,作为葡萄牙人,我必须诚挚地向国王陛下您建议。我们必须,也别无选择要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中心。而现在……就轮到您选择哪一个世界中心了。“
一个字又一个在佩德罗的笔中迅速写就。
经过一整天紧张而周密的整理,最近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开始让佩德罗得以清晰地知晓。
他又一次意识到了中国人的强大。
尽管佩德罗的笔下没有一个字直接说要选择中国的话语。
但是,伴随着整个战争的前因后果,一切脉络被清晰描绘。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惊叹中国人战争实力的强大。而与他们为敌,更像是一个可怕的噩梦。
同样,在中国人北疆大开发的计划里。一个强劲的中国政府也被缓缓描绘出来。
庞大的经费预算,一万万银元的巨大开支震动了佩德罗。
似乎无尽的人力资源。一万万的人口让中国人有着充沛的人手可以去占领陌生的领土。
一切的准确的描绘落到笔上以后,佩德罗相信,他的国王陛下若昂四世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个决定选择中国的选择。
……
同样的烦恼也在困扰着英国人。
累莱爵士已经在写自己的第三封草稿了。
在最近从欧洲不断传来的信件里,他感受到了本土对他的不满。
一次战争的失败,让本来就身份尴尬的英国人越发尴尬起来。他们站队失败,在明国十分不受待见。虽然他们在亚洲的既得利益不多,哪怕全部丢失了也不是问题。
但克伦威尔阁下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
别的不提,对于军事家身份的克伦威尔而言,一支有效的医疗团队又多么重要,他再清楚不过。
他迫切地希望自己麾下的军队能够获得一支来自神秘强大东方中国的医疗团。
有所求,自然就得低声下气。
偏偏英国人自己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中国人看得上的,于是累莱爵士就更加疲倦了。
他开始不计投入地试图交好中国权贵,但投入了无数金钱以后他不得不承认。比起有钱,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都远超过他。
直到累莱爵士别出心裁地让自己的妻子结识了一名医生,这才让局面稍有改观。
他的特蕾莎竟然去了精市妇幼保健院,不是生孩子,而是应聘当了护士。因为这样的关系,特蕾莎打开了一条别出心裁的夫人外交之路。终于,英国人孤立的现状得到了缓解。陆军医院已经考虑要开出怎样的价码狠狠宰一刀英国人。
这个时候,一场战争的胜利让累莱爵士更加头疼。
他觉得英国人这一回要出血的幅度更大了。
这对于曾经与中国为敌的他而言可是有些尴尬,刚刚打架完了,转头就要讨好自己的敌人。心脏不强大一些的,还真接受不能。
“克伦威尔阁下……我必须直接一些来表明我们现在的处境。我需要更大的权限,更多的经费,更多的人手。总之,我们要准备更多的代价来满足中国人了。一场胜利在遥远的远东获得,俄罗斯人失败了。准确的来说,是荷兰加上法国与俄罗斯的联合体又失败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上一次这样的失败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如果说一次失败我们还能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找到一个解释。那么,第二次的失败就使得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处境……东方与西方,不再是因为地理遥远而隔开的世界。我们紧密相连,也许现在还有人没有意识到。但是,总有一天,时间会证明一切。而我们……我们英国人必须立刻行动。“
“不是说行动去选择哪一方,而是积极谋求中国人的友谊与合作的意愿。对于中国人而言,存在一个可怕的可能。这基于中国人强大的实力。他太大了,太庞大而又强大了。这意味着,哪怕整个欧洲联合起来,也许也没有中国人更加强大。我实在担忧,也许哪一天……整个世界都被中国人独占,而不允许我们分一杯羹……“
“请务必加紧授权我更多的权利获得中国人的友谊!”
……
“父王。不得不说,来到中国是您最正确的决定。而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改变西班牙现状的绝妙时机。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渴望,他们很可能向西进发。通过陆上的通道,他们总有一天会将我们的敌人一一击败。而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道海上的友谊之路。哪怕再退而求其次,当我们占领整个西方,也就是美洲大陆的时候。中国人将占领整个东方。再这样的道路上,我们将互相支持,清剿一切与我们彼此为敌的人。这个故事,再中国人里有个有趣的比喻。老大与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大明当代史-玛利亚公主家书篇》
“女王陛下,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想与您分享。这个计划是源于西班牙人的灵感,他们将西班牙人的公主送到了中国。而现在,我下将这样美妙的计划复制到瑞典语中国之间。请必须正视,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的敌对让人欢呼。瑞典应该与中国联合起来,主宰大陆的一切!“
《大明当代史-瑞典公使信集》
在大明二八二年十二月末的这个时间里,刚刚回到京师的佩德罗公使美滋滋地睡了一觉,休息着,还未听闻京师里泛起的喧嚣。
他需要休息,需要精神,需要更充沛的体力来面对新的繁忙工作。
来自葡萄牙的商人大批量地抵达了京师。这些原来在澳门的家伙已经嗅到了财富的滋味,不辞万里,将老巢转移到了京师。这个财富云集,权力汇聚的地方。
果不其然,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世界。权力与财富是如此紧密的配合又如此的高效,繁复的规则以及让人惊叹的默契让商人们迅速适应了这里。当然,也有人可以固守西方的规则。只不过,迎接他们的就将是被京师淘汰罢了。
简单说,葡萄牙人在此前的站队之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作为少数几个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表示友善与臣服的国家,葡萄牙人最近的大赚特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佩德罗公使自然颇为忙碌。
比如,他最近就十分头疼,要如何解释一位叫做德萨索的商人在上海港的偷税行为。要知道,这种事情商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十分热衷。
但是,在中国这个地方,许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开始渐渐变得不一样了。
十年前还是一片战乱,政府低下的东方中国,忽然间变了个样。
一支高效得力的税务组织被组建起来,相应的,德索萨这样的商人就不得不忍痛掏出更多的税金。
更让他感觉可恶的是,听闻十分好客的中国人这一回并没有发挥好客的作风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他竟然要承受比中国人更高的税收比例。
为此,与佩德罗有旧的德萨索自然找上了佩德罗,希望对中国政府,哦,在佩德罗的眼中,应该称呼明国朝廷进行游说。
“这些家伙,可真是会给我出难题呀……”佩德罗揉了揉脑袋。
如果说佩德罗最讨厌,或者是最忌惮的明国朝廷部门,首推的是锦衣卫。这个无处不在,能量强大的家伙让公使馆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没有秘密。
而仅次于锦衣卫的,自然是明国的各个税务部门。无论是海关总署还是新成立在户部地下名声不大的税务总局,都是让有钱人们深恶痛绝的存在。
没错,新成立的税务总局全然是盯着各路富豪去的。佩德罗私底下在京师投资了几家工坊,每年都要缴纳比自己工资多十倍的税收。
“啊,也许让德萨索入籍中国更好一些……”佩德罗想了想自己明国朋友的建议。
在他工坊的会计师建议之下,德萨索签了一份代持协议给了自己在中国新娶的妻子。因为妻子根红苗正的中国人身份,他顺利减少了自己三倍俸禄的税收。
但工坊里的会计师也无奈表示,按照税务总局的本领,他们顶多半年后就能顺藤摸瓜,补上这个漏洞。
为今之计,还是最好让佩德罗自己入籍。
入籍……德萨索不是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
但没关系,佩德罗已经书信一封让自己可爱刚刚成年的次子波尔塔斯入京求学。这个京,显然是在说中国人的京师了。
中国人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教育事业上,更让所有人对学习这件事有着浓郁崇高的敬仰。同样,在大明各级高校一旦入学,户口边会跟着进入京师。
这一点问题上,外国人也是如此。至少,在求学的时间里,他们是中国人。
自然,就能享受中国人身份的正常税收优惠。
毕竟,如果真那么容易随便让人就代持减免税收的话。也没必要区分对待了不是。
想好了对策,佩德罗就让仆人去喊德萨索约时间,而他,则是准备拜访一位重量级人物。
这一位,赫然便是顾炎武阁下。
而今明国朝廷里的重量级官员,听小道消息表示。这位顾炎武阁下未来是有可能成为中国实权宰相的存在。
这样身份的重量级官员,其他大国使节平素想要见一面都挺难。若非是葡萄牙人是公开表示了对大明的友善与追随,还真难以结交下这样的大人物。
只是,刚刚走到顾府,却就吃了一个闭门羹。
“老爷不在,佩德罗公使,实在不是小人胡诌。您出了门随意打听打听就知晓了,最近这些日子呀。朝中诸公都忙得团团转呢,私下的宴请,早就停了,推了。“说完,顾府的门人便笑着摇头,推开了佩德罗递过去的礼物。
“最近的时候……”佩德罗一脸迷茫,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谢谢指点,不过这个还请收下。”
丢出了小费,佩德罗赶忙寻了个报亭。
很快,他就明白为何最近明国朝廷忙得一塌糊涂了。
他拍了拍脑门,觉得自己最近是有些过分安逸了。以至于连这样重要的消息都没有察觉到。
一场大胜啊!
中国人有一句古老而悠久的话,叫做国之大事,在戎在祀。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重大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战争,一个是祭拜。
佩德罗同样明白一场战争意味着什么。
葡萄牙人能这么安逸,还不就是因为当初在委拉斯凯兹作死的时候他们站队到了大明一方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没想到,俄罗斯人这么不经打,严寒即将到来,却这么迅速地失败了。
等等……呸。
佩德罗可以发誓,他绝对没有半点希望俄罗斯人获得胜利的意思。
他只是有些太过于羞愧与懊恼,对自己的不专业感觉到了后悔。
如果提前知道这个消息,不用想他也不会这个时候来打扰顾炎武。
这会儿,大明正要享受着战争胜利的果实呢。
庞大领土的获取足以让明国朝廷忙碌上好一阵子。
同样,这样一场战争的胜利以及背后荷兰人法国人的身影也值得深思。
“陛下……紧急重要的事情发生使得我必须再一次向您报告发生在亚洲的一切。总而言之,我开始预感到。这个世界的中心开始被转移。尽管欧洲的本土距离东方的明国还有极其遥远的距离。但是,一场东方与西方的争雄已经悄然就拉开了帷幕。任何地理上稍有所知的人们都会发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到底是东方的明国,还是西方的欧洲……?”
“面对俄罗斯人的胜利意味着欧洲各国与中国不再是隔阂的,彼此互不干涉,互不影响的。在中国人不断蔓延的触角之下,两个地理上极端遥远的国度很快就会发生碰撞。在这样的碰撞里,作为葡萄牙人,我必须诚挚地向国王陛下您建议。我们必须,也别无选择要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中心。而现在……就轮到您选择哪一个世界中心了。“
一个字又一个在佩德罗的笔中迅速写就。
经过一整天紧张而周密的整理,最近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开始让佩德罗得以清晰地知晓。
他又一次意识到了中国人的强大。
尽管佩德罗的笔下没有一个字直接说要选择中国的话语。
但是,伴随着整个战争的前因后果,一切脉络被清晰描绘。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惊叹中国人战争实力的强大。而与他们为敌,更像是一个可怕的噩梦。
同样,在中国人北疆大开发的计划里。一个强劲的中国政府也被缓缓描绘出来。
庞大的经费预算,一万万银元的巨大开支震动了佩德罗。
似乎无尽的人力资源。一万万的人口让中国人有着充沛的人手可以去占领陌生的领土。
一切的准确的描绘落到笔上以后,佩德罗相信,他的国王陛下若昂四世会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个决定选择中国的选择。
……
同样的烦恼也在困扰着英国人。
累莱爵士已经在写自己的第三封草稿了。
在最近从欧洲不断传来的信件里,他感受到了本土对他的不满。
一次战争的失败,让本来就身份尴尬的英国人越发尴尬起来。他们站队失败,在明国十分不受待见。虽然他们在亚洲的既得利益不多,哪怕全部丢失了也不是问题。
但克伦威尔阁下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
别的不提,对于军事家身份的克伦威尔而言,一支有效的医疗团队又多么重要,他再清楚不过。
他迫切地希望自己麾下的军队能够获得一支来自神秘强大东方中国的医疗团。
有所求,自然就得低声下气。
偏偏英国人自己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中国人看得上的,于是累莱爵士就更加疲倦了。
他开始不计投入地试图交好中国权贵,但投入了无数金钱以后他不得不承认。比起有钱,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都远超过他。
直到累莱爵士别出心裁地让自己的妻子结识了一名医生,这才让局面稍有改观。
他的特蕾莎竟然去了精市妇幼保健院,不是生孩子,而是应聘当了护士。因为这样的关系,特蕾莎打开了一条别出心裁的夫人外交之路。终于,英国人孤立的现状得到了缓解。陆军医院已经考虑要开出怎样的价码狠狠宰一刀英国人。
这个时候,一场战争的胜利让累莱爵士更加头疼。
他觉得英国人这一回要出血的幅度更大了。
这对于曾经与中国为敌的他而言可是有些尴尬,刚刚打架完了,转头就要讨好自己的敌人。心脏不强大一些的,还真接受不能。
“克伦威尔阁下……我必须直接一些来表明我们现在的处境。我需要更大的权限,更多的经费,更多的人手。总之,我们要准备更多的代价来满足中国人了。一场胜利在遥远的远东获得,俄罗斯人失败了。准确的来说,是荷兰加上法国与俄罗斯的联合体又失败了。为什么说又呢,因为……上一次这样的失败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如果说一次失败我们还能用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找到一个解释。那么,第二次的失败就使得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处境……东方与西方,不再是因为地理遥远而隔开的世界。我们紧密相连,也许现在还有人没有意识到。但是,总有一天,时间会证明一切。而我们……我们英国人必须立刻行动。“
“不是说行动去选择哪一方,而是积极谋求中国人的友谊与合作的意愿。对于中国人而言,存在一个可怕的可能。这基于中国人强大的实力。他太大了,太庞大而又强大了。这意味着,哪怕整个欧洲联合起来,也许也没有中国人更加强大。我实在担忧,也许哪一天……整个世界都被中国人独占,而不允许我们分一杯羹……“
“请务必加紧授权我更多的权利获得中国人的友谊!”
……
“父王。不得不说,来到中国是您最正确的决定。而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改变西班牙现状的绝妙时机。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渴望,他们很可能向西进发。通过陆上的通道,他们总有一天会将我们的敌人一一击败。而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道海上的友谊之路。哪怕再退而求其次,当我们占领整个西方,也就是美洲大陆的时候。中国人将占领整个东方。再这样的道路上,我们将互相支持,清剿一切与我们彼此为敌的人。这个故事,再中国人里有个有趣的比喻。老大与老二打架,老三死了。“
《大明当代史-玛利亚公主家书篇》
“女王陛下,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想与您分享。这个计划是源于西班牙人的灵感,他们将西班牙人的公主送到了中国。而现在,我下将这样美妙的计划复制到瑞典语中国之间。请必须正视,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的敌对让人欢呼。瑞典应该与中国联合起来,主宰大陆的一切!“
《大明当代史-瑞典公使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