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赵桓眼见于此不敢再多言,要是再多说一句话,只怕惹恼了父皇后果不是他能够想象的。从赵佶进入大殿之始,他的目光都没有停留在赵桓身上超过一分钟,都是匆匆而过。
即使看向他也没有好脸色,目光冰冷犹如看透了他一般,让赵桓如坐针毡,最气人的是赵佶看向赵构时,哪里还有什么冰冷,除了喜爱还有宠溺,这让他更是气恼却无可奈何。
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子赵桓心里已经明白了,要是自己再多言只怕惹火烧身,唯一能做的便是保持缄默。纵然心有不甘也必须承受这样的结果,赵构成功拉拢了刑部尚书不说,还让他的威严进一步丢失。
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怕过不了多久朝堂上再无他立足之地了,赵构越来越受到皇上宠信,不需要面见人证直接判刑。现在又有刑部尚书,可以说只要赵构确定的事情就算是闹到皇上那边,最后还是自己倒霉,也只能认栽,就算是被斩杀也得忍着。
众人都没有忘记赵构手中有一并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想到此处,众人脖子一寒仿佛那柄剑朝着自己劈来,浑身一震,惊恐地看着赵构。现在有些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了,有些人则开始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了。
根据今天发生的事情判断,太子赵桓已经失宠了,就算是太子也不过是现在,不代表以后也是,故而有些人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以至于大殿内的气氛显得沉寂许多。
高俅等人面面相觑,此时他们心里也非常震惊,要是这件事真的这样发展下去,只怕未来的局势对自己会越来越不利。如今赵构只是监察御史,要真的手握大权,只怕他们的末日真的到了。
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惶恐,眼前的局势告诉他们真的不远了。高俅等人慌了手脚,冷汗直流,恍恍惚惚,眼神满是惊恐之色。当他们再次抬头看向赵构时,眼里已经不是之前的那样的奚落,而是畏惧。
李邦彦的死只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的效果是赵构没有想到的。他猜中了自己所为必定会引起群臣激烈反应,却不想留给众人敬畏之色,甚至一些大臣想要重新站队,不愿意与太子赵桓共同进退,就连高俅等人都产生畏惧之色。
可想而知,李邦彦的死让赵构立于朝堂之上再也不需要担心了,这便是真正的契机;其次,赵构也想借此机会正式与太子赵桓争锋。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赵构愣是为刑部尚书求情,这样的一来一些大臣心中对他的形象大为改变,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有畏惧,生怕与他接触太多,惹了更大的麻烦。
刑部尚书的事情让群臣看见了赵构公私分明,心胸宽广一面,李邦彦的死看见了赵构行事谨慎,雷厉风行干练的一面。众人又想起他率领大军取得的胜仗,又有皇上的宠信,可以说赵构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成为必然趋势。
这一次朝会正式宣布了赵构立于朝堂之上,他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即使太子赵桓都难以动摇,宋徽宗之前的态度已经表明赵构在他的心中地位远高于赵桓,孰高孰低立见分晓。
散朝后,众人各怀心思,沉默不语的躬身告退。
赵构、赵有恭等人面带微笑地离开了,赵有恭不解的低声问道:“你不是说看戏吗?为何又站出去了?”
赵构低声笑道:“堂兄,总有些事情超出预料之外,这样不是很好吗?”
赵有恭沉默了,赵构的话说的没错,经此一事赵构羽翼丰满已经不容小觑了。李邦彦的死本身就是为了给予赵桓警告,也可以说赵构重要一步棋子,却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直到现在赵有恭还记得群臣看向赵构的眼神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有畏惧,还有敬佩之意。可以说,赵构自此以后不再是孤军奋战,又收获刑部尚书的忠心,一举数得。
“无论计划多么详细,总会有变化的一天,唯有随机应变才是王道!”赵构扫了一眼四周,见没有其他人,压低声音,无奈地说道:“本来我也不愿意站出来,只是父皇的眼神一直盯着我,你说能置身事外吗?”
“什么,这是……”赵有恭一时没忍住,差点说漏嘴,看见赵构瞪着自己,连忙压低,哭笑不得地说道:“原来这是皇上的意思,难怪你会突然现身求情,明白了!”
赵构无奈的摇摇头,彻底被赵有恭打败了,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一下。
赵有恭的智谋的确不差,只可惜不懂得察言观色,要知道赵佶对赵构使眼神时,他就在旁边。那个时候赵有恭还以为是自己有什么问题,心里有些奇怪却没有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一道急切地声音:“郡王殿下且慢走!”
赵构听见有人喊自己,好奇的转身看了过去,赵有恭也转身望去,只见来人便是刑部尚书,也就是赵构求情的人。虽然赵构向皇上求情,二人从未有过交集,就连他的名讳都不知道。
“尚书大人有事找我?”赵构惊疑的问道。
刑部尚书重重的点点头,感激道:“若非朝堂上郡王求情,只怕我已经不是刑部尚书了。此次蒙受郡王恩情,王某铭记于心,日后但凡有任何差遣必定鞠躬尽瘁!”
“尚书大人客气了,我只是据实已告,并没有多说什么,大人不必如此!”
“若真是据实已告,又如何朝堂之上并无其他人求情,唯有郡王一人!”刑部尚书自嘲的笑了笑,他平日里甚少与人走动,朝堂上私交甚笃的官吏没有几个,故而有些心灰意冷。
今日赵构在朝堂上的求情,对其他人来说不过是拉拢,对于他而言却是比任何时候来得重要。官场不比平常,私底下关系再好也不会有人冒着官位不保的情况帮你,锦上添花的太多了,雪中送炭的人屈指可数。
赵构见他一丝不苟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也就欣然答允了。接着,他又问道:“不知尚书大人名讳?”
“王云!”王云脱口而出。
“什么,你是王云?”赵构心里一惊,急忙问道:“你可是山西泽州人氏?”
王云被赵构惊讶的吓愣住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也奇怪他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户籍,还是恭敬地回道:“王某正是山西泽州人氏,莫不是郡王听闻过微臣?”
赵构哭笑不得打量起王云,见他相貌堂堂,忠厚的脸庞,瘦骨嶙峋的模样,无奈的想道:“没想到居然会是他,还真的是有缘啊!”
即使看向他也没有好脸色,目光冰冷犹如看透了他一般,让赵桓如坐针毡,最气人的是赵佶看向赵构时,哪里还有什么冰冷,除了喜爱还有宠溺,这让他更是气恼却无可奈何。
今日发生的事情,太子赵桓心里已经明白了,要是自己再多言只怕惹火烧身,唯一能做的便是保持缄默。纵然心有不甘也必须承受这样的结果,赵构成功拉拢了刑部尚书不说,还让他的威严进一步丢失。
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只怕过不了多久朝堂上再无他立足之地了,赵构越来越受到皇上宠信,不需要面见人证直接判刑。现在又有刑部尚书,可以说只要赵构确定的事情就算是闹到皇上那边,最后还是自己倒霉,也只能认栽,就算是被斩杀也得忍着。
众人都没有忘记赵构手中有一并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想到此处,众人脖子一寒仿佛那柄剑朝着自己劈来,浑身一震,惊恐地看着赵构。现在有些人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危了,有些人则开始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了。
根据今天发生的事情判断,太子赵桓已经失宠了,就算是太子也不过是现在,不代表以后也是,故而有些人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以至于大殿内的气氛显得沉寂许多。
高俅等人面面相觑,此时他们心里也非常震惊,要是这件事真的这样发展下去,只怕未来的局势对自己会越来越不利。如今赵构只是监察御史,要真的手握大权,只怕他们的末日真的到了。
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惶恐,眼前的局势告诉他们真的不远了。高俅等人慌了手脚,冷汗直流,恍恍惚惚,眼神满是惊恐之色。当他们再次抬头看向赵构时,眼里已经不是之前的那样的奚落,而是畏惧。
李邦彦的死只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的效果是赵构没有想到的。他猜中了自己所为必定会引起群臣激烈反应,却不想留给众人敬畏之色,甚至一些大臣想要重新站队,不愿意与太子赵桓共同进退,就连高俅等人都产生畏惧之色。
可想而知,李邦彦的死让赵构立于朝堂之上再也不需要担心了,这便是真正的契机;其次,赵构也想借此机会正式与太子赵桓争锋。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赵构愣是为刑部尚书求情,这样的一来一些大臣心中对他的形象大为改变,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有畏惧,生怕与他接触太多,惹了更大的麻烦。
刑部尚书的事情让群臣看见了赵构公私分明,心胸宽广一面,李邦彦的死看见了赵构行事谨慎,雷厉风行干练的一面。众人又想起他率领大军取得的胜仗,又有皇上的宠信,可以说赵构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成为必然趋势。
这一次朝会正式宣布了赵构立于朝堂之上,他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即使太子赵桓都难以动摇,宋徽宗之前的态度已经表明赵构在他的心中地位远高于赵桓,孰高孰低立见分晓。
散朝后,众人各怀心思,沉默不语的躬身告退。
赵构、赵有恭等人面带微笑地离开了,赵有恭不解的低声问道:“你不是说看戏吗?为何又站出去了?”
赵构低声笑道:“堂兄,总有些事情超出预料之外,这样不是很好吗?”
赵有恭沉默了,赵构的话说的没错,经此一事赵构羽翼丰满已经不容小觑了。李邦彦的死本身就是为了给予赵桓警告,也可以说赵构重要一步棋子,却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直到现在赵有恭还记得群臣看向赵构的眼神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有畏惧,还有敬佩之意。可以说,赵构自此以后不再是孤军奋战,又收获刑部尚书的忠心,一举数得。
“无论计划多么详细,总会有变化的一天,唯有随机应变才是王道!”赵构扫了一眼四周,见没有其他人,压低声音,无奈地说道:“本来我也不愿意站出来,只是父皇的眼神一直盯着我,你说能置身事外吗?”
“什么,这是……”赵有恭一时没忍住,差点说漏嘴,看见赵构瞪着自己,连忙压低,哭笑不得地说道:“原来这是皇上的意思,难怪你会突然现身求情,明白了!”
赵构无奈的摇摇头,彻底被赵有恭打败了,在心里狠狠地鄙视了一下。
赵有恭的智谋的确不差,只可惜不懂得察言观色,要知道赵佶对赵构使眼神时,他就在旁边。那个时候赵有恭还以为是自己有什么问题,心里有些奇怪却没有想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一道急切地声音:“郡王殿下且慢走!”
赵构听见有人喊自己,好奇的转身看了过去,赵有恭也转身望去,只见来人便是刑部尚书,也就是赵构求情的人。虽然赵构向皇上求情,二人从未有过交集,就连他的名讳都不知道。
“尚书大人有事找我?”赵构惊疑的问道。
刑部尚书重重的点点头,感激道:“若非朝堂上郡王求情,只怕我已经不是刑部尚书了。此次蒙受郡王恩情,王某铭记于心,日后但凡有任何差遣必定鞠躬尽瘁!”
“尚书大人客气了,我只是据实已告,并没有多说什么,大人不必如此!”
“若真是据实已告,又如何朝堂之上并无其他人求情,唯有郡王一人!”刑部尚书自嘲的笑了笑,他平日里甚少与人走动,朝堂上私交甚笃的官吏没有几个,故而有些心灰意冷。
今日赵构在朝堂上的求情,对其他人来说不过是拉拢,对于他而言却是比任何时候来得重要。官场不比平常,私底下关系再好也不会有人冒着官位不保的情况帮你,锦上添花的太多了,雪中送炭的人屈指可数。
赵构见他一丝不苟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也就欣然答允了。接着,他又问道:“不知尚书大人名讳?”
“王云!”王云脱口而出。
“什么,你是王云?”赵构心里一惊,急忙问道:“你可是山西泽州人氏?”
王云被赵构惊讶的吓愣住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也奇怪他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户籍,还是恭敬地回道:“王某正是山西泽州人氏,莫不是郡王听闻过微臣?”
赵构哭笑不得打量起王云,见他相貌堂堂,忠厚的脸庞,瘦骨嶙峋的模样,无奈的想道:“没想到居然会是他,还真的是有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