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继续往“佛城”而去,离得尚远,便已经看到那座建于半山腰上的“佛城”,如一座巨大无比的梯田,层层分布,各殿宇层次分明,在太阳的照射下,无数金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好似佛光普照十地八方,愈发衬得这座“佛城”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一般。
随着距离“佛城”越来越近,李玄都还发现在这佛寺上方的山壁上被挖出了大大小小无数个佛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五尊高有十丈的大佛和诸多菩萨。
最左边的是东方药师王佛,身旁雕刻有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正是东方三圣。
最西方的是阿弥陀佛,佛门弟子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无量光、无量寿佛是也。在接引佛身旁又有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乃是西方三圣。
最上方的是过去燃灯古佛,最下方的是第五佛弥勒菩萨,因为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时代还未来到,所以此时还在兜率院内为菩萨,又称弥勒佛祖、东来佛祖。
位于正中位置的便是掌管现在中央婆娑世界的第四佛,释迦摩尼佛、现在佛,即是世人口中所称呼的佛祖。身旁左右随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称华藏三圣。
药师王佛、阿弥陀佛与佛祖合称横三世佛,燃灯古佛、弥勒菩萨又与佛祖合称竖三世佛。
除了这五尊主佛之外,便是大大小小的佛陀、菩萨、罗汉,环绕于五佛的四面八方,当真如佛国一般。
十二位天人境大宗师悬停于“佛城”的不远处,各自沉默。
李玄都凝神细观各异佛像。有立佛、卧佛、坐佛,佛有各态,有佛持无畏印,有佛持内狮子印,有佛持莲花印,有佛持外狮子印,有佛持内狮子印。菩萨如林,有菩萨持宝瓶印,有菩萨持内缚印,有菩萨持外缚印。佛陀菩萨中还有五大明王,居中不动明王手结不动明王印,宝相庄严。在崖壁左侧,有天女飞天,在崖壁右侧,有护法伽蓝。左下方有诸罗汉,右下方有金刚天王。诸佛之下,是天人八部众。
万佛丛林,暗藏妙法。
见众多佛像手印,李玄都对于“大宝瓶印”颇有触类旁通之感,对于佛家弟子而言,这些佛像便是一部上佳的功法秘籍,难怪静禅宗当年能与正一宗相提并论,底蕴深厚,有其独到之处。
悟真立于李玄都身旁,见李玄都似是观佛有感,口中诵道:“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慧玄师太随之诵道:“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真言宗法定大师则道:“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李玄都修炼“坐忘禅功”多年,对于佛家经典也略有涉猎,此时听得三位佛门高僧所言,若有所思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悟真双掌合十:“善哉善哉,李宗主乃是有大慧根之人。”
就在此时,太微真人忽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形,无摇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守形,形乃长生。”
三玄真人也道:“慎内闭外,多知为败。遂于大明之上,至彼至阳之原也;入于杳冥之门,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身,物将自壮。守其一,以处其和。虽修身千二百岁,形未尝衰。”
最后是年纪最长的万寿真人道:“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虽然佛道合流,但也有佛道之争。三位道家真人见三位佛门高人借着静禅宗石刻点拨李玄都,显示佛家之能,自是不愿被比了下去,于是心有灵犀地先后开口,诵道家的丹道口诀。
张静修看了李玄都一眼,道:“此乃南华道君所传的丹道内篇真解,与邪道的十卷天书类似,道门四宗各得其一,紫府能得三位真人传授部分残篇,善莫大焉。”
李玄都先是一怔,继而一喜,立时记下。李玄都今日可谓是收获颇丰,先是观看石刻有感,得三位佛门高手点拨,后又得三位道门真人指点,对于他所学的“大宝瓶印”和“太上丹经”大有裨益。
李玄都所学的五门玄功,原本是以“坐忘禅功”最为精深,堪称安身立命之本,其次便是修炼多年的“玄微真术”,这段时日他将“玄微真术”与“太平青领经”相互参详,已是颇有裨益,能与“坐忘禅功”相提并论。可惜其他三门玄功只是初窥门径,并不精深,此番便给了他将“大宝瓶印”和“太上丹经”修炼至前二者程度的契机,待他再补上最后一门“玄阴真经”,五行圆满,便有望天人无量境了。
李玄都对太微真人、三玄真人、万寿真人、悟真大师、法定大师、慧玄师太作揖一礼,道:“多谢各位前辈指路。”
六人虽然未必能胜过李玄都,但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此番传道李玄都,便是有恩于李玄都,自是坦然受了李玄都这一礼,各自微笑不语。
张静修道:“紫府若能在而立之年感悟天人造化,那么长生有望,日后这正道盟主之位,说不得还要紫府来坐。”
李玄都立时诚惶诚恐道:“大天师实在过誉,晚辈愧不敢当。”
张静修微笑不语。
虽然正一宗领袖正道多年,但也不是每代大天师都能成为正道盟主,毕竟江湖代有才人出,若是遇到那等不世出的人物,大天师也会让贤。如今看正一宗内部,固然人才济济,却少了一个扛鼎大材,本有一个颜飞卿,一则不是张氏之人,二则如今又受了重伤,在这种情形下,实难有人与李玄都争锋,与其让正道盟主落到清微宗李太一之辈的手中,倒不如由李玄都来做,毕竟大天师对于李玄都也算有知遇之恩。
其他宗主神色各异,却又无人出声。毕竟一众人的年纪都已经不小,唯独李玄都最为年轻,人生不过百年,这江湖最终还是年轻人的江湖。再看各自弟子,却是难有与李玄都相提并论之人了。
想到这儿,这些宗主都不禁暗自叹息。也有人心中暗道:“若论收徒弟的本事,大剑仙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人,六位弟子,个个拔尖,且不说当年的司徒大先生和海石先生,便是后来的李玄都和李太一,也都是极为厉害的后起才俊,幸而司徒大先生早亡,李玄都也离开了清微宗,海石先生和李太一又是桀骜不驯,不服管束,若是他们师徒七人齐心合力,这日后的江湖便真是清微宗的天下了。”不过再转念一想,这也是情理之中,自古人杰,哪个肯屈居人下?大剑仙的这六位弟子个个都是人杰,自然不肯居于人下,可清微宗的宗主大位只有一个,迟早要祸起萧墙。
过了片刻,张静修又道:“诸位,且降下身形。”
说罢,他当先向下落去,其余十一人也随之向下飘落。刚好落在静禅宗的山门之前。
然后就听张静修开口道:“正一宗张静修,会同正道一众朋友,前来拜访静禅宗。敬请赐予接见。”
张静修的嗓音不高,却声闻数十里。但寺中寂无声息,竟无半点回音。
随着距离“佛城”越来越近,李玄都还发现在这佛寺上方的山壁上被挖出了大大小小无数个佛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五尊高有十丈的大佛和诸多菩萨。
最左边的是东方药师王佛,身旁雕刻有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正是东方三圣。
最西方的是阿弥陀佛,佛门弟子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无量光、无量寿佛是也。在接引佛身旁又有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乃是西方三圣。
最上方的是过去燃灯古佛,最下方的是第五佛弥勒菩萨,因为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时代还未来到,所以此时还在兜率院内为菩萨,又称弥勒佛祖、东来佛祖。
位于正中位置的便是掌管现在中央婆娑世界的第四佛,释迦摩尼佛、现在佛,即是世人口中所称呼的佛祖。身旁左右随侍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称华藏三圣。
药师王佛、阿弥陀佛与佛祖合称横三世佛,燃灯古佛、弥勒菩萨又与佛祖合称竖三世佛。
除了这五尊主佛之外,便是大大小小的佛陀、菩萨、罗汉,环绕于五佛的四面八方,当真如佛国一般。
十二位天人境大宗师悬停于“佛城”的不远处,各自沉默。
李玄都凝神细观各异佛像。有立佛、卧佛、坐佛,佛有各态,有佛持无畏印,有佛持内狮子印,有佛持莲花印,有佛持外狮子印,有佛持内狮子印。菩萨如林,有菩萨持宝瓶印,有菩萨持内缚印,有菩萨持外缚印。佛陀菩萨中还有五大明王,居中不动明王手结不动明王印,宝相庄严。在崖壁左侧,有天女飞天,在崖壁右侧,有护法伽蓝。左下方有诸罗汉,右下方有金刚天王。诸佛之下,是天人八部众。
万佛丛林,暗藏妙法。
见众多佛像手印,李玄都对于“大宝瓶印”颇有触类旁通之感,对于佛家弟子而言,这些佛像便是一部上佳的功法秘籍,难怪静禅宗当年能与正一宗相提并论,底蕴深厚,有其独到之处。
悟真立于李玄都身旁,见李玄都似是观佛有感,口中诵道:“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慧玄师太随之诵道:“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真言宗法定大师则道:“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李玄都修炼“坐忘禅功”多年,对于佛家经典也略有涉猎,此时听得三位佛门高僧所言,若有所思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悟真双掌合十:“善哉善哉,李宗主乃是有大慧根之人。”
就在此时,太微真人忽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形,无摇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守形,形乃长生。”
三玄真人也道:“慎内闭外,多知为败。遂于大明之上,至彼至阳之原也;入于杳冥之门,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身,物将自壮。守其一,以处其和。虽修身千二百岁,形未尝衰。”
最后是年纪最长的万寿真人道:“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虽然佛道合流,但也有佛道之争。三位道家真人见三位佛门高人借着静禅宗石刻点拨李玄都,显示佛家之能,自是不愿被比了下去,于是心有灵犀地先后开口,诵道家的丹道口诀。
张静修看了李玄都一眼,道:“此乃南华道君所传的丹道内篇真解,与邪道的十卷天书类似,道门四宗各得其一,紫府能得三位真人传授部分残篇,善莫大焉。”
李玄都先是一怔,继而一喜,立时记下。李玄都今日可谓是收获颇丰,先是观看石刻有感,得三位佛门高手点拨,后又得三位道门真人指点,对于他所学的“大宝瓶印”和“太上丹经”大有裨益。
李玄都所学的五门玄功,原本是以“坐忘禅功”最为精深,堪称安身立命之本,其次便是修炼多年的“玄微真术”,这段时日他将“玄微真术”与“太平青领经”相互参详,已是颇有裨益,能与“坐忘禅功”相提并论。可惜其他三门玄功只是初窥门径,并不精深,此番便给了他将“大宝瓶印”和“太上丹经”修炼至前二者程度的契机,待他再补上最后一门“玄阴真经”,五行圆满,便有望天人无量境了。
李玄都对太微真人、三玄真人、万寿真人、悟真大师、法定大师、慧玄师太作揖一礼,道:“多谢各位前辈指路。”
六人虽然未必能胜过李玄都,但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此番传道李玄都,便是有恩于李玄都,自是坦然受了李玄都这一礼,各自微笑不语。
张静修道:“紫府若能在而立之年感悟天人造化,那么长生有望,日后这正道盟主之位,说不得还要紫府来坐。”
李玄都立时诚惶诚恐道:“大天师实在过誉,晚辈愧不敢当。”
张静修微笑不语。
虽然正一宗领袖正道多年,但也不是每代大天师都能成为正道盟主,毕竟江湖代有才人出,若是遇到那等不世出的人物,大天师也会让贤。如今看正一宗内部,固然人才济济,却少了一个扛鼎大材,本有一个颜飞卿,一则不是张氏之人,二则如今又受了重伤,在这种情形下,实难有人与李玄都争锋,与其让正道盟主落到清微宗李太一之辈的手中,倒不如由李玄都来做,毕竟大天师对于李玄都也算有知遇之恩。
其他宗主神色各异,却又无人出声。毕竟一众人的年纪都已经不小,唯独李玄都最为年轻,人生不过百年,这江湖最终还是年轻人的江湖。再看各自弟子,却是难有与李玄都相提并论之人了。
想到这儿,这些宗主都不禁暗自叹息。也有人心中暗道:“若论收徒弟的本事,大剑仙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人,六位弟子,个个拔尖,且不说当年的司徒大先生和海石先生,便是后来的李玄都和李太一,也都是极为厉害的后起才俊,幸而司徒大先生早亡,李玄都也离开了清微宗,海石先生和李太一又是桀骜不驯,不服管束,若是他们师徒七人齐心合力,这日后的江湖便真是清微宗的天下了。”不过再转念一想,这也是情理之中,自古人杰,哪个肯屈居人下?大剑仙的这六位弟子个个都是人杰,自然不肯居于人下,可清微宗的宗主大位只有一个,迟早要祸起萧墙。
过了片刻,张静修又道:“诸位,且降下身形。”
说罢,他当先向下落去,其余十一人也随之向下飘落。刚好落在静禅宗的山门之前。
然后就听张静修开口道:“正一宗张静修,会同正道一众朋友,前来拜访静禅宗。敬请赐予接见。”
张静修的嗓音不高,却声闻数十里。但寺中寂无声息,竟无半点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