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十一年十月初二日。
这一天对北京城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也平常了,自早到将近黄昏都未曾发生任何的波澜,一切看着就和之前的每一天一样。就是这秋风刮得有些紧了,让蒙头赶路的人们脚步更急,同时掖紧了衣衫。
与这些百姓相比,守在北边玄武门一带的兵卒们可就要难受些了。他们代表的,是这个帝国和都城的颜面,自然不能像小老百姓或是其他小城的城门卒子那般不堪,甚至连城门洞里也不能随意钻进去,只能顶着已有些刺骨的秋风,岿然不动,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出入百姓的行囊,查看他们是否有带什么违禁之物。
这样的事情,这十多名守卒少说都已干了有十年时间了,所以一切都是那么的熟练,哪怕天色将晚,快到日落关城门的时候了,他们也没有半点提高速度的意思。若有因此耽误了出入城时间的,那也是他们自家的责任,谁叫他不早些来呢?
作为已有二十年资历的老人,老赵已被提拔为这一队的队正,这让他有了一定的权力,无须跟其他人一般上前动手搜查,只要在队伍的后边盯着就好了。
他一双长眼眯缝起来,看着眼前的一切,不觉有一种主宰他人的美好感觉。现在只消自己一声令下,这些城门内外急着进出的人就得叫苦不迭了。不过,他今天心情还算不错,倒是可以稍微宽限一些时间的。
想到这儿,他又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天色,默默算了下时间,这才摆了摆手:“关城门了,你们几个,明日还请早吧。”
“啊……”眼看自己都快要排到了,却得到这么个回复,顿时让众百姓一阵喧哗反对,这京城里的人可有的是脾气和后台。
对此,若是新来的守卒早就吓得不知所措,可偏偏他们对上的是有二十年守门经验的老赵,只见他把脸一板,大声呵斥道:“叫嚷什么?这是我大明朝北京城的规矩,别说你们了,就是阁老尚书这时候想打此经过,那也是不准。再敢聒噪,便将你们通通投进兵马司的牢房里去!”
他太清楚这些自以为有后台家伙的底细了,就看他们那模样,就知道所谓的后台不过是七拐八绕的存在。那些官员是不可能因为这么点小事与自己过不去的,而且若真有那脾气大,肯出头的,以京城里的那些急着挑人错处的言官御史们的做法,也得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此时的老赵是索性放开了手脚展现自己的权威,也好叫手下的兄弟们更服帖些。
见他都这么说了,旁边那些兵卒便立刻动起了手来,将内外的百姓驱赶离开的同时,开始转动起了大大的绞盘,把沉重异常的北京城门一点点地往下落去。
几丈高的城门洞,那门自然不可能像平常小县城的门户般简单开关,而是用上了河闸的道理,靠着绞索用铁链将之吊起或闭合的。此时既要关门,便得把绞盘重新转回到底部,而这,没有七八名兵卒是根本玩不动的。
随着一阵叫人头皮发麻的吱嘎声,北京城的玄武门终于一点点地要将这座城池与外间隔绝开来了。很快地,就只剩一人多高的缝隙,这让本来还有所期盼的百姓们不觉一声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城外却突然传来了一阵急切的马蹄声,那马来得好急,刚听到蹄声,转眼就能瞧见一条虚影从数里之外如利箭般急奔而来,那四个马蹄都似乎不沾地了。而马上的骑士则是横身紧紧贴在了马背之上,从而能让胯下的骏马能以更快的速度向前。
眼见这一人一骑不管不顾地直冲而来,城外的百姓又是一阵哗然,慌忙让开了道路。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看到了骑士背上所插的那两面小旗,这正是边关加急军报的醒目标识了。
边军急报,不是六百里加急就是八百里加急,这可是全天下第一等的要紧大事,报消息的铺兵那是不能有丝毫耽搁,一路之上换马不换人的。而且路上但有阻挡了他去路的人,那都是可以直接杀死都不用论罪的。
京城里的人都是消息灵通之辈,自然懂得其中的轻重。一旦确认其身份,当即就迅速闪出了一条通达的道路来,让这一骑人马畅然无阻地冲向了城门。
门内的老赵也已瞧见了来人架势,心里也是一愣。眼看这城门就要落得更低,那一人一骑若是进来很可能被压到,就赶紧尖着嗓子急急叫了起来:“快,快把城门拉起来,别伤了人!”这时候的他,完全顾不上什么威风,什么规矩了。
那些兵卒听到这话,也是一懔,赶忙七手八脚地用足了吃奶的劲儿重新拉升那将要彻底落下的城门。好在他们的反应还算及时,总算在这位冲到门下时将城门抬到了一人多高。
但这一番举动,却也耗尽了众人的体力。这城门绞盘的力道可着实极大,不下五千斤的铁门全靠它来运转,每转动一下都是千斤之力,这样反复是个平常人都受不了哪。所以在看到那人安全通过后,他们便是一泄劲,那绞盘复又往回拨落,居然就带着城门轰然一声砸落在地,直砸的地皮都是一阵颤动,让附近的官兵和百姓都是一阵心悸。
不过这一切对那马上的骑兵来说却根本算不得什么。此时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些,再快些,赶紧抵达兵部将自己身上所负的重要军报送过去。
虽然多日的奔驰已让他浑身酸疼,双腿内侧更已血肉模糊,就是眼前也是一阵阵的发花,但他还是紧咬着牙关,不松这最后一口气,驱策着胯下这匹其实已油尽灯枯的骏马朝着宽阔的大街一路疾奔。
这一路,又是一阵鸡飞狗跳,不少人因为他的疾驰而闪避不及,差点为马踏死。但这却根本不在他的眼里,直到终于瞧见兵部衙门的牌匾时,这位铺兵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三日时间就从山西宣府将重要军情带到北京城,这速度和效率已足以震惊朝堂。不过更叫人震惊的,势必是他所带来的这个可怕的消息。
随着猛一拉缰绳,那马儿终于在兵部衙门前止住了奔势。早有发现情况的兵部守卒慌忙上来搀扶,这样的情况他们也见过一些,自然知道这时候的急铺兵是个什么状态了。
可结果却还是让他们有些吃惊了。就在其停下马儿的同时,那马四肢便是一软,就这么一头往地上栽了下去,却是拿生命的最后一点余力将之送达了目的地。
这一下搀了个空,马上骑士也因此被惯性带得扑倒在地。众人一愣之后,方才团团围住,将他搀扶了起来:“却是哪儿的重要军情?”
那铺兵被这一摔,整个人更像是彻底散了架一般,半晌都回不过气来。直到众人又问了一遍,他才解开背上的军报,递到面前一人的手里:“宣府急报……鞑子大军十五万猛攻,府城即将不……”最后一个守字尚未说完,他已脱离昏迷了过去。
拿着他递过来军报的那名兵卒明显愣了一下。随后,他才脸色一白,赶紧转过身去,迈着大步就直往里冲,这时候什么规矩体面都已顾不上了。
兵部衙门可着实不小,位于第三进院落之中的尚书大人处,更是远离大门,所以虽然外间已闹成一片,他却并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直到看到一名小卒居然大剌剌就直闯进自己的公厅,他顿时就把脸一沉:“大胆,竟敢擅闯本官公厅……”
“尚书大人,边关八百里加急军报!”那军卒这时也顾不上其他了,赶紧把整个外层都被铺兵的汗水浸湿的军报给递了上去。
兵部尚书张学颜的身子陡然就是一颤,他自然明白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意味着什么。倘若是什么捷报,当地根本不必如此急迫,最多是六百里加急。而出事的地方又是大明四大边关重镇里的一个,这就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了。
想着这些,他接过包裹的手都不觉有些颤抖了,也忘了让这名兵卒退下,便解起了那包裹。只是手抖得厉害,好半天才把外面的包袱皮去掉,露出了里面的几本奏疏军报。
在打开其中一份,草草扫了几眼后,张尚书的整张脸更是唰地一白,这等军情,可是多少年都没有遇到了。
嘴唇都打了几个哆嗦后,张学颜方才对面前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兵卒挥手道:“快,把侍郎大人等人都叫来我这儿……”
“是!”那兵卒赶紧拱手就往外去。
片刻之后,兵部的几名要紧官员共同传看了这一份军报,随后一个共识也达成了,这得赶紧入宫奏禀天子。
只是……看这天色,只怕这时候皇宫宫门已然关闭落钥了,他们几个几乎是不可能入得了宫了。
这一天对北京城的人们来说,实在是太也平常了,自早到将近黄昏都未曾发生任何的波澜,一切看着就和之前的每一天一样。就是这秋风刮得有些紧了,让蒙头赶路的人们脚步更急,同时掖紧了衣衫。
与这些百姓相比,守在北边玄武门一带的兵卒们可就要难受些了。他们代表的,是这个帝国和都城的颜面,自然不能像小老百姓或是其他小城的城门卒子那般不堪,甚至连城门洞里也不能随意钻进去,只能顶着已有些刺骨的秋风,岿然不动,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出入百姓的行囊,查看他们是否有带什么违禁之物。
这样的事情,这十多名守卒少说都已干了有十年时间了,所以一切都是那么的熟练,哪怕天色将晚,快到日落关城门的时候了,他们也没有半点提高速度的意思。若有因此耽误了出入城时间的,那也是他们自家的责任,谁叫他不早些来呢?
作为已有二十年资历的老人,老赵已被提拔为这一队的队正,这让他有了一定的权力,无须跟其他人一般上前动手搜查,只要在队伍的后边盯着就好了。
他一双长眼眯缝起来,看着眼前的一切,不觉有一种主宰他人的美好感觉。现在只消自己一声令下,这些城门内外急着进出的人就得叫苦不迭了。不过,他今天心情还算不错,倒是可以稍微宽限一些时间的。
想到这儿,他又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天色,默默算了下时间,这才摆了摆手:“关城门了,你们几个,明日还请早吧。”
“啊……”眼看自己都快要排到了,却得到这么个回复,顿时让众百姓一阵喧哗反对,这京城里的人可有的是脾气和后台。
对此,若是新来的守卒早就吓得不知所措,可偏偏他们对上的是有二十年守门经验的老赵,只见他把脸一板,大声呵斥道:“叫嚷什么?这是我大明朝北京城的规矩,别说你们了,就是阁老尚书这时候想打此经过,那也是不准。再敢聒噪,便将你们通通投进兵马司的牢房里去!”
他太清楚这些自以为有后台家伙的底细了,就看他们那模样,就知道所谓的后台不过是七拐八绕的存在。那些官员是不可能因为这么点小事与自己过不去的,而且若真有那脾气大,肯出头的,以京城里的那些急着挑人错处的言官御史们的做法,也得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此时的老赵是索性放开了手脚展现自己的权威,也好叫手下的兄弟们更服帖些。
见他都这么说了,旁边那些兵卒便立刻动起了手来,将内外的百姓驱赶离开的同时,开始转动起了大大的绞盘,把沉重异常的北京城门一点点地往下落去。
几丈高的城门洞,那门自然不可能像平常小县城的门户般简单开关,而是用上了河闸的道理,靠着绞索用铁链将之吊起或闭合的。此时既要关门,便得把绞盘重新转回到底部,而这,没有七八名兵卒是根本玩不动的。
随着一阵叫人头皮发麻的吱嘎声,北京城的玄武门终于一点点地要将这座城池与外间隔绝开来了。很快地,就只剩一人多高的缝隙,这让本来还有所期盼的百姓们不觉一声叹息,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城外却突然传来了一阵急切的马蹄声,那马来得好急,刚听到蹄声,转眼就能瞧见一条虚影从数里之外如利箭般急奔而来,那四个马蹄都似乎不沾地了。而马上的骑士则是横身紧紧贴在了马背之上,从而能让胯下的骏马能以更快的速度向前。
眼见这一人一骑不管不顾地直冲而来,城外的百姓又是一阵哗然,慌忙让开了道路。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看到了骑士背上所插的那两面小旗,这正是边关加急军报的醒目标识了。
边军急报,不是六百里加急就是八百里加急,这可是全天下第一等的要紧大事,报消息的铺兵那是不能有丝毫耽搁,一路之上换马不换人的。而且路上但有阻挡了他去路的人,那都是可以直接杀死都不用论罪的。
京城里的人都是消息灵通之辈,自然懂得其中的轻重。一旦确认其身份,当即就迅速闪出了一条通达的道路来,让这一骑人马畅然无阻地冲向了城门。
门内的老赵也已瞧见了来人架势,心里也是一愣。眼看这城门就要落得更低,那一人一骑若是进来很可能被压到,就赶紧尖着嗓子急急叫了起来:“快,快把城门拉起来,别伤了人!”这时候的他,完全顾不上什么威风,什么规矩了。
那些兵卒听到这话,也是一懔,赶忙七手八脚地用足了吃奶的劲儿重新拉升那将要彻底落下的城门。好在他们的反应还算及时,总算在这位冲到门下时将城门抬到了一人多高。
但这一番举动,却也耗尽了众人的体力。这城门绞盘的力道可着实极大,不下五千斤的铁门全靠它来运转,每转动一下都是千斤之力,这样反复是个平常人都受不了哪。所以在看到那人安全通过后,他们便是一泄劲,那绞盘复又往回拨落,居然就带着城门轰然一声砸落在地,直砸的地皮都是一阵颤动,让附近的官兵和百姓都是一阵心悸。
不过这一切对那马上的骑兵来说却根本算不得什么。此时的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快些,再快些,赶紧抵达兵部将自己身上所负的重要军报送过去。
虽然多日的奔驰已让他浑身酸疼,双腿内侧更已血肉模糊,就是眼前也是一阵阵的发花,但他还是紧咬着牙关,不松这最后一口气,驱策着胯下这匹其实已油尽灯枯的骏马朝着宽阔的大街一路疾奔。
这一路,又是一阵鸡飞狗跳,不少人因为他的疾驰而闪避不及,差点为马踏死。但这却根本不在他的眼里,直到终于瞧见兵部衙门的牌匾时,这位铺兵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三日时间就从山西宣府将重要军情带到北京城,这速度和效率已足以震惊朝堂。不过更叫人震惊的,势必是他所带来的这个可怕的消息。
随着猛一拉缰绳,那马儿终于在兵部衙门前止住了奔势。早有发现情况的兵部守卒慌忙上来搀扶,这样的情况他们也见过一些,自然知道这时候的急铺兵是个什么状态了。
可结果却还是让他们有些吃惊了。就在其停下马儿的同时,那马四肢便是一软,就这么一头往地上栽了下去,却是拿生命的最后一点余力将之送达了目的地。
这一下搀了个空,马上骑士也因此被惯性带得扑倒在地。众人一愣之后,方才团团围住,将他搀扶了起来:“却是哪儿的重要军情?”
那铺兵被这一摔,整个人更像是彻底散了架一般,半晌都回不过气来。直到众人又问了一遍,他才解开背上的军报,递到面前一人的手里:“宣府急报……鞑子大军十五万猛攻,府城即将不……”最后一个守字尚未说完,他已脱离昏迷了过去。
拿着他递过来军报的那名兵卒明显愣了一下。随后,他才脸色一白,赶紧转过身去,迈着大步就直往里冲,这时候什么规矩体面都已顾不上了。
兵部衙门可着实不小,位于第三进院落之中的尚书大人处,更是远离大门,所以虽然外间已闹成一片,他却并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直到看到一名小卒居然大剌剌就直闯进自己的公厅,他顿时就把脸一沉:“大胆,竟敢擅闯本官公厅……”
“尚书大人,边关八百里加急军报!”那军卒这时也顾不上其他了,赶紧把整个外层都被铺兵的汗水浸湿的军报给递了上去。
兵部尚书张学颜的身子陡然就是一颤,他自然明白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意味着什么。倘若是什么捷报,当地根本不必如此急迫,最多是六百里加急。而出事的地方又是大明四大边关重镇里的一个,这就让事情变得更加严重了。
想着这些,他接过包裹的手都不觉有些颤抖了,也忘了让这名兵卒退下,便解起了那包裹。只是手抖得厉害,好半天才把外面的包袱皮去掉,露出了里面的几本奏疏军报。
在打开其中一份,草草扫了几眼后,张尚书的整张脸更是唰地一白,这等军情,可是多少年都没有遇到了。
嘴唇都打了几个哆嗦后,张学颜方才对面前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兵卒挥手道:“快,把侍郎大人等人都叫来我这儿……”
“是!”那兵卒赶紧拱手就往外去。
片刻之后,兵部的几名要紧官员共同传看了这一份军报,随后一个共识也达成了,这得赶紧入宫奏禀天子。
只是……看这天色,只怕这时候皇宫宫门已然关闭落钥了,他们几个几乎是不可能入得了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