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华曾跟老知青感慨过,从老知青口中得知三华村如今的好生活是盛夏带来的。
她从老知青那知道,盛夏曾想不开投河自杀过,好在她的命大,现在还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大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正应了那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盛夏置之死地而后生,她不再唯唯诺诺,而是勇敢地反抗起歹毒婆婆,同她们彻底分了家……
朱月华不仅仅是跟老知青打听消息,平日里跟村里的大嫂大妈们一起工作,她也会跟她们打听,知道不少盛夏的事情。
她不像村里人把盛夏视作“大仙”,而是把她当成自己的人生偶像,女人就该活成盛夏这样的!
盛夏从朱月华的表现中判断出,这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是她的“迷妹”,那崇拜的眼神让人无法忽视。
这孩子的眼神纯澈,心性单纯却又不失机灵,她很会看人眼色,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
或许是多活了几世的缘故,盛夏很喜欢活泼可爱、青春洋溢的小姑娘,看着就觉得很高兴。
去知青点的路上,盛夏同朱月华聊了几句,同行的女知青们唧唧喳喳说得很热闹,都很尊重盛夏,没谁瞧不起她这个没上过学的“粗鄙村妇”。
到了知青点,盛夏看着有些破败的屋子,微微皱了皱眉头:“你们这里下大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吗?”
朱月华看了看老知青,收到她们鼓励的眼神,攥着拳头说道:“外头下大雨,我们屋里下小雨,床上都是湿湿的。”
“你们没跟大队长提过吗?”
盛夏说着话,跟着进了屋,抬头看向头顶,一眼就看到几个白色的洞。
朱月华说:“提过了,大队长会请人来修屋顶,但过一阵子又不行了。”
盛夏没再说话,而是在屋里仔仔细细地看,果真让她看出了问题,“你们这里的房梁必须要换了,不然哪天刮大风下大雨,这屋子就塌了。你们派个代表跟我去找大队长,这屋必须要修。”
“嫂子,谢谢你。”朱月华感动得红了眼眶,“你对我们真好。”
盛夏笑道:“傻姑娘,有啥好谢的?你们的粮食关系就在咱们村,那就是咱们村里的人了,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客气话干啥?男代表和女代表各找一个,随我去找大队长。”
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她很喜欢。
大队长见盛夏对知青点如此上心,当场就说会找人去检查,要是房梁坏的太多了,那就只能推倒重建。若是只坏了一根两根,那就换上新的结实的。
等知青代表们走了,盛夏跟大队长说道:“我想在我们村办扫盲班。”
大队长有些错愕,“扫盲班?建军媳妇,你是想让咱们村的人都学认字?”
“对,我之前不认得字,我连县城都不敢一个人去,就怕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如果我认得字,我可以自己寻回来。”
盛夏顿了顿,继续说:“咱们村有很多勤劳能干的女人,如果她们都能认字了,就可以跟我一样,有胆量去县城,去市里,去海市。等到哪天我跟着大宝他爹随军去了,我也能给你们写信,大伙也能给我写信,咱们隔得再远都能保持着联系。这不是很好嘛?”
大队长被盛夏描绘的未来蓝图深深吸引了,说:“那扫盲班就安排咱们村里的知青来当老师吧?建军媳妇,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盛夏对朱月华的好感最大,但她决定给知青们公平竞争的机会,“我跟知青们没打过多少交道,况且这是咱们村的大事儿,不如这样吧,咱们全村投票,票数最多的知青来当老师。要一个男知青,一个女知青,因为不只是要教认字,还得教写字呢。不然咋写信?”
大队长接受了她的建议,“成,就照你说的做。”
盛夏临走前,忽然想到什么,笑着说:“我家里还剩下几根房梁,你让人去我家拿,给知青们修房子。”
大队长送走了盛夏,他媳妇凑上来问道:“当家的,大仙找你啥事儿啊?”
“大仙想给知青翻修房子,还说要办个扫盲班……”
大队长媳妇惊呼道:“扫盲班?大仙是不是预测到了啥事儿?”
大队长有点跟不上他媳妇的思维,问道:“你这话啥意思?啥预测?”
大队长媳妇的发散思维很牛掰,“哎呀,你咋连这个都不懂?大仙可能是接收到了神仙的指示,让我们办扫盲班,没准以后高中毕业出来的孩子们又能考大学了呢!”
“诶?照你这么说,那,那还真有可能啊。”大队长怔了怔,当即认可了他媳妇的猜测。不得不说,这夫妻俩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要是盛夏在这里,她估计要傻眼了,因为她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有关“高考”的任何一个字眼。
她知道高考会在77年恢复,今年才73年,距离高考还有四年的时间,她有的是时间来安排。
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家长们更加乐意送孩子们去学校上学。所以,当务之急是把粮食的产量弄上去,物质条件变好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了。
一步一步来,盛夏一点都不着急,她之所以要去知青点一趟,是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在村里开办扫盲班,开展扫盲工作。
她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光明正大地跟人学习认字写字,慢慢地摆脱掉“不认字”、“粗鄙村妇”的标签。
村民们关注着盛夏的一举一动,得知她去知青点那边转了一圈,回来就去找大队长要给知青点翻修屋子。
消息一放出去,有不少人跑来找大队长,毛遂自荐。
大队长乐呵呵地找了几个手艺最好的人,让他们去知青点检查房屋的情况,发现不只是房梁腐烂掉了,墙体和屋顶都破败不堪。
最终的结论是,知青点的老房子光修是不行的,最好是推倒重建。
那么问题来了,修屋子的钱从哪里出呢?
大队长拍板说建房子的材料由村里出,人工啥的都算成钱。队里有钱,却不能算成工分。工分关系到分粮。
她从老知青那知道,盛夏曾想不开投河自杀过,好在她的命大,现在还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大仙”,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正应了那句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盛夏置之死地而后生,她不再唯唯诺诺,而是勇敢地反抗起歹毒婆婆,同她们彻底分了家……
朱月华不仅仅是跟老知青打听消息,平日里跟村里的大嫂大妈们一起工作,她也会跟她们打听,知道不少盛夏的事情。
她不像村里人把盛夏视作“大仙”,而是把她当成自己的人生偶像,女人就该活成盛夏这样的!
盛夏从朱月华的表现中判断出,这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是她的“迷妹”,那崇拜的眼神让人无法忽视。
这孩子的眼神纯澈,心性单纯却又不失机灵,她很会看人眼色,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
或许是多活了几世的缘故,盛夏很喜欢活泼可爱、青春洋溢的小姑娘,看着就觉得很高兴。
去知青点的路上,盛夏同朱月华聊了几句,同行的女知青们唧唧喳喳说得很热闹,都很尊重盛夏,没谁瞧不起她这个没上过学的“粗鄙村妇”。
到了知青点,盛夏看着有些破败的屋子,微微皱了皱眉头:“你们这里下大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吗?”
朱月华看了看老知青,收到她们鼓励的眼神,攥着拳头说道:“外头下大雨,我们屋里下小雨,床上都是湿湿的。”
“你们没跟大队长提过吗?”
盛夏说着话,跟着进了屋,抬头看向头顶,一眼就看到几个白色的洞。
朱月华说:“提过了,大队长会请人来修屋顶,但过一阵子又不行了。”
盛夏没再说话,而是在屋里仔仔细细地看,果真让她看出了问题,“你们这里的房梁必须要换了,不然哪天刮大风下大雨,这屋子就塌了。你们派个代表跟我去找大队长,这屋必须要修。”
“嫂子,谢谢你。”朱月华感动得红了眼眶,“你对我们真好。”
盛夏笑道:“傻姑娘,有啥好谢的?你们的粮食关系就在咱们村,那就是咱们村里的人了,乡里乡亲的,说这些客气话干啥?男代表和女代表各找一个,随我去找大队长。”
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她很喜欢。
大队长见盛夏对知青点如此上心,当场就说会找人去检查,要是房梁坏的太多了,那就只能推倒重建。若是只坏了一根两根,那就换上新的结实的。
等知青代表们走了,盛夏跟大队长说道:“我想在我们村办扫盲班。”
大队长有些错愕,“扫盲班?建军媳妇,你是想让咱们村的人都学认字?”
“对,我之前不认得字,我连县城都不敢一个人去,就怕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如果我认得字,我可以自己寻回来。”
盛夏顿了顿,继续说:“咱们村有很多勤劳能干的女人,如果她们都能认字了,就可以跟我一样,有胆量去县城,去市里,去海市。等到哪天我跟着大宝他爹随军去了,我也能给你们写信,大伙也能给我写信,咱们隔得再远都能保持着联系。这不是很好嘛?”
大队长被盛夏描绘的未来蓝图深深吸引了,说:“那扫盲班就安排咱们村里的知青来当老师吧?建军媳妇,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盛夏对朱月华的好感最大,但她决定给知青们公平竞争的机会,“我跟知青们没打过多少交道,况且这是咱们村的大事儿,不如这样吧,咱们全村投票,票数最多的知青来当老师。要一个男知青,一个女知青,因为不只是要教认字,还得教写字呢。不然咋写信?”
大队长接受了她的建议,“成,就照你说的做。”
盛夏临走前,忽然想到什么,笑着说:“我家里还剩下几根房梁,你让人去我家拿,给知青们修房子。”
大队长送走了盛夏,他媳妇凑上来问道:“当家的,大仙找你啥事儿啊?”
“大仙想给知青翻修房子,还说要办个扫盲班……”
大队长媳妇惊呼道:“扫盲班?大仙是不是预测到了啥事儿?”
大队长有点跟不上他媳妇的思维,问道:“你这话啥意思?啥预测?”
大队长媳妇的发散思维很牛掰,“哎呀,你咋连这个都不懂?大仙可能是接收到了神仙的指示,让我们办扫盲班,没准以后高中毕业出来的孩子们又能考大学了呢!”
“诶?照你这么说,那,那还真有可能啊。”大队长怔了怔,当即认可了他媳妇的猜测。不得不说,这夫妻俩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要是盛夏在这里,她估计要傻眼了,因为她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有关“高考”的任何一个字眼。
她知道高考会在77年恢复,今年才73年,距离高考还有四年的时间,她有的是时间来安排。
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家长们更加乐意送孩子们去学校上学。所以,当务之急是把粮食的产量弄上去,物质条件变好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追求精神享受了。
一步一步来,盛夏一点都不着急,她之所以要去知青点一趟,是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在村里开办扫盲班,开展扫盲工作。
她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光明正大地跟人学习认字写字,慢慢地摆脱掉“不认字”、“粗鄙村妇”的标签。
村民们关注着盛夏的一举一动,得知她去知青点那边转了一圈,回来就去找大队长要给知青点翻修屋子。
消息一放出去,有不少人跑来找大队长,毛遂自荐。
大队长乐呵呵地找了几个手艺最好的人,让他们去知青点检查房屋的情况,发现不只是房梁腐烂掉了,墙体和屋顶都破败不堪。
最终的结论是,知青点的老房子光修是不行的,最好是推倒重建。
那么问题来了,修屋子的钱从哪里出呢?
大队长拍板说建房子的材料由村里出,人工啥的都算成钱。队里有钱,却不能算成工分。工分关系到分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