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先生和苇杭此时也站在家中洒满阳光的院子中。吃完早饭,夫人带着臣杭出去了,他便唤了苇杭来,告诉他上午先给他授课,习武改到下午,苇杭表示没有意见,于是两人说笑着往书房走去。
臣杭不在,苇杭也就不用伪装了,瞬间感觉轻松不已。
爹娘办事一直谨慎,他们考虑到臣杭年幼,怕他在外面不小心说漏嘴,所以臣杭在,苇杭便是一个傻哥哥。
不过,臣杭年龄渐长,说话做事也比较理性,苇杭就跟爹娘提议,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一些事情的真相,这样的话,他便不用伪装,也不用因欺骗臣杭而觉得对不起他了。
可爹娘斟酌了一下,决定还是再等等才告诉臣杭真相。
苇杭只得尊重爹娘的决定,继续当好一个只知道吃、睡、练武和呆笑的傻兄。
两人在书房里落座后,萧先生便拿出一卷书,对苇杭说:“今天继续讲《尚书》。这本《尚书》都讲了一多半了,杭儿收获如何?”
“爹,虽然此书难读,但在爹您的悉心指导下,杭儿认真研读,越读越清明,从中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甚感获益良多。对了,杭儿还把学过的个中名言,都认真记诵多遍,均已能倒背如流。”苇杭睁着发亮的双眼回答父亲。
“杭儿如此聪明用功,自然是能学得深透、扎实,所得颇丰的。甚好!爹希望杭儿能从这部如同津渡的书中了解前朝社会的历史,特别是王室的具体情况,今后在治国理政中予以借鉴,定会大有助力。”萧先生面露满意之色,清朗笑言。
“杭儿明白,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提醒自己绝不负爹和大家之厚望!”苇杭大声对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好,那我们就开始吧。”萧先生和苇杭现在都劲头蓬旺,意气风发。
于是萧先生翻到《君奭》这篇文章,在开讲之前向苇杭提问:“上次我讲的是《无逸》,杭儿先把内容中的精髓,结合你自己的看法讲与爹听听吧。”
“好,请爹听杭儿道来。这篇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训示,告诫成王不可贪图安逸享乐,要做尽职尽责的好君王。所以向成王例举了四位君王,让其仿效。”
苇杭说完,突然话锋一转,对着萧先生深深鞠了一躬:“爹便如周公一般,对杭儿耳提面命,尽心教诲,杭儿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萧先生连忙拉他站直:“杭儿不必多礼,爹理应如此,杭儿也理应如是!”
苇杭深邃的黑眸中有点点星光,他回答的声音虽轻,但气度不逊:“爹,杭儿会如是的。这四位君王分别是中宗太戌,高宗武丁、祖甲和文王。“
中宗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所以执政能长达七十五年,使商王朝抑败而兴;高宗即位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民间艰苦劳作,即位后勤政无逸,嘉靖殷邦,造就武丁中兴;及至祖甲,因其亦有民间生活经历,即位后保惠于庶民,弗敢侮鳏寡;而文王更是知稼穑之艰难,仁善待民,勤勉为政,在位五十年。
这四位君王堪称明君,周公用他们做榜样,教导成王在位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过分的贪图安逸享乐。要容得下批评意见,要为万民的事尽心尽力,方能长治久安……
苇杭一口气把《无逸》讲了个清楚明白,萧先生听得颔首微笑。
“爹,这篇训示杭儿全都熟记于胸了,今后会时时警戒自己。“
萧先生伸手拍了拍杭儿的肩,因为激动,手有些颤抖,声音也有些大:“杭儿,爹对你放心,也为你高兴!“
他清矍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这么多年的努力终是有了好的成效,没有不辜负那么多人的付出啊!
接下来,他开始讲《君奭》。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
念完这句,萧先生停顿下来,对苇杭解释:奭为召公之名,周公称其为君奭,是对他的尊称。
苇杭点头表示明白,萧先生继续往下念:
……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
通篇念完,萧先生引经据典,开始讲解。他指出此篇经文全部都是周公的话,未见召公回复只言片字,所以可能是周公和召公谈话内容,但仅记录了周公所言,抑或是周公写给召公的一封书信。
整篇内容涵盖了几层意思:一是周公对周王朝取代商王朝的看法,他认为周虽顺应天命取代了商,但前景并非一片光明,表示不能以天命自居,而应看我们做得怎样;其二他再次强调若不能敬畏上天,不爱惜民众,就可能失去天命;其三是表示顺从上天,任用诚信的人为辅佐,上天是不会随便就收回天命的;其四又指出成汤有伊尹;太甲有保衡;太戊有伊陟、臣扈和巫咸;祖乙有巫贤;武丁有甘盘的协助才能完成天命;其四是提出为什么文王会受到天命嘉奖,除了自身才德出众外,还仰仗了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等贤臣的辅佐;最后他说到自己肩负重任,特别需要召公的协助……
总之就是周公劝说召公做贤臣辅助成王,成就伟业。
“爹,周公的劝说应该是有效的,杭儿读史书时看到过,后来召公在旧都镐京为周公当了数年后援,帮他化解了不少危机。“苇杭插了一句话。
“杭儿说得很对,圣君手下多贤臣,贤臣多亦能成就圣君。“
苇杭重重地点点头:“爹,杭儿知道,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萧先生笑了:“杭儿已悟得精髓了!切记以后践行之。“
“爹,杭儿不会忘记的。“苇杭很认真地回答父亲。
两人在对答中继续研读完全部内容,其间萧先生数次提问苇杭,苇杭皆能应答如流,萧先生甚是满意。
臣杭不在,苇杭也就不用伪装了,瞬间感觉轻松不已。
爹娘办事一直谨慎,他们考虑到臣杭年幼,怕他在外面不小心说漏嘴,所以臣杭在,苇杭便是一个傻哥哥。
不过,臣杭年龄渐长,说话做事也比较理性,苇杭就跟爹娘提议,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一些事情的真相,这样的话,他便不用伪装,也不用因欺骗臣杭而觉得对不起他了。
可爹娘斟酌了一下,决定还是再等等才告诉臣杭真相。
苇杭只得尊重爹娘的决定,继续当好一个只知道吃、睡、练武和呆笑的傻兄。
两人在书房里落座后,萧先生便拿出一卷书,对苇杭说:“今天继续讲《尚书》。这本《尚书》都讲了一多半了,杭儿收获如何?”
“爹,虽然此书难读,但在爹您的悉心指导下,杭儿认真研读,越读越清明,从中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甚感获益良多。对了,杭儿还把学过的个中名言,都认真记诵多遍,均已能倒背如流。”苇杭睁着发亮的双眼回答父亲。
“杭儿如此聪明用功,自然是能学得深透、扎实,所得颇丰的。甚好!爹希望杭儿能从这部如同津渡的书中了解前朝社会的历史,特别是王室的具体情况,今后在治国理政中予以借鉴,定会大有助力。”萧先生面露满意之色,清朗笑言。
“杭儿明白,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提醒自己绝不负爹和大家之厚望!”苇杭大声对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好,那我们就开始吧。”萧先生和苇杭现在都劲头蓬旺,意气风发。
于是萧先生翻到《君奭》这篇文章,在开讲之前向苇杭提问:“上次我讲的是《无逸》,杭儿先把内容中的精髓,结合你自己的看法讲与爹听听吧。”
“好,请爹听杭儿道来。这篇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训示,告诫成王不可贪图安逸享乐,要做尽职尽责的好君王。所以向成王例举了四位君王,让其仿效。”
苇杭说完,突然话锋一转,对着萧先生深深鞠了一躬:“爹便如周公一般,对杭儿耳提面命,尽心教诲,杭儿会永远铭记在心的。”
萧先生连忙拉他站直:“杭儿不必多礼,爹理应如此,杭儿也理应如是!”
苇杭深邃的黑眸中有点点星光,他回答的声音虽轻,但气度不逊:“爹,杭儿会如是的。这四位君王分别是中宗太戌,高宗武丁、祖甲和文王。“
中宗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所以执政能长达七十五年,使商王朝抑败而兴;高宗即位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民间艰苦劳作,即位后勤政无逸,嘉靖殷邦,造就武丁中兴;及至祖甲,因其亦有民间生活经历,即位后保惠于庶民,弗敢侮鳏寡;而文王更是知稼穑之艰难,仁善待民,勤勉为政,在位五十年。
这四位君王堪称明君,周公用他们做榜样,教导成王在位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过分的贪图安逸享乐。要容得下批评意见,要为万民的事尽心尽力,方能长治久安……
苇杭一口气把《无逸》讲了个清楚明白,萧先生听得颔首微笑。
“爹,这篇训示杭儿全都熟记于胸了,今后会时时警戒自己。“
萧先生伸手拍了拍杭儿的肩,因为激动,手有些颤抖,声音也有些大:“杭儿,爹对你放心,也为你高兴!“
他清矍的脸上满是兴奋之色,这么多年的努力终是有了好的成效,没有不辜负那么多人的付出啊!
接下来,他开始讲《君奭》。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
念完这句,萧先生停顿下来,对苇杭解释:奭为召公之名,周公称其为君奭,是对他的尊称。
苇杭点头表示明白,萧先生继续往下念:
……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
……
通篇念完,萧先生引经据典,开始讲解。他指出此篇经文全部都是周公的话,未见召公回复只言片字,所以可能是周公和召公谈话内容,但仅记录了周公所言,抑或是周公写给召公的一封书信。
整篇内容涵盖了几层意思:一是周公对周王朝取代商王朝的看法,他认为周虽顺应天命取代了商,但前景并非一片光明,表示不能以天命自居,而应看我们做得怎样;其二他再次强调若不能敬畏上天,不爱惜民众,就可能失去天命;其三是表示顺从上天,任用诚信的人为辅佐,上天是不会随便就收回天命的;其四又指出成汤有伊尹;太甲有保衡;太戊有伊陟、臣扈和巫咸;祖乙有巫贤;武丁有甘盘的协助才能完成天命;其四是提出为什么文王会受到天命嘉奖,除了自身才德出众外,还仰仗了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等贤臣的辅佐;最后他说到自己肩负重任,特别需要召公的协助……
总之就是周公劝说召公做贤臣辅助成王,成就伟业。
“爹,周公的劝说应该是有效的,杭儿读史书时看到过,后来召公在旧都镐京为周公当了数年后援,帮他化解了不少危机。“苇杭插了一句话。
“杭儿说得很对,圣君手下多贤臣,贤臣多亦能成就圣君。“
苇杭重重地点点头:“爹,杭儿知道,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萧先生笑了:“杭儿已悟得精髓了!切记以后践行之。“
“爹,杭儿不会忘记的。“苇杭很认真地回答父亲。
两人在对答中继续研读完全部内容,其间萧先生数次提问苇杭,苇杭皆能应答如流,萧先生甚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