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掉华夏军辽南军,肯定是目前最好的一种做法,如果依照目前的形势,华夏军一旦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出关的时候,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假如他们能够统一整个辽东,依托整个广阔的关外大地,跟华夏军进行周旋,还有一定的机会。
    但是像现在这一般,华夏军部署了数万大军在辽南,对整个辽中地区虎视眈眈,他们根本就无力抗衡华夏的军队,因为对方可以从多个方向,发动进攻。
    皇太极提出了这一个策略以后,也都受到了其他人的讽刺或者说是不以为然。
    皇太极当大汗十年,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差不多已经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
    其他的几位贝勒和旗主,对他言听计从,但是当华夏军从辽南登陆,占领了整个辽南以后,他的威望也开始迅速的下跌,下跌的非常的厉害。
    虽然大家伙不敢公开的质疑,但是大家脸上都写出来了。
    消灭辽南的华夏军,这是最好的方式,谁人不知道,问题是能消灭得了吗?
    不发动一次大战,能消灭这股敌人吗?现在的他们敢跟华沙军全面决战吗?
    现在的华夏军,根本都不怕死,主动的寻求机会跟他们进行决战,而他们则处处的选择退让,不敢跟对方硬碰硬的来干。
    都这样子了,怎么打这一场仗?
    皇太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孙传庭的大军,就部署在海州,对朝阳、辽阳一线,虎视眈眈。
    他们也都毫不忌讳跟建奴决一死战之心,只是建奴不敢跟他们血拼而已。
    因为现在,跟华夏军决战,非常的不划算,对方现在打的就是消耗战,对方用的是一个拼一个的拼命方式来打,每一次打仗,损失都非常大。
    问题就是,华夏军不怕损耗,消耗得起,而他们则不行,华夏军跟明军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的士兵根本都不怕死,在他们眼里,只要跟建奴拼死一战,能一拼一,就算是胜利了。
    如果是一般的明军,跟建奴交战,损失超过了两成,他们就会崩溃了,再也没有士气,组成不了军队了,任人宰割了。
    而华夏军则不同,他们真真正正能做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他们很少能从战场上活抓对方的俘虏,对方是受伤,失去了活动能力,否则就算是自杀,都不会让他们俘虏。
    华夏军的抚恤政策,极其的高,高到了建奴都眼红的地步,但是他们有一条,战死的抚恤是极高,如果是被敌人俘虏的,不单是没有抚恤,还会被追求责任,所以很多华夏军士兵拼死的杀敌,在被对方俘虏的时候,宁愿自杀,也都不会向对方投降。
    华夏军他们的手榴弹,普及性非常的高,基本上每个士兵都配备有几枚,他们留有最后一枚,叫做光荣弹,这一枚炸弹,据说是留给自己的,弹尽粮绝的时候,拿着炸弹,冲上去就跟敌人同归于尽,这一手狠辣的战法,打得建奴心都为之寒。
    皇太极提出了这一个论点以后,大家就议论纷纷,各说各的难处,当然皇太极也知道这一点,要消灭辽南军,是非常困难,但是他们也都到了生死关头。
    皇太极道:“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月之内消灭辽南军,收复所有的失地,当华夏军统一中原以后,我等就得从辽阳撤出,从开原、铁岭、抚顺等地退回建州老家,否则我等都会死在对方手上,就想退回建州都不可能。”
    这一个说法一出,就令所有的建州贵族,他们都忧虑不已了,他们虽然是从建州的深山老林里面走出来的,但是却被眼前的花花世界迷花了眼,眼前这么好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日子,再让他们回到苦寒的建州去,还不如让他们去死。
    皇太极说出了这种说法以后,他们的手下就纷纷的拿出了建议,怎么去围攻和清扫辽南军。
    他们拟定了几个作战方案,都有可能全歼了孙传庭的这一支军队,收复整个辽南,平定关外的局势。
    但是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终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消灭眼前的三万多辽南军,他们最少得付出一万人以上的代价,这还是起步。
    现在的建奴军队,规模保持在六七万左右,再损失一万人,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而且这还只是起步。
    这就令所有的贵族们,都为之忧虑不已,惶恐不已。
    如果眼前的是华夏军的主力,就算是拼着伤亡两万人的代价,把敌人全歼了,他们也都敢拼命。
    华夏军不怕死,他们建州大军军队的士兵,同样也都不怕死,他们是天生的猎人,天生的战士,就是为了战斗而生,但是如果在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价以后,只是消灭了敌人的一支偏师,敌人主力,随时可以派出更多的部队抵达这里,赶来这里,那么这又该如何应对?
    皇太极等人在思考,损失了一万多人以后,建奴他们的八旗,只能够缩编为四旗,区区这么一点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控制广大的关外之力,而华夏军则可以从关内、辽南、图门江方向发动进攻,他们处处分兵,处处抵抗,根本就抵挡不住敌人的兵锋。
    这样一来,就让他们意识到,正面跟华夏军决战,根本就不可取,就是取死之道。
    皇太极是忧虑到了极点,海州方向的华夏军,就像一个巨大的骨刺,是顶在了他们的腰间,如果不拔掉的话,他们也都行动不便,进退两难。
    如果妄想拔掉他的话,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其代价是他们无法承受的,皇太极不同于其他的满洲贵族,他是文武双全的,还看得懂大明的奏折,其他的满洲贵族,勉强认得字,只喜欢看一部《三国》,颠来倒去的看,乐不知疲。
    熟读所有的兵书,也都研究过古今所有的战例,但是却没有一条,可以帮助他歼灭敌人,古往今来,游牧民族对付中原大军,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让敌人大军,在广阔的关外大地上游花园。
    因为游牧民族,没有城市,没有地盘,只有草原和牧场,把这些东西让给你,等敌人走了,再退回来就行了。
    他们这种战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根本不用跟你打,拖也都能把你拖垮。
    大明军队的粮食,从遥远的关外运回来,每运一斤粮食,损耗量都极大,也就是说,他们的后勤,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他们派出数十万大军,在关外长期的作战。
    就算跟中原的军队作战,断中原军队的粮道,就是最好的办法,只要让他们断粮,将其团团围困,不用打,他们就会自我崩溃了。
    但是华夏军跟这些军队有很多的不同,华夏军他们的后勤运输能力,非常的强,他们有能力把粮食直接的运到了辽南的几个港口,从这里出发,这就大大的缩短了他们后勤的压力,而且他们采用断粮道缺粮的方式,来对付孙传庭这一支军队,也都不可取。
    因为现在对方根本就不缺粮,同时也不缺时间,缺粮缺时间的,反而是建州大军,他们急于跟对方进行决战,谁急于决战,谁就容易出错。
    孙传庭出掌辽南都督,一开始皇太极是看不上此人的,随着一系列的交锋下来,他们在孙传庭手上吃尽了苦头,这才令皇太极正视这一个人。
    此人兵少的时候,有兵少的打法,这一种治大国如烹小鲜,游刃有余的做法,令建州军损失不小。
    当他得到了足够多的军队以后,大举反攻,一举拿下了海州,小兵团打法,游刃有余,大兵团打法,大开大合,所向披靡,这种统帅军队,指挥军队的能力,丝毫不比建州的任何一位统帅逊色。
    建州军也由一开始的轻视,转为敬畏,最后就是害怕。
    在辽东历任的军事统帅之中,能让建奴敬畏和害怕的人,并不多,上一任就是李成梁,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人物了,以后的历任总兵统帅,被他们打得找不着北,牵着鼻子走。
    军队是精兵,统帅是名将,两者联合起来,就可以并发出最大的威力,也就意味着,他们是没有丝毫的破绽可以利用,这也是建州贵族们,试图歼灭孙传庭,根本无计可施,只能跟对方进行血拼,拼一个两败俱伤。
    他们敢跟华夏军拼一个两败俱伤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正中了华夏军的下怀,华夏军主帅,一直寻求跟他们进行决战。
    皇太极召集了众多的贵族前来,主要的就是想考量,该如何的面对敌人,但是当摆出了这些东西以后,就连他自己也都觉得,事不可为。
    皇太极就大声的说道:“不论你们有没有办法,或者是怎么样做,一定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消灭辽南军,争取时间,否则咱们就得退回建州深山老林去。”
    正当皇太极,威迫这些手下们拿出计策来,对付孙传庭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极其惊人的消息,他们的探马急急忙忙的来报:“洪承畴和杨嗣昌的军队,正式向华夏军投降!大明完蛋了!”

章节目录

明末之新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英联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英联邦并收藏明末之新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