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咱们进屋去吧,八姐很想你。每天都念叨几次。昨日你回来后,八姐晚上一夜没睡,责怪你为何不来见她。还好钧儿来陪着她说话。刚才中午吃饭的时候,她还在问你呢。”杨玉环脸上红潮慢慢消退,在埋首胸前的王源耳边低声道。
王源从她雪白的双峰之间抬起脸来,笑道:“好啊,但我现在怕是无法应付她了。”
杨玉环红脸啐道:“也未必见面便要做这些事,只要来见我们,陪我们说说话,那便是我们最喜欢的。”
王源挤眼笑道:“哎,你这话怎么不早说,刚才怎么不说?”
杨玉环娇嗔不已,推开王源的身子穿上衣衫,又伺候王源将衣衫穿好,提着花锄,拉着王源的手从杏林中走出,来到中间的小道上。两人并肩朝着正房前行去。
到了正房廊前的空地上,杨玉环娇声叫道:“八姐,你瞧谁来了?”
东侧的厢房内红豆儿和绿叶儿飞步奔出,一眼看到王源,均转身喜道:“夫人夫人,大帅来了。夫人快起床。”
正在午间小憩的秦国夫人人猛然惊醒,闻言从榻上赶忙起身,连绣花鞋都来不及穿好便冲出房来。见廊下站着的不是王源还有谁?顿时纵身扑上去,抱住王源落下泪来。
王源轻拍她脊背微笑道:“夫人夫人,莫要悲伤,是我不对,昨日便该来看你的。”
秦国夫人脸上笑着,眼中却挂着泪,连声道:“不怪你,不怪你,你不得方便罢了。快进屋,红豆儿,沏好茶。”
说罢挽着王源的手臂便不松开,进了堂屋坐定,秦国夫人这才发现王源和杨玉环衣衫不整,两人的发髻身上还挂着些杏花的花瓣,衣服也都皱巴巴的。
“二郎,小妹,你们这是……”
杨玉环脸色一红,垂首不语。
王源皮厚,忙遮掩道:“刚才和玉环一起给杏花树挖坑埋肥,所以……”
秦国夫人啐道:“呸,骗谁呢,坏东西。定是欺负小妹了。”
王源红着脸要辩解,秦国夫人摆手道:“罢了,有什么好说的,我姐妹命苦,天生便受你欺负的,还说什么?”
王源哈哈干笑,顾左右而言他。
午后闲暇时光,王源和杨家两姐妹畅叙别来之事。此次南下的诸多事情秦国夫人和杨玉环都已经知晓,那自然是柳钧回来后向她们姐妹禀报的。王源倒也省了不少口舌。秦国夫人关心的话题和公孙兰相差无几,两人对于局势都有一定的判断力,所以话题聚焦于接下来王源的动作。
两姐妹对于王源接下来的打算也没什么更好的意见,私底下秦国夫人早已跟杨玉环分析了局面,所以两姐妹也都明白,波澜又将再起。但她们此刻早已全心维护王源,唯希望王源考虑周全,小心在意。在谈及平叛最后一战时,对于王源让柳钧完成这最后一战的举动,秦国夫人感激万分。虽然王源设置了障碍,但这明显是为柳钧的扬名天下加分。秦国夫人自然知道王源的用意所在。自己的儿子有今日的成就,那均是王源悉心栽培之功。
盘桓到晚饭后,天刚黑下来,杏园之中便黑了灯。姐妹二人极尽温柔伺候王源,翻江倒海,相思如洪水泛滥成灾。二更后,王源离开杏园,摸到了梅园之中,又钻进了公孙兰的被窝里去。虽明知这种事过度伤身,但王源却也英雄难过美人关,拼的全身气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
次日上午,吃过早饭时,黄三便来禀报,前厅已经客满。朝中大臣,各色人等都在等着见王源。王源甚是无语。这些家伙怎么就不让人消停,实际上真正有急事的也没几个,这些人便是要来凑热闹。哪怕是只是见上一面说几句废话,他们也会心满意足的离去。若是王源不见,他们会心中留有块垒,总觉得不太安生。
当然也有确实急着见自己的,那位丰王李珙便是其中的一位。王源得知昨天李珙没见到自己后死活赖着不走,扬言宁愿跟仆役们睡在一起,也要等到王源见他。在黄三低三下四的劝说下,总算是将他给劝走了,一大早,他便又来了。今日若再不见,便太怠慢他了,那李珙恐怕要不管不顾冲到后宅来把自己从被窝里拉起来了。
王源把他排到了一个。在二进装饰整洁的书房之中,王源见到了火急火燎的李珙。李珙瘦了些,但精干了些,脸上颇有些风尘之色,皮肤也不像以前那般细嫩,脸上多了不少的皱纹。王源知道,那是戈壁上的风霜让这个曾经面团一般的丰王变了样子。但除了外表,李珙其他方面倒是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急躁,并且没什么脑子。
“相国啊,您可算是见我了。得知你率军回剑南,我从戈壁军营连忙赶回来,在成都都等了十天了。我又不敢现身,也不敢去见父皇,天天躲在小客栈里消磨。好容易等到相国归来,相国又躲着不见我。相国可知道我们多着急么?”
王源皱眉道:“丰王爷,干什么那么火急火燎的?我刚刚平叛归来,难道歇息两日都不成么?你们便连这点让我和家人团军的时间都不给么?”
“哎呀,相国啊,不是本王想来打搅,而是形势逼人啊。现在您帮李瑁将叛乱给平了,李瑁岂非要坐稳皇位了?您不是不知道,我和几位皇兄们训练的兵马是打着平叛的旗号的,现在可好,没叛军了,这叫我们拿什么理由出兵?仪王兄说。叛乱已平,我们这只兵马一定会被勒令解散,你说若李瑁真的要我们解散兵马,我们是遵旨还是不遵旨?还是说,我们不管不顾立刻出兵讨伐李瑁?”李珙大声道。
王源皱眉道:“你们等不及要出兵了?你们练好了兵马么?募集了多少兵马?”
“我们有四万多兵马了。十二哥领一万兵马,十三哥领一万兵马,十六哥领一万兵马,剩下的一万多兵马由我统领。我们打算即刻出兵,先占朔方河东,再以此为地盘围困长安,逼迫李瑁退位。”李珙沉声道。
王源长叹一声道:“丰王爷,不是我泄你的气,就凭你们这四万兵马,便想逼迫李瑁退位?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
李珙皱眉道:“不是……还有相国的十万神策军么?难道相国不打算帮我们?”
王源皱眉道:“我何时说过要动用神策军帮你们夺位?既可动用神策军,还要你们练什么兵?这是你们李家内部纷争,我能做的只是在暗处支持你们,我怎可公然出兵?”
李珙跺脚道:“相国不出兵,那我们可怎么办?我们的兵力怕不是李瑁的对手啊。”
王源看着李珙道:“丰王爷,你太急了。即便要出兵,也要有合适的理由。就算你们手头有足以和李瑁抗衡的兵马,你们此刻出兵便是反叛。你们有出兵的理由么?李瑁的皇位是太上皇下旨传位,这一点千真万确吧?”
李珙叫道:“谁管有没有理由,父皇的传位根本不合规矩,李瑁跑去灵州先登基了,父皇才下的旨意退位传位,莫非当我们都是傻子不成?”
王源沉声道:“话虽如此,但毕竟是太上皇传的皇位。你们这么出兵便是反叛。我若帮你们出兵也是反叛。反叛便会为天下百姓所责骂唾弃,你可明白这道理?”
“怕百姓们作甚?他们说便说,只要赶了李瑁下台,谁多说话便砍了他们的脑袋。难道还在乎这些百姓们的言语么?”李珙甚是不以为然。
王源无法跟他多做解释,想了想沉声道:“丰王爷,耐心些。师出有名方为仁义之师。你们若急于出兵,请恕我不能帮你们分毫。”
李珙急道:“相国不帮我们,我们还怎么出兵?即便神策军不出,兵马粮草盔甲武器我们也还是要的。没有这些我们也不成啊。”
王源耐下性子低声道:“丰王爷,你那四万兵马就算一切物资齐备也不是李瑁的敌手。李瑁现在手头有近八万兵马,这还不算他向回纥人借的数万骑兵兵马。听着,我听说了不少回纥人侵占我大唐城池劫掠百姓的传闻。一旦我证实了这些传言,我便有理由将派出神策军去对回纥人动手。那便是我出兵的理由。神策军驱逐了回纥兵马,你们才有机会逼迫李瑁退位,才有可能与之一战,你可明白?”
李珙大喜道:“我明白了,相国是要找个出兵打击回纥人的理由,虽不是直接帮我们,但却是釜底抽薪之计。让李瑁只能以手下兵马跟我们作战,失去了强悍的回纥骑兵帮忙,他的兵马战力有限的很。”
王源道:“你可算是想明白了。但你们的兵马也太少了些。不过我给你们带了一份大礼。”
“什么大礼?”李珙伸着脖子问道。
“平叛最后一战,我们俘虏了两万余叛军兵马,这次我全部将他们带回剑南了,估摸着三五日便将随步兵抵达成都。这些人虽然是俘虏,但他们可曾经都是跟随安禄山的精锐士兵,个个都是老兵。作战经验丰富。我打算将他们都交给你,这样你的兵马实力便可大大的提升。有了这两万兵马,你们才有跟李瑁叫板的实力。”
第998章 隐意
李珙闻言,大喜过望,差一点要跪下给王源磕头了。这可真是一份最大的礼物。李珙当然知道现在训练的那四万兵马的素质如何。那四万兵马只有三千是王源给的神策军为底子,剩下的都是募集的流民百姓。虽然训练了四五个月,但真正的精锐可不是训练便能训练出来的,要上战场历练才成。现在王源给的这两万俘虏,那可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士兵。他们的到来毕竟给整个兵马提升战力数倍,这不啻于是一场及时雨。
“我会命李宓宋建功再给你三万套盔甲兵刃,给你五千匹战马。这已经是我能为你们做的极限了。回头等宋建功的步兵和俘虏押解到了,你便一并带走吧。”王源道。
李珙终于膝头发软,噗通跪倒在地。虽然知道此举于礼制不合,但不跪不足以表达心意,所以跪便跪了。
“多谢相国,多谢相国。我就说相国不会坐视不管的。相国您放心,将来无论我们当中谁做了那个宝座,都将遵您为朝廷砥柱,对您必尊敬有加……”
王源微笑扶起李珙道:“丰王爷,你这么着,岂非折煞我了?我可不是为了将来如何如何?我只是希望大唐能有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天下早日恢复太平盛世,大唐早日恢复往昔的繁盛。”
“对对对,这两万兵马到手,我们便可和李瑁一较上下了。”李珙爬起身来笑道。
王源皱眉道:“你们千万莫着急,我出兵打回纥都需要找出兵的理由,你们出兵便更需要理由了。”
“可是,马上他便要下旨要我们解散兵马了,还怎么能等的下去?”李珙皱眉道。
王源沉声道:“放心,我会为你找到一个出兵的理由的,而且很快。李瑁若是下旨要你们解散兵马,一来一回也是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决定的。在此之前,这个理由一定会有的。你们若愿意听我的,便按照我说的做。若是一意孤行,将来吃了亏走投无路,可莫来找我,莫怪我言之不预也。”
李珙听王源话中有话,似乎早已有所谋划,当即拱手道:“相国既如此说,我岂能违背相国的意思。我们便等着相国给我们找到出兵的理由便是。”
王源微笑点头道:“这才对嘛。耐心些,总是不会吃亏的。好事多磨嘛。”
李珙连声称是,两人又闲聊几句,李珙也知道一大堆人等着见王源,所以不待王源端茶送客,便主动的告辞离去。王源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冷笑不已。
韦见素和颜真卿在不久后联袂而来。落座后颜真卿先是埋怨王源回来后不去觐见太上皇,毕竟太上皇尚在成都,不去见他是失礼的行为,所以颜真卿是来要王源去散花楼见陛下的。
王源当即自责一番,起身道:“二位原来是因为此事而来,我也正要去见太上皇,那么咱们也不要耽搁了,现在就去吧?”
韦见素和颜真卿对视一眼坐着不动。王源诧异道:“二位这是怎么了?”
韦见素不说话,颜真卿开口道:“相国,我二人是来问问相国,关于太上皇的安置,相国是怎么想的?”
王源笑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没太听懂。”
颜真卿道:“实话跟相国说了吧,太上皇得知叛军平定之后很是高兴,消息抵达的那天,他叫了我们两个去喝酒。言谈之中,他说,相国回来后一定会要把他送回长安去,而他现在只想呆在成都,成都的气候适合养病终老,所以太上皇希望我们不要送他回长安。”
王源一愣,心中冷笑。玄宗毕竟老辣,他居然提前便猜到了自己要干什么。而他的用意,自然也昭然若揭。玄宗天天呆在散花楼中苦思冥想,应该是洞悉了目前的局势了。
“相国,您的意见是?”颜真卿问道。
王源呵呵笑道:“太上皇也真是的,我还没回来,他怎么就知道我会建议送他回京?我倒是想听听二位的意见。”
颜真卿道:“我的意见是尊重太上皇的心思,太上皇既然不愿回长安,那便让他老人家住在成都便是。”
王源转向韦见素道:“韦左相的意见呢?”
韦见素咂咂嘴道:“我听相国的,相国说怎么着便怎么着?”
颜真卿愕然道:“左相,您在陛下面前可不是这么说的,怎么变卦了?”
韦见素抚须道:“颜平章,你操心太多了。这件事必须相国拿主意。太上皇说留在成都便留在成都么?这于礼制也不合啊。如今叛乱平定了,太上皇理应回长安,在皇宫之中颐养天年。你说,呆在成都算什么?太上皇回长安了,人心也都定了,文武百官也都能回京城去,否则这东一摊子西一摊子,也不合规矩啊。”
颜真卿眉头深锁,沉默不语。
王源呵呵笑道:“二位且莫争执。咱们还是先去见陛下,回头再商议这件事如何?”
……
东城散花楼中,阳光洒满院落。阳光下,花树繁茂生机勃勃,假山亭阁依旧如故,观月池水依旧碧绿清澈,整个散花楼周围的景致一如从前一般的美轮美奂。然而,此时的散花楼前后的院子里,总是给人一种寂寥空旷冷冷清清的感觉。
昔日,即便是偏安于此,但散花楼的院落里也是热闹非凡。内侍宫女们人来人往,文武官员们也是川流不息,皇亲国戚,皇子公主驸马们也是来往不断。而现在,这一切都不见了。寂寥的院落中,偶尔有几名洒扫的内侍和宫女出现在假山回廊花树从中,除此之外,百年只有哗哗的风吹花树之声以及肆无忌惮落在地面上啄食的鸟雀叽叽喳喳的叫声。
李隆基坐在一丛盛开的牡丹花坛旁,瞪着苍老无神的双目盯着肥美娇艳的花朵出神。这一丛牡丹花是正月里有人从京城来时带来移植在散花楼下这处花坛中的。那时候长安刚刚被收复不久,一个人携带着一封信和这一丛牡丹花来到成都,将这些东西都交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永远忘记不了那封信的内容,那是自己的儿子,当即的大唐陛下李瑁的亲笔信。李瑁的信上写着这么几句话。
“……儿臣未辜负父皇的期望,儿臣夺回了京城。自此之后,儿臣再不会让京城沦为他人之手。父皇身在成都,闻此消息必定为儿臣高兴。儿臣知道父皇也一定希望早日回到京城来颐养天年。但此时天寒地冻,不宜迎父皇回京。另外叛军尚未剿灭,长安恐有战事,也并不太平。故而所以儿臣不能让父皇受颠沛寒冻之苦,也不能容父皇的安危受到任何的威胁,所以暂时不能接父皇归京。儿臣也知道父皇定思念京城心切,为解父皇相思之苦,儿臣特命人从兴庆宫百花园沉香亭畔掘了一株牡丹送往成都给父皇栽植。虽经过兵火,但百花园沉香亭并未损毁,昔年所植之花也俱繁茂,儿臣所掘这一株乃父皇亲手所植的那一本‘富贵万年’。父皇最喜欢这一本牡丹,儿臣便送给父皇种植在成都,那样父皇便可安心在成都赏玩牡丹,聊减思京之意了……”
李瑁信中的这几句话,玄宗几乎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了。那是因为这几个月来,玄宗读了不知有多少遍,咂摸了不知有多少遍。这封孝心拳拳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谦卑和崇敬,充满了感恩和孝顺,若外人读了,怕是要感动的掉泪。然而,在李隆基看来,这封信的表象之下,李瑁已经传达给自己一个隐晦的提醒。
挖了自己亲手所植的那本“富贵万年”的牡丹花送来成都,那可不是什么孝心,那是一种暗示。那是李瑁在隐晦的告诉自己,自己不要想着回到京城了。那一株牡丹花在成都扎了根,自己这最后的时光也要在成都渡过了。李瑁说的那些理由没有一条能够成立,所谓风寒冰冻之苦,那又算得了什么?自己离开京城逃往蜀地时,正是大雪纷飞极寒之时,自己也没怎么样。所谓京城不安全的话更是胡说八道,李瑁身为大唐皇帝都能呆在长安,又怎会不安全?这一切都是李瑁的借口罢了。
第999章 泡影
李隆基读懂了信中之意,他本就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瑁担心的是什么。他是担心自己回到京城后,可能会夺回皇位。因为从声望上而言,自己这个儿子可没自己高。而且自己这个儿子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若是自己真的想要夺回皇位,他绝对不是对手。
李隆基又是伤心又是愤怒,他痛恨李瑁的这种举动。但夜深梦回之时,他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回到京城后会不会从李瑁手中夺回皇位呢?答案居然是肯定的。因为从一开始,自己退位的决定便不是自愿而为,而是迫于形势。而自己对于皇位的渴望之火一直没有停息。特别是在经历了自己退位之后,散花楼中从热闹非凡变得冷冷清清,就像一个为自己准备的坟墓一般,这让玄宗更感到皇位便是自己的生命。没有了皇位,自己已经被所有人所忽视,所怠慢,这是一辈子叱咤风云的自己所难以接受的。
但现在,李瑁隐晦的警告让自己这个梦彻底破碎了,李瑁说他绝不会让人夺走长安,那便是说给自己听的。自己若是执意要回到京城,李瑁恐怕会真的翻脸不认人。也许自己前脚踏入京城之中,后脚便会被李瑁软禁关押起来。与其如此,自己还不如呆在成都,不要去多想。即便自己不服气,但现在看来,自己真的已经无关轻重了,真的已经被人所遗忘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政治经验丰富的李隆基很担心这件事为他人所用。如果有人就是要把自己送回长安,让李瑁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那么便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有人利用此事浑水摸鱼,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那该如何?
鉴于此,李隆基想了许多,想的很深。反正终日无事可干,一片清净之中反倒有助于他的思考。可以说,李隆基几乎将这件事想的透透彻彻的,想清楚了诸多的利害关联。后来,他彻底的想通了。
他命人将这株“富贵万年”的牡丹花栽在了散花楼下的花坛里。每日替它修剪打理,悉心照料。这株牡丹似乎挺适合成都的气候的,并未因为移植而受损,反而蓬勃勃发,生机盎然。四月里,牡丹花开了,开的如火如荼开的热情绚烂,比在百花园中那时开的还好。玄宗心中暗叹,这或许是天意使然,这便是要自己终老于此的天意。
从牡丹花期开始的时候起,每天上午,玄宗都要在花坛旁消磨一两个时辰。有时候替这丛牡丹捉捉虫,修修枝。有时候便什么也不做,只盯着肥美娇艳的花朵出神。看着这娇艳欲滴的花朵,他总是会响起以前的事情来。那时候每年的牡丹花开的时节,自己都会带着众人游园赏花饮酒。在霓裳羽衣曲华美的乐曲之中,他带着杨家的姐妹们,还有那个自己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女子徜徉在花海之中。无尽的欢笑,无尽的快乐,美酒,歌舞,美人,权力,那时候自己还拥有着一切。但那一切终究如梦幻般的泡影,碎裂成一片片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每次玄宗都在这丛牡丹花前伤心落泪,感怀万千,也会让自己心情变得阴郁。但他还是每天来花坛边呆坐,因为除了这些回忆,他又能有什么事可做呢?美好的回忆虽然带给自己无尽的伤感,但在回忆的时候,起码自己还能重温昔日的美好,带给自己些许的慰藉。
今日,玄宗坐在花前想起的是李白进宫作诗的那一次。那李太白喝醉了酒,硬是逼着高力士帮他脱靴子。力士当时的神态差点让自己笑破了肚子。这李白当真是狂傲之徒,不过他的诗文写的是真的好。清平调三首写的雍容华美,给贵妃写诗的人那么多,唯独这三首写的最好。
一想起清平调,玄宗又想起了后来王源为清平调谱的新曲来。这王源也是真的有才学,太白的词经他谱曲之后美轮美奂,简直珠联璧合。可惜这个人太难以捉摸,现在成了大唐最让人忌惮的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将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那曲子谱的确实好。玄宗想着这些,嘴巴里不觉哼哼起王源谱曲的清平调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沉浸在回忆之中的玄宗忽然被廊下的脚步声惊醒,转过头去看时,见贴身内侍张德全正匆匆沿着廊下行来。玄宗见他走路的样子甚是急促,忙站起身来。
“太上皇,太上皇,王源韦见素他们在外求见。”张德全来到小木亭中,蹬蹬蹬的下了亭子,不待玄宗问话,便急忙回禀道。
王源从她雪白的双峰之间抬起脸来,笑道:“好啊,但我现在怕是无法应付她了。”
杨玉环红脸啐道:“也未必见面便要做这些事,只要来见我们,陪我们说说话,那便是我们最喜欢的。”
王源挤眼笑道:“哎,你这话怎么不早说,刚才怎么不说?”
杨玉环娇嗔不已,推开王源的身子穿上衣衫,又伺候王源将衣衫穿好,提着花锄,拉着王源的手从杏林中走出,来到中间的小道上。两人并肩朝着正房前行去。
到了正房廊前的空地上,杨玉环娇声叫道:“八姐,你瞧谁来了?”
东侧的厢房内红豆儿和绿叶儿飞步奔出,一眼看到王源,均转身喜道:“夫人夫人,大帅来了。夫人快起床。”
正在午间小憩的秦国夫人人猛然惊醒,闻言从榻上赶忙起身,连绣花鞋都来不及穿好便冲出房来。见廊下站着的不是王源还有谁?顿时纵身扑上去,抱住王源落下泪来。
王源轻拍她脊背微笑道:“夫人夫人,莫要悲伤,是我不对,昨日便该来看你的。”
秦国夫人脸上笑着,眼中却挂着泪,连声道:“不怪你,不怪你,你不得方便罢了。快进屋,红豆儿,沏好茶。”
说罢挽着王源的手臂便不松开,进了堂屋坐定,秦国夫人这才发现王源和杨玉环衣衫不整,两人的发髻身上还挂着些杏花的花瓣,衣服也都皱巴巴的。
“二郎,小妹,你们这是……”
杨玉环脸色一红,垂首不语。
王源皮厚,忙遮掩道:“刚才和玉环一起给杏花树挖坑埋肥,所以……”
秦国夫人啐道:“呸,骗谁呢,坏东西。定是欺负小妹了。”
王源红着脸要辩解,秦国夫人摆手道:“罢了,有什么好说的,我姐妹命苦,天生便受你欺负的,还说什么?”
王源哈哈干笑,顾左右而言他。
午后闲暇时光,王源和杨家两姐妹畅叙别来之事。此次南下的诸多事情秦国夫人和杨玉环都已经知晓,那自然是柳钧回来后向她们姐妹禀报的。王源倒也省了不少口舌。秦国夫人关心的话题和公孙兰相差无几,两人对于局势都有一定的判断力,所以话题聚焦于接下来王源的动作。
两姐妹对于王源接下来的打算也没什么更好的意见,私底下秦国夫人早已跟杨玉环分析了局面,所以两姐妹也都明白,波澜又将再起。但她们此刻早已全心维护王源,唯希望王源考虑周全,小心在意。在谈及平叛最后一战时,对于王源让柳钧完成这最后一战的举动,秦国夫人感激万分。虽然王源设置了障碍,但这明显是为柳钧的扬名天下加分。秦国夫人自然知道王源的用意所在。自己的儿子有今日的成就,那均是王源悉心栽培之功。
盘桓到晚饭后,天刚黑下来,杏园之中便黑了灯。姐妹二人极尽温柔伺候王源,翻江倒海,相思如洪水泛滥成灾。二更后,王源离开杏园,摸到了梅园之中,又钻进了公孙兰的被窝里去。虽明知这种事过度伤身,但王源却也英雄难过美人关,拼的全身气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
次日上午,吃过早饭时,黄三便来禀报,前厅已经客满。朝中大臣,各色人等都在等着见王源。王源甚是无语。这些家伙怎么就不让人消停,实际上真正有急事的也没几个,这些人便是要来凑热闹。哪怕是只是见上一面说几句废话,他们也会心满意足的离去。若是王源不见,他们会心中留有块垒,总觉得不太安生。
当然也有确实急着见自己的,那位丰王李珙便是其中的一位。王源得知昨天李珙没见到自己后死活赖着不走,扬言宁愿跟仆役们睡在一起,也要等到王源见他。在黄三低三下四的劝说下,总算是将他给劝走了,一大早,他便又来了。今日若再不见,便太怠慢他了,那李珙恐怕要不管不顾冲到后宅来把自己从被窝里拉起来了。
王源把他排到了一个。在二进装饰整洁的书房之中,王源见到了火急火燎的李珙。李珙瘦了些,但精干了些,脸上颇有些风尘之色,皮肤也不像以前那般细嫩,脸上多了不少的皱纹。王源知道,那是戈壁上的风霜让这个曾经面团一般的丰王变了样子。但除了外表,李珙其他方面倒是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急躁,并且没什么脑子。
“相国啊,您可算是见我了。得知你率军回剑南,我从戈壁军营连忙赶回来,在成都都等了十天了。我又不敢现身,也不敢去见父皇,天天躲在小客栈里消磨。好容易等到相国归来,相国又躲着不见我。相国可知道我们多着急么?”
王源皱眉道:“丰王爷,干什么那么火急火燎的?我刚刚平叛归来,难道歇息两日都不成么?你们便连这点让我和家人团军的时间都不给么?”
“哎呀,相国啊,不是本王想来打搅,而是形势逼人啊。现在您帮李瑁将叛乱给平了,李瑁岂非要坐稳皇位了?您不是不知道,我和几位皇兄们训练的兵马是打着平叛的旗号的,现在可好,没叛军了,这叫我们拿什么理由出兵?仪王兄说。叛乱已平,我们这只兵马一定会被勒令解散,你说若李瑁真的要我们解散兵马,我们是遵旨还是不遵旨?还是说,我们不管不顾立刻出兵讨伐李瑁?”李珙大声道。
王源皱眉道:“你们等不及要出兵了?你们练好了兵马么?募集了多少兵马?”
“我们有四万多兵马了。十二哥领一万兵马,十三哥领一万兵马,十六哥领一万兵马,剩下的一万多兵马由我统领。我们打算即刻出兵,先占朔方河东,再以此为地盘围困长安,逼迫李瑁退位。”李珙沉声道。
王源长叹一声道:“丰王爷,不是我泄你的气,就凭你们这四万兵马,便想逼迫李瑁退位?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吧。”
李珙皱眉道:“不是……还有相国的十万神策军么?难道相国不打算帮我们?”
王源皱眉道:“我何时说过要动用神策军帮你们夺位?既可动用神策军,还要你们练什么兵?这是你们李家内部纷争,我能做的只是在暗处支持你们,我怎可公然出兵?”
李珙跺脚道:“相国不出兵,那我们可怎么办?我们的兵力怕不是李瑁的对手啊。”
王源看着李珙道:“丰王爷,你太急了。即便要出兵,也要有合适的理由。就算你们手头有足以和李瑁抗衡的兵马,你们此刻出兵便是反叛。你们有出兵的理由么?李瑁的皇位是太上皇下旨传位,这一点千真万确吧?”
李珙叫道:“谁管有没有理由,父皇的传位根本不合规矩,李瑁跑去灵州先登基了,父皇才下的旨意退位传位,莫非当我们都是傻子不成?”
王源沉声道:“话虽如此,但毕竟是太上皇传的皇位。你们这么出兵便是反叛。我若帮你们出兵也是反叛。反叛便会为天下百姓所责骂唾弃,你可明白这道理?”
“怕百姓们作甚?他们说便说,只要赶了李瑁下台,谁多说话便砍了他们的脑袋。难道还在乎这些百姓们的言语么?”李珙甚是不以为然。
王源无法跟他多做解释,想了想沉声道:“丰王爷,耐心些。师出有名方为仁义之师。你们若急于出兵,请恕我不能帮你们分毫。”
李珙急道:“相国不帮我们,我们还怎么出兵?即便神策军不出,兵马粮草盔甲武器我们也还是要的。没有这些我们也不成啊。”
王源耐下性子低声道:“丰王爷,你那四万兵马就算一切物资齐备也不是李瑁的敌手。李瑁现在手头有近八万兵马,这还不算他向回纥人借的数万骑兵兵马。听着,我听说了不少回纥人侵占我大唐城池劫掠百姓的传闻。一旦我证实了这些传言,我便有理由将派出神策军去对回纥人动手。那便是我出兵的理由。神策军驱逐了回纥兵马,你们才有机会逼迫李瑁退位,才有可能与之一战,你可明白?”
李珙大喜道:“我明白了,相国是要找个出兵打击回纥人的理由,虽不是直接帮我们,但却是釜底抽薪之计。让李瑁只能以手下兵马跟我们作战,失去了强悍的回纥骑兵帮忙,他的兵马战力有限的很。”
王源道:“你可算是想明白了。但你们的兵马也太少了些。不过我给你们带了一份大礼。”
“什么大礼?”李珙伸着脖子问道。
“平叛最后一战,我们俘虏了两万余叛军兵马,这次我全部将他们带回剑南了,估摸着三五日便将随步兵抵达成都。这些人虽然是俘虏,但他们可曾经都是跟随安禄山的精锐士兵,个个都是老兵。作战经验丰富。我打算将他们都交给你,这样你的兵马实力便可大大的提升。有了这两万兵马,你们才有跟李瑁叫板的实力。”
第998章 隐意
李珙闻言,大喜过望,差一点要跪下给王源磕头了。这可真是一份最大的礼物。李珙当然知道现在训练的那四万兵马的素质如何。那四万兵马只有三千是王源给的神策军为底子,剩下的都是募集的流民百姓。虽然训练了四五个月,但真正的精锐可不是训练便能训练出来的,要上战场历练才成。现在王源给的这两万俘虏,那可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士兵。他们的到来毕竟给整个兵马提升战力数倍,这不啻于是一场及时雨。
“我会命李宓宋建功再给你三万套盔甲兵刃,给你五千匹战马。这已经是我能为你们做的极限了。回头等宋建功的步兵和俘虏押解到了,你便一并带走吧。”王源道。
李珙终于膝头发软,噗通跪倒在地。虽然知道此举于礼制不合,但不跪不足以表达心意,所以跪便跪了。
“多谢相国,多谢相国。我就说相国不会坐视不管的。相国您放心,将来无论我们当中谁做了那个宝座,都将遵您为朝廷砥柱,对您必尊敬有加……”
王源微笑扶起李珙道:“丰王爷,你这么着,岂非折煞我了?我可不是为了将来如何如何?我只是希望大唐能有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天下早日恢复太平盛世,大唐早日恢复往昔的繁盛。”
“对对对,这两万兵马到手,我们便可和李瑁一较上下了。”李珙爬起身来笑道。
王源皱眉道:“你们千万莫着急,我出兵打回纥都需要找出兵的理由,你们出兵便更需要理由了。”
“可是,马上他便要下旨要我们解散兵马了,还怎么能等的下去?”李珙皱眉道。
王源沉声道:“放心,我会为你找到一个出兵的理由的,而且很快。李瑁若是下旨要你们解散兵马,一来一回也是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决定的。在此之前,这个理由一定会有的。你们若愿意听我的,便按照我说的做。若是一意孤行,将来吃了亏走投无路,可莫来找我,莫怪我言之不预也。”
李珙听王源话中有话,似乎早已有所谋划,当即拱手道:“相国既如此说,我岂能违背相国的意思。我们便等着相国给我们找到出兵的理由便是。”
王源微笑点头道:“这才对嘛。耐心些,总是不会吃亏的。好事多磨嘛。”
李珙连声称是,两人又闲聊几句,李珙也知道一大堆人等着见王源,所以不待王源端茶送客,便主动的告辞离去。王源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冷笑不已。
韦见素和颜真卿在不久后联袂而来。落座后颜真卿先是埋怨王源回来后不去觐见太上皇,毕竟太上皇尚在成都,不去见他是失礼的行为,所以颜真卿是来要王源去散花楼见陛下的。
王源当即自责一番,起身道:“二位原来是因为此事而来,我也正要去见太上皇,那么咱们也不要耽搁了,现在就去吧?”
韦见素和颜真卿对视一眼坐着不动。王源诧异道:“二位这是怎么了?”
韦见素不说话,颜真卿开口道:“相国,我二人是来问问相国,关于太上皇的安置,相国是怎么想的?”
王源笑问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没太听懂。”
颜真卿道:“实话跟相国说了吧,太上皇得知叛军平定之后很是高兴,消息抵达的那天,他叫了我们两个去喝酒。言谈之中,他说,相国回来后一定会要把他送回长安去,而他现在只想呆在成都,成都的气候适合养病终老,所以太上皇希望我们不要送他回长安。”
王源一愣,心中冷笑。玄宗毕竟老辣,他居然提前便猜到了自己要干什么。而他的用意,自然也昭然若揭。玄宗天天呆在散花楼中苦思冥想,应该是洞悉了目前的局势了。
“相国,您的意见是?”颜真卿问道。
王源呵呵笑道:“太上皇也真是的,我还没回来,他怎么就知道我会建议送他回京?我倒是想听听二位的意见。”
颜真卿道:“我的意见是尊重太上皇的心思,太上皇既然不愿回长安,那便让他老人家住在成都便是。”
王源转向韦见素道:“韦左相的意见呢?”
韦见素咂咂嘴道:“我听相国的,相国说怎么着便怎么着?”
颜真卿愕然道:“左相,您在陛下面前可不是这么说的,怎么变卦了?”
韦见素抚须道:“颜平章,你操心太多了。这件事必须相国拿主意。太上皇说留在成都便留在成都么?这于礼制也不合啊。如今叛乱平定了,太上皇理应回长安,在皇宫之中颐养天年。你说,呆在成都算什么?太上皇回长安了,人心也都定了,文武百官也都能回京城去,否则这东一摊子西一摊子,也不合规矩啊。”
颜真卿眉头深锁,沉默不语。
王源呵呵笑道:“二位且莫争执。咱们还是先去见陛下,回头再商议这件事如何?”
……
东城散花楼中,阳光洒满院落。阳光下,花树繁茂生机勃勃,假山亭阁依旧如故,观月池水依旧碧绿清澈,整个散花楼周围的景致一如从前一般的美轮美奂。然而,此时的散花楼前后的院子里,总是给人一种寂寥空旷冷冷清清的感觉。
昔日,即便是偏安于此,但散花楼的院落里也是热闹非凡。内侍宫女们人来人往,文武官员们也是川流不息,皇亲国戚,皇子公主驸马们也是来往不断。而现在,这一切都不见了。寂寥的院落中,偶尔有几名洒扫的内侍和宫女出现在假山回廊花树从中,除此之外,百年只有哗哗的风吹花树之声以及肆无忌惮落在地面上啄食的鸟雀叽叽喳喳的叫声。
李隆基坐在一丛盛开的牡丹花坛旁,瞪着苍老无神的双目盯着肥美娇艳的花朵出神。这一丛牡丹花是正月里有人从京城来时带来移植在散花楼下这处花坛中的。那时候长安刚刚被收复不久,一个人携带着一封信和这一丛牡丹花来到成都,将这些东西都交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永远忘记不了那封信的内容,那是自己的儿子,当即的大唐陛下李瑁的亲笔信。李瑁的信上写着这么几句话。
“……儿臣未辜负父皇的期望,儿臣夺回了京城。自此之后,儿臣再不会让京城沦为他人之手。父皇身在成都,闻此消息必定为儿臣高兴。儿臣知道父皇也一定希望早日回到京城来颐养天年。但此时天寒地冻,不宜迎父皇回京。另外叛军尚未剿灭,长安恐有战事,也并不太平。故而所以儿臣不能让父皇受颠沛寒冻之苦,也不能容父皇的安危受到任何的威胁,所以暂时不能接父皇归京。儿臣也知道父皇定思念京城心切,为解父皇相思之苦,儿臣特命人从兴庆宫百花园沉香亭畔掘了一株牡丹送往成都给父皇栽植。虽经过兵火,但百花园沉香亭并未损毁,昔年所植之花也俱繁茂,儿臣所掘这一株乃父皇亲手所植的那一本‘富贵万年’。父皇最喜欢这一本牡丹,儿臣便送给父皇种植在成都,那样父皇便可安心在成都赏玩牡丹,聊减思京之意了……”
李瑁信中的这几句话,玄宗几乎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了。那是因为这几个月来,玄宗读了不知有多少遍,咂摸了不知有多少遍。这封孝心拳拳的信,字里行间充满了谦卑和崇敬,充满了感恩和孝顺,若外人读了,怕是要感动的掉泪。然而,在李隆基看来,这封信的表象之下,李瑁已经传达给自己一个隐晦的提醒。
挖了自己亲手所植的那本“富贵万年”的牡丹花送来成都,那可不是什么孝心,那是一种暗示。那是李瑁在隐晦的告诉自己,自己不要想着回到京城了。那一株牡丹花在成都扎了根,自己这最后的时光也要在成都渡过了。李瑁说的那些理由没有一条能够成立,所谓风寒冰冻之苦,那又算得了什么?自己离开京城逃往蜀地时,正是大雪纷飞极寒之时,自己也没怎么样。所谓京城不安全的话更是胡说八道,李瑁身为大唐皇帝都能呆在长安,又怎会不安全?这一切都是李瑁的借口罢了。
第999章 泡影
李隆基读懂了信中之意,他本就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瑁担心的是什么。他是担心自己回到京城后,可能会夺回皇位。因为从声望上而言,自己这个儿子可没自己高。而且自己这个儿子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若是自己真的想要夺回皇位,他绝对不是对手。
李隆基又是伤心又是愤怒,他痛恨李瑁的这种举动。但夜深梦回之时,他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回到京城后会不会从李瑁手中夺回皇位呢?答案居然是肯定的。因为从一开始,自己退位的决定便不是自愿而为,而是迫于形势。而自己对于皇位的渴望之火一直没有停息。特别是在经历了自己退位之后,散花楼中从热闹非凡变得冷冷清清,就像一个为自己准备的坟墓一般,这让玄宗更感到皇位便是自己的生命。没有了皇位,自己已经被所有人所忽视,所怠慢,这是一辈子叱咤风云的自己所难以接受的。
但现在,李瑁隐晦的警告让自己这个梦彻底破碎了,李瑁说他绝不会让人夺走长安,那便是说给自己听的。自己若是执意要回到京城,李瑁恐怕会真的翻脸不认人。也许自己前脚踏入京城之中,后脚便会被李瑁软禁关押起来。与其如此,自己还不如呆在成都,不要去多想。即便自己不服气,但现在看来,自己真的已经无关轻重了,真的已经被人所遗忘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政治经验丰富的李隆基很担心这件事为他人所用。如果有人就是要把自己送回长安,让李瑁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那么便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有人利用此事浑水摸鱼,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那该如何?
鉴于此,李隆基想了许多,想的很深。反正终日无事可干,一片清净之中反倒有助于他的思考。可以说,李隆基几乎将这件事想的透透彻彻的,想清楚了诸多的利害关联。后来,他彻底的想通了。
他命人将这株“富贵万年”的牡丹花栽在了散花楼下的花坛里。每日替它修剪打理,悉心照料。这株牡丹似乎挺适合成都的气候的,并未因为移植而受损,反而蓬勃勃发,生机盎然。四月里,牡丹花开了,开的如火如荼开的热情绚烂,比在百花园中那时开的还好。玄宗心中暗叹,这或许是天意使然,这便是要自己终老于此的天意。
从牡丹花期开始的时候起,每天上午,玄宗都要在花坛旁消磨一两个时辰。有时候替这丛牡丹捉捉虫,修修枝。有时候便什么也不做,只盯着肥美娇艳的花朵出神。看着这娇艳欲滴的花朵,他总是会响起以前的事情来。那时候每年的牡丹花开的时节,自己都会带着众人游园赏花饮酒。在霓裳羽衣曲华美的乐曲之中,他带着杨家的姐妹们,还有那个自己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女子徜徉在花海之中。无尽的欢笑,无尽的快乐,美酒,歌舞,美人,权力,那时候自己还拥有着一切。但那一切终究如梦幻般的泡影,碎裂成一片片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虽然每次玄宗都在这丛牡丹花前伤心落泪,感怀万千,也会让自己心情变得阴郁。但他还是每天来花坛边呆坐,因为除了这些回忆,他又能有什么事可做呢?美好的回忆虽然带给自己无尽的伤感,但在回忆的时候,起码自己还能重温昔日的美好,带给自己些许的慰藉。
今日,玄宗坐在花前想起的是李白进宫作诗的那一次。那李太白喝醉了酒,硬是逼着高力士帮他脱靴子。力士当时的神态差点让自己笑破了肚子。这李白当真是狂傲之徒,不过他的诗文写的是真的好。清平调三首写的雍容华美,给贵妃写诗的人那么多,唯独这三首写的最好。
一想起清平调,玄宗又想起了后来王源为清平调谱的新曲来。这王源也是真的有才学,太白的词经他谱曲之后美轮美奂,简直珠联璧合。可惜这个人太难以捉摸,现在成了大唐最让人忌惮的一个眼中钉肉中刺,将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那曲子谱的确实好。玄宗想着这些,嘴巴里不觉哼哼起王源谱曲的清平调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沉浸在回忆之中的玄宗忽然被廊下的脚步声惊醒,转过头去看时,见贴身内侍张德全正匆匆沿着廊下行来。玄宗见他走路的样子甚是急促,忙站起身来。
“太上皇,太上皇,王源韦见素他们在外求见。”张德全来到小木亭中,蹬蹬蹬的下了亭子,不待玄宗问话,便急忙回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