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见素哈哈笑道:“都是自己人,没什么好客气的。”
王源看着颜真卿道:“我已经派人回军中急令杜甫赶来,有他作为你的副手协助你,我看事情会好办些。”
颜真卿喜道:“好,杜兄办事一定是一丝不苟,大公无私的。我很期待。”
王源微笑点头道“另外我还有个建议。此次赈济覆盖剑南陇右河西三道,所有州府的太守和主官也要纳入这个临时的赈济部门之中来。我和韦左相可以联名下达政事堂政令,但有不服从赈济安排,不配合赈济之事的,将就地予以免职。你看如何?”
颜真卿大喜道:“那可太好了。卑职正想跟相国提出这样的想法的。地方官员对赈济之事若是不配合,事情会很难办。若有两位相国下达的政事堂政令,那便不怕他们不配合了。太好了,这简直是太好了。”
王源道:“你可否想过具体的措施该怎么做?”
颜真卿思索片刻道:“当下赈济的难点我认为是难民们的住处,昨日午后我在成都城中转了一圈,发现很多难民无房可住,这么冷的天他们还住在临时的草棚里。还有的干脆就露宿街头。严冬来临时,这将是巨大隐患。所以,首先要让他们有住处可抵御严寒的天气。但现在时间太紧,已经是十月天了,新建住处恐怕是来不及的,所以下官认为该双管齐下。”
王源道:“怎么个双管齐下?”
颜真卿道:“下官拟派人分赴各地州府坐镇,会同当地的官员一起督促建造房舍,能建多少是多少,总之一直到风雪袭来无法再建为止。动员难民们自救建造,我想会有很大的成效。这是其一。其二便是利用现有的房舍安置百姓们。以成都为例,下官转了一圈发现,很多成都的人家宅大屋大,住户只有几人,可以动员他们腾出空置房舍安顿难民,这样可以让很大一部分难民快速得以安置。”
王源点头道:“很好,这个双管齐下我觉得可行。一边建造,一边利用闲置房舍安置,确实可以大大加快进度。”
颜真卿皱眉道:“不过我担心这件事恐怕难以推行。本地人家岂肯让外人居住自己的屋子。更别说这些都是逃难而来的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的不成人形。将心比心,便是我住在成都城中,我也不愿意让外人住进家里。”
王源想了想道:“此事不可强制,我认为该因势利导。比如,政事堂可下达奖励措施,但凡愿意腾空房舍安置百姓的,可以给予嘉奖。虽是利诱,但事急从权,未必不可为之。”
颜真卿道:“可是如何嘉奖呢?拿什么去嘉奖?朝廷有余钱么?这可不是小数目。”
王源道:“钱财嘉奖不如物资嘉奖,现在什么最宝贵?”
“现在最宝贵的无非是粮食了,粮价飞涨,一石粮食已经涨到了一贯六了。比之一年前涨了十倍有余。而且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韦见素道。
王源道:“那便给他们粮食,什么最有吸引力便奖励什么。凡腾出一间房舍给予安置难民的,奖励粮食五斗。两间的奖励一石。我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可是……这粮食从何而来?赈济本来就需要大量的粮食了。朝廷用度,大军兵马食用。南方州府运抵的粮食也因为干旱而锐减,供应大军和朝廷用度怕是都不够了。”韦见素道。
王源摆手道:“放心,粮食我有,我拿出二十万石来单独用来此事的奖励,够不够?”
颜真卿大喜道:“二十万石,那便是四十万间房舍。可安置几百万难民呢,如何不够?”
韦见素愕然道:“相国,您那里来的这么多的粮食?听说你答应了陛下,李光弼和郭子仪募兵的粮草你都要全部供应是么?您这粮食是变出了的是么?”
王源呵呵笑道:“我可不会变粮食出来,你以为我是大财主么?韦左相,关于粮食的事情我需要跟你说一声。从今日开始,南方州府运抵的所有粮食都必须交给我处理,你不能做主随意发放了。你也知道我现在既要供应神策军也要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兵马,南方州府运抵的粮食虽然杯水车薪,但我也不能让你随意拨运了。很快会有一个专门负责粮食调运的兵马抽调出来,这些粮食都要统一入库统一调配。”
韦见素忙道:“好好,下官遵命。但那些粮食可补不足差额。”
王源笑道:“那是我的事,总之不能让大家饿肚子。若有人饿肚子,我割肉喂他们便是。”
韦见素干笑道:“那怎么可能,相国神通广大,总是会有办法的。”
王源转向颜真卿道:“你的考虑很周全,这个双管齐下的法子很好。为了表示对你的支持,我决定命人腾空我府中的几间空屋子,安置几十名难民住进我的府里。我要以实际行动支持你。”
颜真卿惊道:“这怎么可以?”
王源道:“没什么不可以的,期望能带个好头,造出些风声来。真正空置房舍居多的乃是官宦和大户之家,他们若是能积极响应,你的差事便完成大半了。早些安顿他们,便可早些进入让他们吃饱穿暖的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啊。”
颜真卿感动的要落泪,王源此举便是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自己。这比任何的言语都要有效。若能上行下效,让官员大户们行动起来,事情便好办的多了。
“哦对了,李宓将军将会拨出三千兵马归于你所属,赈济之事难免会遭遇到意外情形。但有意外情况,这些兵马可以任你调度。还有,你刚才也听到了,今后所有粮食都将归于一处,政事堂不再插手,你要赈济粮食便去跟李宓要,我会命他全权负责粮食的调运出入之事。还有什么困难的话便直接来找我,具体事务我其实不如你,只能帮你些小忙了。你的事情很多,我也不占用你太多时间,韦左相,烦请你陪着颜平章立刻着手挑选人员办事吧。”
王源笑着拱手告辞。颜真卿和韦见素以及七八名官员肃然而立,拱手相送。
……
出了政事堂来,阳光普照,天气明媚,王源也心情大好。想想刚才玄宗听到自己赞成李光弼和郭子仪募兵以及愿意给他们提供粮草的话时的惊讶表情,王源便忍不住的想笑。玄宗怕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举双手赞成这件事。玄宗像是个绷紧了身上的刺的大刺猬,本来可能准备好跟自己在这件事上角力,然而自己却教他扑了个空。
看起来似乎自己认怂了,让玄宗如意以偿的达到了目的,但其实在王源看来,这只是一种策略上的应对而已。王源明白,想让玄宗放弃建立一只和自己抗衡的兵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玄宗决意要去做,自己也没什么好的理由去阻止。如果自己竭力阻止他那样做,反而对玄宗有利,那会让大唐上下都对自己颇有微词。
自己可以用挪用粮草的借口宰了房琯,有着如此合理的理由,最终都落得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声,若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阻止,那自己还不被骂成是狼子野心之人?
如果王源当真有那种心思倒也罢了,但事实上不到万不得已,王源是绝不会走上那条路的。这年头,最重的便是忠孝节义。别看自己现在好像在大唐名声不错,深受爱戴。一旦自己扯旗造反,那便和安禄山一样为世人所唾骂,被所有人所抛弃。民心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民心,就算一时得势,也注定要死无葬身之地。安禄山便是个例子。所以王源只想能够竭力维持和玄宗之间的关系不破裂,寄希望于玄宗之后继位之人能明白自己并无野心,能和自己和平相处。
但王源当然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当矛盾不可调和之时,王源绝不会害怕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惊天动地之事来。但那只是最后的选择,王源并不想事情走到那样的极端。
所以王源不会去毫无理由授人以柄的去反对玄宗要做的事情,他选择的是更聪明的做法,支持玄宗去做,在舆论上占据上风,让那些随时准备因为此事而对自己放冷箭的人失去目标。同时这么做也能达到一种暂时的妥协。
显而易见的效果便是,在王源让步之后,玄宗便同意了王源今冬不攻长安的解释,也同意了王源所有的人事推荐。玄宗其实也清楚的很,一味的对抗会逼得王源铤而走险。作为一个坐在宝座上几十年的皇帝,当初的圣明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他知道该何时进退,何时取舍。他知道该如何维持着关系的平衡,不至于太松或者太紧而失衡。
但玄宗不知道的是,他面对的这个王源绝不是他以前所面对的任何一个臣子。无论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还是他们之前的张九龄等人,虽然都是当世绝顶人才,个个心有七窍。但这些人毕竟拘泥于他们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的空间,他们都被忠孝节义熏陶着,即便当中有些人干了些不可告人之事,但底线都是尽忠于玄宗尽忠于朝廷的。但王源可不同,王源可不是什么忠臣孝子。
王源是从后世穿越而来,忠臣孝子那一套对他完全不起作用。王源只凭着良知做事,或者说在良知之外他只凭着利弊做事。某些时候,自身的利弊都会置于良知之上。这样的人是后世无信仰的社会塑造出的标准人格,正因如此,在大唐这个年代,王源的一些作为会让人觉得突兀和不合情理。但在王源自己看来,那却是完全的合乎情理。
所以,玄宗若是知道王源今日所谓的让步之后所隐藏的目的得话,怕是会吐血三升。
大街上,和王源并辔而行的李宓忍不住问起了王源不但不反对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募兵,反而愿意供应粮草的事情。在李宓等人看来,王源的举动是让人难以理解的。这就好像自己被卖了,却还笑嘻嘻的帮着数钱是一个道理。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粮草物资,让他们壮大兵马之后,那兵马可是要牵制神策军,牵制王源的啊。
面对李宓的询问,王源本不想告诉他们自己的心里的想法,但他忽然觉得自己需要信任身边的这些人。特别是李宓赵青谭平宋建功这些人,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自己没有必要对他们太过防备。有时候要赢得他们真正的忠心,便是对他们推心置腹。
得得得清脆的马蹄声里,王源缓缓的道出了自己之所以愿意让步的缘由。“李老将军,赵青谭平,你们该不会以为我是发了疯了吧。居然主动提供李光弼和郭子仪粮草,让他们壮大起来。”王源笑道。
“是啊,大帅怎么想的,我们都觉得很是诧异。刚才下朝之后,我和赵青谭平两位兄弟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李宓道。
王源道:“你们难道真的以为我这次反对便能有效么?在粮草物资如此紧缺的情形下不宜增兵,这件事我都跟陛下说了很多遍了。可是陛下听了么?足见陛下是铁了心要这么干了,所以反对是毫无意义的,反倒会召来不利的舆论。”
“但大帅也不能主动给他们粮草啊,这岂非是助他们一臂之力?那只兵马若是招募起来,对我神策军,对大帅有何好处?”李宓道。
王源笑道:“既然不能阻止,何妨成人之美。况且你以为他们当真没有粮草么?现在我神策军所食军粮都是我囤聚的粮草,南方州府运送来的粮草你以为全部供应了朝廷和百姓们么?韦见素是个滑头,陛下若要他拨付一部分粮草给李光弼和郭子仪,你们猜他敢不敢不同意?”
“大帅是说,陛下故意弄得什么募捐财物买粮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举动只是做戏?”李宓沉声道。
第894章 雄心
王源道:“当然是做戏,只是做给我看的,教我没有理由去在粮草之事上做文章。暗地里,韦见素一定会拨粮草给李光弼和郭子仪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如此,我何不顺水推舟,主动承担其全部粮草的供应,顺手从韦见素手中将南方州府运抵的粮草尽数接管。这样所有的粮草进来都必须经过我手,便于我控制所有的粮草进出,这不是件好事么?”
李宓抚须皱眉道:“好事是好事,可是这样一来,李光弼和郭子仪岂非要大肆募兵了,反正你承诺粮草全部供应。在此之前他们或许因为粮草数量不足而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募兵。现在事情公开了,他们岂非肆无忌惮了?那样一来,南方州府运抵的粮草可不够花销,怕是还要动用大帅储存的私粮了。等于大帅用自己储存的私粮供应给李光弼和郭子仪扩大兵马。与其如此,还不如我神策军扩军呢,干什么好了他们?两个败军之将,跑来成都说了大帅一大堆的不是,大帅却要帮他们么?”
王源呵呵笑道:“你老将军不用愤愤不平,事情换个角度来看,你便不会如此不开心了。我巴不得他们扩大招募兵马呢,因为明年春天反攻平叛需要大批的兵力。他二人若是能招募大量兵马,倒也省的我去烦心。我不妨告诉你们,李光弼和郭子仪招募的兵马便是明年春天进攻长安的先锋军。我希望他招募个十万八万的,这样我神策军便可不用遭受攻城的损失了。”
“可是……那二人怎会同意作为先锋军攻长安?他们并不归于大帅管辖呢。”赵青问出了李宓谭平都想问的话。
王源呵呵笑道:“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因为他们靠谁吃饭?他们的粮草归谁供应?你们以为我只是花钱养他们当个冤大头么?他们若不听我调度,我便断他们的粮,不给他们饭吃。恶狗不听话便不给骨头,饿的他半死,瞧他还饿不饿?”
此言一出,李宓谭平赵青三人尽皆愕然,直到此时,他们才明白了王源为何会愿意出粮食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原来王源正是要借由此举控制住郭李大军的粮草供应,将朝廷所有的粮食进出都控制在自己手里。郭子仪和李光弼如果知道王源承诺将供应足量的粮草的话,他们定然大肆的招募兵马。但庞大的军队却最终不得不受制于王源之手。如果他们不听调度,王源便给他们断粮,那他们招募再多的兵马也会在断粮之后灰飞烟灭。所以他们只有一条路,便是听候王源调度。
而且王源已经说了,要他们攻打长安时作为打头阵的前锋军。也就是说,他们招募的兵马在长安一战之后必将损失惨重,而神策军却可能毫发不伤。王源是假借叛军之手削弱他们的兵力,从而达到牢牢把握主动权的作用。
几人想明白了这一点,看向王源的眼神简直只能用恐惧来形容了。大帅这一手是真的毒辣,毒辣到令人发指。很难想象,那被人取笑的举动之后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阴谋,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王源看着三人投向自己的奇异目光笑道:“怎么?为何这般看着我?难道你们希望我神策军去攻长安,死伤殆尽么?有人希望我神策军死绝了,好让他们掌控大局。让我们在他们鼻息之下捡饭吃,你们愿意么?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说了,有些人恩将仇报,背后捣鬼,我岂能不给他们教训。否则天下人都以为我王源是任人欺凌之人了。”
……
成都城西北角,这里是一处禁地。数年以前,王源便在此处征地造宅,建起了一圈大大围墙。从那时起,这围墙之内便高炉林立,烟尘缭绕。让周边百姓侧目的是,几乎每天都有百十辆满载货物的大车进进出出,往这个围墙院落中运进运出各种不知名的货物。
围墙内也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各种爆炸之声,有时候这爆炸声惊天动地的响亮,震得地面都颤抖不已。老成都的居民还记得,数年前的一个夜晚,城西北发生了一次剧烈的爆炸。那天夜里爆炸的红光闪耀天边,让全城百姓都为之震动。事后,据说那次爆炸死了不少的人,连时任剑南节度使的王源都亲自前往查看。在那之后,剑南军不久便有了他们的招牌利器霹雳弹。
近几年时间里,围墙周围的民宅被迁移了大半,围墙也扩充了几匝,加高到了几丈高。围墙内外的防卫也更加的严密,守卫的兵马从百余名增加了五六百,周围箭塔林立。围墙数百步之内的范围成了所有人禁足的禁区。每日里只看到无数的车马进出,只看到围墙内越发浓烈的烟尘以及越来越密集的爆炸声,却没人知道这里到底是怎样一处所在。
在成都的百姓们看来,城西北角的这一处所在成为了成都城中最为神秘、守卫的最为严密的一处地方。越是神秘之处便越是引人好奇,近两年有不少人总是想探探究竟,也由此产生了不少命案。两年间因为有意或者无意闯入禁区的人被射杀了数十人,引发了不小的纷争。
王源一行于午前时分抵达了成都西北角的兵工厂。兵工厂是成都城中王源最为重视的一处所在,为了这座兵工厂,王源已经不知道投入了多少的钱物和人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当然是值得的,霹雳弹的研发问世让王源在数次重大战役之中无往不利,这是划时代的武器,为此付出代价是绝对值得的。但随着近两年的战事发展,霹雳弹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
爆炸的威力虽然强大,但没有强到无坚不摧的地步。况且没有冶炼技术的支撑,王源无法制造出像样的发射装置,不得不依旧依靠投射方式发射炮弹,实在是有些宝马拉破车的感觉。即使绞尽脑汁的经过改良,神威炮投射的射程以及远近的调节都是硬伤,无法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应对,这让王源很是不快。
譬如目前面临的攻长安之战,面对长安城经过全面加强的城防,霹雳弹便不足以摧毁城防,为攻城战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若是弹药的威力足够强,便可轰塌城防打开缺口,让攻城战变得轻松起来。而且,最高射程只能达到一千余步的神威炮也无法对长安城这样方圆十余里的大城池进行城内摧毁轰炸。当年在面对羊且咩城的狭长地形时,神威炮全城无差别轰炸的威势历历在目,但面对长安城这样的大城池,神威炮却根本毫无办法。最远射程的神威炮在安全距离内发射,也只能覆盖城墙内六七百步的街区,对于长安城这样的大城池无异于是挠痒痒。
而且,因为制造工艺等等的原因,霹雳弹的造价实在太高,每一发霹雳弹投射出去都是数十贯钱的抛洒。面对长安城这样的大城,砸个几千枚炮弹也是杯水车薪,但这种消耗对王源而言却有些承受不住。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王源下定决心要进行更大的火器的改良。没理由手握伏火方这种逆天的东西,却只能让它发挥如此小的效用,这是王源不能忍受的。
这两年,王源大规模的扩大了兵工长的规模,将其占地面积扩大了五倍有余。原先靠近城墙一角的伏火方炼制以及霹雳弹的制作工坊,其实已经只占据了兵工厂的一个角落而已。其他地方也建立起了形形色色的工坊,以优厚待遇广罗天下能工巧匠来此,研制一些王源提出的一些设想。
所以,严格来说,这座兵工厂其实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兵工厂,而是一种集研制实验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的综合火器研制机构。规模着实不小。
对于火器的改良,王源大致有两个方向的考虑。其一便是大型火器的研制,如何让霹雳弹射程更远,移动的更灵活,战时的作战也更灵活,这是大型火器的研制的重点。王源知道,若想解决所有的问题,从根本上上便要改变霹雳弹的投射方式。以神威炮抛射的方式发射炮弹,便是制约着火器发挥效用的最大的短板。现有的神威炮无论从结构还是强度上的改良已经到了极限,就像一个人的负重到了极限,压上一根稻草都可能会让他倒下,所以挖掘射程强度和灵活度已经没有了空间。所以,王源觉得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摒弃神威炮抛射炮弹的方式,转而研发真正的大炮。
当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这年头的冶炼技术并没有达到可以铸造能经受住火药爆炸的巨大压力而不会毁损的高强度钢铁。后世王源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不够,不过王源明白,铸造炮筒用的金属既要有很好的延展性,又要有一定的强度。在这各时代,要做到这一点是颇不容易的。大唐也有冶铁炉的工艺,钢铁的冶炼技术却还在初级阶段。冶炼炉并不能达到一定的高温,所以生铁之中的残留物颇多,铸造出来的铁器要么太脆,要么太软,总之并不能用来铸造可以用来铸造炮管的高强度金属。
倒是有一种材料可以满足铸炮的要求,那便是青铜。然而以青铜铸炮的代价王源根本承受不起。这可是铜本位的时代啊,铜就是钱,一门炮起码需要数百乃至上千斤的铜来铸造。以开元通宝的形制,一千枚铜钱官方规定的重量为六斤四两。一门炮光是炮管的铸造便需要价值五六百贯的青铜,这显然是巨大的负担。
以王源的财力,若是以青铜铸炮是不可取的,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无法达到批量成型的效果。而且这些铜炮也有使用寿命,无法保证一劳永逸,不断的在铸炮材料上投入巨额资金,王源也根本没有这个财力。
不过,王源还是咬着牙花了代价铸造了十门铜炮。这倒不是为了打仗,而是让那些对金属大炮一无所知的工匠们作为实验用品,用来摸索大炮的制作方法。
炮管能造出来是一回事,能否发射却是另外一回事。王源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对具体的细节记忆模糊,所以交代给那些钻研的工匠的话也是语焉不详模棱两可,他们便只能在王源描述不全的言语中,对照实物钻研探索,希望能找到王大帅所要求的能够将炮弹从这个铜炮管中打出去的办法。
这个过程之缓慢可想而知。王源实际上提供的帮助并不大,他只能含糊的告诉那些人,如何以火药燃烧将炮弹打出炮膛,至于具体的结构和方法,王源自己也是两眼一抹黑的。但王源知道,这些结构和技术性的东西必须要全部弄清楚,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寻找替代的铸炮材料,进行大规模的铸造流程。那又将是另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王源并没有奢望能很快达成目标,但他希望越快越好。
对于火器的研制除了大型火器之外,王源要求的另一个钻研的方向便是小型的可供单兵使用的火器。王源并不奢望能造出火枪来,因为以现如今的科技水平是绝无可能的。自己没有那方面的机械原理知识,这年头也没有加工精密零件的能力,其他关于材料,火药等方面的限制也颇多,不花个几十年的钻研是根本不可能造出火枪来的。
王源所希望的便是能够造出可用于单兵作战的具有杀伤力的简易火器,或者是基于现今兵器水准之上的一些结合品。譬如王源要求张正一造出可以用手掷便可引爆的类似手雷的近战火器,以及可以用于弓箭手附着于箭支上射出引爆的爆炸物。那已经是王源所能想到的,这年头能造出的单兵火器的极限了。
类似手榴弹这样的玩意儿王源觉得应该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当年王源亲眼见识了相府十虎用过投掷的毒磷弹,效果颇为惊人。也正因为毒磷弹的启发,王源才下定决定要研制出伏火方制作火器。然而,由于毒磷弹的配比失轶,后来张正一配置出的火药和毒磷弹的配比显然是不同的,需要以剧烈撞击才能引爆,这让伏火方只能拘泥于用在霹雳弹上。通过高抛落地的重击引发爆炸,而人力投掷的力度显然不够。这便是火药配比不同产生的敏感度的不同。
后世火药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精细之极的极端,有些火药迟钝到需要苛刻的条件才能引爆。而有的甚至连轻微的摩擦都能让它爆炸,这便是巨大的差别。王源所需要的便是那种可投掷爆炸的火药,就像后世民间常见的摔炮一般。这个在后世应该是极其简单的火药配比,在这年头却难如登天。
点火投掷也是一种方式,但这年头可没有雷管导火索之类的玩意儿,王源也不知其原理,不知如何能造得出。每个士兵身上都带着火种,战时吹火点燃投掷也是不现实的。谁在战场上随身带着火种,紧要关头还要去吹亮火折子点火。遇到天降大雨,岂非什么都完了。王源不希望当装备了这些玩意后,却拘泥于一些小小的因素而无法实用,那在战场上岂非是拿性命在开玩笑。
同样,箭支携带火药射箭爆炸造成杀伤效果,也是王源希望的一个方向。王源将之称为爆破箭。这种想法若能实现,将大大增加箭支的威力。以前箭支射中敌人若是不及要害的话难有射杀的作用。很多时候可以看到,战场上的人马身上插满了箭支,但他们却依旧能挥刀砍杀奔跑自如。那便是箭支没有射中要害,或者是被铠甲阻挡之后无法洞穿身体的缘故。如果爆破箭的设想能够成功,只需一支箭射中人马身体,火药的爆炸便可将对手彻底报废。就算不死,也失去行动能力。一箭可低十箭之威,效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王源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是超越这个时代的行为,或许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但王源认为,这年头若不以绝对的武力压制,是绝对没有真正的和平的。当一只兵马拥有不可战胜的能力,能够以毁灭性的打击摧毁对手的时候,那些潜在的对手除了臣服便毫无出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对手,对抗便是自寻死路,或许会迎来真正的和平。当王源的所有设想都成为现实的时候,他所领的兵马将是无敌之师,所到之处将毫无阻碍。当然真正的和平不在于武力的强迫,但在文治之前,武力的压制才是前提。
其实所有这些设想早两年前王源便提出来并积极的实施了。在剑南安逸的时光里,王源是兵工厂的常客。他和兵工厂中的工匠和方士们常常混在一处,帮着出出主意什么的。但当安禄山反叛之后,王源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来查看进度了。虽然王源知道,这一年时间也许没什么进展,因为若有大的进展自己不可能不被告知。但昨天晚饭后,负责整个兵工厂运作的柳熏直请黄三转告王源,要他今日务必今日去兵工厂视察一番,这让王源颇有些兴奋。也许是某些方面有了进展,否则柳熏直不会主动的邀请自己前往。
兵工厂高大森严的院门前,王源和李宓赵青等人策马抵达。院门外,一身黑袍相貌清隽的柳熏直早已带着几个人在门口等待。见王源等十余骑抵达门前,柳熏直忙上前拱手行礼。
王源翻身下马,拱手哈哈笑道:“柳先生好,等候多时了吧。”
柳熏直呵呵笑道:“那是应该的,相国事务繁忙,自然是国事为先。不过老朽却知道,相国是一定会来的。”
王源呵呵笑道:“那是自然,这里的事也是很重要的。柳先生这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么?”
柳熏直神秘一笑道:“先卖个关子,让相关人等自己跟相国禀报便是。”
王源哈哈一笑道:“还卖关子么?也好。咱们走着。”
柳熏直伸手躬身道:“相国,各位将军请。”
众人举步往院中行去,进了围墙之后,厚重的大门在后方哐当关闭。王源放眼四顾,但见院墙内箭塔林立,上面的士兵握着弓箭四下张望。墙内各处,十几只巡逻士兵交叉往来,一副严加警戒的模样。
“很好,此处的保护一定要严密,不准任何人摸进来。里边的人员和物资都是无价之宝,不能有半分闪失。”王源道。
李宓呵呵笑道:“遵照大帅之命,卑职增派了三百兵士守卫。兵工厂中驻军已达千人,加之有高墙高塔的护卫,绝无纰漏。这几个月,倒是有不少不长眼的喜欢探头探脑,不过却都被射杀在墙外。”
王源点头道:“如今成都城中鱼龙混杂,自然是要多加小心。有些人不安分,总希望窥探些什么秘密,来了便不要让他们活着出去。”
王源看着颜真卿道:“我已经派人回军中急令杜甫赶来,有他作为你的副手协助你,我看事情会好办些。”
颜真卿喜道:“好,杜兄办事一定是一丝不苟,大公无私的。我很期待。”
王源微笑点头道“另外我还有个建议。此次赈济覆盖剑南陇右河西三道,所有州府的太守和主官也要纳入这个临时的赈济部门之中来。我和韦左相可以联名下达政事堂政令,但有不服从赈济安排,不配合赈济之事的,将就地予以免职。你看如何?”
颜真卿大喜道:“那可太好了。卑职正想跟相国提出这样的想法的。地方官员对赈济之事若是不配合,事情会很难办。若有两位相国下达的政事堂政令,那便不怕他们不配合了。太好了,这简直是太好了。”
王源道:“你可否想过具体的措施该怎么做?”
颜真卿思索片刻道:“当下赈济的难点我认为是难民们的住处,昨日午后我在成都城中转了一圈,发现很多难民无房可住,这么冷的天他们还住在临时的草棚里。还有的干脆就露宿街头。严冬来临时,这将是巨大隐患。所以,首先要让他们有住处可抵御严寒的天气。但现在时间太紧,已经是十月天了,新建住处恐怕是来不及的,所以下官认为该双管齐下。”
王源道:“怎么个双管齐下?”
颜真卿道:“下官拟派人分赴各地州府坐镇,会同当地的官员一起督促建造房舍,能建多少是多少,总之一直到风雪袭来无法再建为止。动员难民们自救建造,我想会有很大的成效。这是其一。其二便是利用现有的房舍安置百姓们。以成都为例,下官转了一圈发现,很多成都的人家宅大屋大,住户只有几人,可以动员他们腾出空置房舍安顿难民,这样可以让很大一部分难民快速得以安置。”
王源点头道:“很好,这个双管齐下我觉得可行。一边建造,一边利用闲置房舍安置,确实可以大大加快进度。”
颜真卿皱眉道:“不过我担心这件事恐怕难以推行。本地人家岂肯让外人居住自己的屋子。更别说这些都是逃难而来的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的不成人形。将心比心,便是我住在成都城中,我也不愿意让外人住进家里。”
王源想了想道:“此事不可强制,我认为该因势利导。比如,政事堂可下达奖励措施,但凡愿意腾空房舍安置百姓的,可以给予嘉奖。虽是利诱,但事急从权,未必不可为之。”
颜真卿道:“可是如何嘉奖呢?拿什么去嘉奖?朝廷有余钱么?这可不是小数目。”
王源道:“钱财嘉奖不如物资嘉奖,现在什么最宝贵?”
“现在最宝贵的无非是粮食了,粮价飞涨,一石粮食已经涨到了一贯六了。比之一年前涨了十倍有余。而且有钱都买不到粮食了。”韦见素道。
王源道:“那便给他们粮食,什么最有吸引力便奖励什么。凡腾出一间房舍给予安置难民的,奖励粮食五斗。两间的奖励一石。我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可是……这粮食从何而来?赈济本来就需要大量的粮食了。朝廷用度,大军兵马食用。南方州府运抵的粮食也因为干旱而锐减,供应大军和朝廷用度怕是都不够了。”韦见素道。
王源摆手道:“放心,粮食我有,我拿出二十万石来单独用来此事的奖励,够不够?”
颜真卿大喜道:“二十万石,那便是四十万间房舍。可安置几百万难民呢,如何不够?”
韦见素愕然道:“相国,您那里来的这么多的粮食?听说你答应了陛下,李光弼和郭子仪募兵的粮草你都要全部供应是么?您这粮食是变出了的是么?”
王源呵呵笑道:“我可不会变粮食出来,你以为我是大财主么?韦左相,关于粮食的事情我需要跟你说一声。从今日开始,南方州府运抵的所有粮食都必须交给我处理,你不能做主随意发放了。你也知道我现在既要供应神策军也要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兵马,南方州府运抵的粮食虽然杯水车薪,但我也不能让你随意拨运了。很快会有一个专门负责粮食调运的兵马抽调出来,这些粮食都要统一入库统一调配。”
韦见素忙道:“好好,下官遵命。但那些粮食可补不足差额。”
王源笑道:“那是我的事,总之不能让大家饿肚子。若有人饿肚子,我割肉喂他们便是。”
韦见素干笑道:“那怎么可能,相国神通广大,总是会有办法的。”
王源转向颜真卿道:“你的考虑很周全,这个双管齐下的法子很好。为了表示对你的支持,我决定命人腾空我府中的几间空屋子,安置几十名难民住进我的府里。我要以实际行动支持你。”
颜真卿惊道:“这怎么可以?”
王源道:“没什么不可以的,期望能带个好头,造出些风声来。真正空置房舍居多的乃是官宦和大户之家,他们若是能积极响应,你的差事便完成大半了。早些安顿他们,便可早些进入让他们吃饱穿暖的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啊。”
颜真卿感动的要落泪,王源此举便是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自己。这比任何的言语都要有效。若能上行下效,让官员大户们行动起来,事情便好办的多了。
“哦对了,李宓将军将会拨出三千兵马归于你所属,赈济之事难免会遭遇到意外情形。但有意外情况,这些兵马可以任你调度。还有,你刚才也听到了,今后所有粮食都将归于一处,政事堂不再插手,你要赈济粮食便去跟李宓要,我会命他全权负责粮食的调运出入之事。还有什么困难的话便直接来找我,具体事务我其实不如你,只能帮你些小忙了。你的事情很多,我也不占用你太多时间,韦左相,烦请你陪着颜平章立刻着手挑选人员办事吧。”
王源笑着拱手告辞。颜真卿和韦见素以及七八名官员肃然而立,拱手相送。
……
出了政事堂来,阳光普照,天气明媚,王源也心情大好。想想刚才玄宗听到自己赞成李光弼和郭子仪募兵以及愿意给他们提供粮草的话时的惊讶表情,王源便忍不住的想笑。玄宗怕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举双手赞成这件事。玄宗像是个绷紧了身上的刺的大刺猬,本来可能准备好跟自己在这件事上角力,然而自己却教他扑了个空。
看起来似乎自己认怂了,让玄宗如意以偿的达到了目的,但其实在王源看来,这只是一种策略上的应对而已。王源明白,想让玄宗放弃建立一只和自己抗衡的兵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玄宗决意要去做,自己也没什么好的理由去阻止。如果自己竭力阻止他那样做,反而对玄宗有利,那会让大唐上下都对自己颇有微词。
自己可以用挪用粮草的借口宰了房琯,有着如此合理的理由,最终都落得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声,若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阻止,那自己还不被骂成是狼子野心之人?
如果王源当真有那种心思倒也罢了,但事实上不到万不得已,王源是绝不会走上那条路的。这年头,最重的便是忠孝节义。别看自己现在好像在大唐名声不错,深受爱戴。一旦自己扯旗造反,那便和安禄山一样为世人所唾骂,被所有人所抛弃。民心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民心,就算一时得势,也注定要死无葬身之地。安禄山便是个例子。所以王源只想能够竭力维持和玄宗之间的关系不破裂,寄希望于玄宗之后继位之人能明白自己并无野心,能和自己和平相处。
但王源当然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当矛盾不可调和之时,王源绝不会害怕去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惊天动地之事来。但那只是最后的选择,王源并不想事情走到那样的极端。
所以王源不会去毫无理由授人以柄的去反对玄宗要做的事情,他选择的是更聪明的做法,支持玄宗去做,在舆论上占据上风,让那些随时准备因为此事而对自己放冷箭的人失去目标。同时这么做也能达到一种暂时的妥协。
显而易见的效果便是,在王源让步之后,玄宗便同意了王源今冬不攻长安的解释,也同意了王源所有的人事推荐。玄宗其实也清楚的很,一味的对抗会逼得王源铤而走险。作为一个坐在宝座上几十年的皇帝,当初的圣明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他知道该何时进退,何时取舍。他知道该如何维持着关系的平衡,不至于太松或者太紧而失衡。
但玄宗不知道的是,他面对的这个王源绝不是他以前所面对的任何一个臣子。无论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还是他们之前的张九龄等人,虽然都是当世绝顶人才,个个心有七窍。但这些人毕竟拘泥于他们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的空间,他们都被忠孝节义熏陶着,即便当中有些人干了些不可告人之事,但底线都是尽忠于玄宗尽忠于朝廷的。但王源可不同,王源可不是什么忠臣孝子。
王源是从后世穿越而来,忠臣孝子那一套对他完全不起作用。王源只凭着良知做事,或者说在良知之外他只凭着利弊做事。某些时候,自身的利弊都会置于良知之上。这样的人是后世无信仰的社会塑造出的标准人格,正因如此,在大唐这个年代,王源的一些作为会让人觉得突兀和不合情理。但在王源自己看来,那却是完全的合乎情理。
所以,玄宗若是知道王源今日所谓的让步之后所隐藏的目的得话,怕是会吐血三升。
大街上,和王源并辔而行的李宓忍不住问起了王源不但不反对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募兵,反而愿意供应粮草的事情。在李宓等人看来,王源的举动是让人难以理解的。这就好像自己被卖了,却还笑嘻嘻的帮着数钱是一个道理。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粮草物资,让他们壮大兵马之后,那兵马可是要牵制神策军,牵制王源的啊。
面对李宓的询问,王源本不想告诉他们自己的心里的想法,但他忽然觉得自己需要信任身边的这些人。特别是李宓赵青谭平宋建功这些人,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自己没有必要对他们太过防备。有时候要赢得他们真正的忠心,便是对他们推心置腹。
得得得清脆的马蹄声里,王源缓缓的道出了自己之所以愿意让步的缘由。“李老将军,赵青谭平,你们该不会以为我是发了疯了吧。居然主动提供李光弼和郭子仪粮草,让他们壮大起来。”王源笑道。
“是啊,大帅怎么想的,我们都觉得很是诧异。刚才下朝之后,我和赵青谭平两位兄弟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李宓道。
王源道:“你们难道真的以为我这次反对便能有效么?在粮草物资如此紧缺的情形下不宜增兵,这件事我都跟陛下说了很多遍了。可是陛下听了么?足见陛下是铁了心要这么干了,所以反对是毫无意义的,反倒会召来不利的舆论。”
“但大帅也不能主动给他们粮草啊,这岂非是助他们一臂之力?那只兵马若是招募起来,对我神策军,对大帅有何好处?”李宓道。
王源笑道:“既然不能阻止,何妨成人之美。况且你以为他们当真没有粮草么?现在我神策军所食军粮都是我囤聚的粮草,南方州府运送来的粮草你以为全部供应了朝廷和百姓们么?韦见素是个滑头,陛下若要他拨付一部分粮草给李光弼和郭子仪,你们猜他敢不敢不同意?”
“大帅是说,陛下故意弄得什么募捐财物买粮供应郭子仪和李光弼的举动只是做戏?”李宓沉声道。
第894章 雄心
王源道:“当然是做戏,只是做给我看的,教我没有理由去在粮草之事上做文章。暗地里,韦见素一定会拨粮草给李光弼和郭子仪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如此,我何不顺水推舟,主动承担其全部粮草的供应,顺手从韦见素手中将南方州府运抵的粮草尽数接管。这样所有的粮草进来都必须经过我手,便于我控制所有的粮草进出,这不是件好事么?”
李宓抚须皱眉道:“好事是好事,可是这样一来,李光弼和郭子仪岂非要大肆募兵了,反正你承诺粮草全部供应。在此之前他们或许因为粮草数量不足而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募兵。现在事情公开了,他们岂非肆无忌惮了?那样一来,南方州府运抵的粮草可不够花销,怕是还要动用大帅储存的私粮了。等于大帅用自己储存的私粮供应给李光弼和郭子仪扩大兵马。与其如此,还不如我神策军扩军呢,干什么好了他们?两个败军之将,跑来成都说了大帅一大堆的不是,大帅却要帮他们么?”
王源呵呵笑道:“你老将军不用愤愤不平,事情换个角度来看,你便不会如此不开心了。我巴不得他们扩大招募兵马呢,因为明年春天反攻平叛需要大批的兵力。他二人若是能招募大量兵马,倒也省的我去烦心。我不妨告诉你们,李光弼和郭子仪招募的兵马便是明年春天进攻长安的先锋军。我希望他招募个十万八万的,这样我神策军便可不用遭受攻城的损失了。”
“可是……那二人怎会同意作为先锋军攻长安?他们并不归于大帅管辖呢。”赵青问出了李宓谭平都想问的话。
王源呵呵笑道:“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因为他们靠谁吃饭?他们的粮草归谁供应?你们以为我只是花钱养他们当个冤大头么?他们若不听我调度,我便断他们的粮,不给他们饭吃。恶狗不听话便不给骨头,饿的他半死,瞧他还饿不饿?”
此言一出,李宓谭平赵青三人尽皆愕然,直到此时,他们才明白了王源为何会愿意出粮食供应李光弼和郭子仪。原来王源正是要借由此举控制住郭李大军的粮草供应,将朝廷所有的粮食进出都控制在自己手里。郭子仪和李光弼如果知道王源承诺将供应足量的粮草的话,他们定然大肆的招募兵马。但庞大的军队却最终不得不受制于王源之手。如果他们不听调度,王源便给他们断粮,那他们招募再多的兵马也会在断粮之后灰飞烟灭。所以他们只有一条路,便是听候王源调度。
而且王源已经说了,要他们攻打长安时作为打头阵的前锋军。也就是说,他们招募的兵马在长安一战之后必将损失惨重,而神策军却可能毫发不伤。王源是假借叛军之手削弱他们的兵力,从而达到牢牢把握主动权的作用。
几人想明白了这一点,看向王源的眼神简直只能用恐惧来形容了。大帅这一手是真的毒辣,毒辣到令人发指。很难想象,那被人取笑的举动之后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阴谋,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王源看着三人投向自己的奇异目光笑道:“怎么?为何这般看着我?难道你们希望我神策军去攻长安,死伤殆尽么?有人希望我神策军死绝了,好让他们掌控大局。让我们在他们鼻息之下捡饭吃,你们愿意么?我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说了,有些人恩将仇报,背后捣鬼,我岂能不给他们教训。否则天下人都以为我王源是任人欺凌之人了。”
……
成都城西北角,这里是一处禁地。数年以前,王源便在此处征地造宅,建起了一圈大大围墙。从那时起,这围墙之内便高炉林立,烟尘缭绕。让周边百姓侧目的是,几乎每天都有百十辆满载货物的大车进进出出,往这个围墙院落中运进运出各种不知名的货物。
围墙内也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各种爆炸之声,有时候这爆炸声惊天动地的响亮,震得地面都颤抖不已。老成都的居民还记得,数年前的一个夜晚,城西北发生了一次剧烈的爆炸。那天夜里爆炸的红光闪耀天边,让全城百姓都为之震动。事后,据说那次爆炸死了不少的人,连时任剑南节度使的王源都亲自前往查看。在那之后,剑南军不久便有了他们的招牌利器霹雳弹。
近几年时间里,围墙周围的民宅被迁移了大半,围墙也扩充了几匝,加高到了几丈高。围墙内外的防卫也更加的严密,守卫的兵马从百余名增加了五六百,周围箭塔林立。围墙数百步之内的范围成了所有人禁足的禁区。每日里只看到无数的车马进出,只看到围墙内越发浓烈的烟尘以及越来越密集的爆炸声,却没人知道这里到底是怎样一处所在。
在成都的百姓们看来,城西北角的这一处所在成为了成都城中最为神秘、守卫的最为严密的一处地方。越是神秘之处便越是引人好奇,近两年有不少人总是想探探究竟,也由此产生了不少命案。两年间因为有意或者无意闯入禁区的人被射杀了数十人,引发了不小的纷争。
王源一行于午前时分抵达了成都西北角的兵工厂。兵工厂是成都城中王源最为重视的一处所在,为了这座兵工厂,王源已经不知道投入了多少的钱物和人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当然是值得的,霹雳弹的研发问世让王源在数次重大战役之中无往不利,这是划时代的武器,为此付出代价是绝对值得的。但随着近两年的战事发展,霹雳弹的局限性也逐渐暴露。
爆炸的威力虽然强大,但没有强到无坚不摧的地步。况且没有冶炼技术的支撑,王源无法制造出像样的发射装置,不得不依旧依靠投射方式发射炮弹,实在是有些宝马拉破车的感觉。即使绞尽脑汁的经过改良,神威炮投射的射程以及远近的调节都是硬伤,无法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应对,这让王源很是不快。
譬如目前面临的攻长安之战,面对长安城经过全面加强的城防,霹雳弹便不足以摧毁城防,为攻城战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若是弹药的威力足够强,便可轰塌城防打开缺口,让攻城战变得轻松起来。而且,最高射程只能达到一千余步的神威炮也无法对长安城这样方圆十余里的大城池进行城内摧毁轰炸。当年在面对羊且咩城的狭长地形时,神威炮全城无差别轰炸的威势历历在目,但面对长安城这样的大城池,神威炮却根本毫无办法。最远射程的神威炮在安全距离内发射,也只能覆盖城墙内六七百步的街区,对于长安城这样的大城池无异于是挠痒痒。
而且,因为制造工艺等等的原因,霹雳弹的造价实在太高,每一发霹雳弹投射出去都是数十贯钱的抛洒。面对长安城这样的大城,砸个几千枚炮弹也是杯水车薪,但这种消耗对王源而言却有些承受不住。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王源下定决心要进行更大的火器的改良。没理由手握伏火方这种逆天的东西,却只能让它发挥如此小的效用,这是王源不能忍受的。
这两年,王源大规模的扩大了兵工长的规模,将其占地面积扩大了五倍有余。原先靠近城墙一角的伏火方炼制以及霹雳弹的制作工坊,其实已经只占据了兵工厂的一个角落而已。其他地方也建立起了形形色色的工坊,以优厚待遇广罗天下能工巧匠来此,研制一些王源提出的一些设想。
所以,严格来说,这座兵工厂其实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兵工厂,而是一种集研制实验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的综合火器研制机构。规模着实不小。
对于火器的改良,王源大致有两个方向的考虑。其一便是大型火器的研制,如何让霹雳弹射程更远,移动的更灵活,战时的作战也更灵活,这是大型火器的研制的重点。王源知道,若想解决所有的问题,从根本上上便要改变霹雳弹的投射方式。以神威炮抛射的方式发射炮弹,便是制约着火器发挥效用的最大的短板。现有的神威炮无论从结构还是强度上的改良已经到了极限,就像一个人的负重到了极限,压上一根稻草都可能会让他倒下,所以挖掘射程强度和灵活度已经没有了空间。所以,王源觉得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摒弃神威炮抛射炮弹的方式,转而研发真正的大炮。
当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这年头的冶炼技术并没有达到可以铸造能经受住火药爆炸的巨大压力而不会毁损的高强度钢铁。后世王源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不够,不过王源明白,铸造炮筒用的金属既要有很好的延展性,又要有一定的强度。在这各时代,要做到这一点是颇不容易的。大唐也有冶铁炉的工艺,钢铁的冶炼技术却还在初级阶段。冶炼炉并不能达到一定的高温,所以生铁之中的残留物颇多,铸造出来的铁器要么太脆,要么太软,总之并不能用来铸造可以用来铸造炮管的高强度金属。
倒是有一种材料可以满足铸炮的要求,那便是青铜。然而以青铜铸炮的代价王源根本承受不起。这可是铜本位的时代啊,铜就是钱,一门炮起码需要数百乃至上千斤的铜来铸造。以开元通宝的形制,一千枚铜钱官方规定的重量为六斤四两。一门炮光是炮管的铸造便需要价值五六百贯的青铜,这显然是巨大的负担。
以王源的财力,若是以青铜铸炮是不可取的,在财力拮据的情况下,无法达到批量成型的效果。而且这些铜炮也有使用寿命,无法保证一劳永逸,不断的在铸炮材料上投入巨额资金,王源也根本没有这个财力。
不过,王源还是咬着牙花了代价铸造了十门铜炮。这倒不是为了打仗,而是让那些对金属大炮一无所知的工匠们作为实验用品,用来摸索大炮的制作方法。
炮管能造出来是一回事,能否发射却是另外一回事。王源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对具体的细节记忆模糊,所以交代给那些钻研的工匠的话也是语焉不详模棱两可,他们便只能在王源描述不全的言语中,对照实物钻研探索,希望能找到王大帅所要求的能够将炮弹从这个铜炮管中打出去的办法。
这个过程之缓慢可想而知。王源实际上提供的帮助并不大,他只能含糊的告诉那些人,如何以火药燃烧将炮弹打出炮膛,至于具体的结构和方法,王源自己也是两眼一抹黑的。但王源知道,这些结构和技术性的东西必须要全部弄清楚,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寻找替代的铸炮材料,进行大规模的铸造流程。那又将是另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王源并没有奢望能很快达成目标,但他希望越快越好。
对于火器的研制除了大型火器之外,王源要求的另一个钻研的方向便是小型的可供单兵使用的火器。王源并不奢望能造出火枪来,因为以现如今的科技水平是绝无可能的。自己没有那方面的机械原理知识,这年头也没有加工精密零件的能力,其他关于材料,火药等方面的限制也颇多,不花个几十年的钻研是根本不可能造出火枪来的。
王源所希望的便是能够造出可用于单兵作战的具有杀伤力的简易火器,或者是基于现今兵器水准之上的一些结合品。譬如王源要求张正一造出可以用手掷便可引爆的类似手雷的近战火器,以及可以用于弓箭手附着于箭支上射出引爆的爆炸物。那已经是王源所能想到的,这年头能造出的单兵火器的极限了。
类似手榴弹这样的玩意儿王源觉得应该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当年王源亲眼见识了相府十虎用过投掷的毒磷弹,效果颇为惊人。也正因为毒磷弹的启发,王源才下定决定要研制出伏火方制作火器。然而,由于毒磷弹的配比失轶,后来张正一配置出的火药和毒磷弹的配比显然是不同的,需要以剧烈撞击才能引爆,这让伏火方只能拘泥于用在霹雳弹上。通过高抛落地的重击引发爆炸,而人力投掷的力度显然不够。这便是火药配比不同产生的敏感度的不同。
后世火药的发展已经走到了精细之极的极端,有些火药迟钝到需要苛刻的条件才能引爆。而有的甚至连轻微的摩擦都能让它爆炸,这便是巨大的差别。王源所需要的便是那种可投掷爆炸的火药,就像后世民间常见的摔炮一般。这个在后世应该是极其简单的火药配比,在这年头却难如登天。
点火投掷也是一种方式,但这年头可没有雷管导火索之类的玩意儿,王源也不知其原理,不知如何能造得出。每个士兵身上都带着火种,战时吹火点燃投掷也是不现实的。谁在战场上随身带着火种,紧要关头还要去吹亮火折子点火。遇到天降大雨,岂非什么都完了。王源不希望当装备了这些玩意后,却拘泥于一些小小的因素而无法实用,那在战场上岂非是拿性命在开玩笑。
同样,箭支携带火药射箭爆炸造成杀伤效果,也是王源希望的一个方向。王源将之称为爆破箭。这种想法若能实现,将大大增加箭支的威力。以前箭支射中敌人若是不及要害的话难有射杀的作用。很多时候可以看到,战场上的人马身上插满了箭支,但他们却依旧能挥刀砍杀奔跑自如。那便是箭支没有射中要害,或者是被铠甲阻挡之后无法洞穿身体的缘故。如果爆破箭的设想能够成功,只需一支箭射中人马身体,火药的爆炸便可将对手彻底报废。就算不死,也失去行动能力。一箭可低十箭之威,效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王源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是超越这个时代的行为,或许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但王源认为,这年头若不以绝对的武力压制,是绝对没有真正的和平的。当一只兵马拥有不可战胜的能力,能够以毁灭性的打击摧毁对手的时候,那些潜在的对手除了臣服便毫无出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对手,对抗便是自寻死路,或许会迎来真正的和平。当王源的所有设想都成为现实的时候,他所领的兵马将是无敌之师,所到之处将毫无阻碍。当然真正的和平不在于武力的强迫,但在文治之前,武力的压制才是前提。
其实所有这些设想早两年前王源便提出来并积极的实施了。在剑南安逸的时光里,王源是兵工厂的常客。他和兵工厂中的工匠和方士们常常混在一处,帮着出出主意什么的。但当安禄山反叛之后,王源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来查看进度了。虽然王源知道,这一年时间也许没什么进展,因为若有大的进展自己不可能不被告知。但昨天晚饭后,负责整个兵工厂运作的柳熏直请黄三转告王源,要他今日务必今日去兵工厂视察一番,这让王源颇有些兴奋。也许是某些方面有了进展,否则柳熏直不会主动的邀请自己前往。
兵工厂高大森严的院门前,王源和李宓赵青等人策马抵达。院门外,一身黑袍相貌清隽的柳熏直早已带着几个人在门口等待。见王源等十余骑抵达门前,柳熏直忙上前拱手行礼。
王源翻身下马,拱手哈哈笑道:“柳先生好,等候多时了吧。”
柳熏直呵呵笑道:“那是应该的,相国事务繁忙,自然是国事为先。不过老朽却知道,相国是一定会来的。”
王源呵呵笑道:“那是自然,这里的事也是很重要的。柳先生这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么?”
柳熏直神秘一笑道:“先卖个关子,让相关人等自己跟相国禀报便是。”
王源哈哈一笑道:“还卖关子么?也好。咱们走着。”
柳熏直伸手躬身道:“相国,各位将军请。”
众人举步往院中行去,进了围墙之后,厚重的大门在后方哐当关闭。王源放眼四顾,但见院墙内箭塔林立,上面的士兵握着弓箭四下张望。墙内各处,十几只巡逻士兵交叉往来,一副严加警戒的模样。
“很好,此处的保护一定要严密,不准任何人摸进来。里边的人员和物资都是无价之宝,不能有半分闪失。”王源道。
李宓呵呵笑道:“遵照大帅之命,卑职增派了三百兵士守卫。兵工厂中驻军已达千人,加之有高墙高塔的护卫,绝无纰漏。这几个月,倒是有不少不长眼的喜欢探头探脑,不过却都被射杀在墙外。”
王源点头道:“如今成都城中鱼龙混杂,自然是要多加小心。有些人不安分,总希望窥探些什么秘密,来了便不要让他们活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