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御膳房开始忙碌的时候,薛承早已带人出了城门。
他身着鸦青色羽缎盘领窄袖袍衫,下着黑色宽裤,腿上绑着装饰用的满绣厚帛吊腿,足蹬乌皮靴。
御赐的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年轻的面庞上有着与年纪不相符合的沉稳。
骑马跟在薛承身边的是礼部员外郎陶秋白,人如其名,翩翩书生、秋水白露般的人物,只可惜此时骑在马上,又被那么多百姓围观指点,浑身都不自在,面部表情跟四肢关节同样僵硬,十分的风|流也只剩下了四五分。
吐蕃王入京的事儿,几个月前就在京城传遍了,大家都在等着看热闹,所以即便这会儿时辰尚早,但是路两旁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马上二人一文一武,一个儒雅一个硬朗,出宫后一路走来,引得路边一阵阵地欢呼,不时有胆大的姑娘朝二人投去手帕和香囊。
郑庭萱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天不亮就带着秋兰儿出来占位置,此时看着薛承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模样,脸颊上忍不住飞起两抹红晕。
“兰儿,你知道么,当年他带兵得胜凯旋回京,也是骑在马上,我那会儿在茶楼二楼的雅间内,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心里就再也没装下过别人……”
秋兰儿却一直十分警惕地留意着周围,还不时提醒道:“姑娘小声些,当心叫人听了去。”
郑庭萱此时却什么都听不进去,只痴痴地看着薛承远去的背影。
秋兰儿有些不安,轻扯郑庭萱的袖子道:“姑娘,人越来越多,咱们还是回去吧。”
“薛将军一会儿还会再回城的,好不容易占到的位子,怎么能回去!”
郑庭萱哪里肯走,若非看着薛承身后的禁军都全副戎装,她恨不得冲出去拦住马头,好能多看薛承两眼。
薛承打小就习惯了旁人的目光,经过之前几年的磨砺之后,越发不把周围的打量和议论放在心上,带着人一路打马赶到吐蕃王车队的驻扎地。
他翻身下马,大氅翻飞如海浪滚滚,气势十足。
陶秋白也想学着薛承般下马,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整个人从马背上滑下去,若非被薛承不着痕迹地扶了一把,肯定就要当众出丑了。
“多谢薛将军。”陶秋白站稳身子,急忙向薛承道谢。
“陶大人客气了。”
虽然陶秋白是年轻官员,但其实也已过而立之年,只是相对于朝中其他官员来说,算是年轻才俊了。
但是跟薛承比起来,就不敢再自称年轻了。
陶秋白算是寒门贵子,科举出仕,在朝中没有根基,先帝时一直在礼部做个不起眼的文职小吏,去年才被提拔起来。
此番被皇上钦点,让他配合薛承一起出城迎接吐蕃王一行人。
虽然皇上明面上说,如今天气寒冷,骑马出城太过辛苦,照顾老臣们的身体,加之陶秋白年纪与薛承相近,更容易沟通配合。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只要此番吐蕃王入京的事儿不出纰漏,陶秋白肯定又要再上一层楼了。
从陶秋白到薛承,朝臣们渐渐觉得皇上提拔年轻官员的意图,这使得一些老臣在背后颇有些怨怼,甚至还生出些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悲凉之感。
众人下马后简单整理了一下,然后去主帐面见吐蕃王嘉勒斯赉。
“薛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薛承闻言扭头,面色立刻沉了下去,眉心微蹙道:”扎拉钦?你怎么在这里?”
陶秋白也循声看过去,这次为了接待吐蕃王来访,礼部上下都详细地了解过吐蕃当地的穿着、饮食、忌讳等等习俗。
所以虽然他不知道扎拉钦是谁,但当看清对方的服饰之后,面色顿时严肃起来,见二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忙上前笑着打招呼道:“薛大人,这位是?你们认识?”
薛承从陶秋白的语气中听出异样,侧身面向他低声问:“怎么了?”
“看对方的穿着打扮和身后的随从,他在吐蕃的地位应该很高,甚至是仅次于吐蕃王的高……”
薛承闻言微微吃惊,继而想到之前得到的消息,说吐蕃王选中的继承人早已先一步入京,并未跟吐蕃王一起出发。
难道扎拉钦就是吐蕃王认可的继承人?
薛承眯起眼睛,看向笑得一脸灿烂的扎拉钦,也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不卑不亢地点头示意道:“礼部员外郎陶秋白、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薛承求见吐蕃王。”
“二位请随我来。”扎拉钦却并不介绍自己,只是转身,领先薛承半步走在前面,充当带路人,边走边道,“夏娘子最近可好?上次送过阿芙蓉之后我就有事不得不离开保定府,当时走得着急,也未曾去与夏娘子辞行,着实失礼,希望夏娘子不要生我的气才好。”
薛承目视前方,看都不看扎拉钦道:“内子并不知道此事,她以为你一直都在保定府。”
扎拉钦的脚步微微一顿,但是紧接着,他就向前跨了一大步遮掩了过去,依旧不放弃地问:“那我上次送的阿芙蓉夏娘子喜欢么?只可惜上次能找到的阿芙蓉都还是幼苗,要等到明年才能成熟,否则此番宫宴若是能用上,夏娘子的菜品肯定能够艳惊四座。”
薛承闻言,这才看向扎拉钦,一脸认真地说:“月初的菜不需要靠阿芙蓉,本身就可以艳惊四座。”
“……”扎拉钦被他说得一窒,“这是自然,只是有阿芙蓉会更加锦上添花……”
“吐蕃做菜都会加阿芙蓉么?”薛承想起夏月初的担忧,忍不住反问。
陶秋白闻言皱眉,心道阿芙蓉不是药么?回忆这几个月看了那么多有关吐蕃的资料,可从来没有吐蕃喜食药膳的记录。
扎拉钦并不觉得用阿芙蓉做调料有什么不对,并不在意地答道:“只有宫中和个别上档次的酒楼才会用,一般人哪里吃得起这个。”
薛承闻言,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此事暗暗记在心里。
(未完待续)
他身着鸦青色羽缎盘领窄袖袍衫,下着黑色宽裤,腿上绑着装饰用的满绣厚帛吊腿,足蹬乌皮靴。
御赐的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年轻的面庞上有着与年纪不相符合的沉稳。
骑马跟在薛承身边的是礼部员外郎陶秋白,人如其名,翩翩书生、秋水白露般的人物,只可惜此时骑在马上,又被那么多百姓围观指点,浑身都不自在,面部表情跟四肢关节同样僵硬,十分的风|流也只剩下了四五分。
吐蕃王入京的事儿,几个月前就在京城传遍了,大家都在等着看热闹,所以即便这会儿时辰尚早,但是路两旁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马上二人一文一武,一个儒雅一个硬朗,出宫后一路走来,引得路边一阵阵地欢呼,不时有胆大的姑娘朝二人投去手帕和香囊。
郑庭萱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天不亮就带着秋兰儿出来占位置,此时看着薛承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模样,脸颊上忍不住飞起两抹红晕。
“兰儿,你知道么,当年他带兵得胜凯旋回京,也是骑在马上,我那会儿在茶楼二楼的雅间内,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心里就再也没装下过别人……”
秋兰儿却一直十分警惕地留意着周围,还不时提醒道:“姑娘小声些,当心叫人听了去。”
郑庭萱此时却什么都听不进去,只痴痴地看着薛承远去的背影。
秋兰儿有些不安,轻扯郑庭萱的袖子道:“姑娘,人越来越多,咱们还是回去吧。”
“薛将军一会儿还会再回城的,好不容易占到的位子,怎么能回去!”
郑庭萱哪里肯走,若非看着薛承身后的禁军都全副戎装,她恨不得冲出去拦住马头,好能多看薛承两眼。
薛承打小就习惯了旁人的目光,经过之前几年的磨砺之后,越发不把周围的打量和议论放在心上,带着人一路打马赶到吐蕃王车队的驻扎地。
他翻身下马,大氅翻飞如海浪滚滚,气势十足。
陶秋白也想学着薛承般下马,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整个人从马背上滑下去,若非被薛承不着痕迹地扶了一把,肯定就要当众出丑了。
“多谢薛将军。”陶秋白站稳身子,急忙向薛承道谢。
“陶大人客气了。”
虽然陶秋白是年轻官员,但其实也已过而立之年,只是相对于朝中其他官员来说,算是年轻才俊了。
但是跟薛承比起来,就不敢再自称年轻了。
陶秋白算是寒门贵子,科举出仕,在朝中没有根基,先帝时一直在礼部做个不起眼的文职小吏,去年才被提拔起来。
此番被皇上钦点,让他配合薛承一起出城迎接吐蕃王一行人。
虽然皇上明面上说,如今天气寒冷,骑马出城太过辛苦,照顾老臣们的身体,加之陶秋白年纪与薛承相近,更容易沟通配合。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只要此番吐蕃王入京的事儿不出纰漏,陶秋白肯定又要再上一层楼了。
从陶秋白到薛承,朝臣们渐渐觉得皇上提拔年轻官员的意图,这使得一些老臣在背后颇有些怨怼,甚至还生出些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悲凉之感。
众人下马后简单整理了一下,然后去主帐面见吐蕃王嘉勒斯赉。
“薛将军,咱们又见面了。”
薛承闻言扭头,面色立刻沉了下去,眉心微蹙道:”扎拉钦?你怎么在这里?”
陶秋白也循声看过去,这次为了接待吐蕃王来访,礼部上下都详细地了解过吐蕃当地的穿着、饮食、忌讳等等习俗。
所以虽然他不知道扎拉钦是谁,但当看清对方的服饰之后,面色顿时严肃起来,见二人之间的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忙上前笑着打招呼道:“薛大人,这位是?你们认识?”
薛承从陶秋白的语气中听出异样,侧身面向他低声问:“怎么了?”
“看对方的穿着打扮和身后的随从,他在吐蕃的地位应该很高,甚至是仅次于吐蕃王的高……”
薛承闻言微微吃惊,继而想到之前得到的消息,说吐蕃王选中的继承人早已先一步入京,并未跟吐蕃王一起出发。
难道扎拉钦就是吐蕃王认可的继承人?
薛承眯起眼睛,看向笑得一脸灿烂的扎拉钦,也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不卑不亢地点头示意道:“礼部员外郎陶秋白、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薛承求见吐蕃王。”
“二位请随我来。”扎拉钦却并不介绍自己,只是转身,领先薛承半步走在前面,充当带路人,边走边道,“夏娘子最近可好?上次送过阿芙蓉之后我就有事不得不离开保定府,当时走得着急,也未曾去与夏娘子辞行,着实失礼,希望夏娘子不要生我的气才好。”
薛承目视前方,看都不看扎拉钦道:“内子并不知道此事,她以为你一直都在保定府。”
扎拉钦的脚步微微一顿,但是紧接着,他就向前跨了一大步遮掩了过去,依旧不放弃地问:“那我上次送的阿芙蓉夏娘子喜欢么?只可惜上次能找到的阿芙蓉都还是幼苗,要等到明年才能成熟,否则此番宫宴若是能用上,夏娘子的菜品肯定能够艳惊四座。”
薛承闻言,这才看向扎拉钦,一脸认真地说:“月初的菜不需要靠阿芙蓉,本身就可以艳惊四座。”
“……”扎拉钦被他说得一窒,“这是自然,只是有阿芙蓉会更加锦上添花……”
“吐蕃做菜都会加阿芙蓉么?”薛承想起夏月初的担忧,忍不住反问。
陶秋白闻言皱眉,心道阿芙蓉不是药么?回忆这几个月看了那么多有关吐蕃的资料,可从来没有吐蕃喜食药膳的记录。
扎拉钦并不觉得用阿芙蓉做调料有什么不对,并不在意地答道:“只有宫中和个别上档次的酒楼才会用,一般人哪里吃得起这个。”
薛承闻言,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此事暗暗记在心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