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广州通往中原,已经打通了四条商路。
最新开通的大瘐岭路也叫梅关路,这条路最新,却也最便捷。
第二条路线,则从湖南郴州越骑田岭,沿北江支流武水经乐昌到韶关,再顺新疏通的北江航道南下抵广州。这条路线,也是这次新拓宽加修的,与大瘐路同时开工,同时完工。
第三条路,由湘江支流潇水上溯至九嶷山,出阳山关后,沿北江支流连江经连县、阳山到英德,再顺水下至广州,这条路也是新拓修的,称为连郴路。
第四条路,则是传统的湘桂走廊,当年秦始皇南征时打通的。
从湘江南下翻过越城岭,经灵渠入漓江抵梧州,再转入西江至广州的桂州路。
原本广州通中原的陆路,仅湘桂走廊,道路遥远,特别是漓江灵渠一段,更是经常拥堵,使的商货不畅。
秦琅打通了大瘐梅关路,又拓修了两条连接湖南的新道,一时间,独木桥变成了四路通畅。
往来过岭的商货再也不用担心拥堵了,西江、北江,以及岭北的湘江、赣江,这四大水道,便形成了黄金水道。
再加上海上航线,现在广州是五脉俱通。
广州港的工商更加繁荣,甚至还带动了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沿途地方,南下的矿石、铁料、丝绸、瓷器,北上的粮食、白糖、铁器等,日夜不断。
以往五岭一带,群山连绵不绝,交通不便,穷乡僻壤,尽是些山蛮南夷,现如今一个个也沾光开始发展起来,也不再相互劫掠,抢夺孩子人口贩卖了,各个都或开矿或跑运输或开店,腰包也鼓起来了。
当然,这也与沿线新设的四条驿站线有关,秦琅可是沿着这四条商道驿线,驻扎了四路岭南镇戍兵,修筑要塞、碉堡,并移民屯垦,大量的新移民涌入山区,开矿、垦田,屯兵屯田。
山蛮们想再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兼职山贼,也难了。
商人们现在经过这几条路线,有时都可以直接夜宿在路边,再不用担心劫匪,广州府的静海军,桂州府的静江军,那都是巡逻不断,敢有为匪抢劫者,下手可是非常狠的。
总的来说,在长孙复这些很早就已经南下的中原商人们看来,岭南的经商环境越来越好,商路也越来越通畅了,现在每年都有无数的中原商人、豪强跟着南下,但对早就南下的他们来说,最好的肉已经被他们划进了碗里,并不用担心。
甚至中原来的人越多,这边越兴盛,说个简单的例子,他们这些人不仅占据了最好的买卖,那些新来的就算要做点其它的,想喝口汤,也得先拜过他们的码头,甚至得让他们抽一头。
当然,这一切,其实都跟卫公坐镇岭南,对工商的大力扶持有关,大环境好,所以大家都活的滋润。
现在卫公要回长安了,大家心里总有些不安。
“你们说卫公这次回京后,还会回来吗?”
“肯定还会回来的,短则三两月,长则最多半年,按惯例,先帝会在秋后安葬献陵,卫公应当会在事情结束后返回岭南。”长孙复摩挲着义兴紫砂小茶壶,“岭南这几年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如今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俚僚蛮依然经常做乱,甚至如冯冼陈宁杨高等豪强,也一直有些蠢蠢欲动,没有卫公,只怕其它人来也镇不住,你们忘记了党仁弘和周绍范两位刺史怎么没的?”
岭南如今表现上还算平稳,与秦琅的强力手腕分不开,这位带着千军万马,无数战舰来的秦相公,前后可是开刀杀了不少人,什么光明教、鹰巢,什么走私海商,什么叛乱俚僚,溪垌蛮,更别说平句町之乱,更是杀的人头滚滚,左右溪和侬河据说都被血染红,被尸体堵塞。
而另一方面,这位卫公也并不只是一味的屠杀威慑,他比党仁弘等强的地方,就在于他一手拿刀砍人,一手却提着钱袋子,兴工商,开海贸,拉着岭南的这些俚帅蛮王各地豪强大户以及海商们合作。
开矿山冶炼,种甘蔗制糖,种棉花织布,造海船贸易,工商贸易大兴的同时,给这些地方的旧势力也留足了好处,同时引入中原的这些勋戚新贵、旧阀豪门南下,重新分配利润,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在原来的那个盆子里抢岭南人的食,而是把饼做的更大,分的人虽然多了,可每个人能分到的其实比以前多的多。
正是在这种有力的手腕下,冯宁陈等俚帅,还有谈殿等蛮王,虽然一直有些蠢动,可一直没动起来,就在于他们本身内部也都无法达成一致,在这些利益面前,想要掀桌子实在需要太大的勇气。
秦琅的强就在于他能硬能软。
而且他是皇帝宠臣,在皇帝那里有着无比的信任,想用其它的法子把他调走都能,更别说如对付党弘仁一样下套玩阴的,而直接狗急跳墙如对周绍范一样下死手,更不可行。
在广州盘踞多年的光明教,还有着鹰巢这么强力的刺客盟,结果都还是在秦琅手下灰飞烟灭。
而秦琅一面大兴工商同时,又在岭南迅速的组建起了镇戍体系,大唐朝廷在岭南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南海上航行巡逻的水师舰队,更是让岭南的这些俚帅蛮王们,越来越生不起反抗之心了。
过去中原商人南下,还得给冯宁等各家孝敬,得接受他们的盘剥分成,但是现在,反过来了。
冯宁等地头蛇,如今也得争相讨好他们这些过江龙,因为他们掌握着更多的资源。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秦琅。
“桂州西边的都泥江(红水河),潭水(柳江)一带的僚蛮还在闹吗?”
“闹呢,之前那边大小数十羁縻蛮州,上次被卫公一刀砍下去,全合并入柳宜融三州,皆提升为朝廷直管的正州,卫公也不让蛮子们当什么刺史县令了,直接从广州府选派了官吏去任刺史、县令、参军等,在那边直接改土归流,修驿站筑军堡设屯庄,蛮子们不乐意了,闹的正欢呢。”杜家的管事道。
长孙复冷笑几声。
“闹吧,鼠目寸光的蠢货,广府到现在还没对那边动手,只是为了引蛇出洞,好一网打尽而已,还真以为自己那点实力,能跟大唐叫板?他们连挑战卫公的能力都没半分,不知死活。”
商人们都笑了起来。
没有人相信秦琅收拾不了那边的蛮子,想句町蛮入侵,最后拉反了大部份左右溪蛮,结果呢?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甚至不少精明的家伙,都在提前准备,就等广府精锐唐军杀过去后,他们就要跟着后面过去捡便宜。
每次大战之后,商人们都如同过大年一般兴奋。
无数的蛮族俘虏,那些山里的牲畜牛羊,甚至是各种药材皮毛,还有那些宝贝一样的矿山,却不为蛮子们所知道利用开发,只要唐军击败蛮子们,他们就能立即跟广府谈开发,办许可执照,交承包税费开工。
而且仗一开打,按秦琅向来习惯,军队后勤的粮草运输等,也都是要交给商人们来办的,从采购粮草,军服、药品等,再到运输上前线,这里面都是有很大利润的。
毕竟战争嘛,向来就不是一般的商业买卖可比的。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而除了这些,官军有时还会在占领区建城池、修道路,筑兵堡等,这些也需要大量的材料,甚至是工程建设,他们也都是能掺一脚,并赚一笔的。
只要战争一响,那就是黄金万两。
商人们个个盼着打仗,早点打,打大点。
“卫公这一走,只怕那些蛮子又能再跳腾几个月了。”
仗明显暂时打不了,广府那边没半点动静,大家囤积的物资商化,还有提前调度准备的人手,一时都派不上用场。
正聊着。
一名会馆仆人敲门进来,递上来一封经略府的公文。
长孙复打开看过,交给众人传阅。
“秦经略相公的公文,让广州各商会准备船只车马,调度粮食北上中原。”
“这是何意?”
“没听说中原缺粮啊?”
贞观三年以后,经历了几年的早霜寒灾粮荒后,是连续好几年的好年头,多数地方都是丰收。
又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各地粮食储备不少,尤其是转运司各地的常平粮仓里,更是粮食满满,大唐九大转运仓里,都是数百万上千万石的存粮。
“今年闰四月,先前两次发生日月合朔,日食天象,据说已经有人推测今年可能会有大灾发生,都水监也奏称今年黄淮长江流域,可能发生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卫公这估计也是未雨绸缪吧。”
“那今年岭南不会有什么洪灾吧?”有人问。
“岭南不会,虽然这冬春冷了点,但隔着五岭,与中原关联不大,再说了,岭南什么时候缺过粮?”
岭南虽没有中原那样的大平原,可是广州、交州两个河口冲积平原面积不小,最重要的是这边的气候普遍能够使作物一年两熟,交州那边甚至能三熟。更别说岭南总体人口终究还是远不及中原的,故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有很大的富余。
过去运输不便,岭南虽有粮,可运往中原不易,成本也高。
如今五路直通中原,无疑粮食运输起来也方便的多。
中原也许并不缺粮,但卫公还朝,带着大量岭南粮食北上,这无疑也是卫公镇岭南的政绩之一。
毕竟中原地广人多,经常发生灾荒,就算是开皇盛世之时,隋文帝都几度带着长安的官吏军民逃荒到洛阳就食,眼下朝廷不缺粮,并不代表永远不缺。
岭南粮食如果能够源源不断的北上,那么朝廷就新增了一个粮仓,这里面的意义十分重大,自然也是奇功一件。
最新开通的大瘐岭路也叫梅关路,这条路最新,却也最便捷。
第二条路线,则从湖南郴州越骑田岭,沿北江支流武水经乐昌到韶关,再顺新疏通的北江航道南下抵广州。这条路线,也是这次新拓宽加修的,与大瘐路同时开工,同时完工。
第三条路,由湘江支流潇水上溯至九嶷山,出阳山关后,沿北江支流连江经连县、阳山到英德,再顺水下至广州,这条路也是新拓修的,称为连郴路。
第四条路,则是传统的湘桂走廊,当年秦始皇南征时打通的。
从湘江南下翻过越城岭,经灵渠入漓江抵梧州,再转入西江至广州的桂州路。
原本广州通中原的陆路,仅湘桂走廊,道路遥远,特别是漓江灵渠一段,更是经常拥堵,使的商货不畅。
秦琅打通了大瘐梅关路,又拓修了两条连接湖南的新道,一时间,独木桥变成了四路通畅。
往来过岭的商货再也不用担心拥堵了,西江、北江,以及岭北的湘江、赣江,这四大水道,便形成了黄金水道。
再加上海上航线,现在广州是五脉俱通。
广州港的工商更加繁荣,甚至还带动了湘江赣江、西江北江沿途地方,南下的矿石、铁料、丝绸、瓷器,北上的粮食、白糖、铁器等,日夜不断。
以往五岭一带,群山连绵不绝,交通不便,穷乡僻壤,尽是些山蛮南夷,现如今一个个也沾光开始发展起来,也不再相互劫掠,抢夺孩子人口贩卖了,各个都或开矿或跑运输或开店,腰包也鼓起来了。
当然,这也与沿线新设的四条驿站线有关,秦琅可是沿着这四条商道驿线,驻扎了四路岭南镇戍兵,修筑要塞、碉堡,并移民屯垦,大量的新移民涌入山区,开矿、垦田,屯兵屯田。
山蛮们想再跟以前一样动不动兼职山贼,也难了。
商人们现在经过这几条路线,有时都可以直接夜宿在路边,再不用担心劫匪,广州府的静海军,桂州府的静江军,那都是巡逻不断,敢有为匪抢劫者,下手可是非常狠的。
总的来说,在长孙复这些很早就已经南下的中原商人们看来,岭南的经商环境越来越好,商路也越来越通畅了,现在每年都有无数的中原商人、豪强跟着南下,但对早就南下的他们来说,最好的肉已经被他们划进了碗里,并不用担心。
甚至中原来的人越多,这边越兴盛,说个简单的例子,他们这些人不仅占据了最好的买卖,那些新来的就算要做点其它的,想喝口汤,也得先拜过他们的码头,甚至得让他们抽一头。
当然,这一切,其实都跟卫公坐镇岭南,对工商的大力扶持有关,大环境好,所以大家都活的滋润。
现在卫公要回长安了,大家心里总有些不安。
“你们说卫公这次回京后,还会回来吗?”
“肯定还会回来的,短则三两月,长则最多半年,按惯例,先帝会在秋后安葬献陵,卫公应当会在事情结束后返回岭南。”长孙复摩挲着义兴紫砂小茶壶,“岭南这几年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天比一天好,但是如今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俚僚蛮依然经常做乱,甚至如冯冼陈宁杨高等豪强,也一直有些蠢蠢欲动,没有卫公,只怕其它人来也镇不住,你们忘记了党仁弘和周绍范两位刺史怎么没的?”
岭南如今表现上还算平稳,与秦琅的强力手腕分不开,这位带着千军万马,无数战舰来的秦相公,前后可是开刀杀了不少人,什么光明教、鹰巢,什么走私海商,什么叛乱俚僚,溪垌蛮,更别说平句町之乱,更是杀的人头滚滚,左右溪和侬河据说都被血染红,被尸体堵塞。
而另一方面,这位卫公也并不只是一味的屠杀威慑,他比党仁弘等强的地方,就在于他一手拿刀砍人,一手却提着钱袋子,兴工商,开海贸,拉着岭南的这些俚帅蛮王各地豪强大户以及海商们合作。
开矿山冶炼,种甘蔗制糖,种棉花织布,造海船贸易,工商贸易大兴的同时,给这些地方的旧势力也留足了好处,同时引入中原的这些勋戚新贵、旧阀豪门南下,重新分配利润,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在原来的那个盆子里抢岭南人的食,而是把饼做的更大,分的人虽然多了,可每个人能分到的其实比以前多的多。
正是在这种有力的手腕下,冯宁陈等俚帅,还有谈殿等蛮王,虽然一直有些蠢动,可一直没动起来,就在于他们本身内部也都无法达成一致,在这些利益面前,想要掀桌子实在需要太大的勇气。
秦琅的强就在于他能硬能软。
而且他是皇帝宠臣,在皇帝那里有着无比的信任,想用其它的法子把他调走都能,更别说如对付党弘仁一样下套玩阴的,而直接狗急跳墙如对周绍范一样下死手,更不可行。
在广州盘踞多年的光明教,还有着鹰巢这么强力的刺客盟,结果都还是在秦琅手下灰飞烟灭。
而秦琅一面大兴工商同时,又在岭南迅速的组建起了镇戍体系,大唐朝廷在岭南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南海上航行巡逻的水师舰队,更是让岭南的这些俚帅蛮王们,越来越生不起反抗之心了。
过去中原商人南下,还得给冯宁等各家孝敬,得接受他们的盘剥分成,但是现在,反过来了。
冯宁等地头蛇,如今也得争相讨好他们这些过江龙,因为他们掌握着更多的资源。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秦琅。
“桂州西边的都泥江(红水河),潭水(柳江)一带的僚蛮还在闹吗?”
“闹呢,之前那边大小数十羁縻蛮州,上次被卫公一刀砍下去,全合并入柳宜融三州,皆提升为朝廷直管的正州,卫公也不让蛮子们当什么刺史县令了,直接从广州府选派了官吏去任刺史、县令、参军等,在那边直接改土归流,修驿站筑军堡设屯庄,蛮子们不乐意了,闹的正欢呢。”杜家的管事道。
长孙复冷笑几声。
“闹吧,鼠目寸光的蠢货,广府到现在还没对那边动手,只是为了引蛇出洞,好一网打尽而已,还真以为自己那点实力,能跟大唐叫板?他们连挑战卫公的能力都没半分,不知死活。”
商人们都笑了起来。
没有人相信秦琅收拾不了那边的蛮子,想句町蛮入侵,最后拉反了大部份左右溪蛮,结果呢?
所以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甚至不少精明的家伙,都在提前准备,就等广府精锐唐军杀过去后,他们就要跟着后面过去捡便宜。
每次大战之后,商人们都如同过大年一般兴奋。
无数的蛮族俘虏,那些山里的牲畜牛羊,甚至是各种药材皮毛,还有那些宝贝一样的矿山,却不为蛮子们所知道利用开发,只要唐军击败蛮子们,他们就能立即跟广府谈开发,办许可执照,交承包税费开工。
而且仗一开打,按秦琅向来习惯,军队后勤的粮草运输等,也都是要交给商人们来办的,从采购粮草,军服、药品等,再到运输上前线,这里面都是有很大利润的。
毕竟战争嘛,向来就不是一般的商业买卖可比的。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还可领现金!
而除了这些,官军有时还会在占领区建城池、修道路,筑兵堡等,这些也需要大量的材料,甚至是工程建设,他们也都是能掺一脚,并赚一笔的。
只要战争一响,那就是黄金万两。
商人们个个盼着打仗,早点打,打大点。
“卫公这一走,只怕那些蛮子又能再跳腾几个月了。”
仗明显暂时打不了,广府那边没半点动静,大家囤积的物资商化,还有提前调度准备的人手,一时都派不上用场。
正聊着。
一名会馆仆人敲门进来,递上来一封经略府的公文。
长孙复打开看过,交给众人传阅。
“秦经略相公的公文,让广州各商会准备船只车马,调度粮食北上中原。”
“这是何意?”
“没听说中原缺粮啊?”
贞观三年以后,经历了几年的早霜寒灾粮荒后,是连续好几年的好年头,多数地方都是丰收。
又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各地粮食储备不少,尤其是转运司各地的常平粮仓里,更是粮食满满,大唐九大转运仓里,都是数百万上千万石的存粮。
“今年闰四月,先前两次发生日月合朔,日食天象,据说已经有人推测今年可能会有大灾发生,都水监也奏称今年黄淮长江流域,可能发生数十年一遇的大洪水,卫公这估计也是未雨绸缪吧。”
“那今年岭南不会有什么洪灾吧?”有人问。
“岭南不会,虽然这冬春冷了点,但隔着五岭,与中原关联不大,再说了,岭南什么时候缺过粮?”
岭南虽没有中原那样的大平原,可是广州、交州两个河口冲积平原面积不小,最重要的是这边的气候普遍能够使作物一年两熟,交州那边甚至能三熟。更别说岭南总体人口终究还是远不及中原的,故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有很大的富余。
过去运输不便,岭南虽有粮,可运往中原不易,成本也高。
如今五路直通中原,无疑粮食运输起来也方便的多。
中原也许并不缺粮,但卫公还朝,带着大量岭南粮食北上,这无疑也是卫公镇岭南的政绩之一。
毕竟中原地广人多,经常发生灾荒,就算是开皇盛世之时,隋文帝都几度带着长安的官吏军民逃荒到洛阳就食,眼下朝廷不缺粮,并不代表永远不缺。
岭南粮食如果能够源源不断的北上,那么朝廷就新增了一个粮仓,这里面的意义十分重大,自然也是奇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