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立政殿。
    这是皇后的寝殿,秦琅跪坐在殿中,有些显得不合时宜。
    长孙皇后在泡茶。
    “这四十两黄金一斤的茶叶,真是饮一口都能抵百姓三年之粮啊。”
    李世民端着茶杯,望着里面的茶汤叹道。
    秦琅恭敬的接过皇后泡好的茶,“陛下,真细算起来,还不止呢,如今这茶外面都炒到一百六十两黄金一盒了,一两茶十两黄金,这一杯茶起码值两万钱。一般的平民百姓,三年未必能用两万钱。”
    “太奢侈了!”李世民道。
    “陛下,事情要辨证的看,这茶叶虽贵,但也并非人人都饮的起。能饮的起此茶的,非富即贵。就比如说怀化郡王,最近就花了一百六十两黄金从别家求购到一盒此茶。对怀化郡王来说,一百六十两黄金贵吗?不贵,他有牛羊数十万头,他不缺钱。”
    李世民细抿一口茶汤,听秦琅继续说。
    “对于怀化郡王来说,这茶一百六十两黄金也罢,还是十六钱也罢,其实对他来说都没太大区别的,正常花销而已。”
    “有钱也不应当如此奢侈!”长孙皇后道。
    “陛下,勤俭节约是我中华传统美德,但也不是说要过份的节俭,对如怀化郡王这样的有钱人来说,总不能要求他们跟贫民百姓一样的生活开销。若是那样的话,他们的财富又如何开销,那积攒的财富又有何意义?或者换个角度来说,难道要他把钱如许多地主一样,都积攒起来然后埋到地底下?”
    其实古代许多人都提倡节俭,甚至是反对消费,这种观念不能说错,但并不是放哪都对。
    人人不消费,对经济没啥好处。
    “陛下,臣也反对奢糜,但如果是量力而行,其实于国于民都是有好处的。人若只维持生存,一日两餐,粗茶淡饭就行了,布衣也能蔽体,简易的草屋也能生活,但陛下想过一个问题没有,若人人如此,那么百姓种桑养蚕所织之丝绸绢帛又要卖给谁?而建筑房屋的工匠也要失业,若是人人不饮茶,茶农将失业,工商不行,工匠商人都失业。”
    “而一个国家,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就如这一杯茶一样。
    正因为有怀化郡王这样的富人消费购买,则茶商们赚得经商贩运之利,茶农们赚得种茶炒茶之利,朝廷则收得茶税。茶商茶农们赚了钱,又可购买消费其它商品,带动其它商人工匠百姓们赚钱,于是又有了其它的税收,带动更大的市场。
    “陛下,工商带来税收,工商带来活跃啊。”
    “所以臣反对奢侈之风,但不反对大家在自己的能力之内的正常消费,这种消费是良性的,能活跃市场,能够为朝廷增税,能为百姓增加财富,这是好事。就算是穷苦百姓之家,若是遇到丰年,也会杀只鸡庆祝一下。”
    “朝廷要做的,就是引导好,比如这茶是好茶,只要官府从中课税,那么这一杯茶虽说能够抵百姓一家三年之粮,但是,朝廷课了税,也能用之于民。换言之,就算怀化郡王不买这茶,难道他的钱就变成百姓的了?恰相反,他买了茶,才是真正带活了相关产业,也为朝廷增加了税赋啊。”
    长孙皇后倒没想到秦琅会从这个角度说此事,听了也不由若有所思。
    “地主们买田置地、放贷收利,甚至是经商贩货,他们拥有钱生钱的有利条件,他们能赚到比普通百姓更多的钱,所以朝廷应当允许他们花钱,甚至是鼓励他们花钱,因为他们有钱,有钱不花埋在猪圈里,那只是死钱,甚至会让朝廷无钱可用。若是鼓励他们消费花钱,则能带活市场,增加钱的流通,更重要的是,消费还能带来税收。”
    秦琅的这套理论,当然是后世通行法则。
    在这个时代,有一些局限性,但也还是有些道理的。
    有钱人赚的钱,不会白分给百姓,也不会白捐给国家,要想让他们的钱发挥更大作用,不能靠打土豪,允许甚至是鼓励他们消费,哪怕是奢侈的消费,这也是个方法。
    就如这茶一样,虽然说这种十两黄金一两的茶其实只是极稀少的,但茶叶确实有不少是面向中高产的消费品,而朝廷不禁茶,改为税茶,则这些喝茶的人,每喝一口茶,朝廷都能收一笔税。
    同样的,茶市场的扩大,茶农也将增加,这也等于是为天下百姓增加了不少工作岗位了。
    同理,酒糖等都是如此。
    靠自己赚钱的人都有资格享受,唯有当皇帝和官员的人没资格,因为他们是要百姓供奉的。
    当然,这话秦琅没说。
    “听说你小子最近又上窜下跳?”
    “陛下这话说的,臣又不是猴子,哪来的上窜上跳啊,臣只是听怀化郡王诉说今年的天灾无情,新归附的丰州天子牧民们日子艰难,所以才想到联络一些人,看能不能凑点钱采购一批商货,运往丰州,收购牧民们没草吃的牛羊骆驼。”
    “这些牧民们减轻了负担,避免了损失,而我们把这些皮毛奶肉运回中原,皮毛可做避寒之衣,奶肉可做充饥之粮。”
    李世民呵呵笑了两声。
    他早就听到了镇抚司百骑司等的奏报,知道了奏琅又打着东宫的旗号,联络了不少山东新贵们在做这事。
    这事肯定也是赚钱的,还能大赚一笔。
    不过也算不得什么事,毕竟那些世家门阀哪家不是这样行事的。
    他只能说秦琅行动比较迅速而已,而且还知道拉上东宫牵头。
    李世民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允许别人赚钱。
    “朕打算让你去趟丰州。”
    “去丰州?”
    李世民呵呵笑着,“你小子不是喜欢上窜下跳,不是喜欢赚钱嘛,朕这次就成全你,你亲自去趟丰州。朕授你为丰州抚慰大使,去安抚那些归附的郁射设部突厥部众,秦国忠暂时留在京中,你便检校丰州都督,朕让李大亮检校丰州刺史协助你。”
    秦琅跟着李世民时间也不短了,对这位比较了解,现在李世民一撅屁股,秦琅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
    好好的让他去丰州当检校都督,这摆明了是皇帝想要借秦国忠入朝之际,往丰州这块新附之地安插势力,说白了,就是李世民觉得丰州这块地方太重要了,唐初虽然好不容易收复,可后来又失去了。
    现在终于随着秦国忠的归附,这块地又回到大唐了,但还只是名义上归附,所以李世民要趁机去实际控制他。
    但动作又不能太大,免的郁射设的部众不服,甚至生乱。
    所以现在就让秦国忠的义弟秦琅过去代他检校丰州都督,秦国忠依然是丰州都督、刺史,只是暂时皇帝留他在京,因此让秦琅过去。
    另一面,秦琅又正好组织了许多商货钱粮到丰州去跟牧民们做买卖,收购他们的牛羊皮毛,这样郁射设部众的抵触心里肯定也会降到最低。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李世民比较信任秦琅的办事能力。
    之前检校幽州都督,表现就十分好。
    李大亮这个刺史人选,李世民也是郑重挑选的,这位爵位是武阳县男爵,别看爵位很低,但办事能力可是非常强的。
    李大亮也是出身关陇,他爹是隋朝的朔州总管李充节,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李大亮履历跟秦琼差不多,早年也是正经隋朝军官,后来跟秦琼一样在攻打瓦岗军时兵败被俘。
    当时他运气好,俘虏他的瓦岗将领张弼把其它俘虏全杀了,却觉得他很特别于是独留下了他,李大亮也就留在了张弼的手下上了瓦岗。
    不过在瓦岗时,秦琼随裴仁基归附后,是深得重用,担任骠骑将军,统领骑兵。而李大亮当时却仅是张弼手下的一个校尉,因此在瓦岗的时候,李大亮是声名不显的。
    后来李渊攻入长安,李大亮听闻之后,便立即脱离瓦岗跑到长安去投李渊了。李渊对他也没啥重用,仅仅是授了他一个县令之职。
    但李大亮倒也踏实当他的县令,一心发展生产,劝降胡人,以功授金州司马。
    后来参与平王世充有功,迁安州刺史。而那个时候,秦琼却以平王世充之功,封翼国公爵位了。
    李大亮后来又以平辅公祏之功升越州都督。
    李世民继位后,出任交州都督,然后调回朝检校太府卿。
    是个能文能武的,只不过因为没什么山头,所以到现在也仅仅是个武阳县男,还是之前皇帝即位时,给所有五品以上实职无爵官员一起封的虚封男爵。
    李世民看中的是李大亮踏实肯干,且能文允武,尤其是在招降胡人,安抚民众方面比较有突出能力上,特调他去协助秦琅的。
    这也透露出李世民对于丰州的突厥降部,态度重心还是安抚为上。
    “朕让你去丰州,第一,你得安抚好秦国忠的部众,第二,得提防颉利,不能让颉利把这十万人马给吞了,更不能让颉利把丰州给吞了。”

章节目录

贞观俗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